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相信还是有部分网友能认出文章中的当事人,所以期待网友们在看文章时,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去探求故事人物的私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好了,下面故事开始。
1、
2021年的时候,卡叔受邀参加了某上市公司的债券持有人会议,讨论转债的清偿问题。这次会议除了机构以外,一共有两个个人投资者受到了邀请,一个是我,一个是L大。
邀请我是因为公司转债的清偿,一直是由我代表着众多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对话的,邀请L大,是因为他是公司转债持仓量最大的个人投资者,有近10万张可转债。
我和L大原本就是认识的,他是大户群的成员之一,和L大见面之前,我们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误解。
因为在大户群里,L大整天哭穷,他的口头禅是“亏得想死”“又被套住了”等等等,我一直被假象迷惑,以为他本来就不算富裕,在股市里又损失惨重。
不明真相的卡叔,甚至以为我们两个在大户群里,是同命相怜的,我是倒数第一穷,他是倒数第二穷。
至于L大,对卡叔的误解来自于卡叔也经常哭穷,但是因为卡叔是真穷,所以,情感表达方面更加自然。所以L大一直以为,在装穷这件事情上,我是群里唯一能撼动他地位的人,所以他认为,他装穷能力第一,我装穷能力第二,但是我随时有可能挑战他的地位。
不过L大虽然爱哭穷,但是他又不肯说谎,所以在网络上,他哭穷的招数,相当的迷惑人,但是在现实交流中,各种疑点就暴露出来了。
我们不知道怎么就聊到了换改善房的话题。
那时候,我对他真实的实力已经开始有点了解了。
所以我自然而然的问了一句:“L大,你现在是不是换别墅了?”
L大说:“没有,现在买不了了,我们那里限购,二套以上不能买了。”
我说:“那就要先卖一套房,才能把资格空出来吧?”
L大没有回话,而是神情落寞的望着天边。
那一瞬间,场面相当的尴尬,画面仿佛定格一般。我微张着嘴看着L大,L大微张着嘴望着天边。如果不是天边的乌云还在飘动,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
我心里想:“大意了,L大生活的城市,房价很高,别墅更贵,虽然L大的实力非凡,但是买别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强行聊这种话题,一下子就把天聊死了。”
良久,L大侧过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特别难过的对我说:“卖一套是不够的,要卖好多好多….好多套才可以,真后悔没有在限购之前动手。”
卡叔果然还是肤浅了。
我说“L大,你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呀。”
虽然卡叔已经意识到自己和L大其实不是一个层级的人,但是L大显然没有意识到。我们返程的路上,L大还向我介绍他的装穷心得。
L大说:“很多小市值可转债,大家的持有量都不多,所以,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进入十大持有人,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告里。所以呢,一定在年报或半年报前,及时的把持仓卖掉一些,或者分散到家里人的户上,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在公告里了。”
L大分享的如此真诚,不过卡叔心里毫无波澜,因为那一年卡叔一次前十的经历都没有。
卡叔心想:“这个什么狗屁技巧呀,对我完全不实用呀,我不进上市公司前十,还要如此费心吗?”
