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信息茧房的原理,毫不意外的各种新闻及流媒体平台的推送都让我感受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在进行。先不谈客观上是否确实是这样,但陷入这种信息包围的情况下主观上还是很容易失去第三视角的理智判断。
所以发个贴子吸纳下不同地区大家的所见所闻来清晰下目前的情况。
当然关于标题,更是想探讨下如何在农村建立起能够有变现的资产。果园及需要大面积包地和强管理的不太适合(因为会花过多的精力)。需要时间沉淀和单位价值高的资产我认为是最合适的,可惜知识面不够只听说过什么种什么木材类的东西当养老。望各位集友有了解的或者自己的想法一起讨论。
泰瑞柏年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赞同来自: 拦云野人 、画眉 、hantang001 、king1000
建议大家有时间多看几遍原著及电视剧,蛮有意思的。
泰瑞柏年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赞同来自: 卡窿ssszx 、好平安 、jiandanno1 、xiaofeng71 、四时自由更多 »
刚看的新闻,湖北武汉的:这个新闻真是很应景啊,现身说法。
女子投资百万种南瓜被老人组团偷盗,被抓就说身体有病死了赔不起。
不是一个两个的偷,是拿着蛇皮袋装。被抓了之后,还报复,将地里南瓜砍烂。当地的派出所,村委会,只是劝解,毫无作为。
又添例证,农村,真的只能去消费,不敢去投资啊。
想投资农村,还是先了解什么是乡土中国吧。
赞同来自: xiaofeng71
在农村,最好,有权,有势,有人。还是举例子。赚钱的例子。这就是中国乡村不宜投资的原因。有这些人在,谁敢来?实际情况看也一样。连中国乡村的本地人都活不下去背井离乡跑到其他地方谋生,你比人家本地人还熟悉本地吗?人家有条件有能力可以违法犯罪式发展,你能吗?你和人家有利益纠葛,你能保证你全身而退,甚至保证人身安全吗?可见这些人破坏性有多大。
我二舅(真二舅,不是跟风),河北某县农村,改革开放之初就创办纸箱厂,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他大儿子,我的大表哥,非常能干,上世纪90年代就背着样品卫生纸,全国各地推销。他小儿子,我的小表弟,大学毕业进了当地的某局(名字记不清了,但是肯定是管矿的),于是兄弟联手,开矿,混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我亲戚中的首富。
另一个例子,我大学同学王某,别...
赞同来自: 抄底逃顶 、学无止境180 、一骑绝尘1993 、我心飞扬33 、跑路皮皮 、 、 、 、更多 »
我二舅(真二舅,不是跟风),河北某县农村,改革开放之初就创办纸箱厂,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他大儿子,我的大表哥,非常能干,上世纪90年代就背着样品卫生纸,全国各地推销。他小儿子,我的小表弟,大学毕业进了当地的某局(名字记不清了,但是肯定是管矿的),于是兄弟联手,开矿,混得风生水起,一度成为我亲戚中的首富。
另一个例子,我大学同学王某,别人毕业都争取留在大城市,他却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某县,一开始在乡镇,后来回到县里的某局担任副职。包船挖沙。发了。人很低调。同学议论,暗中的潜实力惊人。
这两个事例的共同特点:本地人,背靠家族,农村里的非农业,工业,矿产,砂石资源,起步早,家里有人政府任职。
满足这几个条件,可以一试。
否则,强龙难压地头蛇。外地人,他乡人,谨慎。
赞同来自: tianyantong 、benjamin7107 、泰瑞柏年 、luckych 、老实的很 、 、 、 、 、 、 、 、 、 、 、 、 、更多 »
女子投资百万种南瓜被老人组团偷盗,被抓就说身体有病死了赔不起。
不是一个两个的偷,是拿着蛇皮袋装。被抓了之后,还报复,将地里南瓜砍烂。当地的派出所,村委会,只是劝解,毫无作为。
又添例证,农村,真的只能去消费,不敢去投资啊。
很多人将王朝几百年更迭归咎为土地兼并,农民失地成为流民,于是开始造反。其实原因不在此。秦晖教授有一本书叫《田园诗和狂想曲》,其中有一章关中无地主。他发现的情况,其实土地兼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事实上也是,如果真的大量兼并了,那么诞生的就不应该叫大地主,而应该是资产阶级,失地农民就会成为工人(种地的)。这会导致工业化加速,而不是灭亡。失地农民只是部分变成了工人(长工,短工)。但没有工业基础,仅靠土地容纳不了所有的失地农民,于是成为流民,起义。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不止是生产者,还有生产资料,光靠那点土地,地主成不了资本家。
赞同来自: aladdin898 、等的就是尔 、画眉 、flybirdlee 、WDL2266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十年前,一同学承包了农村的鱼塘。鱼养的很成功。要收获了。幺蛾子来了。各种刁难各种争议,说到底就是有人要摘他的桃子。同学也是狠,找关系,调了几卡车的大兵,打,保护了鱼塘。又是上上下下左右周旋打点。既使如此,还是一度被抓到派出所去。最后还算幸运,小赚离场。退出之后感慨,再也不在农村里搞承包了。怕了,怕了。
