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来自: 月yueer 、精神科王主任 、好奇心135 、deepocean 、qiuqiuindex更多 »
借题发挥一下:电动车还有没有前途?关于环境问题,我有点不同的意见。 我打个比方,一个油车,相当于一辆小型的化工厂,因为“吃”进去的是石油,“吐出”来的是动力+电力+尾气排放。现实中化工厂也差不多,吃进去原料,出来的产成品以外还有三废。但两者对于三废处理,很重要的关键点就在于后者具有“集中处理,规模效应”优势。而电车的制造过程就相当于,把这些单体的排放,集中到了一家大型工厂,然后通过集中化,规模化进行三废的处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比单个体处理排放问题更彻底,经济效益更好,监控管理更方便。最后拿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讲,就是满头乱发没法抓,编成辫子就好抓。
当初发展电动车的一个理由是,电动车规模上去以后,成本会极大下降,会比油车更经济。现在电车已经到了年销售百万辆规模了,成本看不到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反而有涨价的苗头。到目前为止,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的话,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的用车成本是高于油车的。
油车有资源枯竭的问题,电池原料同样也有。油车有环境问题,电车如果保有量到了油车的规模,恐怕污染不会小于油车。想象不出中国有2-...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开盘大跌,公募基金吐一口老血 马上 回看上市财报那么多年,融资多少?分红才多少?总资产增长多少?利润才增长多少?这就是一打工仔啊,公募基金经理挥泪斩马谡……又不是自己的钱。说的这么凄惨干嘛。
再者如果回收机制不能保障消费者利益,在电动车质量普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利益相关方完全有动机进一步坑消费者,总之在油车回收机制尚且无法良好执行的当下,你和我说电池可以百分百回收不依赖上游锂矿,只能说你太年轻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蓝色棉大衣 、安静的刘邦 、vanilla7 、xineric 、 、 、 、 、 、更多 »
1 从一季度来看,营收增加,利润减少,还是上游锂矿太强势,可以看出来宁德传导下游整车和与上游议价能力并不强。
2 从4月29号晚上的电话会议来看,宁德也意识到上游确实头疼,所以宁德有去开矿,希望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3 目前关于锂,镍,姑的回收正在有序展开,说污染环境的我不是很懂。一旦回收形成,锂矿自然价格也会回落吧。
4 关于动力电池,宁德在国内也得卷,二线厂商虎视眈眈。但全球市占率还是第一。
5 宁德现在储能发展较快,由于储能是需要高压电,宁德说这方面技术壁垒较高
6 储能发展起来了,那么整个光伏和风电也会被更好的纳入。
总结一下:新能源赛道还是好的,上有国家各种支持,下有电车需求。就是目前这个价格算不算好价格就有争议了。最后阴谋论一下,去年四季度超预期,今年一季度这屎样,然后马上发公告定增。我反正是觉得有点故意的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zsp950 、liangzhu 、skyblue777 、趋势交易者更多 »
赞同来自: supersuper 、vanilla7 、闻皓 、下宾菲尔德 、大幅度 、 、 、 、更多 »
当初发展电动车的一个理由是,电动车规模上去以后,成本会极大下降,会比油车更经济。现在电车已经到了年销售百万辆规模了,成本看不到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反而有涨价的苗头。到目前为止,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的话,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的用车成本是高于油车的。
油车有资源枯竭的问题,电池原料同样也有。油车有环境问题,电车如果保有量到了油车的规模,恐怕污染不会小于油车。想象不出中国有2-3亿辆电车,那每年有2-3千万辆要换电池是什么情况。
所以,从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两个初衷来看,电车的前途都有问题。
电车全生命周期用车成本高于油车,环境成本高于油车,这二个论点来自网上零散的信息,欢迎反驳。
我其实是这么理解的,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管理,行业因素、其他因素忽略不记。认同这段
国内企业在管理上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一个是国内企业竞争性不强,官僚主义、中国特色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董事长。二个是民企起家很少是管理优秀出身,都是资本和官僚结合,叠加强大的市场需求、政府保护主意。所以企业显现出强周期特性,不管上游还是下游,一旦需求下降,其他方面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我认为还是这些企业太年轻,遇到的风浪太少、...
我认为还是这些企业太年轻,遇到的风浪太少、企业架构、研发都像是赌徒,赌一把功成身就,败了就带着一堆不明所以的投资者消声灭迹。并没有国外百年企业的思维。加上这些企业本身赌气严重,资本反倒依附在这些公司上,更加造成周期提前到来,越投资越过剩,最后割股民韭菜。
如果这次跌下来,我就会买。真是好生意吗?这两年做电池的那么多,扩产扩的厉害,花几十亿建厂之后不可能闲着,碳酸锂涨到50w一吨也要高价抢来生产,置于利润嘛,先熬死对手再说。
买股票三要素,好生意,好企业,好价格。宁德的动力电池做到全球第一,前两个已经具备了,就差好价格。
赞同来自: vanilla7 、低风险价值投资 、集思致富 、asasadasss 、顽主1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以前说国内制造业大而不强,但现在很多领域,诸如锂电池,光伏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为什么龙头企业的利润波动还这么大?我其实是这么理解的,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管理,行业因素、其他因素忽略不记。
我觉得没有全产业链思维是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锂电的利润被锂矿拿走了,光伏的利润被多晶硅拿走了。
就其他大部分时间来说,利润主要又被下游消费者业务拿走了。
这种情况在钢铁,消费电子等行业处处可见,单纯的中游制造,被两头挤压,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利润波动,以及本身的高投资特征,估值始终要回归...
国内企业在管理上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一个是国内企业竞争性不强,官僚主义、中国特色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董事长。二个是民企起家很少是管理优秀出身,都是资本和官僚结合,叠加强大的市场需求、政府保护主意。所以企业显现出强周期特性,不管上游还是下游,一旦需求下降,其他方面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我认为还是这些企业太年轻,遇到的风浪太少、企业架构、研发都像是赌徒,赌一把功成身就,败了就带着一堆不明所以的投资者消声灭迹。并没有国外百年企业的思维。加上这些企业本身赌气严重,资本反倒依附在这些公司上,更加造成周期提前到来,越投资越过剩,最后割股民韭菜。并没有国外长青企业那种与股民投资者一同成长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所以国内投资要想稳妥只能投资垄断企业,把管理因素尽量淡化。国外的投资理念里面,垄断最后都会被打破,所以更注重先进的管理,买股先看人。这是我看到与美国市场,欧洲市场最大的不同。
以前说国内制造业大而不强,但现在很多领域,诸如锂电池,光伏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但为什么龙头企业的利润波动还这么大?我觉得没有全产业链思维是重要原因,就目前来说,锂电的利润被锂矿拿走了,光伏的利润被多晶硅拿走了。就其他大部分时间来说,利润主要又被下游消费者业务拿走了。这种情况在钢铁,消费电子等行业处处可见,单纯的中游制造,被两头挤压,必然会出现巨大的利润波动,以及本身的高投资特征,估值始终要回归的....管理能力限制了产业链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