不过终日装穷的L大那一年还是失了手,他确实分了户,结果他全家都进了某转债的前十。
2、
我见过很多人在网络上抱怨,抱怨自己不富裕的现状,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时代,归咎于地域,他们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对比L大如同天崩的人生开局,这样的抱怨显然是不合理的。
L大已经不记得他父亲了,甚至连他父亲具体去世时间也讲不清楚了,L大父亲在他差不多三岁时便去世了。
L大觉得他走到今天,靠的是努力,不是天赋,他说自己的努力继承于他的妈妈,一个在偏远贫苦的山区,连名字都写不利索的农村妇女。
L大说:“她如果不足够勤劳,也没法独自养大四个孩子的。我在她身上认识到了努力刻苦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努力和刻苦只能让家人吃上饭,勉强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最基础的温饱,想要改变命运光靠这些是不够的。”
L大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家里当时唯一的学渣,两个姐姐和哥哥读书都很好。
在学校里,哥哥和姐姐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但家里实在太穷,所以两个姐姐都没有办法读到初中毕业。哥哥的成绩同样很好,只是最后选择了考中专。
那一年,上中专,早一点出来工作,是很多穷人家孩子的好选择。
L大的家就住在学校的旁边,妈妈和老师们见面的机会很多,老师们时常碎碎念的一个观点是,你家的孩子一个两个的学习都那么好,应该供一个出来。
这样的话听的多了,妈妈也上心了。只是还在小学的L大,成绩却是一塌糊涂的。
那时候的L大,对学习是没有意识的,也没有意识到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已经降临了,浑浑噩噩的他,险些错过这次机会。
升初中的时候,L大没有考上,好在这种偏远的农村,对学生就学没有那么严格,得益于哥哥姐姐优秀的学习成绩,学校的老师们本着“要不试试挽救一下”的心态,L大最终被破格录取了。
老师们的碎碎念,不止是对L大的妈妈,对L大也是一样的,尤其是看到哥哥考上中专后还能帮他搞定初中,L大感受到了成绩好的魅力。
上初中的第一次考试,L大得了第一,一个没有考上初中的学生,碾压了所有比他成绩好的学生,这一刻也许就是L大命运走向不同方向的开始。
破格录取L大的老师们也赌赢了,这一家兄弟姐妹,确实都是读书的好料子。
L大说,那时候,忽然之间就特别想学习了,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如何让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老师们也不再用L大的哥哥姐姐作为他激励的对象。因为老师们发现,L大的学习天赋比他的哥哥姐姐们更强。
当然那时候老师们应该不会想到,他们的学生里未来会走出一个高考状元。
穷,依然是L大这条人生路上最大的困境,也无数次险些将他击退。
3、
L大对我说,那时候,每年家里要养六头猪。
我听到这句话,心中出现了一个年幼的L大辛勤喂养六头猪的画面。
我没说话,但是L大仿佛见到了我心中的画面一样,他笑,我们那里养猪可不是六头一起养,实际上是六个时间点去养,要根据猪草的生长速度去喂养。如果一起养,猪草是不够吃的。
我们一般是两头猪一起养一年养三轮,但是每次养的时候,也是一大一小的两头一起养,充分利用自然界猪草生长资源。
养两头的话,猪之间会有竞争,它们会抢着吃食,这样更容易养。
即便已经很有钱了,不过对于养猪的心得,L大的分享还是非常专业。
和L大聊天,说到他家的下一辈,我说,你家的孩子和子侄辈成绩也像你们几个兄弟姐妹们那么好吗?
L大苦笑说:“他们呀,成绩都很普通的,和我们这种逢考就是第一的不能比呀。”
我说:“是什么原因呢?”
L大说:“我们也不知道呀。”
我说:“L大几个孩子?”
L大说:“一个呀,怎么啦?”
我说:“还记得你说的养猪的经验吗?”
L大:……
L大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发生在初二那年,家里难得一次养了四头猪,只是忽然感染了猪瘟,请兽医打了针,依然是病恹恹的,等L大放学回家的时候,发现四头猪都死掉了。
L大说: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会觉得四头猪而已,但是死掉的四头猪对我们的家意味着什么?养猪的收入,其实是家里的一年开销的主要来源。这一年,我们可能不得不去借钱过日子了。
我和妈妈站在死猪面前,我想她自己一定也是非常难受的,不过她一直在对我说,不要紧不要紧,因为她知道在家里负责养猪的我,在这一刻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L大说:考高中的时候,县里给了很好的政策,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免除学费,这是他能上高中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中专依然是小地方学生的好选择,那一年县里前五十名的学生,最终选择上高中的只有3人。
L大妈妈虽然是一个没有正规进过校门的农村妇女,但是在这一刻,她做出了让L大上高中的选择,虽然她没有学历,生活压力远超周围的同乡,但是她依然做出了比大多数人更有远见的选择。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相关的热门专业,那一年,大学的学费已经要自费了。
L大大学第一年学费,用了家里种了三年药材攒下的钱,家里的结余主要来自卖猪卖鸡蛋卖药材,烤烟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供销社会统一来收购。
L大说:烟叶是分等级的,取决于烤烟的技术,价格相差很大,我姑父是县里的技术员,也是收烟的工作人员。姑父手把手的指导我妈妈烤烟,在收烟的评级上,也会尽量照顾。
姑姑是我父亲唯一的妹妹,亲戚里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最大。即便姑姑先走了后,我每年过年还是要孝敬姑父红包的,金额和给姐姐的一样多。家里好多亲戚是不满意的,给他们的红包和姐姐们的红包不能比,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凭啥比姑父的要少呢?
