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可转债等权指数本身是一个强指数,今天的市场估值其实远低于三年前了。
证券时报的作者,甚至连什么是刚性兑付的概念都没有搞清,就把岭南转债违约写成了打破刚兑的示范案例。
要知道国家要打破的刚性兑付,指的是信托等理财产品,对应的是产品净值化,支付到期债务是每个正常企业应尽的义务,不能支付就要进入破产程序,就要追责责任人,所以岭南转债的违约,是中央明确反对的逃废债,和打破刚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记者对岭南转债整个事件,也没有深度调研或是有意回避事实,对广东省政府和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在防范兑付风险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只字不提,把一场基层干部不作为导致的恶性违约事件,描绘成一个单纯的市场风险教育案例。
在文章的最后,混淆完概念的记者还强行拔高,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首例国企可转债违约的案例出现了,这是可转债市场的一小步,更是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
于是文章的作者,通过片面且不专业的描述,成功的误导了中小投资者以为这次违约,是一个在政府和监管默许下的违约事件,是政府鼓励国资逃废债的里程碑事件,这场新闻事故直接造成了8月16日市场大跌。
在遭遇投资者大量投诉后,证券时报这一帮对市场根本不了解,对可转债基础知识缺乏学习的草台班子从业人员。可能还觉得委屈,觉得自己的记者只是说难听的实话而已。
但是卡叔还是想还原一下事情的全过程,也希望有关媒体,可以加强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少在不熟悉的领域指手画脚。
第一:国企可转债违约,市场早有预期。
新闻中对国资可转债违约的描述是这样的:“继续执迷于某种背景或身份的刚性兑付,无疑是囿于过往的惰性思维,奢望继续躺在刚兑暖房中“怡然自得”。”
某媒体痴迷于当投资者教育的导师,所以先行把岭南转债的投资者定位成对市场风险意识低下的小白,然后再进行指导。
事实上,8月9日岭南转债报收于71.372元,对于一个到期赎回价格107元的转债来说,如果没有违约预期,它的市场价格应该在106.8元以上。至于为何能够维持到71.372元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当天岭南转债的转股价值为79.29元,较市场价格折让超过10%。
自2024年3月13日开始,近五个月的时间里,低风险赛道里相当多有经验的投资者,不断地向知识不足的投资者传递着投资风险意识。市场对于岭南转债违约已经有充分的预期,市场开始分化,高负债、高占比的转债出现了违约预期的市场化定价。
这也是为什么岭南转债违约公告发出的初期,市场表现的相当平稳,直到某媒体一篇迟到了足足五个月的警示横空出世,把违约逃债企业描绘成市场英雄时,才造成了投资者情绪崩溃。
第二:岭南转债本有机会全额兑付,监管部门绝非无所作为。
我们再复述一遍某媒体可怕的结论:首例国企可转债违约的案例出现了,这是可转债市场的一小步,更是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
当这样的言论出现官方媒体上,投资者自然会认为国企可转债违约是一件监管部门乐见其成的事件。
可事实上,监管部门和广东省的政府工作人员,并非对岭南转债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不闻不问。
6月18日,岭南公告为可转债增加担保,这次担保就是来自监管部门的要求,这种担保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岭南转债在违约后,成为优先级的债权,在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种重整或清算中,最大可能性的保障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7月底,岭南出现重要外援,据悉广东省证监局的工作人员,也积极推动了他们和中山火炬区的接触,双方沟通的细节,卡叔并不关注,也没有能力关注。
但是可以明确一点,方案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保障可转债的全额兑付,只是火炬区并不配合,外援无奈退出。最终导致本来不会违约的岭南转债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国资违约转债。
第三:违约后的转债,不能就此作罢
卡叔有个朋友,曾经因为经济环境不佳导致了房子断供,他说:房子被法拍掉的那一天,他围着曾经的家附近的湖边走了很久,好多次想跳下去一了百了,普通人违约后的代价是严重的。
但是在可转债市场上,“违约”这个对普通人致命的词汇,责任人需要承担的后果并不严重,
搜特、鸿达、蓝盾,我们没有看到违约责任人像普通人那样倾家荡产,欺诈发行的思创、红相,中小投资者维权艰难漫长。广汇转债退市后,即便还没有违约,中小投资者诚惶诚恐。
和饕餮海海大特意讨论了岭南违约的问题。
他给出参考意见,在国资背景的岭南转债出现违约后,责任人的追责属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条范畴。
6月卡叔替岭南转债的中小投资者们辗转向国资实控人表达了诉求。岭南股份因为经营问题,由此导致的违约,中小投资者可以也应当承受,但是作为造成中小投资者重大损失,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国资负责人和中山市的国资分管领导也应该以一辈子的政治前途作为本次违约的代价,中小投资者会坚决追究违纪责任。
还需要强调的是,一百三十条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到任前已经存在且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消极回避、推卸责任,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所以中小投资者不会因为岭南现任国资领导并没有参与当初岭南投资而放弃合理诉求。
仅针对岭南转债来说,即便在中山市级的介入下,可能实现岭南转债小额非足额兑付,但是违约的事实已经形成,我们希望广东省纪委能够介入,岭南当然可以违约,当然可以拒绝外援,但是有了恶劣影响,就一定要有担当,希望有关部门依据事实对责任人进行追责。
岭南是第一个违约的国资,但不会是最后一个违约的国资。
在一篇标题是放下国资刚兑信仰的文章里,我们看到的是满篇鼓励对国资信仰不信任的言论。
所以卡叔想说的是:
我们凭什么不能有国资信仰?