几年前,一同学手里有点钱,向往田园生活。想在农村里包一座山,建一个农庄。养鸡养鸭,养黑山羊。咨询了多个县里头工作的同学,这些工作在不同地方的,各个局各个办的头头脑脑,局长主任,还有乡镇领导们。他们极力劝阻。说,别来,事儿多,麻烦,赚不到钱。还说,其实他们都是有拉投资的任务的,但是,为了不害自己的朋友,别来,真来了,朋友都没得做。
shuifeng2009 - 修身齐家
赞同来自: 传达室李老伯 、WDL2266 、luckych
pppppp - +---++--+-+++++++++++
魔都最后一批农业户籍的大学生分享下现状,外地可以借鉴下。真不错,我们那时上大学,全部强制农转非,
评论里提到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大老板,一年给2000块不到一亩,然后大老板又雇农户为其打工,却有其事。但注意,发包方仍是村集体,承包人仍是村民,只是经营权流转给了大老板。不是简单的地主关系又回来了,至少目前法律下不是如此,农户把经营权流转主要还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再从事体力劳动了。
还有提到,村民的集体资产由管理公司经营,发股权证每年分红,我们...
默认的,莫名就没了土地红利,苦币啊;
赞同来自: 秋林红肠 、传达室李老伯 、行走de时光机 、阿黑阿花 、bigbear204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顶着学术的帽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他自己搞了几个实验都是失败的
他的核心观点是工业化城市化资本增密,然后排斥劳动,多余的人就应该去农村,而农村就是个巨大蓄水池,啥都可以吸纳。
事实上,第一,资本增密并不排斥劳动,甚至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例如发展机器人取代人工,很多人认为被取代的人工会失业,其实不是的。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力,因为多了机器人产业链。就像农业机械化一样,表面看耕作的农民减少了,但是生产农机的人增多了。
第二,农村其实吸纳不了更多的人,反而是城市吸纳的人更多,城市好赚钱,从事的行业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农民工都是往大城市走。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的人多。很多不宜耕种的荒山都开垦了,因为需要燃料,周围的山林,都砍得光秃秃的。而近几年,农村的路多了,那些不适合耕种的田地就撂荒,但据我所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实总收获的粮食比过去还多。山林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野猪都已经开始出没。
这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人不再过度的向自然环境索取,环境得到了休憩,人与自然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乡村振兴的出路还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因为有了金山银山,才有了绿水青山。而不是相反。
赞同来自: hao8000 、labour 、WDL2266 、努力吃饭吃饭 、luckych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乡村投资有三不可:
1、法律模糊。模糊不是没有没有法律,而是实际乡村运行规则混沌化,实际上遵守什么规则 ,不是当地人 ,没有几十年,你根本摸不清。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符合规则即允许,这个规则大部分在城市是可以采用的。越是文明发达的地区这方面做的越好。例如你是一个外地农民,有力气? 好,搬快递 你干不干?十分钟学会装螺丝,好,进工厂干不干?虽然, 对农民兄弟很多地方不公平,但是几亿农民从乡村 搬到城市,至少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融入社会,福利是改进的。这个大家不会不承认吧?否则农村生活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这么多人去城市 ?在农村 地区就难说了,规则和法律都是书面上的,实际上什么结果,很难预料。不信的可以参考一下不久前福建省某人因为建房家门口建条路多少年都解决不了。 有人在中原某省承包土地种花生,签署合同时候一切没问题,等收获的时候,当地人成群结伙来采挖 ,管都管不过来。
2、投资难以监管。乡村投资恐怕金融界很头疼:说好的收获刮场大风没有了;来场瘟疫,养殖动物全部死亡;来洪水了,即使城市不淹没,农村有可能淹没,毕竟单位产值差好多。A股投资者应该见识过啊。蓝田事件有人记得吗?反正有没有他说了算。獐子岛悲剧搞了好几年了 ,一个农业公司快搞成扇贝旅游公司了。请问这种情况下,让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怎么办?
