因为一线房产的价格在牛市涨的最猛,所以在熊市也跌的最猛,这是必然的。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乐鱼之乐 、Dmonk1010 、youdanglangzi 、川军团龙文章 、 、 、 、 、 、 、 、更多 »
眼保健操的发明者刘世明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自创的眼保健操被推行到全国,从1961年至今,延续了半个世纪。眼保健操这种眼部护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中关于经络和穴位的说法。通过做操,刺激和眼睛相关的一些穴位,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遗憾的是,现代医学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经络的存在,解剖学也没有发现人体有什么“穴位”。如果非要说有“穴位”,那就是淋巴结或骨与骨的连接处。眼保健操确实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其实小朋友更需要的是下课午间去操场接受自然光
钮钴禄茜央娜迪 - 用今天的勤奋打败昨天的自己
赞同来自: 雷神2019
东京房价近年一直在创新高,日本全国的平均房价离高点还差得远看不了了,motherfucker 这也不让看
哪的房产更稀缺不需要争论,哪的房产更有价值也不需要争论
人能骗人,数据不骗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A01D01L055616ZA.html
其实关键的问题并不是一线跌的猛不猛,关键的问题是一线太贵了,今年有一个数据就很有意思,北上广深的社会消费降的非常厉害,三四线城市社会消费反而没降多少,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线城市房奴们负担非常大,北上广深的房价三四百万房奴贷款100多万,然后每个月还1万块钱的贷款,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当一线城市房价降30%,也就是说他的总房款就降了100多万,同时一线城市的房奴又面临着失业降薪的危险,每个...非常中肯,我周边的同学们大部分是这种情况,经济好的时候看不出不来,现在有失业压力了,有的已经失业了。一个个喊着提前还房贷,虽然不到节衣缩食的地步,但已经在刻意控制不必要的支出了。消费数据和感官是一致的。
赞同来自: 乌衣巷 、雷神2019 、iamkhan 、萝卜头 、大7终成 、 、更多 »
眼保健操的发明者刘世明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自创的眼保健操被推行到全国,从1961年至今,延续了半个世纪。眼保健操这种眼部护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中关于经络和穴位的说法。通过做操,刺激和眼睛相关的一些穴位,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遗憾的是,现代医学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经络的存在,解剖学也没有发现人体有什么“穴位”。如果非要说有“穴位”,那就是淋巴结或骨与骨的连接处。眼保健操确实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我中学时视力下降到接近近视4.8,后来每次眼酸就坚持眼保健操,每次做完眼睛疲劳感明显缓解,视觉清晰度明显提升,追剧打游戏没戒过,直到大学毕业双眼视力5.1和5.0,周围同学视力比我好的基本没有,甚至有招飞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报名。
现在有了小孩,小学就教他坚持做眼保健操,这比被医疗资本收割强百千倍。
煽动废除眼保健操的人该死,不是蠢就是坏!
赞同来自: hshpangpang 、千军万马来相见 、凤鸣粉1 、好奇心135 、zf8149 、 、 、 、 、 、 、 、 、 、 、 、更多 »
但是三四线城市,原来的房价可能就七八千块钱,总房价100万左右,同样跌了30%,他的总房款也就跌了三十来万。每月供个1000多块钱。三四线城市的每个月的还款额还有他们的总价跌的不多,三四线城市的房奴随便找个活也能每个月有三四千块钱,所以整体来说他们的压力反而不大。所以三四线的社会消费还可以。所以我们仔细分析就知道对未来的预期以及你的压力大小,这个是非常关键。
就相当于你买股票,整个市场平均跌了30%,你用三倍的杠杆投入100万的资金到股市,和你用三倍的杠杆投入500万的资金到股市,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你可以靠工资收入硬撑着扛过30%的跌幅,但是后者你无论如何靠工资都扛不过去,只能爆雷。
虽然我日常黑(说实话算黑吗?)日本,但是日本东京的房价在失去的三十年里是最抗跌的。兄弟,这是二手房的数据吧?我这有一张东京23区新房房价图,跌幅小的得多反弹也更猛烈
随便搜了两张图,第一张是2008年以来,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不动产价格指数,很明显东京的上涨幅度最高,名古屋最差,甚至低于日本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嘛,当然是因为丰田江河日下喽。
第二张是1994年泡沫破灭以来,具体到东京圈的不动产价格指数,红色的东京相较周边绿色的神奈川、蓝色的千葉、灰色的埼玉的跌幅最小...
