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盘自己的持仓和操作。发现自己踩的雷更多的是“低估陷阱”的雷,并且更让我惆怅的是,我到现在也没完全想清楚如何对公司不是深研的情况下,通过哪些关键指标去避免这些雷。
首先声明,自己对雷的定义并不在于账户的盈亏,而在于逻辑的变化。比如我21年期入的中文传媒和新华文轩虽然一度亏损接近15%,但我并不认为是踩雷,而是认为是市场对行业的低估,一直坚持持有到现在,今年就给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而以下三只股票,塔牌集团(-22%),联发股份(-10.5%)和威孚高科(-18%),括号里表示目前持仓亏损程度。我却确确实实认为是踩雷了。这三只票持仓时间最短的有500天,最长的达到了800天。
三只票买入的逻辑是一致的,就是我认为其低估了,并且看中了他们的分红。买入前这三只票的股息率是真的高,塔牌和联发每半年分一次红,威孚现在在集思录上按股息率排名也是靠前的。当然,我也并非全看股息率,避开地产行业就是原因之一。
言归正传,这三只票吸引我的点是一致的,但暴雷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联发:纺织行业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叠加公司期货风险对冲不到位,目前已经两年未分红了。
塔牌: 跟着公募基金玩抱团股把自己玩崩了,管理层心思已不在主业上,且叠加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
威孚:公司直接报案合同诈骗,江湖传言有27个亿坏账损失,但公司至今对外公布信息也是模棱两可,只是劝退了财务负责人。
当年的我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步入低估陷阱,即使现在也没相同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避坑,没想透,所以心里堵的慌。
持仓期间,这三只票一度也有盈利的高光时刻,但我没想通卖出逻辑,所以一直持有到现在。想看看有无之前相同持仓的集友,如何避开这三种类型的坑。
————————————————
2023年6月21日
感谢各位大佬的精彩回复。股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纯用一个“低估陷阱”来笼统概括确实不太准确,但怎奈自己词汇量有限。目前总结了一些大佬的观点,以避免此类踩坑情况:
1、产业链因子
之前的投资未做产业链延申思考。比如水泥之于房地产,中间体之于生物医药,材料之于电池和零部件之于整车。在塔牌的投资中,明明预估房地产下行周期和政府去房地产化的决心,但在这个周期内投资水泥板块,就是未作逻辑推导。虽然一直持有等下一轮周期终会解套,但中间的浪费的是时间成本;
其次,之前的投资未作周期判断思考,认为高分红就是好的,忽略了大环境的影响。联发就是这个例子。纺织产业链向越南转移是不争的事实,势必造成国内低端制造品产业链的萎缩,从而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此类下行周期的标的,我仍然不会排斥,但会在投资前做好追踪观察。
2、财务因子
包括营收增长率,有息负债率和股息率等。这些我的模型中确实考虑了,但是很难进行进一步的动态分析。@好的坏的都有 提到的“无意降低负债的不投”,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很新颖,后续会延申看公司每年有息负债率的变动比率,以进行排除;
3、矛盾因子
@资水老师的回复让我受益匪浅。我暂将其归纳为矛盾因子。因为单一因子很好提炼和总结,但矛盾因子在统计上就比较复杂。比如提到的“一边 一边”,这篇帖子中,塔牌集团“大股东一边减持,一边股权激励”,“公司业绩一边下滑,员工工资一边上涨”。 此外还有《不亏》一书中提到“公司一边有高现金存款,一边有高有息负债”。另外还有“一边定增,一边回购”这些都是矛盾的,对中小投资者也是伤害。如果认知不到位,很容易让人只看到公司优势的一面,却忽略背后的陷阱。
4、行情因子
我在买入这三只票的时候,是考虑了行情了的。可以发现这三只票并不属于2020年~2022年的抱团股范畴。但是,我当时在进行买入的时候却又忽视了行情的影响。比如威孚高科。所以对于以后买入的标的,会增加行情的判断。这带来的好处是增加了部分标的的安全垫,但带来的坏处有两个:1、大概率错过上升周期的标的;2、连创新低的次新股会造成更大伤害;
5、管理层和大股东人品问题
《不亏》一书提到,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占比较大的民营企业需慎重,因为这个公司的运营基本与大股东的喜好密不可分。而我以前却更倾向于买入股权集中的标的,认为庄家控盘难度会降低,更容易出现暴涨行情,这无异于虎口夺食。这一点只能在买入标的前,查阅股吧和董秘互动平台。
以上是2023年6月21日的总结,如果我的理解和个位大佬实际表述的有出入,也恳请不吝指教。
赞同来自: gxyc 、Jonathanqi 、llllpp2016 、浮尘123456789 、bohaoist 、 、更多 »
- 最重要的,你投资还想一次不进坑,你做梦呢你?就算你天纵奇才超额绝顶阿尔法无敌手,你也不可能违反随机性而天天不可能进坑,利弗莫尔的动量策略即使已经相对分散也栽在了33年美股反弹的动量崩溃上
- 为什么要持有市值40亿以上,流通市值30亿以上的任何公司?家里有矿? 美股里超过10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我是一个都不买,持有最多到20亿市值为止。小盘才是超额来源,和可转债道理类似,这都不明白?你大盘竞争的过量化机构和外资?别想了洗洗睡吧。
- 看你说自己胜率80%,追求胜率还“交易体系”?胜率过高是典型的失败交易体系,赚钱如小鸡啄米,亏钱如大象拉稀。典型的说“交易体系”的人的“胜率陷阱”
- 你为什么要看那么多信息?反正你也搞不懂的——你有分析师懂吗?不可能的——所以直接看分析师打的分就行。给你看到的定性信息都是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 事后诸葛亮说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公司才暴雷的太容易了,你回测过吗?回测过能经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吗?都没有你就定性一通就觉得自己算是在所谓“复盘”,有“学习提高”了?