3、投入大,收益微薄。中国的农地其实不可以买卖,至今也只允许承包若干年。国外农地可以有永久产权。国内农地还有一个特殊成本就是一旦你投入大,各路神仙就来下凡了,很大概率不搞到你自愿跑路不罢休。逻辑也很简单,如果你没钱 ,投入这么大哪里来的钱?
其实还有好多因素。如污染。某村重金属污染土地导致村民得病,但是这些村民无法搬走 ,原因大概是太穷 。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地究竟有多少,我是没有查到,谁知道请告诉一下?如资源不足 。中国光可饮用水灌溉水资源就是大问题。最近母亲河长江大旱,不知道武汉段重庆断干涸没有,真是自古未见吧?如风俗。怕的不是风俗,怕的是因风俗好多人找事。
我看上面支持在乡村扩大投资的应该大部分是体制内农业口或者县乡两级人员。我就问一个问题:既然乡村这么赚钱,为什么中国好多乡村走得都快没有人了? 还有上面有位网友以高铁举例,认为中国高铁是成功的。请问中国高铁截至2021年负债高达5.6万亿,是不是你负责全部偿还?
所以诸位投资要谨慎。尤其是养老之类的资金,养老资金首重投资风险,安全性第一。中国乡村投资别说养老资金,就是一般投资里面都是高风险投资 。当然你不把乡村投资做投资 当慈善事业 那另说。
。
赞同来自: luckych 、剑水 、pppppp 、flybirdlee 、风吹麦陇 、 、 、 、 、 、 、 、 、更多 »
当心换届风险,好处上一届拿了,新一届领导不买账;
各部门来伸手,处不好关系就容易被穿小鞋;
容易被摊派,完成领导政绩任务;
等等
亏钱还好,赢钱的话,被各种觊觎,当地地痞流氓来找麻烦,各部门来搞“社会责任”,被恶性竞争,恶意收购等等。
遇到冲突的事情,不妥协基本上就做不下去了,民与官斗没有胜算。你以为法能帮你,那就大错特错了,赢了官司输了钱、报复性执法的情况比比皆是。
大家说的先弄个村官做,其实是非常好的想法。
“I'm not in danger, I am the danger.”
