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平衡再出发——中国海2023年投资记录&学习分享

2022年,是我的职业投资第一年,虽然没有取得正收益。但自从去年初开始学习集思录上各位前辈老师真实的记录每天的想法,最后收获了18万余字的投资心得日记,同时在与集友的讨论中,也让我对投资的理解和认知有了不小的提升,这些可能是在其他平台上很难获得的。所以,我越来越认识到,对于真知的追求比赚钱本身更重要,虽然投资最终仍然是为了赚钱,但我认为这个结果只是副产品而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2023年展望】
经过了2022年的大熊,我对2023年充满信心。虽然感觉重现2015年那种惊天牛市的可能性也不大,但一波小的行情还是值得期待的。所以,我对2023年的期望收益率是:30%。当然,要达到这个收益率,需要指数配合涨个15%左右,我认为概率还是很大的,然后今年如果顺利的话,投资现金流入应该会在15%~20%之间,因此今年重点工作仍然是考虑再投资标的的问题。毕竟,现金这种高风险资产,只能短期持有。

【期初资产配置】
今年的持仓和去年底整体变化不大,重点只是记账方式发生了变化。指数的部分只是单纯用期指替代,然后每日记账时维持25%的保证金,同时增加了微盘股的北交所50成分股。整体依然是不择时、不深研选股的股债平衡的策略,虽在资产上重仓股票类(权益),但投研精力则放在债端的各种低风险策略上。权益类等效仓位最高不超过100%,固收类则不超过80%,杠杆率控制在130%~180%之间。

2023年初净值:1.2914;年化:13.6%

历年投资记录:
2022年:-2.29%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7879
2021年:+32.17%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7471

1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qinjp03 gaokui16816888 郁闷的老湿 西北望1969 happysam2018 geneous 风斌CHB 火锅008 孔曼子 集XFD xineric更多 »

2023-3-17

随着上周毫无反抗的下跌后,这周市场又进入一种进一退一的无聊节奏,涨也上不去,跌也下不来,交易机会也少了不少,进入了一种很慵懒的状态,毕竟去年11月和今年1月这种气势的打涨不可能常有,做到进三步退两步就不错了,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垃圾时间。正好最近事情也比较多,对市场关注本来也不太多,如果这种行情再持续久一点也挺好,忙完这段终于可以再多读读书了。

2023-03-17 18:28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水穷云起时
1.3元卖了IAT put 0317 30,2.2元卖了I'M Put 0331 170。当前仓位不太高,靠卖指数的PUT赚点小钱。真跌下去了也有钱接货,然后找机会卖CALL。
你这是备兑啊~
2023-03-17 09:31 来自北京 引用
0

水穷云起时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保险2023-3-16我们生活中和投资中都经常会面对买保险的问题,经常也会对买不买保险十分纠结。大多数情况下,出险都算是小概率事件,和彩票一样,都是以小博大,只不过保险是去转移掉大额损失的风险。我认为买保险,主要有2个场景下具备一定作用,一方面当然是取决于个体出险的频率(出险次数和人生长度的比值)以及出险的损失个人难以承受,这方面保险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不希望资产波动太大的情况时,保...
1.3元卖了IAT put 0317 30,2.2元卖了I'M Put 0331 170。
当前仓位不太高,靠卖指数的PUT赚点小钱。真跌下去了也有钱接货,然后找机会卖CALL。
2023-03-16 21:11 来自广东 引用
1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qinjp03 甘泉 逍遥chen Provence 鸣天 一剑飘雪 集XFD 好奇心135 巴兰 gaokui16816888更多 »

保险

2023-3-16

我们生活中和投资中都经常会面对买保险的问题,经常也会对买不买保险十分纠结。大多数情况下,出险都算是小概率事件,和彩票一样,都是以小博大,只不过保险是去转移掉大额损失的风险。我认为买保险,主要有2个场景下具备一定作用,一方面当然是取决于个体出险的频率(出险次数和人生长度的比值)以及出险的损失个人难以承受,这方面保险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不希望资产波动太大的情况时,保险提供了平抑波动,平滑心态的作用。

首先保险的第一个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小概率发生但个人难以承受其损失的场景下,保险公司其实是平滑了个体的损失,而从群体中赚取了一定利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能以期望值来简单评判个体是否需要去买,比如个人的大额重疾险、意外事故险,车险中大额的三者险,或是企业购买的一些核心生产运营设备的财产保险,这些给了购买者一个自身财力范围外的保障,虽然整个生命周期对于大多数主体都是绝对净付出的,但对于无力靠自身承担小概率后果的不幸者来说至少能弥补不小的财产损失,相信这也是财产保险本身最大的价值所在。

而同时,保险也兼具对同一个个体降低波动,平滑资产净值的作用。比如我们投资是用期权做保险策略,打德州扑克时买保险,车损险(车价相对家庭资产并不高),甚至小到手机的碎屏险、延保险等等,这些我们在生命周期中都会不停的买,出险的频率其实也不低,但最终对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净付出了。这些场景下保险对于那些在意波动的人有很强的安慰作用,这也是保险的一个不小的意义。我在投资中也会采用期权保险策略,我也深刻知道这个策略长期做大概率是负期望的,但我仍然愿意为维持一个平稳的好心态去消费买单。

其实彩票也是类似的,区别只是把转移风险变成了博取小概率的暴利。所以彩票更多的其实是花费小额的成本,换取一个获大奖的希望,但前提一定是拿出无关痛痒的极小额资金。一旦变成大额多倍复投,变成了高频负期望下注的话就脱离了彩票的初衷,变成送钱了。比如前两天的美国中小银行集体暴跌后反弹为例,有人提出可以通过买期权获取成百上千倍的暴利。这个事后看貌似可以,但其实前提是事件没发生波动率还没上来前就需要布局深度价外期权,否则期权成本马上就上来了赔率是大打折扣的。而且这么干100次也不一定会发生一次,而100次的损失足以让你早早就放弃这个策略了。彩票我过去买过一些,赔率最多也就是2020年前疫情初发时花1000成本压中过一次40倍赔率的,所以这种也不可能大额去娱乐,因为长期这样干的可能已经早被市场淘汰了。

所以,这类通过大数定律赚钱的商业模式,我们只需要判断自身到底是其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样本,那无关期望值,只要损失是难以承受的,都很值得参与。而假若自身的样本已经不小,或者损失其实相对于总资产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那么是否参与就看自身对于波动的忍受能力了。而若自身的样本已经非常大,大到接近满足大数定律的程度,这类活动就最好不要参与了。

2023-03-16 18:27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赚一百个就收手
楼主,净值1.0977,目前盈利应该就是9.77%对吗?但是后面的当前回撤又是怎么理解?
当前净值相对今年最高净值的跌幅
2023-03-16 14:16 来自北京 引用
0

赚一百个就收手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2023-3-15近期又遭受了流感袭击,感觉跟新冠地整个过程极其类似。今天就简单更新下净值好了~
楼主,净值1.0977,目前盈利应该就是9.77%对吗?但是后面的当前回撤又是怎么理解?
2023-03-16 14:02 来自北京 引用
1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chrisharn 红星闪闪666 好奇心135 xds438 gaokui16816888 集XFD skyblue777 逍遥chen 郁闷的老湿 可期可梦 火锅008更多 »

2023-3-15

近期又遭受了流感袭击,感觉跟新冠地整个过程极其类似。今天就简单更新下净值好了~

2023-03-15 23:41 来自北京 引用
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claireJ skyblue777 xineric 六毛 wydqh更多 »

@wydqh
除了胜率和赔率,从工具角度。带期权的标的直接双买应该能以小博大吧。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就是做多波动率。
取决于期权成本,成本低当然有利可图,但如果双买的成本是100%以上,可能赌对了也亏钱。高波动率对应高成本的期权,可能并没有额外优势。

对于黑天鹅我的方法是直接抄底正股,要么归零,要么翻倍后卖出一半同时平值双卖。对于高波动率情况下我更愿意做正股+双卖的“双份备兑”模式
2023-03-15 11:16 来自北京 引用
2

wydqh

赞同来自: xineric hippohippo

@chineseumi
连锁反应2023-3-14
上周硅谷银行的突然暴毙引发了连锁反应,我也进行了持续关注。昨晚美股盘前多家中小银行跌幅巨大,开盘后更是倾盆直下,触发多次熔断。这当然一方面源于大家的联想,如果厨房里看见一只蟑螂,那么就绝不可能只有这一只蟑螂,另一方面确实可能挤兑的现象仍然在蔓延,果然美联储继续跟进了救市措施,允许企业用美国国债、MBS抵押按面值换回贷款。消息出来发酵了一段时间后,一众银行股终于止跌后逆转...
除了胜率和赔率,从工具角度。带期权的标的直接双买应该能以小博大吧。
黑天鹅事件的本质就是做多波动率。
2023-03-15 09:38 来自上海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好让人绝望的行情啊
2023-03-14 19:19 来自北京 引用
2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逍遥chen 塔塔桔 飞岛 暗夜之狼 tigerhu12399 sunpeak ryanxzqn 长红姐 qinjp03 Sybil廖 Provence snowpear gaokui16816888 捡钢镚 Ake90 walkerdu jlmscb sasing 二零20大吉大利 乐鱼之乐 skylark2020 老火鸡知行合一 马后炮拿铁 好奇心135 丢失的十年更多 »

连锁反应

2023-3-14

上周硅谷银行的突然暴毙引发了连锁反应,我也进行了持续关注。昨晚美股盘前多家中小银行跌幅巨大,开盘后更是倾盆直下,触发多次熔断。这当然一方面源于大家的联想,如果厨房里看见一只蟑螂,那么就绝不可能只有这一只蟑螂,另一方面确实可能挤兑的现象仍然在蔓延,果然美联储继续跟进了救市措施,允许企业用美国国债、MBS抵押按面值换回贷款。消息出来发酵了一段时间后,一众银行股终于止跌后逆转向上,按最低点算不少获得了少则1倍,多则数倍的反弹。当然,我还是当了回观众而已,并没有参与,虽然当时确实看着FRC(第一共和银行)跌到19以下,若买入当天便可收获1倍利润。

但反思这次机会,我想要把握住对于我来说也是挺困难的。首先挤兑对于高杠杆的银行应该是无解的,而杠杆不那么高而且资产端以美国国债或是MBS这类占比较高可能存在反转的机会,或者说他们是这次危机中被误伤的部分,就好比去年国内地产垃圾债最为恐慌时被砸到20多的碧桂园、远洋、金地,30多的龙湖,这类“优等生”大概率能度过危机,从而获益丰厚。但同时由于时间窗口和投研力量的原因,对快速决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如昨晚我如果要抄底,根本就很难知道哪些是被误伤的,而哪些很难重生,如果要下注,我仍然可能选择分散摊大饼,但这样仅仅2倍赔率是否能对抗胜率就需要打个问号?所以,要么有前期投研的积累,能够在胜率上领先,或者是价格再暴跌至赔率上升到足够高以抵消投研的劣势,我可能才会选择去下注。

同样以国内地产债类比,我同样不具备深度投研的能力,没法相对其他玩家有对主体更为深入的洞察,也就决定了我只可能低仓位分散地去做这件事。而当这些地产债跌到50左右时,赔率只有2倍,并不具备太高的吸引力,而一旦价格来到了30以下或者20以下,赔率会变成3~5倍的话,哪怕胜率只有50%,也都是暴利,胜率25%才会亏本,这还是在不需要深度投研的情况下就可做出的决策。所以,地产债我就采取了果断摊大饼的策略,同时由于资金规模有限,后来恰巧遇上了4、5只可能小额兑付的情况,进一步大大提升了收益率。

我想银行和地产都属于行业内部同质化严重的公司,大家基本都按照相似的商业模式展业,也就容易受到连锁反应的牵连。而这正好给了我们一些黑天鹅策略的投资机会,如果具备足够的投研能力,能有效识别被错杀的公司大胆买入,或是哪怕不具备投研能力,但能根据常识在胜率和赔率占优的情况下分散下注,可能都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有效途径。

2023-03-14 19:13 来自北京 引用
1

艾斯多克

赞同来自: 朱顶红

@chineseumi
硅谷银行2023-3-13周五晚上盘前,打开软件,发现硅谷银行跌到34左右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买个不到1w美金的娱乐一下,归零当然也坦然接受,毕竟要是有翻个几倍的机会也很爽。于是我的脑中迅速闪过了前几年我参与过的暴雷美股案例,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其价格有小幅上涨,然后突然就停牌无法交易。后来周末仔细想想,应该不算错过了一个机会。我买的前两只暴雷股都是石油股。第一支是绿洲石油OAS,话说这...
机会来临时能迅速锁定投资标的也是长期投资经验积累的结果。
2023-03-14 08:17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都是坑
咱们买的地产垃圾债,利息是刚性的,地产公司卖出房子款项被政府强监管无法即时用来还债,时间越久 暴雷风险越大 和硅谷银行很类似吧?
有点,保交房类似于保储户,但与此同时对普通债权人就不利了,谁叫咱是投资者。。。
2023-03-13 19:13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硅谷银行2023-3-13
周五晚上盘前,打开软件,发现硅谷银行跌到34左右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买个不到1w美金的娱乐一下,归零当然也坦然接受,毕竟要是有翻个几倍的机会也很爽。于是我的脑中迅速闪过了前几年我参与过的暴雷美股案例,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其价格有小幅上涨,然后突然就停牌无法交易。后来周末仔细想想,应该不算错过了一个机会。
我买的前两只暴雷股都是石油股。第一支是绿洲石油OAS,话说...
咱们买的地产垃圾债,利息是刚性的,地产公司卖出房子款项被政府强监管无法即时用来还债,时间越久 暴雷风险越大 和硅谷银行很类似吧?
2023-03-13 18:50 来自北京 引用
24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XIAOHULI92 qinjp03 zddd10 hantang001 暗夜之狼 xineric jlmscb 艾斯多克 snoooker aladdin898 hippohippo 蓝河谷 塔塔桔 马后炮拿铁 apple2019 大头大头5069 gaokui16816888 集XFD 碧水春 老李2019 好奇心135 hp5574 neverfailor dingpenglei更多 »

硅谷银行

2023-3-13

周五晚上盘前,打开软件,发现硅谷银行跌到34左右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买个不到1w美金的娱乐一下,归零当然也坦然接受,毕竟要是有翻个几倍的机会也很爽。于是我的脑中迅速闪过了前几年我参与过的暴雷美股案例,然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其价格有小幅上涨,然后突然就停牌无法交易。后来周末仔细想想,应该不算错过了一个机会。

我买的前两只暴雷股都是石油股。第一支是绿洲石油OAS,话说这股做过2次,1胜1败的战绩。第一次记得大概在2016年左右,当时也是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公司股价从最高点50多到了3元以下,我就是在3元以下买入的。然后川普当选期间我大概以10元左右的价格卖出了,后来石油价格有所反弹,印象中这个股票涨到了接近30。不过赚了3倍多也是很开心的。结果又过了几年,到了2020年初,石油价格再次回落叠加新冠疫情的爆发,这个股票跌到1元附近,我于是在1元左右大举建仓,跌到0.3元时又补了一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极度低的油价导致公司在财务上把不少净资产的估值直接变成负值,马上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但是同样的案例我还买了GPOR,也是个小的石油公司。破产后重组也是非常迅速的,重组后OAS给了老股东3%新公司的深度价外认购权,而GPOR则直接老股东清0了。新公司重组后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回升均涨了数倍,但是基本上跟老股东是没有关系的了。