只是L大觉得,他们凭什么和姑父的红包一样的多呢?
4、和L大聊的多了,也觉得他有很幸运的一面,穷人的家庭要实现阶级的跨越,需要天时地利人和,90%以上的穷人家庭,人生路并不是一路向上,他们大部分人会一直趴在地板上,把穷苦的标签一代代传承下去。
因为即便是城市里普通人家,走出千篇一律平凡的路,对他们这样的家庭而言,都遥不可及。
类似L大这样人生的扭转,甚至是要伴随着家人的牺牲才能实现的。
两个姐姐早早的辍学嫁人,哥哥通过中专就业,才使得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可能性出现在他的家庭里。
但这样也远远不够,因为还需要L大自己足够的优秀才能让这样的腾飞,最终被点燃。
L大上大学的时候,妈妈已经无法支撑他读书的费用了,大学的费用是靠哥哥姐姐支持的。
我听到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觉得姐姐们好像更不容易,因为在女性地位偏低的农村,去接济弟弟,或许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自己家的压力吧?
L大的人生分界线出现在他上硕士的时候,那时候的L大便可以养活自己了,他会接一些写程序的活,那一年,还不到2000年,很多年轻人工资还不过千的时候,L大每个月已经能赚四千块左右了。
读硕士的时间里,L大不仅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家里建了新房,
L大说:我家的房子那时候已经快倒了,农村的房子并不贵,花费了差不多7万块。
即便距离“富”这个词还很远,但是“穷”这个词在这一刻终于开始远离了。
L大在毕业以后选择了一家国企工作。在那个年代,计算机的人才依然稀缺,学校好、技术硬的L大在找工作的时候,完全不需要面临现在大学生们的煎熬。
由于是名校的热门专业,公司给的薪资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入职的安家费就足够买房了。
L大说:“那时候发工资还是现金,我记得有一个月我拿了3万块的工资,数钱的时候,我手一直在抖。负责发钱的领导一直对我说:慢慢数,慢慢数,不着急,不着急。”
工作以后,L大攒钱的方式就是买房子,到了2007年,L大手中已经买了不少套房子。即便是中国房产大爆发的受益者,L大还是说有遗憾的,他说因为他所在城市的房子一直都不便宜,在那个年代价格甚至比同期的一线城市北京深圳的房子还要贵。所以L大认为从升值的角度,投资这里的房产是不如其他地方的。而且L大买房子也不爱用贷款,所以资金的使用率也不算高。
卡叔心里叹了一口气,他都赚的这么多了,还要抱怨,我们穷人还有活路吗?