赞同来自: 沉默的铁道兵 、传达室李老伯 、WDL2266 、luckych 、神不奇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最开始是一亩院子换成3分的院子,后面直接6-7层楼房。
这里面的问题是:一,补偿不到位,国家和山东省的补助补贴被市里县乡村截流,到农民手里相当于折价卖院子,相当于抢劫。
二、新建楼房设计差,施工更差。还没入住楼板就开裂。
三、原址拆的土地承包权绝对到不了村民手里,关系户承包,关系户一边享受国家种粮补贴,一边转包土地,也没种地就把钱挣了,农民贴钱卖出去的宅基地,在付租金拿回来。
至此国家增加了耕地,中下层政府完成了政绩,又得到实在的好处,只有农民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不满意?闹就是刁民。
赞同来自: 御女雪千寻 、laoshihao 、明园 、画眉
之前的朝代,土地集中起来后,就都完蛋了。过去土地集中,是剥夺了一部分人的生产资料,通过强取豪夺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造成大部分底层没有生活来源了。进而推翻统治阶级。
你可以看一下最近20年关于农村土地相关政策,现在明显不是为了垄断土地收益而进行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当然这20年土地开发出现了一部分政府占有市郊农村土地的情况,但是也给与的相应的补偿,相对于基数是有个别不规范的地方。
乡村振兴关于土地这块还是承认土地归集体所有,并没有剥夺土地所有关系,只是改变分配,但是过去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生产力了。首先提出的就是通过科技赋能改变生产效率,但是小农天然是排斥的,所以对符合条件的地方进行土地归集,提高生产效率,超额的收益利用集体所有权产生新的分配关系进行分配。同时在新的集体中利用土地的各种属性,产生高于原有只有种植业收益的生产方式。
原来搞大锅饭的模式又与现在的模式不同。
我国的集体土地类型各种各样,平原、林地、山地、沼泽、旱地、沙漠等等,乡村振兴就是打破原有思维模式,让各个地方因地制宜,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土地的各种增值能力。
我目前看到的就是通过股权进行分配,这也是我认为可以突破原来个人占有收益这种模式先进的一面。股权未来可融资,可变现、可分红。古代并没有这种模式,所以历史规律我认为套用在现在的社会并不准确。
未来随着碳中和,一部分乡村的绿化地可以进行交易,工业企业为了获得碳积分,必须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投资,那么村集体产生的合作社可以对这样的企业进行对接,如果是小农或者个人首先从程序上并不能承接未来这种需求。同样,中国未来的绿化也可能吸引外国资本进行投资,我觉得2030年前后,就会有这样的规模经济形成。
赞同来自: WDL2266 、gaokui16816888 、孤独的人123
先 成为乡神,或者进村委会,然后再考虑建功立业。一看就知道没有在农村生活,成为有钱人不错,还要你上面有人至少县里面有个局长级别的亲戚。不然农村里面有钱人很多,一个村干部谁理你。现在不是以前了。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那几个视频我也看过,觉得对大部分的农村而言纯属意淫(靠近城市等拆的除外)。作为一个寒窗十年好不容易才脱离土地,现在户口本还是农村的人来说,你告诉我农村有什么能赚钱的?,农民什么时候赚过钱?,搞农业的上市公司有几个赚钱的?。我告诉你吧,我现在看见农村的最大福利是65岁的老人每个月有50块钱老人补贴。对了,我昨天买了半个西瓜不小心超了50。我们这那种单身汉无儿无女的,有修专门的房子让他们住,每个月还有四五百的钱领。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白金牛
只有钱多无所谓,在城市近郊的搞生态产业,半自己玩半营业才行,还能沟通城乡,都不脱节。
赞同来自: 卡窿ssszx 、coolly 、gaokui16816888 、muziyo 、lwhsq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要想提高农业的效率,就不能把眼睛光盯在土地上。
第一个例子,蜂农,酿蜜就是每年由南往北,哪里开花,哪里酿蜜,初春开始从云南,广西开始一直北上,最大限度最大效率的利用蜜源。