第三只便是我目前为止抄底这种暴雷股大获全胜的一次,便是2020年3月25日的凌晨,那会我会上个闹钟在美股收盘后看看有没啥机会,那会正好在看潜在暴雷Reits的机会,我打开软件,发现一直叫MFA的m-reits公司当天暴跌90%,而在那天以前的数个交易日,这只股票已经从8块多跌到了2元多,而仅仅是3个月前,这个公司每季度的分红都有0.2元。当时二话不说1w美刀在0.3左右的价格买入进去,后来白天看新闻,才知道是前一天凌晨公司发布了margin-call的警告,可以理解为由于抵押式Reit相当于带了几倍杠杆,而其持有的mbs证券可能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让公司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实际上如果继续下去,大概率就归0了。而幸运的是,可能为了避免危机的蔓延,美联储直接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大量资金进场购入低价债券让其价格大幅回升,而MFA公司也迅速拜托了margin-call危机实现反转,其在2天内股价涨到了2.91元,将近有十倍了。而我也是逐步卖出,叠加一些期权操作,最终大概赚了5倍左右。

本质上,包括硅谷银行,他们出现危机的核心原因我认为是两个,第1个是负债端的杠杆资金与资产端投资品久期的不匹配,这样会受到挤兑的毁灭性打击。第2个是资产端的估值强相关于一些很难预测的指标,比如对于石油公司的油价,以及对于硅谷银行来说的利率,而负债端则是刚性的。如果是第一个原因,作为权益持有者我觉得应该是无解的,这就包括了开放式基金去大仓位购买垃圾债,或者踩中一个停牌暴雷而遭遇巨额赎回。这种机会还是要少参与,而如果是第2个原因,我认为还是有博弈的价值了。同样是以损失所有本金为代价去博取高额回报,这类公司至少不会遇到挤兑的问题,而获取暴利的前提是购入点已经接近反转点了而不会爆仓,就好像当年0.25~0.3净值的分级B一样,蕴含巨大的杠杆,一旦成功,可能获取大额回报,且当时市场给予这类分级B巨幅的溢价,性价比则不高了。而如果我们能以0溢价水平买入类似的资产,风险收益比还是很划算的。OAS第一次的成功和MFA成功获利都大概属于这一类型。

而反观硅谷银行,股东还能剩下多少,大概就要考虑收购方有多仁慈了,理想的情况下可能还能剩少量渣渣,直接归0的概率当然也不小。经过仔细分析后,周五晚上没有冲动买入的选择应该还是正确的。

2023-03-13 18:02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涨跌2023-3-10
市场上每天各种标的涨涨跌跌,此起彼伏。通常来说,对于一个标的,买入或做多的人希望涨,卖出或做空的人希望跌,因为可以获得收益。现实生活中,各种商品也存在价格的起伏,我们也会买入很多东西,实体生意也会卖出很多东西,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消费的东西,我们即使买了,大都不希望它涨价。原因是我们未来可能还需要持续买入,而对于卖方,除非是降价能够带来薄利多销,大多也是不希望价格跌的,这和投资...
看您现金29.77% 合计148% 您有48%的融资操作。
我理解现金是看涨期权,留和融资额大体相等的现金额,在上涨中最大化的利用资金 下跌中又提供了安全垫和补仓机会。 有个疑问,下跌时要用现金还融资降杠杆又要补仓,这个操作需要很高水平的平衡,极端行情是否会出现所谓的爆仓。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咱们需要高度分散,用均值来尽量抹平极端的偏离。想想好难,心态不好或贪心的玩家就可能翻船,是吧? 我是韭菜,言语有不敬的地方请谅解。
2023-03-11 15:06 来自北京 引用
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qinjp03 乐鱼之乐 gaokui16816888 集XFD 神仙鱼更多 »

涨跌

2023-3-10

市场上每天各种标的涨涨跌跌,此起彼伏。通常来说,对于一个标的,买入或做多的人希望涨,卖出或做空的人希望跌,因为可以获得收益。现实生活中,各种商品也存在价格的起伏,我们也会买入很多东西,实体生意也会卖出很多东西,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消费的东西,我们即使买了,大都不希望它涨价。原因是我们未来可能还需要持续买入,而对于卖方,除非是降价能够带来薄利多销,大多也是不希望价格跌的,这和投资就大不相同。

还有房子这类兼具投资和消费属性的资产,其中如果投资属性越重,比如靠融资持有大量房产的炒房客肯定是希望房价涨;而刚买了刚需房,未来仍有改善需求的人,则是消费属性更重,这种大多即使买入了,也是不希望房价涨的。

之前提到过,我认为投资的目的是维持甚至提高购买力的水平,也就是未来消费品的等价物,一般是要在未来某个时刻去换来一些商品或服务,如果是这个目的,那我们
应该对这个投资品的短期的涨跌是中性的,也就是涨跌关系都不大。但如果这些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存在再投资的问题,那么我甚至希望资产的价格维持不变,且现金流较大时,我甚至希望资产的价格在短期内是下跌的。

因此,对于买入持有一个资产,我对短期涨跌的态度是中性的,且希望短期波动越大,因为这会给我们更多潜在的套利机会,但长期依然希望资产价格是逐渐上涨的。而现金流持续购入的部分,我则希望短期是下跌的。因为涨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卖出,最多只能看到账面上的浮动的盈利而已,而只有大幅波动中套利产生的额外现金流,在短期相对低位尽可能买入更多的资产份额,才是我真正追求的所谓“盈利”。

今天市场整体大跌,多个策略均创出最大回撤,整体跌了1.6%,算是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单日最大跌幅了,纪念一下!

2023-03-10 17:56 来自北京 引用
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qinjp03 蓝河谷

2023-3-9

最近转债又有妖的迹象,估计是大盘走的弱了点,游资又开始高频活动了,今天又喜获永鼎脉冲一只。那么问题是要不要跟去年一样,小市值的债再无差别铺一波?

2023-03-09 22:46 来自北京 引用
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qinjp03 老实的很

@老实的很
老师表格中转债部分写的双低策略,请教佳力怎么选进去的?
去年摊120下小规模遗留的少量,年初冲高没卖完的部分,这个确实不是双低,正常选不进来
2023-03-09 07:52 来自北京 引用
0

老实的很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2023-3-8最近感觉有点太忙碌了,昨天忙了一天公司的杂事,今天一天内又同时办提新车和卖旧车,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坐到电脑前看看今天的走势。不过貌似也没有错过啥,还有一只佳力转债喜提了涨停,所以有时候短暂远离市场也并不是坏事~
老师表格中转债部分写的双低策略,请教佳力怎么选进去的?
2023-03-09 00:43 来自河北 引用
4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qinjp03 skyblue777 一剑飘雪 Alexhuh

2023-3-8

最近感觉有点太忙碌了,昨天忙了一天公司的杂事,今天一天内又同时办提新车和卖旧车,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坐到电脑前看看今天的走势。不过貌似也没有错过啥,还有一只佳力转债喜提了涨停,所以有时候短暂远离市场也并不是坏事~

2023-03-08 22:43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2023-3-7
今天忙了一整天杂事,居然还抽空交易了下,又加了点旭辉债,感觉最近加的有点猛,之前本来剩下的5000张旭辉债成本已经为负了,结果就是不让走,无奈最近1个多月又加了15000张进去,目前已经占到了10%,这个价位也不准备再加了,如果有机会30以下再考虑加一丢丢,反正也没有别的标的买了。
然后就是我第一重仓的门票股中国石化,大概站到我不到2%的总仓位吧,最近一段时间实在是表现很抢眼,特...
厉害了老师! 我猜测您大仓位持有中石化 四大行 神华 长电等高分红的大盘股 学习了 谢谢!
2023-03-08 16:47 来自北京 引用
0

sunpeak

赞同来自:

@都是坑
老师 现金可以看做看涨或看跌期权吧?
看跌吧
2023-03-07 20:29 来自四川 引用
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xds438 孤独的长线客 丢失的十年 大头大头5069 六毛 neverfailor 乐鱼之乐 sunpeak更多 »

2023-3-7

今天忙了一整天杂事,居然还抽空交易了下,又加了点旭辉债,感觉最近加的有点猛,之前本来剩下的5000张旭辉债成本已经为负了,结果就是不让走,无奈最近1个多月又加了15000张进去,目前已经占到了10%,这个价位也不准备再加了,如果有机会30以下再考虑加一丢丢,反正也没有别的标的买了。

然后就是我第一重仓的门票股中国石化,大概站到我不到2%的总仓位吧,最近一段时间实在是表现很抢眼,特别今天一度涨了接近7%,果然就没有好事,大盘就崩了。为了调节心态,我今天高位卖出了一丢丢,不影响大局,但也不至于患得患失,这大概也是一种平衡吧!

2023-03-07 20:28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都是坑
老师 现金可以看做看涨或看跌期权吧?
你想说是选择权?

或者大概相当于同时双卖认购认沽,并做好动态德尔塔为0,时间价值减去平衡损耗我猜趋近于无风险收益
2023-03-07 20:15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fayland
大佬能说说都买的是什么信托吗
湖州城投 在北京信托买的 收益率很低
2023-03-07 20:06修改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从长期的视角看,相比于股票,债券,所有现金类,也就是获取无风险收益的资产都是超高风险资产。所以自有现金不可以长期持有,低息负债的现金倒是可以长期有。
高风险高收益的大概就是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机会
老师 现金可以看做看涨或看跌期权吧?
2023-03-07 20:04 来自北京 引用
1

启森之路

赞同来自: 瀚海银沙

@chineseumi
从长期的视角看,相比于股票,债券,所有现金类,也就是获取无风险收益的资产都是超高风险资产。所以自有现金不可以长期持有,低息负债的现金倒是可以长期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大概就是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机会
感谢指点,金币奉上!
2023-03-07 13:14 来自上海 引用
6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丢失的十年 gaokui16816888 甘泉 火锅008 ibert emag更多 »

@启森之路
请教大佬,高风险现金类资产具体是哪些?为什么会是这类资产进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请指点
从长期的视角看,相比于股票,债券,所有现金类,也就是获取无风险收益的资产都是超高风险资产。所以自有现金不可以长期持有,低息负债的现金倒是可以长期有。

高风险高收益的大概就是黑天鹅事件发生后的机会
2023-03-07 12:24 来自北京 引用
0

启森之路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平衡2023-3-6这里讲的平衡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当然平衡大概就是一个中庸的状态,追求多个角度的适中,使得尽量从更多的角度看系统都能处于平衡的中心点,不去偏向于某一方。首先自然是股债之间的平衡。股和债作为能够产生现金流且长期看均具备抵抗通胀能力的优质资产,自然是我重点配置的核心标的。且股债的相关性较低,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此消彼长,产生1+1>2的效果。大牛市中股性仓位能够获取巨大收益,虽不及全仓甚...
请教大佬,高风险现金类资产具体是哪些?为什么会是这类资产进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请指点
2023-03-07 11:20 来自上海 引用
0

fayland

赞同来自:

@都是坑
谢谢老师 跟您学到了很多 谢谢您的分享!
我目前垃圾债占资产的45% 信托占资产40% 股票型基金占15% 期待垃圾债陆续回流 能把垃圾债资产降低到25% 把资金转投到且慢上的投顾组合 经过几年的平衡 做到垃圾债20% 信托35% 股票型基金30% 债券型基金15%
大佬能说说都买的是什么信托吗
2023-03-07 08:00 来自浙江 引用
1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chineseumi
平衡2023-3-6
这里讲的平衡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当然平衡大概就是一个中庸的状态,追求多个角度的适中,使得尽量从更多的角度看系统都能处于平衡的中心点,不去偏向于某一方。
首先自然是股债之间的平衡。股和债作为能够产生现金流且长期看均具备抵抗通胀能力的优质资产,自然是我重点配置的核心标的。且股债的相关性较低,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此消彼长,产生1+1>2的效果。大牛市中股性仓位能够获取巨大收益,虽不及全仓...
谢谢老师 跟您学到了很多 谢谢您的分享!

我目前垃圾债占资产的45% 信托占资产40% 股票型基金占15% 期待垃圾债陆续回流 能把垃圾债资产降低到25% 把资金转投到且慢上的投顾组合 经过几年的平衡 做到垃圾债20% 信托35% 股票型基金30% 债券型基金15%
2023-03-06 19:14修改 来自北京 引用
1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不多12 hippohippo 暗夜之狼 gaokui16816888 shoooliu 天道忌巧 丢失的十年 捡钢镚 Ujg68gy qinjp03 甘泉 jlmscb StephenHD sunpeak claireJ 蓝河谷 火锅008 集XFD 可转债专业户更多 »

平衡

2023-3-6

这里讲的平衡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当然平衡大概就是一个中庸的状态,追求多个角度的适中,使得尽量从更多的角度看系统都能处于平衡的中心点,不去偏向于某一方。

首先自然是股债之间的平衡。股和债作为能够产生现金流且长期看均具备抵抗通胀能力的优质资产,自然是我重点配置的核心标的。且股债的相关性较低,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此消彼长,产生1+1>2的效果。大牛市中股性仓位能够获取巨大收益,虽不及全仓甚至杠杆做多权益,但同时也不必常想着逃顶这一高难度操作而患得患失,而熊市中的债性仓位也能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也能够支持在低位的不断抄底。

从短期风险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平衡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其中一定的低风险现金类资产能够让我们随时介入各类低风险机会,而用权益这种高风险资产去做进攻,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也能有足够可观的收益,同时在大跌时也具备足够的后手抄底廉价的权益资产。

从长期风险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平衡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其中一定的高风险现金类资产能够让我们在发生黑天鹅的时候有机会介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同时低风险的指数和债券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现金流让我们的时时调整资产长期处于平衡的状态。

从收益率的角度看,我们要在高收益和高风险中平衡。不能为了追求高收益把风险无限放大以至于失控坠毁,同时也不能因为一位追求短期低风险而尽做近似于无风险收益的长期高风险策略。而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损失范围内,尽可能的去承担有限的风险而博取相对可观的收益。

从心态的角度看,我们也要尽量维持心态的平衡,比如绝大多数时候不择时,但是少量时间择时去做备兑和保险以平滑净值;绝大多数时候不赌博,但也偶尔买买彩票增加娱乐性。这都是为了在市场中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让核心的简单的买入持有策略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总的来说,平衡的结果对应着短期看平庸的收益,但我相信长期结果必定不平庸。这就是我所坚守的中庸平衡之道~

2023-03-06 18:08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长期不涨甚至下跌,但有现金流足够大幅覆盖跌幅也是可以的。然后标的是指同一类别标的一起评估,而不必太在意单一个体,就拿地产垃圾债举例,分散买的话,恒大归0富力还钱,蓝光归0龙光还钱的话结果也是可以的。。。所以不要太集中都问题不大。
谢谢老师的解答! 感谢 感恩!
2023-03-04 14:57 来自北京 引用
4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Boiledwater xineric starcai gaokui16816888