川军团龙文章 - 70后IT男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linagan 、fanjinlong 、阿戒1899 、浩瀚红鹰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关于教育部,偶和层主观点一样关于眼保健操,偶有个同事家里老人,一直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视力很好不用带老花镜。 我也是听了这个故事后,把手机闹铃增加一个每天10点提醒我做眼保健操。不过每次一响,我就关了,都成习惯了。你说的感染眼病,估计是小朋友手很脏又洗不干净所导致的。眼保健操的发明者刘世明是一名体育老师,他自创的眼保健操被推行到全国,从1961年至今,延续了半个世纪。
眼保健操这种眼部护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理论中关于经络和穴位的说法。通过做操,刺激和眼睛相关的一些穴位,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遗憾的是,现代医学从来就没有承认过经络的存在,解剖学也没有发现人体有什么“穴位”。如果非要说有“穴位”,那就是淋巴结或骨与骨的连接处。
眼保健操确实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但实际上随意按摩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近视的发生原因是眼球轴长的变长,而做眼保健操并不能阻止眼球轴长的变化。
一种预防或治疗方法有没有用,不能靠个人的感觉,而要靠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眼保健操并没有经过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的验证就贸然推广这么多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而面对明确的证据,有关部门仍然坚持眼保健操有效。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大魏忠臣毌丘俭 、明园 、superwrm 、gaokui16816888 、 、 、更多 »
得嘞,你拿胶东说事儿正好找对人了,我认识一位老大哥,他家老爷子就是打胶东保卫战的华野东线兵团主官之一,昨儿太晚不方便打搅,今早我特地问了这位老大哥。1、找不到地地主,只是没有,是说土地没有那么集中,没有那么多地主。
我说:说有个解放后当过统计局长的说当年在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地主,解放后在山东也几乎找不到地主。
对方答复原话是:“在胶东解放区找地主?这人脑子进水了吧?胶东土改,地主都跑去当还乡团啦!后来胶东保卫战时,还乡团在胶东杀得人头滚滚!”
另外再给你个实例,胶...
2、这些都是有统计数据支持的,不是你一个地方带兵打战的想像的。
3、确实可以封了,我用数据,你用数据不对,我再举一些晚近一些的经济学方面专家亲历的史实,你说你们带兵的不这么看。
补一句,抗战中搞减租等运动,抗战后土地更分散,不给你找资料了,你认为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自从学校的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音乐开头“为革命”三个字消失后,我就纳闷了,好不容易才听懂的,咋没了呢非常 特色 的 事情 。
问题(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解决 不解决 不要紧 。
找个 事情 (眼保健操)做了 就行 。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djc354133 、意外的角落 、夏天的夏天 、闲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 我错了,薛暮桥是当年国家统计局局长,副部级单位,我老是说成部长。得嘞,你拿胶东说事儿正好找对人了,我认识一位老大哥,他家老爷子就是打胶东保卫战的华野东线兵团主官之一,昨儿太晚不方便打搅,今早我特地问了这位老大哥。
2 不是我说找不到的好不好,是薛局长发表文章说山东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几个地主,山东也找不到多少,山东特殊论。
我说:说有个解放后当过统计局长的说当年在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地主,解放后在山东也几乎找不到地主。
对方答复原话是:“在胶东解放区找地主?这人脑子进水了吧?胶东土改,地主都跑去当还乡团啦!后来胶东保卫战时,还乡团在胶东杀得人头滚滚!”
另外再给你个实例,胶东大地主牟家,这家自清末牟墨林发家,牟墨林接收的家产是一千亩,到他死的时候膨胀到4.5万亩,解放前牟家鼎盛时达到6万亩。牟墨林最有名的发家段子就是在道光年“人相食”的胶东大饥荒时期,他用一斗高粱米(后来是几升)一亩的价钱从快饿死的灾民手里买地,一次就把周边许多村庄都整村变成了他家佃户。这不是土地兼并是什么?
最后再借用那位大哥的话做个终结答复:土地兼并是每个封建王朝末期的必然现象,土地兼并不严重,就不会有大量流民产生,没有大量流民,谁还造反啊?这是个基本的社会运行原理。
封贴。
你说了一大堆,现代统计学的基尼系数你不信,你要用自己的分析,我只能说你喜欢就好。真不行你就会说数据不准了。这样下去只能对骂,毫无意义了。统计部长?本朝什么时候冒出这么一个角色?局和部你都分不清吗?还是觉着部长说话更有说服力?