5、
2007年是L大人生的又一个分界线。
L大说:“我的小时候,家里的没有手表和闹钟,因为穷的买不起,家里住在学校旁边,所以我家的计时工具就是学校里的钟,白天听着钟声能够判断出大概的时间,到了晚上就抓瞎了。家里烧的柴火是需要去山里砍的,来回差不多要山路十公里,为了森林的保护,每个月只有几天是允许砍柴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我妈会尽量赶早去山里,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就是她估计错了时间,结果那天她走的太早,黑洞洞地出门,回来的时候,天依然没有亮。我的童年就是一个连一块表都没有的童年,我对有钱的认知是很低的。所以那时候我有了不少套房子,也有了存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财务自由了。”
不想那么忙,也希望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家庭,L大辞去了国企的工作,换了一个清闲的工作。
2007年到2014年,L大躺平了八年时间,既不投资,也没有在工作上努力,天天围着娃娃转,这也是L大最后悔的事情。
如果L大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在闲适的生活中,悠闲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其实卡叔和L大也不会相识了。
对于L大那时候的生活状态,其实也是卡叔向往的,几乎在同一段时间,卡叔成了一个写作者,那几年,卡叔出版了几本书,虽然远没有L大的资产实力,但是那时候的卡叔也是对生活没有追求的。有稳定的工作,时不时的版税稿费收入,以及偶尔的版权意外之喜,已经是我认为人生相当理想的状态。如果卡叔也保持着那时候的状态,我和L大同样没有相识的机会。
卡叔在投资中的爆发,始于2015年,那一年,卡叔坐在手术室的门口,反复计算着家人未来可能产生的医药费应该如何应对的时候,进入投资圈就成了卡叔命中注定的一环。
而在2014年,同样在医院里为了重病母亲奔走的L大,也同样感受到了一年后卡叔所面临的压力。
L大说:我妈妈去世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躺平那些年,其实我本来可以为她做的更多更好的。
那一刻L大才知道,自己压根没有财务自由,自己手中的钱只够维持着平稳的小日子,在家人遇到困境的时刻,他同样没有足够的承担能力。
6、
卡叔认识L大的时候,正处于L大赚钱的爆发期,L大四处薅羊毛,邮币卡打新,网下打新,潜伏游资债,以及各种套利。只要有利可图,只要安全垫足够,L大会抓住每一次机会。
对于L大赚钱的套路,L大和卡叔聊了好半天,不过每次讲完,L大都会加上一句,这个还是不要写到网上吧,会断了自己和别人的财路的,我会被骂的。
所以,在这段卡叔聊的最久,问的最细的内容里,卡叔不停地说,没问题,没问题,你赚钱的秘术就告诉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我是不会往网络上放的。
以至于L大后来就疑惑了。
L大说:“卡叔,你确定是来了解我的故事的?不是来套我赚钱方法的吗?”
卡叔无比真诚说:“我只是需要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通过您的行为模式,反推您的性格,才能写好L大的故事。”
L大说:“噢。那我们继续聊。”
卡叔心想:好险,差点就被发现了。
L大说:我认真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做的很好,就像上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就是一个学渣,当我每天都想着把成绩提高的时候,成绩就突飞猛进。赚钱也是一样,当我满脑子去想应该如何赚钱的时候,我就能够赚到钱。
L大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的差别。投资者在股市亏钱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永远局限在穷人的认知里,不肯觉悟。
L大说:“去年我二姐生病了,我把她从家乡接到杭州的医院住院。我给她请了一个两百块钱一天的护工,她第一天就把人辞退了,因为她觉得贵,觉得浪费钱,她住院期间是我和我老婆两个人轮流照顾她的,她很高兴,她觉得替我们省了一大笔钱。其实那段时间,我晚上要用我的资金薅羊毛,大概每天有两万多的收益,只是操作也比较复杂,我去了医院就没法操作了,我每天损失两万块。如果是别人,我肯定要骂人的。可是她,我也不敢说实话,告诉我来陪伴她的代价。”
我笑,L大说的事情里面,对于时间其实有三种认知:
L大姐姐的认知是,时间是不值钱的,至少不应该超过两百块钱一天,她的时间如此,L大的时间也是如此。
而L大的时间呢?按照价格估算,每天晚上价值两万,所以一个正常人的认知是,这一晚上的陪伴损失是19800元。
但是在L大的认知中,则是另外一种评估方式。
因为在L大人生转向的大学时期,年老的妈妈把支持弟弟求学的重任交到了哥哥姐姐手里。
L大说:其实我姐姐嫁到了贵州,她的家庭也不富裕,但我上学的时候,如果开口向她要钱,一定会有求必应,我所有的衣服甚至包括短裤袜子都是她寄过来的。
所以,L大在认知中,选择放弃赚钱的机会,在病房里陪着姐姐聊聊天,聊聊年幼时的往事,是很值得的选择,因为对于姐姐陪伴的收益,是远超两万元损失的。
最近几年,因为扎入了投资圈,卡叔意外的认识了一大票资金实力不俗的朋友,我在网上说这事的时候,有网友说,假的,也有人说如果是他,是不会愿意结交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朋友的,因为会被歧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随便去攀附有钱人。
卡叔没有反击,因为卡叔从来不和不同意见的网友辩论。
但是我心里知道,他们说的是不对的,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所以我们的社会对有钱人有着刻板偏见,以为有钱人都是嚣张跋扈,虚荣心极强的一群人。
而现实中,相当多数的有钱人,尤其是投资圈的有钱人,他们个人素质很高、有智慧、有学识且足够努力。
所以,为什么要为所谓的自卑感,去拒绝交往优秀的朋友们呢?要担心不应该是自己不够优秀,别人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你交流吗?