@都是坑
老师 您买入持有的前提是要买入长期能涨的标的 这个很重要 如果买了恒大蓝光泰禾之流 1分钟都不可留 不然持有时间越长亏得越多。希望老师有空谈谈怎么选择买入长持的标的。谢谢!
长期不涨甚至下跌,但有现金流足够大幅覆盖跌幅也是可以的。然后标的是指同一类别标的一起评估,而不必太在意单一个体,就拿地产垃圾债举例,分散买的话,恒大归0富力还钱,蓝光归0龙光还钱的话结果也是可以的。。。所以不要太集中都问题不大。
2023-03-04 14:02 来自北京 引用
0

hahaha007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当然我对车也不是太懂,主要就是代个步,主要家里人喜欢这个款。话说本来如果华晨欠我的四十多万还钱了(5万买的垃圾债),我可能会考虑加个20多w买个X5,这样算不算大家热议的4折买全新宝马的方法?不过最终计划落空了。。。
我是住的老小区没法安充电桩,所以完全不考虑电车,但电车的话是不是还是特斯拉好点啊?
原来4折买宝马是这样的
2023-03-04 13:09 来自上海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持有2022-3-3
昨天关于童年的电脑游戏引出了不少同龄人,很不错:)同时也挺感慨时代的变迁。记得90年我还没上小学,跟大人去给单位买电脑,当然个人是基本买不起的,依稀记得一台康柏的品牌台式机,大概售价是6万元左右,那会儿一个国企职工的工资可能才几百元一个月,如果静态的看这样一台电脑大概就是十年以上的工资才买的起。而如果6万元全仓杀入深发展或是万科,现在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吧。这就引出了我认...
老师 您买入持有的前提是要买入长期能涨的标的 这个很重要 如果买了恒大蓝光泰禾之流 1分钟都不可留 不然持有时间越长亏得越多。希望老师有空谈谈怎么选择买入长持的标的。谢谢!
2023-03-04 11:58 来自北京 引用
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hahaha007
祝贺楼主下定GLC300,本人最近看了GLC300和纯电的eqe350纠结中,楼主能否给点建议,谢谢
当然我对车也不是太懂,主要就是代个步,主要家里人喜欢这个款。话说本来如果华晨欠我的四十多万还钱了(5万买的垃圾债),我可能会考虑加个20多w买个X5,这样算不算大家热议的4折买全新宝马的方法?不过最终计划落空了。。。

我是住的老小区没法安充电桩,所以完全不考虑电车,但电车的话是不是还是特斯拉好点啊?
2023-03-03 22:26 来自北京 引用
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xineric

@sames1986
谢谢楼主的解释,如果假设只有股和债两个大类资产,那么如果时间上定投股债平衡的资产,是否就满足了您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散呢?再次谢谢您的解答。
当然是满足的,我觉得有点像股债两种资产的流动性挖矿。资产本身产生现金流和工作获得的现金流可以不断投到股债平衡的资产中
2023-03-03 22:12 来自北京 引用
0

rnll

赞同来自:

@hahaha007
祝贺楼主下定GLC300,本人最近看了GLC300和纯电的eqe350纠结中,楼主能否给点建议,谢谢
GLC300动感,选配智乐套餐。
2023-03-03 21:54修改 来自广东 引用
0

hahaha007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投资与消费2023-2-22
投资与消费都是战胜通胀的利器,但多数情况下,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本金是不够的,除非是富二代或是公司上市期权套现,不然多数都需要依靠工资去慢慢积累本金。然而,不少消费主义者都是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这样是很难攒下本金,自然就与投资无缘了。而投资主义者则不少生活节俭朴素,极端者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去滚雪球积累财富。我的观点仍然是中...
祝贺楼主下定GLC300,本人最近看了GLC300和纯电的eqe350纠结中,楼主能否给点建议,谢谢
2023-03-03 21:47 来自上海 引用
0

sames1986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简单说就是在标的和时间这两个唯独分散买入。标的按大类资产分散后,大类资产内部也分散。时间分散就是按现金流入的时间买入进去。从长期看就是任何一个标的都是时间分散买入的,而任取一个截面也包含极度分散的标的。
谢谢楼主的解释,如果假设只有股和债两个大类资产,那么如果时间上定投股债平衡的资产,是否就满足了您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散呢?再次谢谢您的解答。
2023-03-03 21:31 来自上海 引用
0

rnll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投资与消费2023-2-22投资与消费都是战胜通胀的利器,但多数情况下,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本金是不够的,除非是富二代或是公司上市期权套现,不然多数都需要依靠工资去慢慢积累本金。然而,不少消费主义者都是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这样是很难攒下本金,自然就与投资无缘了。而投资主义者则不少生活节俭朴素,极端者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去滚雪球积累财富。我的观点仍然是中...
尊贵的奔驰车主。
2023-03-03 19:25 来自广东 引用
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xineric

@sames1986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足够的分散,不光是空间上的分散,同时满足了时间上也是分散的。”空间上的分散我理解是不同标的在不同卖出价兑现收益,时间上的分散我理解是现金流投入是不定期的,不知道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分散理解对不对哈,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简单说就是在标的和时间这两个唯独分散买入。标的按大类资产分散后,大类资产内部也分散。时间分散就是按现金流入的时间买入进去。从长期看就是任何一个标的都是时间分散买入的,而任取一个截面也包含极度分散的标的。
2023-03-03 18:44 来自北京 引用
37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Restone 乐鱼之乐 暗夜之狼 walkerdu xds438 阿宽20211019 gaokui16816888 xineric IMWWD 珍珍0769 海浪9999 jlmscb luocan 魔都扫地僧 六毛 等待_等待牛市 claireJ songshubaba 大7终成 sdu2011 jacktree 滚雪球2020 arking83 永恒的新手 菜鸟老甲 天道忌巧 红星闪闪666 qinjp03 捡钢镚 shchon 奔腾年代1999 盈利99 hippohippo 好奇心135 flytok2 大头大头5069 集XFD更多 »

持有

2022-3-3

昨天关于童年的电脑游戏引出了不少同龄人,很不错:)同时也挺感慨时代的变迁。记得90年我还没上小学,跟大人去给单位买电脑,当然个人是基本买不起的,依稀记得一台康柏的品牌台式机,大概售价是6万元左右,那会儿一个国企职工的工资可能才几百元一个月,如果静态的看这样一台电脑大概就是十年以上的工资才买的起。而如果6万元全仓杀入深发展或是万科,现在就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了吧。这就引出了我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且没有之一的策略——持有。

楼上集友@棉花糖1357 提到“既要资质低学左右互搏,又要资质高学九阳神功,还要勤学苦练野球拳。。。太难了。。。炒股似乎比这还难啊。。。”如果说买入策略是野球拳的话,持有策略就可以算作左右互搏了。主要特点就是需要那么点愚笨,特别聪明的人估计是很难练成的。所以,我也认为不那么聪明,或者说至少在某个方面看起来不那么聪明,大智若愚的那种,反而可能是做好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市场太强大了,我们每个个体在市场面前都很渺小,大家绞尽脑汁练习各种复杂的功夫,期望依靠择时或是选股战胜市场,最后却反而被市场打脸。这个市场中从来不乏学历特别高,甚至得了诺贝尔奖的,期望依靠盖世神功葵花宝典战胜市场,最后落得破产的下场。还有大学里科班出身,学了过多纸上谈兵的错误或是过时的知识,却奉为至宝,最终的成绩也不一定就比小学毕业生优秀,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假如你的智商是120,那么恭喜你只需要去做智商100以下就会干的事情,大概率结局不错。而哪怕你智商160,却想挑战智商200才能完成的任务,肯定输的很惨。而持有策略就属于智商100以下都可能干好的事情,我自己收益的主要来源都是持有,同时依靠不断提升野球拳(买入策略)的等级,慢慢滚雪球积累财富。正所谓7分靠持有,2分靠买入,1分靠套利。

当我和周围朋友聊起我不选股、不择时的投资策略时,一般周围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眼神里带着“那你还干啥?”的疑问。但我想,大多数时间什么也不干恰恰就是我投资策略的重要特点。认识自己对于市场的无知,同时极度懒散地应对市场变化,坚定看好国运,坚持长期持有策略,这就是我的投资态度。

2023-03-03 17:56 来自北京 引用
5

dhhlys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gaokui16816888 好奇心135 chineseumi xineric更多 »

@chineseumi
上涨踏空和过山车2023-2-15我经常会觉得卖出是个很困难技术,上涨踏空或是做过山车想必也是困扰不少朋友的问题,只要在这个市场中,就天天面临这样的场景。之前可转债妖风刮起的时候,稍微涨一涨,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就卖了,结果后面就一飞冲天了,只好拍肿大腿。而等到下一回,另一只转债脉冲起飞的时候,终于选择格局一把,结果却坐了过山车。同样的例子最近的垃圾债里面也有,去年11月第二支剑出来后,债券纷纷上...
卖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有个很简化的场景,可以帮大家心理按摩:

我们买股票或者转债什么,其实都类似于在预测一个东西要涨(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那么可以假设我们知道一个杯子合理价值是1块钱(注意,这个1块钱可以是动态的),那么杯子价格会围绕1块钱震荡。我们会在低于1块钱买入。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会在多低出手,才是最优买入点?越低买,越好。但是挂太低,可能会错过。所以阈值的设置只能从历史数据看个大概。卖出的时候也是同理。因此可能的办法就是动态仓位,但是这样资金利用率就不高。这个本质上就是统计套利的阈值优化问题。

所以你看,这么简单的场景都很难做到最优,更何况真实的股票世界。所以也就放过自己了:自己确实做不到。

而且从长期博弈的角度讲,偶尔卖飞其实是好事情,对整个生态是健康的。
2023-03-03 13:07 来自四川 引用
0

sames1986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买入2023-3-2
小时候还是DOS系统的时候玩过一个RPG游戏叫《金庸奇侠传》,里面把金庸小说的各路高手集中在一张地图里。主角小虾米初入江湖,只会一招攻击力最弱的“野球拳”,然后开始到处拜师学技,打怪练级,终成武林大侠。而这个游戏里的“野球拳”一直就是最弱的存在,人后这个游戏隐藏了一个秘籍,这个“野球拳”练到9级都会比较弱,但一旦达到第十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基本可以秒杀敌人于无形。这可能就是把...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足够的分散,不光是空间上的分散,同时满足了时间上也是分散的。”空间上的分散我理解是不同标的在不同卖出价兑现收益,时间上的分散我理解是现金流投入是不定期的,不知道我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分散理解对不对哈,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2023-03-03 10:11 来自江苏 引用
0

Alexhuh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买入2023-3-2小时候还是DOS系统的时候玩过一个RPG游戏叫《金庸奇侠传》,里面把金庸小说的各路高手集中在一张地图里。主角小虾米初入江湖,只会一招攻击力最弱的“野球拳”,然后开始到处拜师学技,打怪练级,终成武林大侠。而这个游戏里的“野球拳”一直就是最弱的存在,人后这个游戏隐藏了一个秘籍,这个“野球拳”练到9级都会比较弱,但一旦达到第十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基本可以秒杀敌人于无形。这可能就是把...
那时候能做出那么好的游戏,可以想象河洛工作室投入了多少心血。
2023-03-02 22:03 来自上海 引用
0

commontiger

赞同来自:

@棉花糖1357
野球拳我熟,哈哈野球拳练到十级还不行,还得会左右互搏才能无敌。满格血是1000,野球拳伤害最多大几百,左右互搏是咔咔连打两下,多牛逼也必死。野球拳只能单打,不能攻击一片。而且资质稍微高点就学不会左右互搏。郭靖会,黄蓉就没戏。最牛逼的还是左右互搏加九阳神功。既要资质低学左右互搏,又要资质高学九阳神功,还要勤学苦练野球拳。。。太难了。。。炒股似乎比这还难啊。。。
暴露年龄了,我也曾经苦练过野球拳。
2023-03-02 21:49 来自江苏 引用
6

棉花糖1357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鱼多的地方钓鱼 yuanhu 小钢珠 Q6969 chineseumi更多 »

@chineseumi
买入2023-3-2小时候还是DOS系统的时候玩过一个RPG游戏叫《金庸奇侠传》,里面把金庸小说的各路高手集中在一张地图里。主角小虾米初入江湖,只会一招攻击力最弱的“野球拳”,然后开始到处拜师学技,打怪练级,终成武林大侠。而这个游戏里的“野球拳”一直就是最弱的存在,人后这个游戏隐藏了一个秘籍,这个“野球拳”练到9级都会比较弱,但一旦达到第十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基本可以秒杀敌人于无形。这可能就是把...
野球拳我熟,哈哈

野球拳练到十级还不行,还得会左右互搏才能无敌。

满格血是1000,野球拳伤害最多大几
百,左右互搏是咔咔连打两下,多牛逼也必死。

野球拳只能单打,不能攻击一片。而且资质稍微高点就学不会左右互搏。郭靖会,黄蓉就没戏。

最牛逼的还是左右互搏加九阳神功。

既要资质低学左右互搏,又要资质高学九阳神功,还要勤学苦练野球拳。。。太难了。。。炒股似乎比这还难啊。。。
2023-03-02 20:34 来自北京 引用
47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Epstein 风过树梢 happysam2018 hippohippo syrtis_syj 选择大于努力V xf8848 apple2019 木才 自律给 集XFD 胸怀大痣 FF章鱼 Jifandailu 暗夜之狼 仲夏平常心 qweasdzxc123 张集思78 Hanrui 海浪9999 幸运88 孔曼子 翻石头找螃蟹 lily1129 flyingbird_03 启森之路 六毛 machine 一剑飘雪 cn1962101 蓝河谷 qinjp03 bfeng jlmscb 资金逻辑 gaokui16816888 aijuanjuan bigbug 自由之梦想 xixili2020 等待_等待牛市 乐鱼之乐 捡钢镚 bigbear2046 claireJ hnhaiou nanfangyinan更多 »

买入

2023-3-2

小时候还是DOS系统的时候玩过一个RPG游戏叫《金庸奇侠传》,里面把金庸小说的各路高手集中在一张地图里。主角小虾米初入江湖,只会一招攻击力最弱的“野球拳”,然后开始到处拜师学技,打怪练级,终成武林大侠。而这个游戏里的“野球拳”一直就是最弱的存在,人后这个游戏隐藏了一个秘籍,这个“野球拳”练到9级都会比较弱,但一旦达到第十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基本可以秒杀敌人于无形。这可能就是把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的作用。

我现在做投资,无论什么标的,就四个简单的招数——买入、持有、平衡、套利。这里面没有卖出,多年前当我放弃掉预测价格涨跌主动卖出这项极难的技巧,世界就清净了。当然并不是真的完全不会卖,对于部分标的我的卖出操作都是被动完成的,包括债券比如兑付了,可转债在130~150分批卖出,或者是套利中当期指升水时卖了去买入ETF。这些卖出操作都是被动的,其实也是买入的一部分。当我买入一个标的时,其实结果就两种,要么达到该标的买入时的既定目标分批被动卖出了,或者就永远持有哪怕归0。