我还可以说些晚近一点的更确信的历史,建国后50年代的统计部长薛暮桥亲历的,一开始从沂蒙山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多少地主,说是地主不愿到偏僻的地方,地主在城市周边的乡村。过了没多久济南解放甚至到全山东省解放后找地主,发现全省都和老区一样难找地主,全省土地分部都比较平均。...
山东?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还乡团是有名的猖獗,规模超过二十万人,而且就是以胶东和鲁南为最,他们的暴行甚至起到了对九纵等胶东子弟兵动员的作用。然后你跟我说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多少地主?你确定那个“找不到”是当地没地主吗?
算了,你喜欢就好。
littleboy886 - 每天刷公告才是正经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哈哈哈 偶小时候听爷爷讲,据说祖辈的祖辈是高中进士,到了祖辈还算个小地主,再后来WG都被抄干净了。我爸也跟我说过。快解放的时候,爷爷家里连夜烧地契,加上周围人缘极好,解放后成分富农,一家人靠爷爷做体力活,日子还算好过
现在到我这里就是一P民,啥也不是~
所以大学的时候,室友屌丝一本正经的说他是爱新觉罗后裔,我听了就想笑,狂笑
然而爷爷五个儿子从此一蹶不振,包括我爸,上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能混一天是一天,被我和我妈娘家人鄙视一辈子
爷爷的几个兄弟家就倒霉了,成分是小地主,地被充公,人被批斗,
每次清明回老家祭祀,车还在半路上就有长辈说,从这里的地开始,以前都是阿拉屋里的
另一个长辈:侬饭吃太饱了!
就你上面贴的那个所谓可以证明古代兼并不严重的截图资料,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说了一大堆,现代统计学的基尼系数你不信,你要用自己的分析,我只能说你喜欢就好。真不行你就会说数据不准了。这样下去只能对骂,毫无意义了。
1. 明末黄册数据和实际土地数据严重不符是历史常识;
2. 当时兼并大户有大量隐田根本不上黄册;
3. 你贴的文章作者很有意思,他引用了栾成显的数据表,却用自己的算法得出了和栾成显截然不同的结果,栾的结论是“已通过考察万历休宁县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的记载,实证地揭示出明代后期该地里甲内部的土地占有差异和阶层分化态势。他在对该...
我还可以说些晚近一点的更确信的历史,建国后50年代的统计部长薛暮桥亲历的,一开始从沂蒙山胶东解放区找不到多少地主,说是地主不愿到偏僻的地方,地主在城市周边的乡村。过了没多久济南解放甚至到全山东省解放后找地主,发现全省都和老区一样难找地主,全省土地分部都比较平均。他只能说山东都很特殊,其实无论大江南北传统中国的土地平均性远超当时我党干部的理解。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pppppp 、饮马河 、Assnile 、明园 、更多 »
会不会是公认的历史错误呢?而且这个公认可能也是你读的政治历史研究的产物吧?就你上面贴的那个所谓可以证明古代兼并不严重的截图资料,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我试摘录一点明末的一点数据供参考,更多的建议自行百度等方式研究:
1. 明末黄册数据和实际土地数据严重不符是历史常识;
2. 当时兼并大户有大量隐田根本不上黄册;
3. 你贴的文章作者很有意思,他引用了栾成显的数据表,却用自己的算法得出了和栾成显截然不同的结果,栾的结论是“已通过考察万历休宁县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的记载,实证地揭示出明代后期该地里甲内部的土地占有差异和阶层分化态势。他在对该图业户土地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全图占地10亩以下的业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超过50%,但所占土地数额仅为所有土地的6%左右;与之相对,占地百亩以上的业户数占比不到5%,但所占土地比例却高达50%以上。换言之,该图一方面存在一个“人户最多但占有土地最少”的贫雇农阶层,另一方面又存在一个“人户最少但占有土地最多”的地主富农阶层,两者之间经济能力显著分化。”(蒋宏达:明代后期里甲分化与军户分户——若干赋役黄册所见) 简单说,这个作者不是算错了就是故意断章取义了。
赞同来自: xcdk2018 、意外的角落 、一个庸俗的人 、xgjxgq 、walkerd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地价其实变相在降。接盘侠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掏空3个钱包还是6个钱包)决定房价,再由房价决定地价,而不是相反。
地方财政非常缺钱,必须得靠卖地解决问题。
大部分地区地价根本没办法找到市场化的开发商接盘,或者说现在的地价,开发商买下了肯定巨亏,只能靠城投托底。但是城投托底,并不能解决地方财政缺钱的问题。
城投必然只能将比较好的地块自己开发,这些地拿地成本其实都是0,只要售价大于建筑成本就能赚钱,给地方财政输血,改善财政状况。
城投托底,保证了地价;城投开发卖房,保证了财政收入。完美的解决了...