去写一些关于他们的故事,是几年前的念头。只是他们太多人习惯低调,不愿意无效社交。所以写一组这样的故事,其实很难。
重燃写作的念头是今年,卡叔觉得不设目标,不设数量,不设期限的写一些大户朋友的故事,把他们的人生智慧分享给大家。
我们不太可能去听几个故事,就成长就暴富。因为我们没法去复制别人的人生,但是借鉴别人的生长经历,感受对人生更高维度的认知,却是我们值得去做的。
人生的智慧如何而来,自然是从你的、我的、他的、他的、他们的人生中,一点点体会和感悟而来,然后一分分的锤炼出属于自己的智慧。

赞同来自: kolanta
L大说:“很多小市值可转债,大家的持有量都不多,所以,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进入十大持有人,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公告里。所以呢,一定在年报或半年报前,及时的把持仓卖掉一些,或者分散到家里人的户上,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在公告里了。”从以上可以看出,那个L大的策略是买入小市值转债,其实他是大户,一直买,一直屯,当大部分都转债都屯在他手里了,变迷你债,稍微多一点交易,就涨得快了,他再慢慢出货。1.标的筛...这是大户的策略,一般人知道这样的策略也没用。
也是他不想出现在十大持有人列表,被人知道他在屯这个转债。
这样的策略,得选个好的转债屯着,涨就出,,要是选个不好的,例如搜特转债,价值都归零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那个L大的策略是买入小市值转债,其实他是大户,一直买,一直屯,当大部分都转债都屯在他手里了,变迷你债,稍微多一点交易,就涨得快了,他再慢慢出货。
1.标的筛选:低余额+低流动性
L大选择的转债需满足“债券余额小”(通常低于2亿甚至1亿)且公募参与度低的特点。这类转债因市场关注度低、流动性差,少量资金即可引发价格大幅波动。
2.控盘与价格操纵
持仓集中化:通过持续买入将持仓量提升至接近流通盘的临界点(如进入前十大持有人),形成对筹码的实质性控制。
流动性陷阱:低余额转债的成交稀疏性使其成为“迷你债”,少量交易即可推高价格。
3.出货时机的选择
定期报告前调仓:为避免持仓暴露在上市公司公告中,需在财报披露前分散持仓至多个账户。
事件驱动退出:如临近转债到期(文献4的凯发转债案例)或发行人推动强赎时,借市场情绪高位出货。
只有流动性风险
集中持仓后若市场承接力不足,可能面临“买易卖难”的困境。

赞同来自: coding 、邻居家的龙猫 、sixuanzeng
作为一个家里真正养过猪的人,这文章有个漏洞,以前农村养猪通常10个月到一年多,不可能一年养三轮。没有错的,农村那个时候养猪就是养一对猪长到100多斤,然后同时养一对小猪,20-40斤左右的。等大猪长到200-300就卖掉,吃猪草养大的猪一般从30到2-300斤大约5-6个月(后来用饲料3个月出栏)。大猪卖掉小猪也就变中等100斤左右,然后再买一对小猪仔,所以一年三次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看到好多回复讨论这个情况的。
对这句有点好奇,高考县状元基本上都被top2抢走了,加上特殊专业和个人喜好等原因,再差也不会跌出top7。
90年代的县状元(理科)分数应该都能达到清北线,至少浙江一带是这样,当时估分填志愿,再考虑到一些个人喜好等原因,确实不是所有状元都去了清北。但即使没有去清北,基本也就在复旦、南大、浙大和两个交大这几所之内了,不太可能只去了个一般的985。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全国三千来个县,还不算省会城市,地级市的高中,怎么可能每个县市的状元都被Top2的抢走,现在浙江有些落后山区县状元浙大都不一定能读
对这句有点好奇,高考县状元基本上都被top2抢走了,加上特殊专业和个人喜好等原因,再差也不会跌出top7。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kwok 、钟爱一玉