- 还很多人说楼主问题是“研究不深”,呵呵,真能研究“深”,就能搞懂一个百亿级别或以上市值的公司超过卖方分析师共识,各个大牌投行券商外资私募都欢迎你加入做买方分析师,你去SumZero玩玩,以你这本事搞个私募不成问题。还是真觉得自己随便看点别人给你的新闻就能平均来说比分析师共识还懂?巴菲特超额最多时年换手率超过100%,你以为他看中了就不是绝大多数是看错或涨后发现高估就卖出换股?跟我读一遍“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赞同来自: keaven
我一般通过pe 低pb低和分红率高双低一高进行初选,如何避免“低估陷阱“以我的经验,第一“低估分散不深研”自建符合双低一高的模拟组合,再增加一些比如roe,负债率等等因子按质量高低感兴趣的股票一定比例配置,把握高的可配置10%,低的配置3-5%,仓位严格控制,避免看错陷入低估陷阱,把风险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
第二,可以说,低估有市场低估的原因,换句话说市场对你错就要付出代价,好比荣盛发展搞了2年多还是亏掉70%割肉。不是什么策略都处处逢源,既然选择双低一高,无非靠这个来判断底部,底部也不是真底部,就算是真底部还得磨一磨需要非常有耐心,我一般组合里的,阶段持有的塔牌、联发等都是靠分笔买入,再卖出留有底仓跟踪其基本面,这样可保持一定客观和理性,长期综合收集相关信息供自己阶段性下决定,多寻找更好标的股对比。不行就换,组合更换和仓位变化有合理机制比持有什么股更重要,在我看来能长期持有三年以上的持续上涨的股票并不多,大多数低估只是暂时的低估。
第三,仓位需要一定比例配置债基或者国债来平衡,通过股票和债基之间来调整把握市场温度,可能会牺牲一些超额利润,但长期看完全能跑赢沪深300,但短期需要克服组合出现和市场走向不符的表现。
赞同来自: 爬山虎YU 、wjwdxh 、磨牙的小梳子 、闲菜 、大7终成 、 、 、 、 、更多 »
第一阶段:
想着要买负债表好的企业,真现金,但一直受困于市场预期差、偏见等。代表性的是持有几年凤凰传媒,但大多时候都是负收益。查了中小学人数,认为利润不会下跌,分红好,躺赚。
第二阶段:
想着不再买市场预期差的低估,至少是中性,最好是市场喜欢的。但很显然,低估的都是被市场打压鄙视的,市场喜欢又低估的是找不到的。但发现了凌霄泵业,至少市场也没有偏见不喜欢,中性预期。这个结果还可以。
第三阶段:
有两个思路我认为不错。其一,我发现低估企业估值回归的确定性,远低于指数,还不如重仓投低估指数,安心放着;其二,低估+高股息+绝对稳定的利润,像高速公路、教材的传媒这样的,股息率一定要高(6%以上),就当买资产收利息了,不大涨就放着,躺平收股息。
其实投低估有一个方法,应该更好,就是一定要投有想象力、市场喜欢(可以阶段不喜欢)/关注度很高、或有刺激点的股票/行业,也是看冯柳的帖子的想法。但这个太难了,我认为中概和医药是符合的,留待将来去验证吧。
赞同来自: llllpp2016
那一波上涨我出了1/3的仓位,不然亏损会更多。当时就有人预警财务暴雷,我却坚定相信自己的逻辑。我对公司失望的是:对整个事件,公司透露的信息太模糊了,更像是拿二级市场当筹码做高层之间的博弈。对于散户来说,股票都是模糊的,按某人说的,散户就是弱者,永远有你不知道的地方。那一波上涨,你应该盈利不少了,就应该出掉换股的,还有第2个机会,盈利快跌没时也可以走。盈亏同源,你坚持你的操作,当然就有亏损的风险。
赞同来自: 爬山虎YU 、wjwdxh 、Lee97 、大7终成 、辣椒炒粉 、 、 、 、 、 、 、 、 、 、 、 、更多 »
1、做低估值反转,前提是公司不能倒闭,如央企。且需有看涨期权,如央企KPI考核改变;
2、资水说的,很认同,大股东的屁股坐在哪里。但稍有不同观点的是,对于央企,可以多给点宽容和耐心,大概率最后还是会给一点汤喝的,比如浪潮信息曾经配股侵害小股东权益、中石油上市天价跌了14年给出历史性买点、中远海控中国铝业历史底部还往下砸出个员工持股价等等;
3、低估值陷阱的底限伤害应该是消耗时间成本,亏钱那是不应该的,买的足够便宜,这是基本功;
4、如果你持有足够分散,每年都有大小吃饭行情,从低估到合理,一般有个30-40%的空间,打地鼠式收割,否则白欢喜一场,卖飞也不能心痛,毕竟买入的时候只想着吃价值回归,吃反转逻辑其实是变了的;