第二个例子,在国外看到的,一套小型的水果加工设备,粗加工水果,可以清洗,压榨,杀菌,灌大包装。装1-2个集装箱就可以到处移动。桃子8月成熟的时候就去桃园榨桃汁,9月去葡萄园榨葡萄汁,10-11月去苹果园榨苹果,12-1月榨柑橘汁,榨完一个果园换一个地方,设备拆卸容易,每天可以处理几十吨水果,10万斤左右。这样省运费,产品还新鲜。只要当地有干净的水和工业用电和闲置的小厂房就行。
第三个例子,现在很流行的高原菜。甘肃宁夏等地夏季非常适宜种蔬菜。比如广东菜心因为夏天太热,广东当地一茬要50多天,甚至60多天,而高原只要30天就成熟了,因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所以糖分高,鲜甜,又因为长的快,所以特别嫩。现在广东香港夏季一半的菜心供应都是高原蔬菜。所以原来在两广的蔬菜公司夏季都转战宁夏和甘肃青海。而且冬天用黄河水浇地,整个冬季都是冻的,土里的病菌极少,所以整个夏天很少用农药,绿色环保。蔬菜种植公司的人员设备和资金在一年里得到最大效率的应用,菜农(公司员工)都能人均工资10万 /年。冬天广东种菜,夏天高原种菜,这种候鸟式的务农方式,克服了以前忙闲不均的情况,使务农成了一种全年的职业。而不用采用成本很高的大棚模式。现在像不少品种像菠菜,油菜,香菜,西红柿都在高原生产,一种都是上千亩。运往全国各地。
第四个例子每年跨省机械化,种植收割无人机喷药都极大的提高了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现在政府的思维缺陷还是集中在土地的流动上。以为把土地盘活了就能提高效率,其实不对,实际上人员,设施设备的流动更容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土地盘活相反会提高租地成本。现在人员设备流动在现实生活中,阻力不少,第一个例子中在疫情下蜂农流动就很困难。第二个例子在中国现阶段也不可能,流动的食品加工厂的证照就不可能批下来。第三个,第四个例子是跨省,这种跨省作业,必须需要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的强力支持。我觉得国家政策要调整,先人员,设备,农产品流动,才能带来土地流动的水到渠成。
赞同来自: 四时自由
魔都最后一批农业户籍的大学生分享下现状,外地可以借鉴下。评论里提到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大老板,一年给2000块不到一亩,然后大老板又雇农户为其打工,却有其事。但注意,发包方仍是村集体,承包人仍是村民,只是经营权流转给了大老板。不是简单的地主关系又回来了,至少目前法律下不是如此,农户把经营权流转主要还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再从事体力劳动了。还有提到,村民的集体资产由管理公司经营,发股权证每年分红,我们村...当年读大学时,为了每个月十几块钱的副食品补贴,把农民户口给转了,哎。后来还没毕业就动迁,撤队了,放弃安排工作的直接给4万大洋,那是在90年代啊,可以买套小房子了。
赞同来自: 意外的角落 、苴国浪子 、修心齐身2021 、中豪 、vanilla7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所以,你以为喊得震天响得口号与政策,就激动了? 歇歇吧。你私下问问县长/乡长如何振兴,他们除了呵呵,还是呵呵。
赞同来自: labour 、rolling10 、vanilla7 、Lee97 、npc小许 、 、 、 、 、更多 »
评论里提到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大老板,一年给2000块不到一亩,然后大老板又雇农户为其打工,却有其事。但注意,发包方仍是村集体,承包人仍是村民,只是经营权流转给了大老板。不是简单的地主关系又回来了,至少目前法律下不是如此,农户把经营权流转主要还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再从事体力劳动了。
还有提到,村民的集体资产由管理公司经营,发股权证每年分红,我们村也是。但宅基地并不在经营列,另外土地承包遇到拆迁征用,征地补偿的80%要给到承包村民,20%计入集体,宅基地按周边评估价给到确权人,不计入村集体。
区别则是在日后,股权可以继承,土地承包和宅基地由于我国取消农业户则无法再继承。
另外有人说大方向是收归集体,这个想法是对的,但首先你得是村集体成员才能享受。
村长是管村集体经济的,村书记是管村集体ZZ的,法律上讲,村集体涉及村民利益,所以村长必须是本村集体成员之一,而村支书可以由非本村集体成员担任。
归根结底,外人想要分一杯羹还是蛮难的,流水的餐饮,铁打的房东,农村其实也一样。只要村集体还有承包权,经营权换谁都一样,村书记和村长也不傻,除非等我们这批人离去,村集体经济组织消失。所以我也时常开玩笑说,只要我作为最后一批农业户籍,活的足够久,村里所有土地都归我管,村长也迟早有天是我的。