2000年朋友法律专业硕士毕业,去华为,9000元月薪,那时民企里华为和中兴工资最高,腾讯和阿里还没什么名气,但QQ在大学里很普及了。民企工资不如外企,一个海归的朋友去了思科,2~3万,还记得她还老吐槽华为抄思科的技术,没想到华为后来这么能打,哈哈国企基本工资低,但通信和金融部门奖金高,福利好,工资加奖金3万是完全有可能的。九五年到电信,当时装了电话私接传真机的,机房把这些用户电话拿到后,发通知补入网费和办入网证!把传真机带到网点,一户至少一,二千元!交得无比爽快!
企业装个小交换机!油水更多!
这些部门副业,拿这些奖金正常~

钟爱一玉
- 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知识。
赞同来自: forres 、gaokui16816888
民企工资不如外企,一个海归的朋友去了思科,2~3万,还记得她还老吐槽华为抄思科的技术,没想到华为后来这么能打,哈哈
国企基本工资低,但通信和金融部门奖金高,福利好,工资加奖金3万是完全有可能的。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tigerhu12399
这个现在非常头部,在2000年时期招人非常卑微的企业--盲猜就是HW了,我2000年毕业在南方一间末流985,凡是信息科学相关专业,HW的人力资源部是挨个班做宣传动员动作的。当年的腾讯,我们当时看了他们的产品,比如QQ,当年还叫oicq
其时BABA还是处于18罗汉出山的阶段,腾讯? 去QQ工作会被认为是不干正事,要遭家里骂的。
结论就是小作坊作品(还称不上产品,只能叫作品)
那会,我就花了一天,也开发了个能局域网聊天的软件。。。
。。。。。。。。。。。。。。。。。。。。。。。
不过,后来人家有高人运营,也碰上整个行业遇上大风口
几步就跨上了大台阶,着实厉害呢

赞同来自: 朱顶红
这个收入没问题。一直在杭州,2000年毕业实习,在杭州的一家国企上市公司。那时我用bp机,公司员工很多都用诺基亚的翻盖手机了,应该万把块一部。据说年底发奖金都是用袋子装的。另外,骨干都是有干股的。所以年收入二三十万是有的。这个是外贸行业。后来研究生毕业进了金融业,问前辈什么时候日子最好。说是95年前后,金融业都办三产,几乎周周有钱发。很多事情只是没经历,不是不可能。手机我记得没这么贵,我2000年5月份开始上班,第一个月发了工资就买了诺基亚8210,我同学买了摩托罗拉。我的工资绝对没超过4千。但我不怀疑有人能某个月拿到三万,就因为三万很难得,所以故事的主角才激动。

赞同来自: suijimanbu 、九月森林 、kytz 、forres 、kolanta 、 、更多 »
说实话这个不说出企业那是打死不信本人也巧是那时附近毕业,同985 211,朋友中不乏top2。那年菊厂给的收入也不过万,已经是深圳顶级的企业了。当时外企给的最高,下面才到名企。国企排后面。现时钻不进去的电网当时都是随便进。真没听说过当时毕业生给3万的,一个都没有唯有一个可能,他进了某国企私发小金库这个收入没问题。
一直在杭州,2000年毕业实习,在杭州的一家国企上市公司。那时我用bp机,公司员工很多都用诺基亚的翻盖手机了,应该万把块一部。据说年底发奖金都是用袋子装的。另外,骨干都是有干股的。所以年收入二三十万是有的。这个是外贸行业。
后来研究生毕业进了金融业,问前辈什么时候日子最好。说是95年前后,金融业都办三产,几乎周周有钱发。
很多事情只是没经历,不是不可能。

还不到2000年,L大就选了计算机专业,这确实吃到了时代的红利,不知道是自己的眼光长远,还是碰运气选上的。如果选择了其他的传统类专业,可能也不会太差,但绝对赚不到这么多钱。“L大说:我妈妈去世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躺平那些年,其实我本来可以为她做的更多更好的。“这里很真实,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心应该是很痛的,应该充满了懊悔。我是94年上的985,当时经管类最火,其次是计算机。我报志愿是完全是一抹黑,全是学校的道听途说,没啥信息来源,也就知道这么多。