5、施洛斯认为的低估股也是要3-5年翻一倍退出的,如果这个时间段还不涨,那要不减仓到最低仓位要不割肉;
B股都能亏钱。厉害。别乱投垃圾股怎么可能亏钱6 7年前买的长安b和张育b之类的啊 也不算垃圾吧 后来主要搞基金转债和股指期货就没管它们了 这几年我加杠杆搞投机的东西也基本都能赚钱 学人家买所谓低估成长股经常踩坑 比如刚清仓的港股中国建材 北交所索拉特之类 看到楼主发帖有感而发哈哈
那一波上涨我出了1/3的仓位,不然亏损会更多。当时就有人预警财务暴雷,我却坚定相信自己的逻辑。我对公司失望的是:对整个事件,公司透露的信息太模糊了,更像是拿二级市场当筹码做高层之间的博弈。如果是股息,我有个疑问,苏威孚B买入要便宜好多吧,为什么不买B去A呢?
赞同来自: fykjyy 、newsu 、wjxxj 、心无挂碍 、wjwdx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就是一个普通散户觉得自己可以了解一家上市公司,并推断它的未来。
想要少踩雷,就耐心等着雷响,雷响之后在相同的区域大概率不会有雷了,你要做的就是看看能不能捡到些死鱼。
作为集坑爱好者,看到标题“陷阱”这个字眼,忍不住过来一窥究竟。细细一读,感觉这个坑有点“眼见即为事实”的意思。以下是“眼见即为事实”的危害:其一是迷之自信。每个人对自身想法的自信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亲眼所见的事情的讲述效果,即使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关系。我们经常考虑不到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份证据,却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标题对于低估值肯定也是非常自信的,但是判断低估的...说到我心坎上了。自己在复盘的时候,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犯了第一点错误,一定是忽略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并且百思不得其解。进一步的,即使按照我现在的认知,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会买入这三只票,所以才会感到懊恼。
曾经重仓持有塔牌,伤的不轻。下面是我2019年在雪球上的吐槽。惨痛的经历让我理解,对于价值投资,估值其实是不太重要的因子。塔牌伤害重仓持有塔牌一年多,收获寥寥。去年的水泥涨价、今年的大盘反弹,几乎全部错过。我好奇怪一家分红率高达7.3%的稳定盈利企业,一家产能即将扩张14%的企业,一家在粤东地区有独占性的企业,居然比海螺、华新、冀北差那么那么那么多。直到看到管理层对小股东的伤害,我明白了。1、大...感谢回复,心情大好。 目前正在学习持仓如何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因此认为对个股的定价和潜在风险要有一定认知。您的卖出时间,刚好是我的买入时间,所以分析思路对我来说就很重要。 回复提到的这四点除大股东减持外,其它几方面确实不是我所想到的因子。
卓悦然 - 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赞同来自: 画眉 、佩奇踩泥坑 、家飛Looper 、hshpangpang
赞同来自: fengcc 、好奇心135 、画眉 、zsp950 、模型先生 、 、 、 、更多 »
以下是“眼见即为事实”的危害:
其一是迷之自信。每个人对自身想法的自信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亲眼所见的事情的讲述效果,即使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关系。我们经常考虑不到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份证据,却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
(标题对于低估值肯定也是非常自信的,但是判断低估的时候,楼主难道真的没有漏算什么内容?)