土地和存量房的供应量是刚性的,并不会因为价格低了这个供应就会自动消失,除非把存量房和土地炸了。而需求端,接盘侠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是弹性的,房价收入比翻倍,接盘侠的接盘能力直接腰斩,收入预期和房价上涨预期悲观,接盘侠的接盘意愿又腰斩。所以,在房产市场上,“刚需”是伪命题,人均50平买不起可以住人均30平,市中心买不起可以住郊区,相比之下食品才是“刚需”,因为1斤米吃不起改吃半斤会饿死人。房产市场上,真正刚性的是供应,因为一座城市的可开发土地总量是基本不变的。
供应刚性大,需求弹性大,根据供需平衡点理论,价格主要由需求方决定。新增房产税的话,会由房东承担而不可能加到租金上,是同样道理。
所谓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操控土地价格,那是因为他知道接盘侠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在哪个水平,就顶在那个水平的上限卖地。等最肥的一批韭菜被割完后,收割机与其闲置生锈,还不如放低身段,去割哪些以前不屑割的矮些的韭菜,好歹也有些收入,当然这个过程会慢慢来,以免那些前面入场的韭菜急了来拼命。以前不愿意降价破坏市场,是因为最肥的韭菜还没有完全入场,这时降价岂不便宜了他们。
以前总有人说,房价是由一座城市里最有钱的那一小部分人决定的,确实没错,这叫撇奶油定价策略。然而,撇奶油定价策略还有下半篇,那就是最肥的奶油撇完后,卖家手里剩下的货会降价去贴合之前买不起的那些穷人,加上供需平衡和市场趋势逆转,慢慢地房价会向一座城市里购买力较低的那部分人去靠拢,因为相对有钱的早就买好了甚至买了两套三套失去了接盘价值。
早就知道楼市要掏空六个钱包 还有小日子的前车之鉴 结果还是踩进同一个坑 背后都是人 人性逐利是不变的 或者说涉及分蛋糕时总想给自己分多一点 除非你也有话语权跟人性没关系,跟国家货币政策有关
房地产的主要成本是地价,大家觉得商品房的地价会降吗?这可是被垄断的了。再缺钱也不会降商品房地价的,因为降价负作用太大,而且也不一定能卖出去,不降就有可能真的让房价基本保持稳定。地价其实变相在降。
地方财政非常缺钱,必须得靠卖地解决问题。
大部分地区地价根本没办法找到市场化的开发商接盘,或者说现在的地价,开发商买下了肯定巨亏,只能靠城投托底。但是城投托底,并不能解决地方财政缺钱的问题。
城投必然只能将比较好的地块自己开发,这些地拿地成本其实都是0,只要售价大于建筑成本就能赚钱,给地方财政输血,改善财政状况。
城投托底,保证了地价;城投开发卖房,保证了财政收入。完美的解决了政府的问题。
其他二手房,民营开发商待售库存嘛,大家自求多福吧,哈哈。
赞同来自: CherryCoke
乱世人命如草芥,中国古代王朝更替会死去超过一半人口。我的意思是,研究表明土地兼并并非必然发生的,王朝末年土地也不一定比中期更集中。董建华搞二五八万时,他们也觉得没有希望,上街闹事最后董建华黯然退场,现在觉得住的太差了没有希望?
说过不恰当的比方,前两年香港乱的时候,自媒体大量文章都说原因是他们住的太差了,年青人感觉没希望,上街反对大地产商。
赞同来自: zf8149 、跑路皮皮 、zfengzheng 、瀛幻想 、她比烟花寂寞 、 、 、 、 、 、 、 、更多 »
一线价格的支撑看收入,现在只是没以前炒作的那么疯狂了。北上广深双职工打工仔的家庭年入50以上太多了,买个500的房子压力不大,骨干员工家庭买1000+的压力不大,高管小老板2000压力不大,这帮人才是支撑一线房价的基本盘。你觉得这些人的收入会下降吗现在家庭年收入多少不重要,关键看预期,因为房子是30年负债。
收入肯定会下降,而且是断崖式下降。
看民营企业投资,看写字楼出租率,就知道很多小老板不是撤了就是被消灭了。
看IBM,互联网大厂,你就知道高管饭碗端的稳不稳。
再看看财政缺口,你就知道体制内工资降不降。
房子当下唯一的价值就是一个大放水期权价值。但这个价值也受到了战略定力极强的领导层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