另外,还有一个回复说当时的薪酬问题,2001年硕士进华为标准月薪700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因为随后华为过冬,2004届重新开始规模校招,当年应届硕士月薪4500,随后几年才逐步上涨。

Mr一BUNNY
- 80后电力男
赞同来自: 明园 、九月森林 、非凡猪 、我在A股挺好的 、lucylv 、 、 、 、 、 、更多 »
写的很真实,不过我认为还是个人机遇 +时代的红利,我是95级的985工科硕士,当初这届全国硕士研究生统招我记得只有3万8人,这是全国所有学校,那时也没海归,985硕士应该算挺拽的了,我们一个学校总共不到100人,当时学校里如果挣钱干私活确实能挣几千,甚至大几千,远高于体制内工资,有几个同学钱挣得高兴,被外资港资挖去出差,最后不得不延迟毕业。但是这末多年后再看,以挣钱为目的还是落了下乘,我们这个专业...这个L大说自己发家靠的是努力,而不是天赋,跟他哭穷是一个逻辑,都是忽悠人的。在一个人口爆炸的社会,努力的人太多了,努力真的不值钱。反而天赋和机遇才是最值钱的,这两个东西都是老天赐予的,他等同于出生就自带神功护体了,哪是地狱开局。

urfatu - 80后IT男-话不投机一律拉黑,垃圾信息多,拉一个清静一个
赞同来自: wdwonderone 、一生水 、黎明已过 、困难总比机会多 、jjmdh更多 »
2000年初一个月拿3万可能吗? 哈哈,问这个问题的必然是屌丝哈,因为卡叔这种屌丝型的素质,听到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追问了。 那时候刚毕业的学生,在体制内拿一万一年都算不错了。所以至少在我的认知里面也觉得这个金额属于天文数字。不过核实的结果就是人比人气死人,L大,研究生时候就拿了4000一个月,正式工作就是过万了,因为刚刚开始富裕,所以才出现了一个月三万,数钱手抖的现象。那时候一线城市房价才几千。...说实话这个不说出企业那是打死不信
本人也巧是那时附近毕业,同985 211,朋友中不乏top2。那年菊厂给的收入也不过万,已经是深圳顶级的企业了。当时外企给的最高,下面才到名企。国企排后面。现时钻不进去的电网当时都是随便进。
真没听说过当时毕业生给3万的,一个都没有
唯有一个可能,他进了某国企私发小金库

赞同来自: suijimanbu 、起个名 、wwqqtang 、herohai 、tigerp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捡钢镚
- 可转债,打新股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塔塔桔 、匹诺曹Y 、teresa90s 、青蛙1999 、 、 、 、 、 、 、 、 、 、 、 、 、更多 »
2000年初一个月拿3万可能吗? 哈哈,问这个问题的必然是屌丝哈,因为卡叔这种屌丝型的素质,听到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追问了。 那时候刚毕业的学生,在体制内拿一万一年都算不错了。所以至少在我的认知里面也觉得这个金额属于天文数字。不过核实的结果就是人比人气死人,L大,研究生时候就拿了4000一个月,正式工作就是过万了,因为刚刚开始富裕,所以才出现了一个月三万,数钱手抖的现象。那时候一线城市房价才几千。...L大找工作这段没有错,记得当时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是在95年底,因为专业比较吃香,平均比例是1:7,每个人都有7个单位可以选,最高的工资好像是4000多…
第一个工作单位还请我们这些签约的吃了顿豪华火锅,还有好几个没签约也跟着去蹭吃,而且这几个货跟HR使劲拍胸脯保证,会粉身碎骨报效公司,很有意思的...