其二是框架效应。
(这个好像没有)。
其三是比率忽略。例如:股市里赔钱的是大多数,可是直面自己的投资理念、原则、方法时,每个人都会忽略这个事实,总觉得自己就是赚钱的10%。
(我为什么能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这是不是我的能力圈?是我天赋异禀?还是掌握独家消息?是善于驾驭周期?还是善于分析估值?是耐得住寂寞,还是熬的过周期?)
假如真的属于“眼见即为事实”的坑,或许可以像智慧大师查理芒格一样,准备一份“检查清单”。这样,才不会让有限的信息迷惑了双眼,而是在检查了其中的几项之后,睿智的问“剩下的几项因子如何呢?”
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赞同来自: lw9709 、好奇心135 、画眉 、zsp950 、塔塔桔 、 、 、更多 »
在A股玩价值投资,必须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股市的走势往往是提前基本面的变化。当你看到基本面变差,股价往往已经大跌很多,已经无法止损。想通过基本面的变化来避免下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基本面的变差只是临时的,后面又转好了,那下跌的股价往往能够收复,这也是很多价值大V吹嘘的“我从不止损、不择时、不避险”。
但如果基本面的变差是实质性的,是无法挽救的,那股价就会一落千丈,再无东山再起之日,这就是真正的熊股。碰上这种股票,价值派就只能死翘翘,如果刚好又是重仓股,那可能就退出市场,再也不玩了。也就没有机会成为大V去吹嘘了。
赞同来自: 周予樟 、萝卜头 、homanking 、shaoshui 、zsp950 、 、 、更多 »
联发股份:纺织服装业,在国内早就夕阳了。我一个中学同学,中国纺织大学毕业,下海创业做服装批发,2009年以前混得风生水起,然后生意开始走下坡路,前几年多次找我借钱周转,所以我感觉纺织业大势已去,早就不碰纺织服装股了,后来玩的搜特转债、起步转债、天创转债等也只当个投机品种,小仓位博弈。
威孚高科:只知道是个老牌绩优股,机械制造业,但不认为它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塔牌集团:好几次想买,但转念一想,为何不买行业老大海螺?股息也没低多少。再想:那么基建房地产业未来几年还会旺盛吗?答案是yes,再深入一想:市场份额能继续扩大吗?答案是很难,遂弃。结果最近两年房地产业突然遭遇困境,出乎我前几年的预料,幸好没买水泥股躲过一劫。
感想:散户玩价值投资,只能限于比较了解,或个人能理解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低估不是唯一指标,还得分析前景。
赞同来自: 爬山虎YU 、oldmonk 、画眉 、花过水无痕 、灵活的蓝胖子 、 、 、更多 »
1.低市盈率,指公司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值40%——60%
2.基本面成长率超过7%,低于6%或者高于20%的增长率很少能被选上,过高增长率附带的高风险不是我们想要的
3.股息收益率有保障
4.优异的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约翰喜欢买市盈率等于总回报率一半的股票(总回报率=盈利增长率+股息率)
5.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绝不持有周期股
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7.强劲的基本面后盾
楼下看看你的低市盈率,真的基本面有保证或者增长逻辑没问题吗?盈利模式自己能理解吗?
最后,尽信书不如无书,仅供参考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YKK8453 、fengcc 、Luff123D 、victory2009 、FF章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塔牌伤害
重仓持有塔牌一年多,收获寥寥。去年的水泥涨价、今年的大盘反弹,几乎全部错过。我好奇怪一家分红率高达7.3%的稳定盈利企业,一家产能即将扩张14%的企业,一家在粤东地区有独占性的企业,居然比海螺、华新、冀北差那么那么那么多。
直到看到管理层对小股东的伤害,我明白了。
1、大股东减持。2019年初~9月,大股东钟烈华、二股东徐永寿、三股东张能勇,合计减持大约7亿元。
2、回购股份股权激励。第一期4300万元,这次又是8000~16000万。可别以为回购股份是好事,又没有注销,公司用利润到二级市场回购股份配发给员工,这是把股东资产送给员工啊。
3、涨工资。塔牌人员保持在3030~3100人,2016年人均年薪9.44万,2017年10.43万,2018年13.65万,2019年半年报按2018年的可比数据,人均年薪17.65万元!!
4、新建办公楼1.4亿。
昨天的回购公告还说了,未来6个月,大股东将继续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