所以买入策略的核心其实就是不择时,任何时候只要有了新的现金流入,就需要从全市场搜索满足两个条件的标的组合即:1.不归0;2.有持续现金流。综合考虑这两个指标后,总存在性价比最高的那一类,然后就执行买入就好。这里面少量标的可能需要设定目标价位被动卖出,例如之前对于抄底垃圾股我的标准是涨幅100%,300%和700%各卖出1/3,如果达不到就等着归0。但目前我已经极力减少这一类的投入,更偏好于买入后连被动卖出都不需要的标的以进一步将策略简化。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足够的分散,不光是空间上的分散,同时满足了时间上也是分散的。空间上的分散可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而时间上的分散则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把重心从高抛低吸的买卖交易上转移到买入上,也至少能节约一半的精力和一半的手续费,同时不再会有患得患失的心态,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2023-03-02 17:34 来自北京 引用
21

巴兰

赞同来自: 塔塔桔 bigbug 青菜chong 好奇心135 xineric 非凡猪 QianYi2022 等待_等待牛市 丢失的十年 nanfangyinan gaokui16816888 skyblue777 syrtis_syj 菜鸟老甲 白湖水 向财务自由出发 shoooliu Yjs308 大头大头5069 孔曼子 chineseumi更多 »

@chineseumi
分散2023-3-1
最近看到有集友讨论中提到巴菲特价值投资中体现的集中投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仔细想想,确实是挺有道理。比如一开始我们分散投资20只股票,每只5%的仓位,这里面如果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同时运气还不错,可能会有一两只大牛股,最终涨了很多倍,成了重仓,大部份中规中矩,占比逐渐减小,而也会有少部分最终破产归0也是正常的。
如果是这种简单化的场景,最终那少数牛股会成为决定性的仓位。而之所...
其实即使一开始就是集中投资,按照巴菲特喜欢的玩法来说,最终也是分散投资。

要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把视角从关注资本在空间上的分布转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关注整个投资周期的现金流。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根据巴菲特自己说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他都是喜欢那种前期投入一笔钱之后,后期就不再需要频繁投入资金就能维持当前利润甚至实现增长的公司,典型的例子就是喜诗糖果。

所以假如说我们当前找到一笔投资,可以确定在未来30年里面每年能够提供10%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把所有的利润都分给股东。那么前期投入100元,后面30年能够通过分红拿回300元,这时候前期投入的100元只是占了最终现金流的33.3%而已。

而且这个是没考虑我们会对现金流进行再配置的,如果我们能够持续找到能够稳定提供10%净资产收益率的投资机会呢?

那么8年以后,前期100%的持仓占比就已经下降到50%,30年以后,前期投入的100元在最终的投资组合里面就只占了5.7%而已。

图片1

我们这里举例用的是10%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是按照巴菲特的标准——15%,那么就更加明显了。

这其实可以转换为永续债的思路:我前期集中投资买入永续债,换来的是现金流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然后在后期,我再基于现金流、基于未来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其他更具性价比的投资品种。

其实我们回顾伯克希尔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这样:
2. 寻找能够稳定产生现金流的公司;
2. 收取现金流后再基于机会成本决定扩大公司业务(或控股比例)还是投入到更好的公司上。

所以即使它前期投资很集中,即使前期投入出现一定的决策失误,它仍旧能够凭借后期的现金流转投其他公司而实现增长。

最好的佐证就是伯克希尔本身。

我们引用《197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纺织业务的看法:
1977年纺织事业的表现依旧低迷不振,过去两年我们乐观的预期纷纷落空,这或许也说明了我们预测能力的薄弱,或是纺织产业的本质,尽管一再地努力与挣扎,行销与制造的问题依旧存在,虽然市场上面临的困境与产业情势相关,但也有不少问题是我们自己造成。

部份股东开始质疑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留在纺织产业,虽然就长期而言其投资报酬率明显低于其它的投资,但我们的理由有以下几个:(1)我们在纽贝福及Manchester的工厂都是当地最大的聘雇业者,员工的年龄偏高,缺乏转换工作的能力,同时我们的员工及其公会也已经尽其所能地与经营阶层配合努力改善成本结构及产品组合,以使我们的经营得以维持下去(2)管理阶层也相当努力同时坦承面对产业的问题,尤其是在1965年经营权易主后,Ken Chace依然尽力尽力地协助我们把纺织部门产生稳定的资金流入转到获利更加的保险事业投资与购并之上(3)努力工作加上对制造与行销组合的乐观预期,我们的纺织事业在未来看起来应该可以维持一个起码的利润空间
也正是通过纺织业务的现金流再配置,伯克希尔在纺织业务低迷不振的时候,在纺织业务外找到了保险业务的增长。
而随着保险业务的持续增长,纺织业务就像野草一样,在鲜花盛开的时候自然枯萎了。

同样的还有蓝筹印花公司和喜诗糖果之间的关系。还有一揽子类似喜诗糖果这样的小而美公司持续提供现金流,才能够支持巴菲特后面持续的买入可口可乐、bsnf和苹果这些更大更强的公司。

因此即使前期集中投资也不见得真的就是集中投资,要看后续现金流的稳定性以及现金流再配置的方式。

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就不难以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不喜欢科技公司:变化太快,现金流不稳定且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现金流,一旦前期决策失误就无法通过现金流再配置的方式降低犯错成本。

所以即使都是前期集中投资,从现金流在时间维度上的分布来说,也不见得就真的是集中投资。
2023-03-02 09:37 来自广东 引用
3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长期价值投机手 qinjp03 永恒的新手 暗夜之狼 QianYi2022 weichilu 套利自由 资金逻辑 shoooliu 至味清欢 xineric 御风飞翔 集XFD 七月好好 李品祥 machine wtpgajm walkerdu 六毛 好奇心135 帕先奴 火锅008 neverfailor by888 nonononoyes 捡钢镚 jlmscb 闲菜 hippohippo skyblue777 hjndhr 奇异世界更多 »

分散

2023-3-1

最近看到有集友讨论中提到巴菲特价值投资中体现的集中投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仔细想想,确实是挺有道理。比如一开始我们分散投资20只股票,每只5%的仓位,这里面如果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同时运气还不错,可能会有一两只大牛股,最终涨了很多倍,成了重仓,大部份中规中矩,占比逐渐减小,而也会有少部分最终破产归0也是正常的。

如果是这种简单化的场景,最终那少数牛股会成为决定性的仓位。而之所以不会占比接近100%,是因为一般作为投资者,还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进来继续去做新的投资决策。这个现金流可能来自高位减仓的大牛股(比如比尔盖茨),也可能是更多人把钱投了进来。而如果大牛股占据了绝对重仓,我估计一般来说不会持续不断增加它的仓位。而更有可能是重复上面的游戏选出多只分散,直到选出第3只,第4只大牛股,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攒下数只大牛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集中貌似是分散投资后被动持有的结果,而非主动为之。

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是因为我这两年的投资经历,2020年发掘垃圾债的投资机会时,我预期拿出最高10%的仓位来执行这个子策略,一方面是策略上的分散,同时策略内部也尽量买5只以上的标的,也就是单个公司占总仓位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净资产的2%。在后续没有追加资金的情况下,这个初始不到10%的仓位现在已经达到了20%+,而且未来有挺大概率占到总仓位的50%。但这显然并非集中投资的结果。

可能也有不少朋友觉得最初仅仅拿个10%的仓位去投这个十年一遇的机会是不是有点浪费机会了。我想每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掌握的信息不一样,这个数字会略有差别。但把分散作为信条的投资者更是要在这个时候坚持原则,所以取得这样的结果我已经非常满意了,赚更多也不是我的认知和能力能够赚到的钱了,对应的反面就是在我判断错误时,这部分资产一旦归0,对我的损失也是可控的。

我想,这些东西教科书里可能不会说的很清楚,一般只会告诉你分散能够减少非系统性风险。而我认为分散是资金管理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金融行业里,银行房贷需要贷款给千千万万的企业或个人,保险公司卖保险需要卖给成千上万的个体,我们做投资,又有什么自信去全仓下注个别行业甚至个别公司呢?如果有这个能力,可能全身心投入创业而不是投资才是最好的选择。

2023-03-01 21:18 来自北京 引用
1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shoooliu gaokui16816888 xineric ywfhaker jlmscb 捡钢镚 neverfailor 一剑飘雪 Provence 章2020 聚雪 npc小许 绿光 集XFD 红星闪闪666更多 »

2023年2月总结

2023-2-28

经过了1月大幅的上涨,2月的调整如期而至,貌似和汇率的波动步调一致,1月份表现亮眼的沪深300本月却是负收益。受外资影响较小的中小盘股反而有小幅上涨,转债也表现的中规中矩。

本月表现最出色的依然是垃圾债的仓位,受到龙光债小额兑付的影响,虽然月末旭辉债跌幅不小,但仍录得7.13%的月度收益。有趣的是月初本以为垃圾债已进入曲终人散的阶段,可旭辉债的横跳就像赌场里赢了钱却总有个声音诱惑让你继续玩下去一样。没办法,龙控回来的钱一半又买了旭辉债,不过一旦旭辉的投入达到该策略仓位的10%,目前这个价位肯定也是不考虑了。

不过总体来说垃圾债的可投资标的确实是越来越少,未来会这部分多余资金可能会开始关注高收益债,但相比30以下垃圾债,高收益债的投资门槛无论是对资金量的要求还是投研的要求都需要提升不止一个量级,但这肯定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会重点研究的对象。



2月月度收益为:1.43%
1月净值: 1.0956 (+9.56%)
2月净值: 1.1113 (+1.43%)
2023-02-28 21:23 来自北京 引用
1

都是坑

赞同来自: 甘泉

@chineseumi 老师 您的垃圾债月度总结该更贴啦 谢谢!
2023-02-28 18:48 来自北京 引用
3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hjndhr 暗夜之狼 ywfhaker qinjp03 老火鸡知行合一 gaokui16816888 小哈 wangasus songshubaba 捡钢镚 甘泉 zsp950 御风飞翔 逍遥chen zhuzi51 tangle007 jlmscb 丢失的十年 cquhrb kongzhaolei newsu 秋林红肠 好奇心135 skyblue777 乐鱼之乐 njsunl 红星闪闪666 资金逻辑 海浪9999 集XFD 六毛 nanfangyinan更多 »

负债

2023-2-27

前段时间聊到对抗通胀的利器包括投资消费,其实还漏掉了一个挺重要的部分,那便是负债,因为只要利息不太高,负债天生抗通胀的属性便体现了出来。当然,负债的同时就意味着杠杆,杠杆是个双刃剑,一旦用不好则很容易受伤,如何合理使用负债就是一个技术活。

对于负债来说,两个重要的指标便是利息和久期。当然是利息越低越好,久期越长越好。能够以很低的利息借到足够长期的钱,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信用的体现,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巴菲特伯克希尔旗下的保险公司就有的保险浮存金负债,就为其投资组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息长久期的现金。这些现金不必像自有资金或权益一样时刻有抵御通胀的需求,相反,这些低息负债放着就是价值。同时可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5年一遇的好机会挥出棒球棒,我觉得这对于股神长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其实我们普通投资者获取长期低息负债的方式有限,我能想到的包括基于未来工资现金流的房贷,权益仓位通过期指替代变相融资。或者有条件的朋友进阶点开个私募基金公司,或者再厉害点学习巴老也开个保险公司,也都是可行的道路。

当然,负债的无序扩张也是风险极大的,这就需要合理的风控和维持相对合理的负债率,我个人的原则是负债控制在净资产的50%左右,且最高也不要高于80%。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好不要在单一标的上上太高杠杆,比如75%:75%的股债平衡,虽然是150%的杠杆,但其收益和回撤指标和持仓体验可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会好于100%持有权益的表现。

所以,就像寻找薅羊毛的廉价消费方式一样,寻找足够廉价的长期融资渠道,也是投资中一项重要的必修课。

2023-02-27 18:44 来自北京 引用
1

暗夜之狼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chineseumi
运气的诱饵2023-2-24
最近看了《运气的诱饵》("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written by Natasha Dow Schüll.)这本书。这本书探讨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器赌博世界,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设计成让玩家上瘾的。其中着重研究了视频扑克和老虎机,探讨它们是如何被编程创造出一种令玩家上瘾的体验。同时探讨了造成机...
感谢推荐好书,立马在京东买了一本。豆瓣评分8.5,是我的菜。
我觉得各种成瘾机制都有共同点。现在手机里的各种APP,终极目标也是要让用户成瘾。估计这本书关于赌博成瘾的内容,也能用来解释APP的成瘾机制。等书到了之后再到里面验证答案吧。
2023-02-27 08:55 来自四川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港股打新爱好者
求教现在垃圾债还能像以前一样投资吗?个人投资者还能买Q债吗?
不能了,目前个人开了合格投资者也只能买极少量Q债。这个品种基本上对个人来说彻底关门了
2023-02-24 17:16 来自北京 引用
0

港股打新爱好者

赞同来自:

求教现在垃圾债还能像以前一样投资吗?个人投资者还能买Q债吗?
2023-02-24 16:31 来自天津 引用
8

白湖水 - 股票和可转债的股债平衡,公众号、雪球、集思录【白湖水】,记录300万投资实盘。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nonononoyes yizhouhit zsp950 好奇心135 chineseumi xiumi xineric更多 »

@chineseumi
运气的诱饵2023-2-24
最近看了《运气的诱饵》("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written by Natasha Dow Schüll.)这本书。这本书探讨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器赌博世界,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设计成让玩家上瘾的。其中着重研究了视频扑克和老虎机,探讨它们是如何被编程创造出一种令玩家上瘾的体验。同时探讨了造成机...
我也不看盘了。再怎么看盘,该涨的不会少涨一分,该跌的也不会少跌一分。浪费时间精力!
2023-02-24 16:20 来自广东 引用
3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blueair125 gaokui16816888 alongside chrisharn 西北望1969 豁哥哥 qinjp03 强势成长 资金逻辑 老实的很 yizhouhit 鸣天 巴兰 集XFD 夜慕光临Alex Sybil廖 火锅008 好奇心135 xiumi xineric neverfailor 雷同 jacktree songshubaba 阿宽20211019 milan16 孤独的长线客 tongzhangji 大头大头5069 蓝河谷更多 »

运气的诱饵

2023-2-24

最近看了《运气的诱饵》("Addiction by Design: Machine Gambling in Las Vegas" written by Natasha Dow Schüll.)这本书。这本书探讨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器赌博世界,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设计成让玩家上瘾的。其中着重研究了视频扑克和老虎机,探讨它们是如何被编程创造出一种令玩家上瘾的体验。同时探讨了造成机器赌博成瘾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在整本书中,Schüll运用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包括玩家、赌场员工和游戏设计师。她认为,机器赌博成瘾不仅仅是个体行为问题,还受到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力量的影响。(摘要by chatGPT)