时代变革,看着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

tigerhu12399
- 称重机而非投票机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风弦 、silenceguyi 、跑路皮皮 、sdu2011 、 、更多 »
2000年初一个月拿3万可能吗?这个现在非常头部,在2000年时期招人非常卑微的企业--盲猜就是HW了,我2000年毕业在南方一间末流985,凡是信息科学相关专业,HW的人力资源部是挨个班做宣传动员动作的。
哈哈,问这个问题的必然是屌丝哈,因为卡叔这种屌丝型的素质,听到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追问了。 那时候刚毕业的学生,在体制内拿一万一年都算不错了。所以至少在我的认知里面也觉得这个金额属于天文数字。
不过核实的结果就是人比人气死人,L大,研究生时候就拿了4000一个月,正式工作就是过万了,因为刚刚开始富裕,所以才出现了一个月三万,数钱手抖的现象。那时候一线城市房价才几千...
其时BABA还是处于18罗汉出山的阶段,腾讯? 去QQ工作会被认为是不干正事,要遭家里骂的。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也有不少县,一个top2都考不上的。
对这句有点好奇,高考县状元基本上都被top2抢走了,加上特殊专业和个人喜好等原因,再差也不会跌出top7。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对这句有点好奇,高考县状元基本上都被top2抢走了,加上特殊专业和个人喜好等原因,再差也不会跌出top7。其实,如果不是贫困县利用政策搞专项加分,贫困地区县份可以很多年都出不了一个TOP2。

这样说更容易被打啊,感觉应该说这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超长发挥,才考出这个结果。很明显咱俩说的语境是不一样的,学霸都喜欢考完试了,还没出成绩的时候安慰别人啊。要是考出来高分了,大概率又说,这次运气好,没想到瞎蒙的也对了。

赞同来自: suijimanbu 、九月森林 、塔塔桔 、wind2012 、九头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好奇是什么神仙国企,就是现在的国企给985的应届软件硕士也开不出3万的税后工资2000年初一个月拿3万可能吗?
哈哈,问这个问题的必然是屌丝哈,因为卡叔这种屌丝型的素质,听到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追问了。 那时候刚毕业的学生,在体制内拿一万一年都算不错了。所以至少在我的认知里面也觉得这个金额属于天文数字。
不过核实的结果就是人比人气死人,L大,研究生时候就拿了4000一个月,正式工作就是过万了,因为刚刚开始富裕,所以才出现了一个月三万,数钱手抖的现象。那时候一线城市房价才几千。
其实这个故事里有一些是被L大删掉的,其中就包括他们找工作,作为头部高校的稀缺专业,各大外企、国企和私企都抢着要他们。招人都堵到他们寝室里了。
其中有一段L大说写出要被骂,那就是,某个现在非常头部的企业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为了招他们去工作是非常卑微的。跑去他们寝室和他们同学聊,同学正在打游戏,然后就对他,你别急,等我打完这盘再说,然后呢,后来还没去人家企业。他们同学一般都是外企和国企工作。
不过命运轮回哈,现在年纪大被裁员的这批也是当初拽的要死的他们。
当然收入高,也非常非常辛苦,这也是后来离职的原因。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gaokui16816888 、投资小卒 、happysam2018 、麒麟瓜更多 »
“作为县里的高考状元,L大最后上了某985的大学”对这句有点好奇,高考县状元基本上都被top2抢走了,加上特殊专业和个人喜好等原因,再差也不会跌出top7。就是头部高校,他不让写学校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