一个好的转债生态是这样的。
投资者应该有充分的风险认知,我们应该知道国资不是保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出现违约风险,也是投资者应该具备的风险意识。
但是在出现问题以后,更有担当,更有能力为中小投资者权益而努力,才是我们应该需要国资信仰。
我们把掌声送给0.02秒败落的运动员,我们把掌声送给身体有伤,三次举重失败没有成绩的运动员。
我们的掌声并不是用来赞美成功的,我们只是单纯的想赞美努力的失败者。
所以即便岭南转债已经违约,我们的国资信仰依然可以存在,依然应该存在。
成功和失败之间有无数个形态,我们的国资信仰属于那些无法避免失败,但是在能力范围以内,全力的向成功推进的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我们凭什么不能有国资信仰?
某媒体一句冷漠的国企可转债违约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顿时让卡叔陷入了反思,我们所有的可转债投资者,包括卡叔这种并没有投资岭南转债的投资者,是不是还欠了不作为的岭南实控人一面锦旗,因为他们顶住了压力和整个市场的骂声,努力的逃废债,为国家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
那些积极作为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原来统统是反派,他们在挥汗如雨的夏天为保障中小投资者权益奔走的行为,十分可耻,他们开了历史的倒车,理论应该上班的路上,被群众的烂菜叶和臭鸡蛋袭击。
可转债是一个已达万亿规模的市场,是未来企业融资,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2024年,我们看到可转债市场节节败退。
卡叔只想说,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持,任由市场劣币驱除良币。未来很多的上市公司就必须要接受更高的融资的成本,更苛刻的融资条件,必须要面临更加残酷的生存压力。
歌颂国企逃废债行为,要求我们放下对国资的信仰不难,但是未来国家要花多少代价才能再让我们拾起来这种信仰呢?
我们当然必须要有国资信仰!
卡叔小时候,国家比较穷,和父辈们不同,他们美好的人生,生活在国家很封闭的时期。但是我们这些人不同,国家已经开放了,我们对世界有了正确的认知,我们中国人,比谁都比不过。
但是我们见证了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一直到了如今国家经济在全球坐二望一的地位,我相信中国最舒适的发展期已经过了,面对可以预见的外部压力。资本市场的稳定一定是我们顶住干扰,继续向前的最重要一部分。
客观来说,我们的资本市场并不好,就拿可转债市场来说,我们失去了下有保底的兑付信仰,我们没有建立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有赔偿保障信仰。
放眼市场,我们几乎快要看不到可以让投资者凝心聚力的力量了,但是让我们所有人坚定的向一个方向走,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所以,有违约必有追责的国资信仰,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资本市场的底线信仰吗?
赞同来自: J524087301 、好奇心135 、冥想者 、乐鱼之乐 、阿波19751111更多 »
前两天刷到一部老影片,讲述刘少奇下农村调研,明白了大锅饭、千猪寸和亩产万斤是怎么回事,最终借儿时老友说的话,给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定调。说明集智的流程存在很大问题。投资者的建议是需要汇总归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的。我也建议过实行注册制,但是我同时建议加快证券法修订,在注册制实施之前严刑峻法惩罚作假。结果修法没完成,注册制先大干快上了。
积极领会和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的干部很委屈,花了很大的功夫,好不容易才把土地集体化,把公共食堂建立起来,通过树立标杆的方式推广开来,即使自己家人也忍饥挨饿,依然激情迈进,绝不怀疑党的方针政策。而刘主席却要否定他们的工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极端:一个是庸政...
赞同来自: 鼠标1 、showmethemana 、kolanta 、静远僧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积极领会和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的干部很委屈,花了很大的功夫,好不容易才把土地集体化,把公共食堂建立起来,通过树立标杆的方式推广开来,即使自己家人也忍饥挨饿,依然激情迈进,绝不怀疑党的方针政策。而刘主席却要否定他们的工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极端:一个是庸政,无法贯彻执行;另一个是恶狠狠地贯彻执行。
虽然国企转债违约此前无先例,但是国企债券违约早有先例,并不值得头版大书特书。
然而有些人就是要狠狠领会上级精神,狠狠宣传,狠狠贯彻。
我曾经给村委会建议过注册制试点,建议过增加转债数量。顶层领导采纳了,却被下面狠狠领会实施。我傻眼了,注册制根本没有试点,直接就全面注册制了;转债也滥发了,不再有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阿猫阿狗癞痢头都来发转债,哪怕实际并不准备投项目。
感觉提的任何建议,总会被一双无形的手加工变形,出来后就成了被利益方利用的镰刀。我再也不敢提什么建议了。
赞同来自: 鼠标1 、静远僧 、lifcspicer 、xiangyangs 、木水水 、更多 »
赞同来自: luckych 、家飛Looper 、明园 、windlike 、XJAJX 、 、 、 、 、 、 、更多 »
目前的制度下,小额刚兑肯定还是要搞,但其实这种做法不是严格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本质上是风险适配的问题。高收益债的风险等级其实远高于股票,而普通信用债的风险等级,在经济下行期,即使不高于股票,肯定也是高于很多低风险偏好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周末的群情激奋,管理层肯定也看得到,所以为了避免群体事件,后续会不会有制度上的改变,值得关注。比如考虑风险适配,把可转债的最低投资标准大幅提升至50万甚至更高?或者干脆只开放给机构投资者?