赞同来自: 田野麦芒
资本一旦进入乡村振兴,立刻变味,各种骗,各种项目融资,要在农村建立资产,十个里面九个都是陷阱,银行对于这种涉及乡村项目的贷款现在已经搞怕了,太多没有揭开的大锅,不然银行股价为什么那么低?你说的跟新能源补贴一样,但是大家看到的都是最初骗补贴、骗政府,阿猫阿狗都去造车,造太阳能板,,那是因为有市场、有资金、有政策,无利可图的赛道里全是老是本分的玩家,几个大家伙吃完了全部的市场份额,但是也没有大的发展。不过随着产业后期不断升级兼并,现在看到的这个赛道好像中国的新能源已经站上了世界之巅一样。
乡村振兴里面不乏浑水摸鱼之辈,不过我觉得浙江模式相对正规以及高效。未来浙江模式一旦成功,推广至全国,那些垃圾模式,骗钱的骗子都将被挤出这个市场。要知道国内经济发展从来都是 “放、管、服”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就是收网了,作为我们投资者就要远离这个行业了。
赞同来自: ericericeric 、宥宥妈妈 、hannon 、百年中所住凭谁 、槊名无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目前我看了大概十几年前后的资料,结合一些政策,感觉乡村振兴配合扶贫是国家阶段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现在工业、服务业在城市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增长率了,目前城市投资拉动GDP效率越来越低,但是由于这些年的贸易逆差造成我们资本过剩,就算再投资也是过剩产能。而产业升级并不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就能赶上了,说以政策在这里进入一个转变我觉得是后房地产时代的国家战略的一个变化。
首先,乡村以及西部作为战略后方,做为人口缓冲池,我的看法是一个中间地带,之前城市虹吸人口,进入城市化,当城市化到顶的时候,需要释放这种向下的压力,人多的地方,经济繁荣的地方,是竞争的结果。会不断淘汰掉下来的人,这些人最后去哪里,从以前的农村走向城市,到城市慢慢回到乡村以及小城镇。从而释放国内高速发展之后的人口压力。通过这个政策可以慢慢调节城市人口年龄比率,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经济压力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当然只适合南方部分乡村、北方的卫星县市。大部分条件艰苦的地方并不适合。
其次,调节经济周期波动,当经济停滞、或者发生大的危机,城市是没有调节能力的,迅速增长的失业人口会造成城市管理混乱,这时候成本相对较小,有一定的内生能力的乡村就会吸纳一部分失业人口。而且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特点就是对技能要求相对较少,至少可以保证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活下去。想一想如果出现大规模裁员,销售、财务、生产人员不可能都去送外卖,开滴滴,而生活成本是不变的,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流落街头的惨剧。当然这是极端情况,美国1929博士开电梯,九十年代阿根廷中产捡拾垃圾,都是过度城市化叠加经济危机的产物。我们人口几倍十几倍于这样的国家,一旦发生危机将是更严重的代价。
还有,目前我国乡村的土地所有权、经营模式都让这部分的资产形成空白,大部分并没有进入到金融领域。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地方债务很大,但是对应的资产也仅仅是以城市土地为依托的。未来通过一定的政策改革,股权改革,赋予乡村资产的金融属性。这样通过放大效应又可以将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扩大, 这样以目前来看的地方债务将不在具有威胁性。同时又给产业升级留够了时间。
我发现乡村振兴真正被地方政府重视大概是在2020年,也就是中美正是对抗的开始。但是中央政策研究2008年就开始了。中国城市化30年,真正大家感到便利的时候也就是最近这六七年。而且中国的政策很多都是有滞后性的,真正让人感受到便利需要很多年。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高铁修建,当时专家一致反对,报纸批评是运椅子,但是现在来看,高铁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西部的退耕还林,我记得当时主流媒体批评劳民伤财,现在陕北、甘肃的绿化率全国第一,黄河也不在年年泛滥。2012年之后的乡村公路计划,乡村五通计划,但是很多专家也是非常反对,认为修这些东西浪费了银行贷款,应该先发展城市,结果就是这几年国内汽车销售量全球领先,家电企业已经做到世界第一。还有很多很多,光伏产业扶持也是一个例子。所以这种大级别的政策下来,最开始都不会显现出效果,但是怀疑的人是最多。很多年后当年不相信的人又会坚信不疑。