其实我有时候在想,天天在电脑面前盯着盘面滚动的数字进行交易,是不是本质上也类似于玩机器赌博,而且这个行为披上了“投资”的外衣,让不少人误以为这些时间盯着黑红绿交错的屏幕是在干正事。我想电子化交易是否可以等价于赌场里赌博机器,而我国股市开放初期,那种柜台交易就类比于传统的牌桌上的赌博。而电子化交易的便利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产的流动性,这对市场整体来说自然是好的,但对于某个个体来说,则未必是好事。若沉迷于无畏的交易,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

讲个我个人亲身经历,对于我来说纯基于盯盘的人工交易可以理解为赌博,而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娱乐消磨了时间,对于赚钱的贡献几乎为0。我从2020年底开始小仓位做垃圾债策略,大概就是30以下买,然后持有到期看底牌,当然如果有机会涨到60以上也会按计划卖掉一些,但这些操作基本都不用看盘,大概就是收盘前看看价格,然后执行买入或卖出操作就好了。然后,偶尔会蹦出来一些波动剧烈的债,比如21年底的世茂债,且由于是债券,流动性并没有很好,经常买卖价差就高达10%以上,这样挂买单买入后,再挂卖单,运气好的话,几分钟内就可以赚10%左右。我想这大概就是个诱饵,引诱我不顾策略,在40以上买入世茂股份的债券靠盯盘做差价。而世茂的债券就成了我21年底到22年初的主要交易对象,过程中每天盯盘,也确实赚了不小的差价,大概相当于把成本从50降到了40,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世茂出了最差的方案后也陆续停牌了,最后债券也和其他的一样最低跌到15左右,反而成了我所有债券持仓中亏损最大的一只。

曾经认为这种高波动的债券适合做投机,这就好像赌场中某台老虎机给人更赚钱的幻象,他初期是会让你尝到甜头,但那些只是诱饵,吸引你不断在这里娱乐消磨时间而已。同样的例子还包括看盘盯可转债的脉冲,有的时候抓住脉冲能赚钱,有的时候也可能脉冲提前卖飞,算在一块也不好说到底赚钱了没有。如果认为盯盘是娱乐,能带来快感,那么其实不赚钱甚至花点钱都值,但如果认为盯盘是工作,是为了赚钱,那么可能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跟电脑程序比起来,人类的盯盘效率实在是太低。而现在无论在债券还是可转债都充斥了大量的机器人,我想人工智能大概率目前智力上远不如人,但要比较盯盘这种眼力活,那可是秒杀的。所以现如今,虽然我偶尔也会盯盘,但每天会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就权当是娱乐消遣吧。

2023-02-24 15:34 来自北京 引用
13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chrisharn 西北望1969 milan16 孤独的长线客 集XFD shoooliu 暗夜之狼 jlmscb qinjp03 捡钢镚 skyblue777 老李2019更多 »

随感

2023-2-23

最近时代债券的方案引发广大争议,虽然利益相关,但我仍试图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现象,探讨规则的重要性。这里面反抗声浪最大的大概是小额持有的机构户(包括我),理应最愤怒的是成本在面值附近的超大户以及高价买了债券的中大户投资者,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小额个人投资者。

这里面,小额分仓持有的机构户们的诉求大概是希望小额对待所有投资者一视同仁,从而获取近乎于暴利的最大利益,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站在自己一边,投票给方案4,但是大概也只有他们自己会投方案4,但这些投资者由于整体规模很小,几乎决定不了任何的最终结果。最愤怒的理应是面值购入的超大户以及所有高价买了债券的大户投资者,小额对于他们是杯水车薪,跟浮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诉求是展期时间越短越好,抵押物越强越好,这样可以把损失尽可能降到最小。但从过去的案例看,多数大机构大都选择了隐忍和妥协,大概是资金的实际所有者从大局考虑,可能也是无奈之举。而小额个人投资者难得又一次胜利了。

如果把股权和债券看作一笔投资的劣后级和优先级,那么当劣后级跌破平仓线,理应就应当强制平仓。比如过去标准化的分级基金产品,分级B的净值跌破0.25,就会强制下折,相当于一次债务重组。而融资融券当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时,也会强制平仓,这些都是规则去保障了优先级的安全性,毕竟他们只享受的有限的固定收益,当然就不应该去承担无限的风险。我觉得公司虽然情况上稍微复杂些,但现代先进的公司治理机制理应提供合理的规则去保障不同类型投资人的利益,否则,这对整个资本市场都是有害的。

我想合理可执行的破产退市机制是必要的,债权人也应有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接管公司,尽快的执行债务重组让公司尽早重生,这样才能使除了原始股东以外的相关方的利益得到了保障。而原始股东也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付出了应有的有限责任代价。这样,我相信股权和债权的定价才会整体上更有效率。破产重整时小额是重要的,毕竟需要达到足够的人数,而债券展期中的小额设置就有那么点奇怪,更像是各方间为了某种平衡下的施舍。但现在看来,这种施舍也是被否定了~~~

如果所有各方在投票时都是真实意见的表达,最终的结果也符合程序,我想大概就是合理的吧。我承认我也是小额兑付的绝对受益这,但跟某一次盈利相比我更希望规则的完善和一个更市场化和更开放的市场,这样投资才有可持续性,毕竟一锤子买卖赚再多也确实意义不大。

2023-02-23 22:20 来自北京 引用
4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邹大仙女 yuanhu Alice1 暗夜之狼

@Alice1
请问您这个房产30-40个百分比的配置比例要刨掉自住房吗
不刨除。话说我自住的还是租的房
2023-02-23 06:54 来自北京 引用
1

Alice1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请问您这个房产30-40个百分比的配置比例
要刨掉自住房吗
2023-02-22 22:15 来自广东 引用
2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roark 塔塔桔 阿宽20211019 丢失的十年 wuseqi 孤独的长线客 北冥有鱼L 暗夜之狼 hzmhzmhzm 卢训 自以为价值投资 捡钢镚 六毛 starcai basementkids 老实的很 火锅008 songshubaba jlmscb happysam2018 wydqh aijuanjuan 好奇心135 afatzhao gaokui16816888 hippohippo qinjp03 集XFD 景阳的幸福生活更多 »

投资与消费

2023-2-22

投资与消费都是战胜通胀的利器,但多数情况下,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往往本金是不够的,除非是富二代或是公司上市期权套现,不然多数都需要依靠工资去慢慢积累本金。然而,不少消费主义者都是提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这样是很难攒下本金,自然就与投资无缘了。而投资主义者则不少生活节俭朴素,极端者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去滚雪球积累财富。我的观点仍然是中庸,在这两者之间不要走极端,最好是能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原则就是在健康的财务状况下适度消费,积极投资,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当然,这里面建立健康的财务状况大概可以类比优质公司,就是有一定的负债率但不可过高,能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同时算上劳动收入和消费后整体上个人或家庭ROE能在15%~20%就相当理想了。比如家庭总资产有500万的时候,投资收益保守点50万,夫妻税后收入加起来100万的话,那么一年,消费个50~75万就挺合理的,如果投资收益或者工资更高,也可以同比例提高消费。这样就可以基本让家庭无论在净资产的角度,还是生活品质的角度都能稳步提升。这样的好处是,资产是为人服务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净资产的提高相辅相成,不至于攒了一大笔钱到晚年却也来不及享受了,也不至于在年轻时过度消费导致老年时因为净资产不足而生活窘迫。此乃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然而,有一类资产,天生具备平衡投资与消费的作用,那就是自住房产,长期看,房产的增值幅度整体可能没有权益类资产高,然而,房产具备消费属性,特别是核心地段或是高品质的住宅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又具备投资属性。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可能不懂证券投资甚至房地产投资,却仅仅因为刚需或是改善需求买房自住,导致家庭净资产大幅增长。所以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房产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家庭如果房产占比过高甚至超过100%甚至200%可能财务上是不健康的(过去几乎所有一线城市高杠杆买房者都大赚了,但未来不一定),但如果一个家庭房产占比过低可能也不太好,可以考虑配置一些房产,我自己则是以30%~40%房产比例为配置目标,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抄底机会可能住宅、写字楼我都会考虑。

当然,毕竟消费是有上限的,一个人能够消费的东西的总和也是有个资产上限的。远高于那个上限门槛的富豪们也就无所谓投资和消费的平衡了,因为消费对于他们基本忽略不计,只需要专注于投资或做事情就好。

今天换了个4S店把车定下了,权衡了下还是选择了老款GLC300,新款还要等几个月,且一开始毕竟也贵了不少,就冲动消费一把,不延迟享受了。

2023-02-22 19:51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都是坑
老师 请问您的股债平衡是如何平衡的呢? 股债37平衡还是46平衡还是55平衡?还有SWAN基金九债一购具体有啥啥意思呢?求指点 谢谢老师!
大概就是股债1:1的比例,为了资金利用率更高,我带了点免费或是廉价的杠杆。SWAN基金就是用远期CALL替代权益,然后其他钱利率债,大概对应资产的比例也是70%:70%,我也差不多接近这个比例。
2023-02-22 19:50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2023-2-21
今天就简单回答楼上两位朋友的问题吧。
@向财务自由出发 好奇下,楼主不择时,除了每天学习,思考资产配置和等待套利机会外,还会做些交易吗?
答:我给我做的策略取了名字叫买入-持有-平衡-套利,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果按收益来源排列优先级的话,应该是持有>平衡>买入>套利,而占用的时间正好是反过来,其中持有和平衡是被动的,买入和套利是主动的。在盈利构成上被动的部分重要性远大于主动的部...
老师 请问您的股债平衡是如何平衡的呢? 股债37平衡还是46平衡还是55平衡?还有SWAN基金九债一购具体有啥啥意思呢?求指点 谢谢老师!
2023-02-21 18:59 来自北京 引用
2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西北望1969 阿宽20211019 孤独的长线客 應無所住 方远 甘泉 夜慕光临Alex gaokui16816888 tongzhangji 丢失的十年 newsu 向财务自由出发 jlmscb 坚持存款 集XFD Hx918 skyblue777 happysam2018 赚一百个就收手 夏日骑缘 瀚海银沙更多 »

2023-2-21

今天就简单回答楼上两位朋友的问题吧。

@向财务自由出发 好奇下,楼主不择时,除了每天学习,思考资产配置和等待套利机会外,还会做些交易吗?
答:我给我做的策略取了名字叫买入-持有-平衡-套利,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果按收益来源排列优先级的话,应该是持有>平衡>买入>套利,而占用的时间正好是反过来,其中持有和平衡是被动的,买入和套利是主动的。在盈利构成上被动的部分重要性远大于主动的部分,持有基本不需要花费时间,平衡大概分定时和阈值两种,定时我一般是年底,所以一年就一次,而阈值就是股或债某一类超过一定阈值了,就重新平衡到预设的状态。但平时我依然要花大量的时间研究今年新的现金流要买入什么标的,同时每天也在实时关注所有可能套利的机会,当然,我未来也可能把主动的部分用程序化实现,进一步把人从投资过程中释放出来。不择时的说法可能也不完全准确,只是周期不同,不提国家兴衰那个超越人类生命周期的大的周期,我认为对于我来说,有意义的宏观周期择时可能一辈子也就1~2次,所以说不择时也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确实那种以年为单位的小周期择时,我是不会做的。

@赚一百个就收手 楼主你好,请问你标题写的股债平衡具体是怎么体现的呢?谢谢
答:会体现在每年年底的定时平衡,以及大的波动下股或债超过阈值后调整到初设的比例。可能我阈值也设的比较大,导致后者的频率甚至还低于前者,所以从我去年开始记录这个投资至今还未发生过超越阈值后的平衡。但希望今年能够给机会。

另外,股债平衡是个大策略,很多策略都可以理解为股债平衡,比如SWAN基金的九债一购,或者是不带杠杆的情况下持有期指滚贴水,我认为他们都是股债平衡。

2023-02-21 18:18 来自北京 引用
0

赚一百个就收手

赞同来自:

楼主你好,请问你标题写的股债平衡具体是怎么体现的呢?谢谢。
2023-02-21 17:30 来自广东 引用
0

shuze1996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基金经理 Vs.个人职业投资者2023-2-20最近关于基金经理和个人职业投资者投资能力的争论很热烈,我也说说我的观点。首先我认为投资能力的认定应该是有客观标准的,我心目中的标准就是在满足了基本初始本金门槛和最大亏损的限制的前提下,收益率越高越好,且最好这个业绩是有至少10年以上的长期历史业绩作为支撑。设置本金门槛是为了扣除一些制度红利的额外影响,而最大亏损则是把专注于不同品类的投资像拳击比赛一...
深入浅出入情入理
2023-02-21 15:13 来自安徽 引用
0

arking83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基金经理 Vs.个人职业投资者2023-2-20最近关于基金经理和个人职业投资者投资能力的争论很热烈,我也说说我的观点。首先我认为投资能力的认定应该是有客观标准的,我心目中的标准就是在满足了基本初始本金门槛和最大亏损的限制的前提下,收益率越高越好,且最好这个业绩是有至少10年以上的长期历史业绩作为支撑。设置本金门槛是为了扣除一些制度红利的额外影响,而最大亏损则是把专注于不同品类的投资像拳击比赛一...
写的真好*
2023-02-21 09:10 来自上海 引用
0

向财务自由出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基金经理 Vs.个人职业投资者2023-2-20
最近关于基金经理和个人职业投资者投资能力的争论很热烈,我也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投资能力的认定应该是有客观标准的,我心目中的标准就是在满足了基本初始本金门槛和最大亏损的限制的前提下,收益率越高越好,且最好这个业绩是有至少10年以上的长期历史业绩作为支撑。设置本金门槛是为了扣除一些制度红利的额外影响,而最大亏损则是把专注于不同品类的投资像拳击比赛...
好奇下,楼主不择时,除了每天学习,思考资产配置和等待套利机会外,还会做些交易吗?
2023-02-20 20:22 来自上海 引用
43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linlinfa leeyo jjkang zxvf machine songshubaba 大魏忠臣毌丘俭 xds438 wangasus happysam2018 大7终成 homanking srboyzj 孔曼子 甘泉 RecursiveCall 海浪9999 阿邦查 hantang001 bigbear2046 七月好好 xineric 暗夜之狼 至味清欢 七剑下天下 天道忌巧 totoro_cl 捡钢镚 zwj2333 claireJ zenglm 巴兰 孤独的长线客 jlmscb gaokui16816888 方远 丢失的十年 qinjp03 commontiger wyxk7606 好奇心135 集XFD 六毛更多 »

基金经理 Vs.个人职业投资者

2023-2-20

最近关于基金经理和个人职业投资者投资能力的争论很热烈,我也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投资能力的认定应该是有客观标准的,我心目中的标准就是在满足了基本初始本金门槛和最大亏损的限制的前提下,收益率越高越好,且最好这个业绩是有至少10年以上的长期历史业绩作为支撑。设置本金门槛是为了扣除一些制度红利的额外影响,而最大亏损则是把专注于不同品类的投资像拳击比赛一样分成不同的重量级。比如股票组、债券组、衍生品组、商品组等等以及各类目下更细化的策略都基本对应了不同预期亏损,而在同一量级下的投资能力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长期年化收益率的高低。