就这个事本身,反过来想一想,为何大家之前都在抱怨金融机构只愿意借钱给国企,民营企业为什么得不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即使不全是因为国企的刚兑,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客观来说,如果所谓的这些地方国企违约后没有中央兜底,多来几次后,金融机构就不会把资金过度倾斜给国企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也许就会更加市场化一些,民营经济也会更好一些。
金融市场本来就是信用市场,不然交易基础都将不存在。好,你可以打破刚兑,那你把追责也同步跟上去啊。一味鼓吹打破刚兑而不追责,是因为只为某些人带盐吗???追责机制缺失,刚兑就是一个弥补手段,投资者这点没错的。
赞同来自: barry
国资刚兑其实就是中央兜底,地方国企为所欲为,反正有人擦屁股,如果你觉得这样没问题,那么中国经济早晚完蛋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中央拥有地方的税收权和人事权,理论上就应该对地方负无限连带责任
政府可以不刚兑啊,没有刚兑,以后国企和民企借债利息差不多,难度也差不多,毕竟市场化定价,高风险就要高回报说的太好了,国企里面除了那几个高科技的、垄断的,其他什么底色大家都知道,打破刚兑那就大家一起同一利率发债好了。
当初河南永煤事件发生后,你知道什么后果么?直接导致后面河南国企的债券发不出而被迫取消
在政府打击逃废债后一个半月才发出第一个国企债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07312
所以回到问题,为什么政府要刚兑?当然是为了底下一堆子...
赞同来自: 占位符 、国伟 、可期可梦 、caishendao 、asdsky2000 、更多 »
赞同来自: shaolinzh 、疯狂的石头 、达尔查斯 、lifcspicer 、zhenglonggeng更多 »
看看现在的可转债市场都成什么样了,它们把借钱不还、违约做老赖说成是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借钱不还不需要承担一点点后果,那目前500多家发行可转债的公司都不要还了,都这样去“高质量”发展的话,以后还有人敢借给它们、支持它们,让它们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吗?
赞同来自: 千里清秋2014 、xgjxgq 、占位符 、蓝河谷 、塔塔桔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你说的是债务违约怎么处理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是不能由政府刚兑政府可以不刚兑啊,没有刚兑,以后国企和民企借债利息差不多,难度也差不多,毕竟市场化定价,高风险就要高回报
当初河南永煤事件发生后,你知道什么后果么?直接导致后面河南国企的债券发不出而被迫取消
在政府打击逃废债后一个半月才发出第一个国企债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07312
所以回到问题,为什么政府要刚兑?当然是为了底下一堆子公司可以拿国资的牌子低息借债,高负债甚至濒临破产的国企也能享有高评级的待遇,继续低息得到市场的输血续命
赞同来自: timtimtim 、李乐毅 、鸿渐 、h837031633 、QianYi20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你这有点混淆逻辑了。那你的意思,一家公司,底下分公司老总或者中层拿着分公司的章签字欠的款可以赖账了?难道这种情况本质上不应该追究老总或者签字中层的责任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而且又不是偷着拿章盖的,每一步都经过证监会、各地国资委审批的,如果这都不算,还有什么能算数的东西吗?你说的是债务违约怎么处理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是不能由政府刚兑
赞同来自: zysspace 、我招财进宝喵 、lin19911128 、zhenglonggeng
赞同来自: zhangsam 、suijimanbu 、zysspace
赞同来自: 占位符 、hurrah 、meizhoubao77 、达尔查斯 、suijimanbu 、 、 、 、更多 »
说到关键了!把刚兑和守约还钱说得明明白白!两者完全是两码事儿,证券时报的那个作者绝对不是蠢就是坏!建议大家都去投诉,人多力量大,不要只等着别人去发声,大家都这么想就没有效果了!打破刚兑其实也是支持守约精神!买了理财产品,亏了应该按合同约定的净值兑付,而不应该按原来是成本保底刚兑!
而转债是应该欠债还钱,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本金和利息!不还钱就是毁约!属于严厉打击的逃废债行为!必须有人担责,必须有人收到惩罚!
赞同来自: 不是阿斗 、木水水 、Azhuzhu 、truelite 、timtimti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shaolinzh 、meizhoubao77
国资刚兑其实就是中央兜底,地方国企为所欲为,反正有人擦屁股,如果你觉得这样没问题,那么中国经济早晚完蛋各种纪律处分条例多学习,投资者不是公职人员也应学,法律从业人员要学。中山国企更应该也要学,到底能不能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