温铁军的视频我看过几个,我觉得他说的部分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这些事情目前让谁来做,以中国的国情当然是国企优先,民企跟上,利用信息化优势扩大地区特色的经济效益。不能拿十几年前的老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以前乡村差的是信息和交通,现在这些都会被目前的科技所消融,带来巨大的进步。
前面有人回复个人承包改土地合作社是目前一个突破方向,而且现在来看效益非常好,相当于企业化运营,把个体户模式改为专业的团队合作。一个村里本来就是各色人等,各种人才,通过企业化运营将每个人的优势都体现在合作社里,之前胆大独斗,现在形成更加规范的组织,甚至可以以组织模式引进外部资金,人才。内部生产资料就是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 农户自有资产入股。收益由股权模式去进行分配,我觉得这模式非常像创业公司的模式,十分具有活力的,而且抗风险能力远远大于游兵散骑。
温铁军还提到乡村百业,不光是种地,还有手工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传承等等。这也是发展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现在城市人口需要的健康的环境、慢节奏的生活、文化的皈依都是刚性需求,都是乡村可以给与的,这里面同样可以拥有大量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观察到只是以农业服务为主业的企业,现在年增长率在20%-30%,大大高于目前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的5%的增速。先行企业的示范作用,也表示这个赛道在吸引资本投入,网易、拼多多、京东也在寻找机会介入,长期来看,资本慢慢会向洼地聚集,至少按照世行的报告,绿水青山的自然增长率是6%,也就是说保底收益也要高于很多REITs的收益率。剩下就看最大的转变也就是绿水青山的金融属性如何赋权,如何演进。当然这里面中央是清楚地,我们投资者只能根据先行政策进行推演。
赞同来自: pigpeppa
赞同来自: muyeshancai 、vanilla7 、Lee97 、流沙少帅 、白金牛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妈说,地上种树多,每棵好像30元收,还是合算的。去年浙江 田里要,种粮,把所有的经济作物拨了,当然有补贴。村干部忙死了。很多的田,早变成林地了。我同学是村长,他说,一棵树可以卖5000元。我不知道他有多少树,当时感觉,他很神秘。可能他在说,你工资才多少。种树的事,我以前所在的公司还真到农村去搞过。号称一棵树能卖5000,土地租金,树苗成本,种植成本等等也就1000多,好像是个很赚钱的活儿。其实呢,能长成5000的树是凤毛麟角,很多是歪瓜裂枣,只能卖一半价钱,另外很多细节都不告诉你,比如砍伐费可以算,运输费可以算,但是如何把砍下来的树装上卡车?就这个几百米的瓶颈,雇人扛上车比砍伐运输加一块还贵很多倍。不赚钱,事儿还很多,砍伐要砍伐证,木材运出省还要交钱。
现在,城市户口,在乡下,存钱,好像,种树是一种投资方向。
最后某年刮台风,树全吹倒,血本无归。
赞同来自: arking83 、xineric 、LAN007 、二零20大吉大利 、vanilla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真想干什么比如果园没有确切销售渠道的话,种的再好,收果子的根本不会给你高价,亏本卖么?
种植养殖以为很简单,干什么都要花钱花工,城里人去自己干是受不了那个苦的
事实上,农村一点都不淳朴不世外桃源,人文环境不好的地方,见不得别人好,你要不是当地亲戚很多别人不敢惹,果园这种,发财了别人眼红,不说把树偷砍光,偷摘你管得过来吗
压根不懂的东东不要碰,股票还有运气好瞎买发财的,种植养殖这种盘根错节的外行什么都不懂就是赔钱,内行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并不包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