其次,我不认为高学历的基金经理在投资能力上相对于同量级的个人职业投资者有任何压倒性的优势。相反,我坚信实践出真知,一个靠自己能力把小规模资金做到上亿甚至十亿资金的个人职业投资者,会比一个直接升级为基金经理便掌管十亿规模的人在投资能力上弱。否则,为什么不少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后,在没有了那么多限制后,投资业绩也远不如前。而就投资本身而言,我不认为高校里学的老旧知识有太大正面的作用,而实践的年限有的基金经理可能也是相对有限的。然后就是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基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一个是投资行业,一个是服务行业。我觉得一位集友的比喻很形象,这里我借鉴一下,如果说个人投资者是开卡丁车竞速的,基金经理就是开公交车运送乘客的。两个都会往前开,速度也有快有慢,但对于技能的要求却是完全不同的。

基金经理要吸引乘客上车,而收益主要靠卖车票,开快开慢本身自己也不会额外多赚钱。而且通常光靠自己还不够,还需要配个售票员(销售)吆喝。这样,开的快了,下一站的乘客就会更多上这辆车,当然上车的人越多,这辆车就超载了,想继续开快也是很困难的,于是就会有一些敏感的乘客选择下车。所以,技能上就要具备开大客车的能力,速度上还要配合上售票员的吆喝,而不是一味的快,才能吸引更多人上车,而一旦很多人都上车了,车速快慢也不是自己完全能决定的,但车票钱已经赚饱了。而开跑跑卡丁车的个人投资者,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竞速,开的越快,自然也才能赚的越多,因为只有自己在车上也带不了乘客,所以只需要专注怎么把车开的越快越好,技能可能是漂移、氮气。所以让开大客车的人开卡丁车也大概率不行,开卡丁车的去开大客车自然也是技能不匹配。

所以,比较基金经理和个人职业投资者的投资技能是没啥意义的。两者也不用互相鄙视,本身也没啥贵贱之分,做好自己,赚属于自己的那份钱就好了。

2023-02-20 18:16 来自北京 引用
0

都是坑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投资记忆——体力活2023-2-17
社会中有很多工作都属于体力活的范畴,我想绝大多数朋友如果不是迫于生计,有选择的情况下,可能不少都倾向于不会选择体力活的工作。而广大高薪的白领们,宁可花着钱请着私教去做力量训练,或是坐着自动扶梯去健身房练爬楼机,估计也不会选择去工地搬砖或是跑步送个闪送啥的(为了体验生活或是拍视频上传抖音的人除外)。
当然,体力活一般也不光指依靠劳力的工作,一些公司职员的基础性工...
谢谢老师的分享!
这两天指数没怎么跌 基金跌得够狠 2月份的收益跌没了 1月份的收益也跌去了1/3多
2023-02-18 11:19修改 来自北京 引用
16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jlmscb 资金逻辑 Ujg68gy 御风飞翔 滚雪球2020 逍遥chen skyblue777 gaokui16816888 水和蚕豆 雷同 FaithZhang 蓝河谷 qinjp03 好奇心135 马后炮拿铁更多 »

投资记忆——体力活

2023-2-17

社会中有很多工作都属于体力活的范畴,我想绝大多数朋友如果不是迫于生计,有选择的情况下,可能不少都倾向于不会选择体力活的工作。而广大高薪的白领们,宁可花着钱请着私教去做力量训练,或是坐着自动扶梯去健身房练爬楼机,估计也不会选择去工地搬砖或是跑步送个闪送啥的(为了体验生活或是拍视频上传抖音的人除外)。

当然,体力活一般也不光指依靠劳力的工作,一些公司职员的基础性工作,只要属于重复性、机械性的劳动,都可以归入体力活的范畴,一般都是给职场新人准备的,说明大家都不太爱干。而大部分时间,做投资肯定不算是体力活,需要研究公司或是研发策略。但回想这十多年的投资经历,让我感到十分开心的时刻,大概是分级基金末期,很多基金被限额申购时,那种稳定赚钱的快乐。

那时候,不少基金都长期维持在可观的溢价率,虽然每笔只有1000元,赚1%~5%也就几十块,但架不住1个id可以拖6户,一家人少说也能开30个户,再叠加同时可供套利的基金可能有数只之多(我当时应该就套了4个)。也就是以1000元为单位,每天套利的本金额就有120000左右,赚2个点大概有2000多的利润。而工作量就是每1000元的申购,需要完成卖出A、卖出B、拆分、申购4笔操作。每两天来一次循环,但可以用两份资金全部滚动起来,由于溢价率通常大于指数的波动,所以长期看几乎可以忽略指数波动带来的影响。所以,每天打开电脑,要完成这4*120=480笔操作,大概熟手也要花1个多小时,全部是枯燥的重复劳动。虽然赚钱的绝对数量也不算多,但却成了我最快乐的投资记忆。分析下我觉得可能有两个原因:
  1. 对于很多以体力活为主的工作来说,往往报酬与工作量成正比,一般是越勤劳报酬越高。这一点在投资领域大多数时候是不成立的,然而好不容易在投资领域找到了这么个通过体力活稳定赚钱的机会,自然感到格外新鲜。
  2. 体力活的快乐程度和赚的钱数关系密切。由于在我们国家仍然有人口红利,导致体力活的时薪仍不太高,大家付出辛劳却换回有限的报酬自然是不情愿的。但如果把报酬提高到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相信体力劳动者的幸福感会指数上升。所以可能因为是2000的时薪,对于我来说仍是具备足够的吸引力的,但如果干那么多工作,最后就赚50块,我肯定也懒得干了。像发达国家的蓝领和白领的工资可能并无那么大的差距,而白领需要更高的学历,工作环境相对好些,但蓝领虽然辛苦但是可以更早通过工作赚钱,如果两者薪资上也差别不大的话,我想不同的人就会做不同的取舍,而不是都在一条路上卷到底。相信我国未来也会走上这条道路,而人力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之前说投资的目的是维持购买力水平,由于工业品往往随着效率的提高反而越来越便宜,那购买力水平可能主要是由稀缺资源和服务所决定的,而其中服务就和人力成本息息相关。最近由于退休延迟,关于社保是否要交的讨论不少,也有不少人认为交社保纯属在做贡献。我想社保大概就是对于自己年轻时劳动力的储蓄,把当前劳动报酬的一小部分存下,去交换未来自己丧失劳动力后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的费用。而如果仅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衡量得失,大概就失去了社保的意义。

今天又全仓暴跌1个点,之前的好日子好的不太正常,感觉现在才是正常的节奏。估计也要调整一阵儿了吧~

2023-02-17 19:35 来自北京 引用
2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Manshanhong 用户2021 丢失的十年 gaokui16816888 七月好好 ywfhaker 捡钢镚 qinjp03 flytok2 乐鱼之乐 暗夜之狼 蓝河谷 songshubaba yuanhu 老实的很 大头大头5069 鸣天 六毛 hantang001 好奇心135 woshishui2016 Alexhuh 集XFD nonononoyes 马后炮拿铁 朗朗晴天郝阳茅 Xixiha neverfailor hippohippo更多 »

情绪面

2023-2-16

资产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基本面,而其短期价格则更多的是受到情绪面的影响。专注于价值投资的人基本只关注基本面的情况,希望离市场越远越好。而以市场博弈为主导的交易者们,则不能忽视情绪面的作用。

比如最近热度很高的旭辉债,近期基本面应该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由于其主体处于躺与不躺的边缘,反复试探着投资人敏感的神经。一旦一丁点负面消息释放出来,就能将负面情绪无限放大,两三个交易日债券便几近腰斩。而今早公司发布消息稳定情绪,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开盘后债券便一路向上迅速触及临停。当然,不能排除可能有不少擅长交易者在利用情绪和交易规则带节奏,以获取短线收益。且垃圾债这个品种,由于其二元特性,更是极化了情绪面的影响,躺与不躺完全就是两个极端价格。所以应对这种变化,我的策略是保持底仓的情况下,跌到自己的心理价位就买一点,涨到不同的价格门槛就逐步卖掉一些,只相信价格这一个客观变量,不预测价格变化,而只对价格变化做出应对,这样就能最大化不受情绪面的影响。

债券有价格这个重要变量,比如多因子模型对于债我们可以用价格因子,而对于股票来说,价格的意义则大减,我觉得这是债与股票很重要的区别。债券的价格已经包含绝大多数信息,而股票的价格并不包含太多信息,市净率勉强算一个比较劣质的价格信息,我认为股票的情绪面更多的体现在市盈率和趋势上,首先市盈率的波动有时可能是极大的,在公司经营状况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热门时期和冷门时期的市盈率可能相差数倍,而趋势更是情绪面自我实现的重要体现。我相信对于追热点和追趋势,都有不少成功的投资者,他们应该都善于把握市场情绪。而我深知自己对于市场情绪的把握能力是比较弱的,与其去追赶,不如蹲冷门做埋伏,等待情绪面的反转。因为极端的负面情绪往往会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等相比追其实难度就要小的多,只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就好了。

所以很多人关心正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则去更关注负面情绪。因为如果负面情绪已经体现在价格中,未来就很难变的更差,只需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负面情绪转为中性,我们便能获得利润,而一旦转为正面,就会获取暴利。而关注正面情绪,我们有机会短期赚快钱,但对情绪风向的把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做出应对,难度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过去时候的一些低价处于峰谷的周期股(例如三一重工、南方航空),0.7x的分级A,大批80~90的转债以及去年10月底遍地20的地产垃圾债,都是极端负面情绪的产物,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准备好足够的现金和耐心,等待某个资产的情绪指标低于一定的阈值时,果断买入这些资产,然后做好漫长等待的准备,直到情绪恢复甚至反转的那一天。而支撑我现金和耐心的,恰恰就是极低的融资成本和随用随取的融资渠道。对于巴菲特来说,这可能是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而对于我来说则是股指期货的备用金,而我的代价则是承担宽基指数的所有波动,对于不那么纠结于波动和回撤的人来说,这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今天也是今年第1个全仓跌幅超过1个点的交易日,纪念一下。

2023-02-16 17:56 来自北京 引用
2

驱风油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chineseumi

@chineseumi
上涨踏空和过山车2023-2-15
我经常会觉得卖出是个很困难技术,上涨踏空或是做过山车想必也是困扰不少朋友的问题,只要在这个市场中,就天天面临这样的场景。之前可转债妖风刮起的时候,稍微涨一涨,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就卖了,结果后面就一飞冲天了,只好拍肿大腿。而等到下一回,另一只转债脉冲起飞的时候,终于选择格局一把,结果却坐了过山车。
同样的例子最近的垃圾债里面也有,去年11月第二支剑出来后,债券纷纷...
损失厌恶是人性弱点-丹尼尔 卡尼曼
2023-02-16 09:11 来自北京 引用
3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六毛 gzjohn 不多12 Sybil廖 自以为价值投资 夜慕光临Alex 集XFD 坚持存款 泛舟Rain Kylin163 qinjp03 nonononoyes azzipi 资金逻辑 石巍 happysam2018 FaithZhang 大7终成 永恒的新手 syrtis_syj 孔曼子 xineric songshubaba claireJ 无花无酒 逍遥chen FF章鱼 skyblue777 robin8848 心系湖湘 鸣天 wuhen2007 暗夜之狼 flyyu0303 乐鱼之乐 hp5574 捡钢镚 管住手830 雷同更多 »

上涨踏空和过山车

2023-2-15

我经常会觉得卖出是个很困难技术,上涨踏空或是做过山车想必也是困扰不少朋友的问题,只要在这个市场中,就天天面临这样的场景。之前可转债妖风刮起的时候,稍微涨一涨,到了自己的心理价位就卖了,结果后面就一飞冲天了,只好拍肿大腿。而等到下一回,另一只转债脉冲起飞的时候,终于选择格局一把,结果却坐了过山车。

同样的例子最近的垃圾债里面也有,去年11月第二支剑出来后,债券纷纷上涨,按照之前的20多的债券成本,涨到50、60确实已经收益颇丰了,便果断选择卖掉。结果没想到,如龙湖、碧桂园利好不断,几乎上岸,在那个价位也就是卖在个半山腰,后面纷纷涨到80、90,踏空了一大步,损失不少利润。等到旭辉债同样涨到60,心想怎么也要格局一把,结果这几天的暴跌,又几乎回到了11月中的位置,这种坐过山车的感觉也确实不好受。

而且由于人们损失厌恶的心理作用,遭受损失的印象更为深刻,也就是上涨踏空和过山车的场景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可能要比那些逃顶卖出或是精确抄底的印象更为深刻。我想要克服这种心理,一种方法大概是依据价值投资,只在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或是买入逻辑不在时被动的无脑卖出,而忽略市场中一切短期波动,就像巴菲特买的比亚迪,涨了十倍也无动于衷,之后跌回原点依然巍然不动,直到最近可能他有别的判断才选择逐步卖出。这绝对是个好方法,因为市场短期“信号”大概率都是噪声,而期待在噪声中寻找信号,很难说是不是随机漫步的傻瓜。

但价值投资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门槛太高了,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随机波动的市场。我的选择就是分散,不光是空间上的分散,还有时间上的分散。空间上分散了,以可转债为例,踏空和逃顶就是在一定比例上出现的,且通常逃顶的概率反而更高。而那些少数踏空起飞的妖债,因为占比也不大,损失也大可忽略。而时间上的分散则在于标的随时间逐步上涨时,定时定价为分批卖出,就好像买入时的定投操作。这样可以让我们在一个过山车的过程中至少卖到平均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这种方法其实根本不能提升我们的收益率,甚至可能由于略有损失,但却能有效平滑净值的同时平滑心态。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中签新股的卖出、认沽期权的卖出等我都会采用类似的原则,我深知卖出的困难之处,也知道这些小技巧也可能就是把一次大的盈利拆成了很多次小的盈利,总盈利甚至还会有所减少。但这让我时刻能有个良好的心态,去坦然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上涨踏空和过山车就够了。

2023-02-15 19:35 来自北京 引用
0

goestuan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过节2023-2-14今天中午去媳妇儿单位附近陪她吃个饭,就算是过节了。吃完饭散步时,路过4S店心血来潮想说就顺便买个车吧。以前那辆北京现代车也开了10年多了,家里人都嫌弃了。。。这次就干脆稍微升级下,整个北京奔驰吧。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个代步工具,偶尔开到附近玩玩而已,也没啥特别的要求,看了一圈,觉得也就GLC300合适,大小适中价格也不贵(考虑到通货膨胀,直观感觉比我10年前买的现代索8还便宜...
可惜没有资格买旭辉的债
2023-02-14 18:46 来自河南 引用
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pengfei_lab

@steelmoney
老师不整个新能源吗?
主要是北京二环内老小区,连车位都困难,就更别提充电桩了,想搞新能源也没有办法啊
2023-02-14 18:22 来自北京 引用
0

steelmoney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过节2023-2-14
今天中午去媳妇儿单位附近陪她吃个饭,就算是过节了。吃完饭散步时,路过4S店心血来潮想说就顺便买个车吧。以前那辆北京现代车也开了10年多了,家里人都嫌弃了。。。这次就干脆稍微升级下,整个北京奔驰吧。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个代步工具,偶尔开到附近玩玩而已,也没啥特别的要求,看了一圈,觉得也就GLC300合适,大小适中价格也不贵(考虑到通货膨胀,直观感觉比我10年前买的现代索8还便宜...
老师不整个新能源吗?
2023-02-14 18:00 来自陕西 引用
1

loudiliuxin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新不如旧,电子产品新款不如旧款稳定。小毛病会多一点。
2023-02-14 17:59 来自广东 引用
17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塔塔桔 阿宽20211019 jlmscb 乐鱼之乐 walkerdu gaokui16816888 滨湖203 saintenvoy 水和蚕豆 hippohippo qinjp03 集XFD 朱顶红 skyblue777 飘城 xineric 好奇心135更多 »

过节

2023-2-14

今天中午去媳妇儿单位附近陪她吃个饭,就算是过节了。吃完饭散步时,路过4S店心血来潮想说就顺便买个车吧。以前那辆北京现代车也开了10年多了,家里人都嫌弃了。。。这次就干脆稍微升级下,整个北京奔驰吧。车对于我来说,就是个代步工具,偶尔开到附近玩玩而已,也没啥特别的要求,看了一圈,觉得也就GLC300合适,大小适中价格也不贵(考虑到通货膨胀,直观感觉比我10年前买的现代索8还便宜一些),只可惜,错过了年前一波大力促销,据说当时能优惠7万多,而且新款马上就出来了,各方面都有升级,连销售都建议我稍微等等买新款,哎,没办法,只好被动去延迟享受了。

看完车,回来的路上,看手机发现旭辉债券又双崩了,好像是因为一个什么征信的原因,新发债出现了点悬念。这是不让走的节奏啊,刚觉得垃圾债已经曲终人散了,龙控小额回来的资金不知道买啥,这旭辉又往枪口上撞。这就好像赌场里赢了钱要走,又总有人拽着你让你不让走,也不知道是馅饼还是陷阱,这个时候还是要保持冷静,按纪律30以上最多慢慢把高位时减持的仓位给补回来,30以下再多增加新的仓位吧。

2023-02-14 17:48 来自北京 引用
5

airsland - 一生俯首拜芒格

赞同来自: 六毛 gaokui16816888 朗朗晴天郝阳茅 xineric chineseumi更多 »

@chineseumi
本金2023-2-13
周末柠檬兄一篇爽文引发了大家关于本金的讨论。热衷于投资的朋友们有的是获取了投资的第一桶金,有的是还在原始积累的道路上。但我想,人生终究都是一个过程,或长或短,或贫或富,虽然命运让不同的人起点不同,但终点都是一样,而过程则有千万种变化。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自己唯一的人生游戏中努力过,享受过就好了。天生富裕的人同样也没有机会体会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生活的奋斗变化,没有努力工作过也可能...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全职投资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除非先从股市里面赚到了第一个100万,而这100万还不是新股之类运气的钱,要有可持续性可复制性。
俗话说一年一倍易,三年一倍难,如果扣新收益率能做到15%也就是本金五年翻倍才有全职的能力和底气,巴菲特连续几十年20%以上,我们做不到的原因就是经不起大幅回撤。
2023-02-14 08:45 来自福建 引用
0

剃刀与哑铃

赞同来自:

@宿不移
赞同不同牌桌的例子。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其它因素,都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客观面对。比如薅羊毛的例子。我个人不上班,时间太多,所以有些小羊毛也搞,但是如果医院上班的医学硕士也搞小羊毛,就是因小失大了。我家里的快递盒,以前是集中在阳台,然后打电话给废品收购人员上门,一个月收两次。我人轻松,有羊毛,还提高了垃圾利用率,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一举多得。疫情期间,我就不让人上门收了,万一传染,得...
机会成本
2023-02-14 08:28 来自北京 引用
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xineric gaokui16816888

@steelmoney
您好,请教您的杠杆来自期指吗?
是的,期指替代权益指数,多出来了资金去投债类
2023-02-13 21:13 来自北京 引用
28

宿不移

赞同来自: weichilu anonhero 灵活的蓝胖子 暗夜之狼 haglz cdhr XIAOHULI92 skyblue777 七月好好 Alexhuh 等待_等待牛市 不许打骂读者 拉格纳罗斯 jacktree 匹诺曹Y chineseumi hjndhr miaomiaoa 一思难过 巴兰 jlmscb 朱顶红 看看不回 cquhrb 丽丽的最爱 好奇心135 闲菜 homanking更多 »

赞同不同牌桌的例子。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其它因素,都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客观面对。
比如薅羊毛的例子。我个人不上班,时间太多,所以有些小羊毛也搞,但是如果医院上班的医学硕士也搞小羊毛,就是因小失大了。
我家里的快递盒,以前是集中在阳台,然后打电话给废品收购人员上门,一个月收两次。我人轻松,有羊毛,还提高了垃圾利用率,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一举多得。
疫情期间,我就不让人上门收了,万一传染,得不偿失。我告诉每天清扫楼道的阿姨,我在楼梯角落放的废纸盒等,她都可以拿去。如此,我依然轻松,减少了传染机会,而清洁阿姨顺手多得一笔收入,皆大欢喜。
我家娃班级团建,回来打车费60+元,说好贵呀。我说,确实贵了,因为你这次没有任何作业,也没有其它事情,回到家啥事没有,那么完全可以乘地铁转公交,即使地铁出来再叫出租车,也能节省30+元。但是,如果为了早点做完作业能早休息,或者家里有事情要做,那么这60+元就不贵,而且还可能很便宜。同样是这些钱,贵还是便宜,不是看绝对数字,而是看对应换取的价值。
在论坛交流讨论学习,如果主观的生搬硬套,一定步履维艰,难以进步。比如光大和济川,在临到期前有较大的相似度,但是在关键环节上区别很大,那么再大的相似度也形同虚设。而有时候看似完全不同的证券,本质上却是一样的,那么表面上有再大的不同,我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比如中关村和ST大集。
2023-02-13 21:03修改 来自上海 引用
0

steelmoney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本金2023-2-13周末柠檬兄一篇爽文引发了大家关于本金的讨论。热衷于投资的朋友们有的是获取了投资的第一桶金,有的是还在原始积累的道路上。但我想,人生终究都是一个过程,或长或短,或贫或富,虽然命运让不同的人起点不同,但终点都是一样,而过程则有千万种变化。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自己唯一的人生游戏中努力过,享受过就好了。天生富裕的人同样也没有机会体会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生活的奋斗变化,没有努力工作过也可能...
您好,请教您的杠杆来自期指吗?
2023-02-13 20:23 来自陕西 引用
82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荐见 平凡路过 klk117 自律给 小小散枚 阿瑶 困了学索隆 影儿小白045 大宝爱打新 nisoka wangasus yxx1328 neverfailor stanleycao syrtis_syj yokowo_fc shooter110 神秘加冰 ligongs33 Slowisfastnow aijuanjuan 暗夜之狼 Hx918 skyblue777 songshubaba xineric airsland 拉格纳罗斯 Restone wiml wtpgajm 朝阳南街 Provence yinzheping 等待_等待牛市 guxing120 Kluer 稳稳的波动 guo888000 Alexhuh tongzhangji wind2012 一思难过 jlmscb 朱顶红 fanfunfan saintenvoy 阿邦查 赚钱冲 happysam2018 ikalang homanking qinjp03 菜鸟老甲 根本 Nxzqwfs Q6969 陈小号 hnhaiou 集XFD 咸鱼翻身有点甜 巴兰 haglz 何处相思 zhuzi51 宿不移 北冥有鱼L 歌游 xixili2020 hantang001 胖子大水桶 好奇心135 水和蚕豆 碧水春 柿柿如意牛旋风 自由之梦想 捡钢镚 天道忌巧 zxvf llllpp2016 woshishui2016 cdhr更多 »

本金

2023-2-13

周末柠檬兄一篇爽文引发了大家关于本金的讨论。热衷于投资的朋友们有的是获取了投资的第一桶金,有的是还在原始积累的道路上。但我想,人生终究都是一个过程,或长或短,或贫或富,虽然命运让不同的人起点不同,但终点都是一样,而过程则有千万种变化。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自己唯一的人生游戏中努力过,享受过就好了。天生富裕的人同样也没有机会体会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生活的奋斗变化,没有努力工作过也可能体会不到升值加薪的喜悦,挑战成功一个困难的任务,最终获得各种回报,那种成就感也不单单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十年前,我也超热衷于薅羊毛,特别小的那种也不放过,京东购物都是优惠券叠加到飞起,好多电影大片都是薅招商证券掌上生活羊毛花10元看的,参加推广活动抢优衣库免费的新材质内衣,我用了几个手机号抢了十几件,满北京市坐着2元钱的地铁到不同的商场取衣服。现在我却不会这么做了,究其原因,是那个时候感觉浪费的时间不值钱,且处于攒本金的阶段,能省则省,想到省下的钱会增加自己本金积累的速度,内心真的很开心。而现在,我自认为已经过了本金积累的阶段,以更合理的方式投资,如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花些钱都是值得的,就拿现在租了个普通办公室强迫自己工作为例,每天光房租成本就在400,这样靠多少羊毛也薅不回来,索性就不会再为了些小利去浪费时间,自然也不会从小羊毛中获取快乐。反而花了钱去工作,提升对任何感兴趣事物的认知是我现在最感到开心的东西。

回到本金,我认为投资这件事上,初始本金是重要的,但也不是那么重要。可以认为初始本金是个门槛,达到了某个门槛,差别就没那么大了。以一线城市为例,在我心目中,在解决了居住问题的前提下,这个门槛大概分为三个等级,:

如果投资是为了工作同时改善生活品质,那么有个100万大概就可以,因为少于100万的话,在一线城市稍微努努力多攒个几年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当然,可能大家要说大城市开销也多,还要买房还房贷是很难攒下钱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投资应该是离你很遥远的事情,同时我认为想以小资金靠投资暴富是极为困难的,这个阶段不如把全部精力放在努力工作上更好,投资上采用被动定投的方法就好了。

但如果厌恶自己的工作,想辞职单纯依靠投资赚钱,其他的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我觉得门槛在500万左右,这个资金量,以职业投资者平均15%的年化,同时保证本金购买力持续增长,大概每年也有5%也就是25万可供日常开销,这个我认为节俭一点肯定也够了,而且生活水平随着本金的增加也可能有所提高。

如果想以投资为职业,甚至期待自己的投资业绩足够好,能够管理别人的钱,我想1000万是个门槛。这个门槛是官方给的,私募基金备案新规也把私募证券基金的下限定在了1000万,同时想要新登记公司,可能要求还更高,需要2000万规模2年的业绩。所以1000万大概是可以被认可业绩的门槛,毕竟小资金,可能因为各种制度上的红利,产生相当可观的收益率,而这个收益率对于管理他人资金是没有参考意义的。例如我自己持仓里垃圾债那部分,起始139万,现在也就2年4个月,净值就有3.42了,年化收益率66.9%,但是这个业绩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目前就是个自娱自乐的记录而已。而当本金达到了1000万,基本就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了,也就具有了比较和参考的意义。

这就好像扑克室里有不同的牌桌,不同的牌桌有不同的买入,一般都是50~500个大盲注的金额。如果只有几个盲注本金,显然是不会让你上桌的,哪怕娱乐桌让你上,你去也仅仅就是娱乐而已。而一旦攒够了买入下限,就可以在对应的牌桌上按正常策略玩耍和竞技了。当然不同的牌桌,遇到的对手和盈利的难度都大不一样,而我们职业投资者,就是在投资这个扑克室里不断练级,希望上到更高额的牌桌,玩更有趣的游戏~

2023-02-13 18:42 来自北京 引用
1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xineric

@都是坑
老师 请问您还有中概吗?您还看好中概吗?中概目前还低估吗?谢谢!
还有一些,更早前帖子提到过,都被我技术上归零处理了。我觉得投中概个股意义不大,指数可能考虑。不过那个赛道我做的也不太成功,所以就先不关注了
2023-02-11 21:34 来自北京 引用
1

都是坑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chineseumi
我的投资往事2023-2-10
周末闲聊下一些早期投资的往事,可能对我早期甚至现在的投资影响重大。我是2008年4月入市的,那会儿还在读研究生,把省吃俭用攒下的1万元投入股市,和很多新股民一样,一开始热衷于做T,那会儿的手续费还是0.18%,觉得每天要是能T个50块钱,对于学生也算是不少了,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熊市的进行,T着T着市值越来越少,连0.18%手续费都不够5元的下限了,基本跌去了80%。...
老师 请问您还有中概吗?您还看好中概吗?中概目前还低估吗?谢谢!
2023-02-11 19:24 来自北京 引用
0

sunpeak

赞同来自:

@chineseumi
我的投资往事2023-2-10周末闲聊下一些早期投资的往事,可能对我早期甚至现在的投资影响重大。我是2008年4月入市的,那会儿还在读研究生,把省吃俭用攒下的1万元投入股市,和很多新股民一样,一开始热衷于做T,那会儿的手续费还是0.18%,觉得每天要是能T个50块钱,对于学生也算是不少了,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熊市的进行,T着T着市值越来越少,连0.18%手续费都不够5元的下限了,基本跌去了80%。...
垃圾债是亮点
2023-02-11 11:37 来自四川 引用
68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一思难过 暗夜之狼 丢失的十年 zddd10 孤独的长线客 ANNRY11 明园 Royal0000 十年且悠长 claireJ 老实的很 jerrytom1 dingo49 等一万年 waterfront syrtis_syj 塔塔桔 XIAOHULI92 forrest_g Restone 红星闪闪666 saintenvoy qinjp03 MarioLeo walkerdu sdu2011 tongzhangji 泛舟Rain 巴菲猫 jlmscb 北冥有鱼L 等待_等待牛市 sunpeak neverfailor 小小明 黑白照片 甘泉 集XFD xineric wolfcaaa shs_km 大头大头5069 水和蚕豆 gaokui16816888 钟爱一玉 自以为价值投资 songshubaba woshishui2016 六毛 好奇心135 陈小号 诸葛若愚 乐鱼之乐 ydx2020 StephenHD 自由之梦想 自在行风 byff 云飞扬lyz 可期可梦 老李2019 鸣天 巴兰 weichilu njsunl sssenenaaa 眼睛 火锅008更多 »

我的投资往事

2023-2-10

周末闲聊下一些早期投资的往事,可能对我早期甚至现在的投资影响重大。我是2008年4月入市的,那会儿还在读研究生,把省吃俭用攒下的1万元投入股市,和很多新股民一样,一开始热衷于做T,那会儿的手续费还是0.18%,觉得每天要是能T个50块钱,对于学生也算是不少了,结果可想而知,随着熊市的进行,T着T着市值越来越少,连0.18%手续费都不够5元的下限了,基本跌去了80%。后来连账户都懒得开了。直到2019年新年后,把压岁钱4000投进去抄底,到年中毕业终于保本就全撤了出来。中间有个好玩的是招商证券的人居然跑到学校食堂门口拉人转户,说是0.1%的手续费,报销打车费,也是够拼的。我二话不说把账户转到了招商证券。现在想想,券商一直都挺卷的,当时谁能想到后来手续费一降再降,现在已经只有万一了。

后来在北京工作落户后,买房就提上了日程。必须得承认,我家里算是条件还行的,大一时每个月生活费就2000,大一下学期买了个IBM笔记本电脑就花了16000。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傻乎乎的,如果把那些钱省吃俭用攒下来,更早投入股市,可能现在资产能多不少。不过这种情况,在我毕业得2009年底,大概也就有能力在北京买一个不到100平的两居,而且我从11月开始看房,正好赶上房价一轮飞涨,这个面积每周就以肉眼可见的面积直线下降,直到12月底我父母来北京一同看房时,大概就只买得起70平的了。其实我想这大概是货币贬值对我幼小心灵的最大震撼。当时新闻播出国家又放出消息说要控房价,眼看就要交定金的房子就没有签,一方面当时涨的太快了,想再等等不凑那个热闹。再一个是当时打新收益还是挺可观的,不买房也可以先打着新。于是我爸把买房钱转回去的时候给我留了20万,说让我也打打新体验一下。

当时打新是不需要配市值的,我印象中那段时间我就中了至少5个,有小赚几千的滨化股份、重庆水务,也有上市首日便破发的广联达。但中间还是嫌速度太慢,想靠赌博赚快钱的心理占据了上风,那时有个石化权证,是T0交易,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远期虚值认购期权,只不过卖方是上市公司,发行的数量是固定的。据传为这个赌具也造就了不少暴富的传说,是真是假不清楚,但当时我就信了。一天上白班时,我也不知是鬼迷心窍还是怎么,下午收盘前5分钟居然全仓20多万买入了进去。买完就开始下跌,不一会儿收盘了,浮亏10%+,也就是2万多块钱。感觉头都是嗡嗡了,2万可是我好几个月的工资啊,就这么5分钟亏掉了,我无比的懊悔。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头脑中全是挥之不去的这个权证,真后悔自己冲动的行为。经过一整个晚上的反复权衡和思考,我下定决心,开盘无论如何也要卖掉,以后再也不碰这类东西了。还好开盘是平开,我了解了这笔持续了5分钟,纠结了一整晚,损失几个月工资的交易。当然,这个权证最后也逃不开归零的宿命,现在想想,当时斩仓的决定还算是果断。

后来感觉还是很郁闷,就跟我爸交流。我爸安慰我,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说最近刚好中了个汉王科技,上市第一天就浮盈2万,正好弥补你的亏损。实际上他开盘卖了一多半,另一小半是等到170左右才卖的,总共赚了有3万多。现在看看,汉王科技复权后也才60多。过了没多久,他又中了个东方财富,也赚了3万,当时也是美滋滋,现在看看,东方财富复权后目前1400多,不卖的话大概现在赚70万。不过当时看着新股这种稳定安心的收益,我发誓再也不在市场里赌博了,还是睡得着觉更重要。

当然,后来那半年,房价也没怎么跌,不过靠打新依然收获了20%的绝对收益,至少也没跑输房价。但买房毕竟还是刚需,于是还是决定把房子买了,就买了个60多平的老破小,还贷了款。剩下的钱继续跟老爸一起在二级市场里滚雪球。不过关注点就只局限在低风险投资了,以打新和可转债为主。后来2013年发现了集思录这个网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把投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全市场。再后来就逐渐找到了投资路径和形成了自己的成熟投资框架,仅靠着2014-2015年一波行情的收入,就又买了一个小学区房。

我想,一个人初始接触一个市场时,市场的状态是影响最大的。就好像经常有人说,一个人初入赌场就暴富的人,可能最后难有好的结局。我很庆幸一入市便是熊市,又经历了石化权证的风险教育,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也感谢北京快速上涨的房价,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时刻都在“跑毒”。

今天是市值新高日,写下这些,感恩过去。

2023-02-10 21:44 来自北京 引用
38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只买一半 丢失的十年 qinjp03 六毛 Hx918 littlepower 野生财神 weichilu hydk 心系湖湘 Restone 塔塔桔 zddd10 孤独的长线客 大头大头5069 gaokui16816888 wydqh ywfhaker kindos jlmscb 方远 你猜再猜 wjeep liehuo008 njsunl 甘泉 ttxie 水和蚕豆 skyblue777 好奇心135 llllpp2016 basementkids 火锅008 一剑飘雪 xiuzhenxw 等待_等待牛市 brightsky更多 »

内卷

2023-2-9

最近感觉内卷的事儿不少。

首先就是新三板的打新,仅仅还是2周前,持续的破发的高额亏损导致打新进入冰点,也就极少的资金还在勉强维持最后的倔强。然后新年后的一个逆天长阳,马上扭转了北交所被人遗弃的局面。打新资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蜂拥回来,呈几何级数增长。相信马上,更多的资金将会把打新收益逼近现金理财收益,然后可能就是破发,申购资金迅速离场,如此循环往复。现金申购占用3天,其实资金成本不低,更多的资金申购,花费更多的成本,最后的结局却是中的股票越来越少,这是标准的内卷。

然后就是关于垃圾债小额兑付。其实小额一说之前很早就有,历史上不少投资垃圾债的老手都或多或少享受到了小额兑付的红利,但这轮地产债之前,更多的是破产重组时给的小额,目的是让小额持有人投赞成票,以达到重组方案通过对于人数比例的要求。而去年下半年从富力债开始,开了展期式重组的先河,以单账户单只债券的方式给小额的方式着实让人意外。开了这个先例后,嗜血的资金如鲨鱼般涌入,听说有人开了上百个机构账户把大资金打散去博取小额。所以小额的额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几何级数递减,就有了龙光的10万以到融创的5万,后来的几个主体也就没有小额了。最近时代债又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估计巨量的机构小额账户已经让小额成了不小的负担,机构不再有小额,不过目前仍在博弈中。这就好像小额的出现导致小额的消失,毕竟资金不是吃素的,一点低风险利润就能让利润变成无风险利率。这也是卷的结果。

同样夸张的事情还出现在之前的港股打新。港股打新之前审查不严格的时候,一个身份证可以在N个券商开户,有人用全家人身份证就开了数百个账户。而且港股打新,还可以上巨高的杠杆,且当时融资利率普遍不高,于是用数百万资金就可以撬动上亿的申购资金。卷的背后,是银行和券商则赚的盆满钵满,也肥了了导流开户的,唯独损失的是这些晚入场交了学费的投资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什么挖矿啊、空投啊无不是如此。都是来的早的吃肉,稍晚的喝汤,再晚的就只能玩个寂寞。就好像之前王石曾经提到为什么尽量选择做收益率在合理水平的生意,因为那些暴利的生意,会在短时间促使巨量的资金和人加入到内卷的行业,直到行业收益率趋近于无风险收益率。我想,这大概也是某种形式的“竞争性毁灭”吧。

不管怎么说,今天龙控第一批小额如期到账,还是值得庆祝的。虽然这轮地产垃圾债的投资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了。估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出现有吸引力的价格,都不会再主动买入垃圾债了吧。但我坚信相似的机会,未来也一定还会出现,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机会。

2023-02-09 22:24 来自北京 引用
0

claireJ

赞同来自:

谢谢回复,楼主人品太好了,两个月中三四个。
2023-02-09 16:32 来自广东 引用
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自以为价值投资 丢失的十年 gaokui16816888 等待_等待牛市 阿邦查更多 »

@claireJ
每天比看楼主的更新,感谢分享!之前的帖提到打新稳赚成为历史,是否会考虑降低配置中高息门票股的仓位?
不会主动降低,不加仓,甚至分红也不加就是了。如果他们跟不上大部队的涨幅的话,自然仓位就下去了。打新现在是虽然鸡肋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近两个月中的三四个都是赚钱的,有的是破发了很快长回来了。整体收益还是有的,只是没以前那么暴利了。
2023-02-09 13:09 来自北京 引用
0

claireJ

赞同来自:

每天比看楼主的更新,感谢分享!
之前的帖提到打新稳赚成为历史,
是否会考虑降低配置中高息门票股的仓位?
2023-02-09 10:13 来自广东 引用
35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一思难过 暗夜之狼 枫林随手记 风火山林 只买一半 benhorse 迟来一步 九头 zddd10 cdhr 集XFD 御风飞翔 好奇心135 apple2019 你猜再猜 roark 老实的很 孤独的长线客 Provence 等待_等待牛市 chrisharn jciwolf gaokui16816888 海淘剁手党 jlmscb miniming 阿邦查 liehuo008 bigbear2046 jjmdh robin8848 cquhrb qinjp03 鸣天 neverfailor更多 »

chatGPT

2023-2-8

最近chatGPT火出了圈,我也后知后觉的注册个账号尝试了一下,其实我本人上一个创业项目涉及金融数据领域的智能问答,最后失败了,所以幸好船小好掉头,阴差阳错的把投资副业转正做成了主业。

首先,我很好奇它用到了哪些核心技术,自然而然直接请教它就好,下面是它的回答:
ChatGPT使用了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
1.Transformer模型:这是一种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
2. Masked Language Modeling (MLM):这是一种预训练方法,通过对文本中的词汇进行masking,让模型预测masked词的概率,以此来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
3.双向预训练:通过预训练两个模型,分别以正向和反向顺序处理文本,以此来增强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
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使ChatGPT具有出色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chatGPT未来对哪些行业会有毁灭性的打击呢?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有可能对一些行业产生影响,但是不可预测的是它是否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目前,ChatGPT在一些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聊天机器人、客服、文本生成等。如果未来发展趋势继续,ChatGPT可能会替代一些重复性、低技能要求的工作,但是不一定会对整个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重要的是,在任何行业中,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未来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和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个人的判断是,chatGPT的出现是里程碑性质的,我问了周围从事过相似研究的朋友看了这个产品,包括我自己都会由衷的发出“牛X”的感概,而对于普通大众,可能还远未到完美,但至少是可以用于替代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效率都将有可见的提升,这跟以前所有的玩具类产品是有天壤之别的。我相信现在无论是大厂还是相关的初创公司都是很恐慌的,可能这对不少公司都会造成致命的打击。而未来一旦这项技术得到普及,我相信算力会变成一个更加重要的资源,这对那些已经吃过一波挖矿红利的芯片公司可能又是一个大大的利好。而那些可以来这项技术大大降低成本的公司也会获益,同时我觉得我们可能离元宇宙实现又更近了一步。

前几年我就感概,技术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2017年能够在大量NLP多项任务中拔得头筹的算法,2019年就被新出来的技术以绝对优势吊打。从业人员好不容易学习完一项技术,还没用两天,就被淘汰了,任何公司基于技术的护城河感觉都很浅。而相反巴菲特喜欢的可口可乐和茅台这种,一种配方吃遍天,却具有更高的护城河。投资是应该去不断追求高精尖的顶尖交易和分析技术,还是遵循几十年基本不变的大道至简策略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chatGPT给出的回答:

这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对于寻求高收益的投资者,追求高精尖的顶尖交易和分析技术可能是合适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对于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遵循几十年不变的简单策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此,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本文引用部分全部来自chatGPT)

2023-02-08 17:51 来自北京 引用
39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zwj2333 qinjp03 语晕晕 老实的很 xdynaudio weichilu sunpeak 至味清欢 管住手830 zxvf cquhrb xineric 孤独的长线客 灿烂的阴天 jlmscb gbdrhp gaokui16816888 songshubaba adodo Qwe38rasdf 放羊娃 xw2659net 乐闲 wjeep 甘泉 等待_等待牛市 liehuo008 skyblue777 happysam2018 逍遥chen 水穷云起时 Hx918 Lemonhouse hantang001 leavening 朝阳南街 蓝河谷 llllpp2016更多 »

指数增强

2023-2-7

今天跟人聊起指数增强,有点感触。先说说我个人评价一个指数增强策略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策略在指数正收益交易日的收益率与指数收益率的相关性需要尽可能的高,而且这个相关性在时间上需要是平稳的。至于指数负收益率交易日,相关性只要小于等于1,都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指数负收益率的交易日相关性为0,这就能够躲避掉所有的亏损,而享受所有的收益,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然很快世界上的财富都是你的了。其实只要能仅仅躲过历史上跌幅最大的20个交易日,你的收益也能超越指数很多倍,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为了躲掉大跌日,也就很有可能错过大涨日。总结来说,就是先有跟踪指数,在此基础上有增强才是合理的。

市面上名称叫做指数增强策略很多,但真正做到跟踪指数的情况下的增强其实倒并不多,不少其实只是以指数为比较基准,去做的择时,选股的策略,我觉得称作指数增强有待商榷,这种就暂不考虑了。而指数天然有股指期货这个近乎完美的跟踪工具,因此可以通过期指这个工具把指数完美的剥离出来,这样就可以去探究增强的来源了。

我个人是选择了把跟踪指数完全交给指数期货,剩余的资产去通过自己擅长的低风险策略,用类固收的方式实现增强。通过类固收的增强特点是增强是相对线性的,也就是大多数情况下,超额收益曲线是一条缓慢向上的斜线,就好像这部分是持有一个收益率更高版本的511880一样,增强部分对于入场的时机不敏感,如果不考虑指数的波动,这可能也是很多追求低风险投资的朋友期望的收益曲线。我之所以这么选择,纯粹是觉得以前单纯做低风险策略,资金的利用率越来越低,而当我不那么在意回撤后,叠加个指数对我来说则利大于弊,且由于持有指数,能让我在没有机会时更有耐心持有无风险收益资产而不怕完全踏空。我想是这样的投资进化路线,使我形成了这种相对另类的指数增强。显然这种方式增强的来源是低风险投资。

而主流的指数增强无论是多因子选股还是权重的偏移,大多是通过多因子量化分析,期望在成分股中选出能够战胜指数的那一小部分超额持有。当然也就等价于持有股指期货的同时,做空所有没有被选上的成分股,同时做多被选上的成分股。这种方式增强的来源是Long-short配对交易,增强部分也是市场中性策略的一种。

当然还有些比较小众的,比如过去那种小规模的指数型公募基金,能够通过成分股跟踪指数的同时,通过网下打新获取超额收益。增强的来源来自于市场制度红利。当然随着打新稳赚成为历史,这一块也就逐渐消亡了。

基本上,一个合格的指数增强策略,在对冲掉指数后,就是一个权益市场中性策略。只是有的额外暴露了固收端的风险,有的暴露了Long-short配对交易的风险,区别在于认清市场中性端承担的额外承担的风险和潜在收益,如果想做增强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而就我个人而言,选出那些能够战胜指数的20%左右的股票太难了,所以就选择了更适合躺平党的“类固定收益”,或者叫低风险投资。

2023-02-07 23:03 来自北京 引用
0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甘泉
怎么知道大家抢着打呢?
原来港股打新可以根据融资情况估计申购倍数,北交所就看专业大V的分析和各大论坛的讨论人气吧
2023-02-07 12:13 来自北京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chineseumi
chineseumi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03-17 18:28
  • 浏览: 25300
  • 关注: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