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年的结构化行情
市场走出了第三年的结构化行情,指数的低波动,高位蓝筹的下行趋势和题材概念的疯狂,持续了大半年。不仅是资本市场,整体经济环境也处在一个结构化的环境之下。货币供应量增加,乘数效应降低,实体经济进一步受到疫情的冲击,利润率下降,各个行业都是马太效应快速显现。房地产行业出现整体性下行,带来了非常快速的挤出效应,资金不断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各大银行的理财资产规模增速应该都非常之快,理财资产中,非标资产占比快速萎缩,债券膨胀,进一步降低了整体实体经济的利率水平,以便于给予企业在净利润率不断降低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理财池的膨胀,以及理财对资产市场进一步尝试性的投资,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活水,相对于整体低迷的经济板块,资本市场似乎才是最朝阳的那一个了。
明年怎么样?没人看得懂,不过对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来说,宽松的资金和宽松的监管总是肥沃的基础,至于行情的演变只有走出来的才知道。
2、ST板块还能玩多久
去年也是这个问题,今年还得再问一下。
先回顾下ST指数的情况,ST指数年涨幅45%,算是吸引了足够的眼球,站在欢天喜地的年末,又有多少人还记得年初的纠结,持续了接近1个季度的二八行情的痛苦呢?翻看年初的帖子,整个1月净值都在水位线上下波动。还记得年初第一个申请摘帽的北能,申请后被打了2个跌停,脸都被打肿了,而到了年底,申请个摘星的东洋都能封个5个板了。
市场变化的就是如此之快,一个完整的年度,ST板块,从年初的抛弃30亿以下市值,到对退市过渡期情况不明朗的忧心,再到宽松摘帽政策带来的第一波情绪,之后就是4-6月份的摘帽大行情,再之后是保壳股的疯炒,然后是下半年重整概念贯穿到11月,最后12月的最后一天,新一批的摘帽股开始萌芽。大概5月份以后,市场就在不断地奖励着事件投资者们,法拍也好、摘帽也好、重整也好,各种策略都不断在创造超额收益,只要对流程和制度足够的熟悉和一点的提前量,就能做出非常可观的净值曲线。不过超额收益最终都是市场给予的,市场先生总会有往常一样,某天不开心就把超额收益收回去。市场总是一个周期,亘古不变的道理。
今年是退市新规正式施行的第一年,各家上市公司也逐渐摸清了退市新规的要求,花式的赠送资产来保净资产、现金收购资产来保主营业务收入,还是那个说法,只要有确定性的规则就有依据可循。
不过展望下ST的未来,似乎看到的是一条逐渐消亡的路。今年摘帽的预计不少于40家,退市的可能会在20家,200家ST里要退出去60-70家,而新带帽的似乎不会特别多。再过两年,整个ST板块的萎缩,可能才是监管希望看到的自然过渡的结果。所以,还能玩多久,其实可能真的玩不了多久了。
3、2022年走在分岔路口
2022年,对于我个人而言,无论是生活还是投资,都走到分岔路口。
对于投资而言,随着资金量的增加、以及看得见的ST板块萎缩的未来,增加策略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2021年,也算把重整加进的主策略之中,不过整体思路还是事件性、时间性的投机方式,未来一段时间,重整的标的应该还是会逐步增加,至少从标的储备上来说,应该是足够的。
可转债策略,其实从分级B消亡以后,就开始关注。2020年也把双低的模型搭了起来,只不过并没有过多的参与其中,还是保持关注度。从结果来看,低溢价轮动和原来的分级B轮动似乎达成了类似的成果,不过目前对相对收益策略的理解还是不够,和现在的策略也没办法结合。其余其他的事件性策略,还需要做更多的数据来支撑一下。
对个人而言,34岁即将进入无业状态,干了多年的金融民工日子到了头,下一步怎么走其实还没完全想好。打算趁着闲下来的时间,先学习下Python,然后把手上的策略再理一遍,欠的书读一读,资本市场这么大的容量,还是需要发现机会的能力和手段。
2021年收益率172%,最大回撤7.55%,感谢这个市场。新的一年,希望平平稳稳。
最后吐槽一下,暂停wap服务真不习惯。
赞同来自: why333343 、lid765a 、csfires 、woshishui2016 、xyzhe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做个记录吧。
天马,重整执行完毕申请摘帽,执行完毕节点1231。
围海,违规资金占用利息偿还完毕申请摘帽,偿还承诺节点1231,有偿还能力。
起步,立案结案申请摘帽,无明确事件节点。
太安,违规资金占用偿还完毕申请摘帽,无承诺节点,短期大额偿还推测有偿还能力。
时万,违规资金占用偿还完毕申请摘帽,承诺节点1231,偿还能力差(很差或者极差吧,证监会发函完,看看是不是再凑个几百万象征性的还一点,给监管爸爸表个姿态)。
再加一个目药,偿还资金占用,承诺节点1231,有偿还能力,不过还完只是符合摘帽条件,明年摘帽。
赞同来自: darksage 、虾虾皮 、好奇心135 、证券投资苏瑞昶 、普罗米修斯 、 、 、 、 、 、 、 、 、 、更多 »
一家太安堂,前10天突击还了1.3亿,还剩8000万,年底还完就摘帽了。
一家目药,这家资金占用大概1.17亿,新股东去年签署协议受让9000万并分期支付,去年支付了5000万,今年累计支付3600万,剩下400万承诺1231前支付。另外昨天问询函回复中,临时说明,新股东将额外承接剩余的0.227亿资金占用,签署补充协议并在1231前现金支付。签署补充协议需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按1230节点股东大会计算,提前15日召开并披露协议内容,节点也就在下周。这笔款还完,解决去年审计保留意见和内控否定意见,同时还能冲回1367万的计提,解决净资产太少的问题。
赞同来自: 廿年奔波
@mingmingniu G大就是不管涨跌波动,持有不少ST大饼不是,完全反过来了。持有分散,主要基于流动性的考虑。今年的逻辑就是完全考虑波动……
尤夫还有,参不参与送股还在考虑……
FY明显转向,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可控通胀,叠加明年全年的低基数效应,似乎有了好日子的基础。而好日子的根源,来自于高企的场外存款,两大蓄水池,老大哥已经被连续的调控搞的疲弱,虽然调控180转向,但是烂尾楼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坑还需要很多精力来填。那第二大蓄水池是不是就能吸收更多一些?发展解决问题,资产拉动负债。今年最大的成长,想过来就是咬定了带着动态回撤下注的思路。既然环境可能好一点,那偏好是不是就...敢问啥叫带着动态回撤的思路下注?可否举个例子?
pppppp - +---++--+-+++++++++++
今晚出了大政策,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重组、再融资以及配套融资补流。主要是内部的问题,最后的疯狂,捞一把走人;
怎么说这个政策力度呢?我觉得用翻天覆地来解释也不为过。至少颠覆我金融从业以来的感观,对于我来说是相对比较震撼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金融监管,对房地产企业融资上最核心的两个底线控制,一是权益资金;二是流动资金融资。其实这个逻辑很好理解,给房企权益资金,房企就可以用1份的权益资金,撬动10份甚至更多的债务资金,杠杆比例极大,所以...
明年3月统一后就会正常,近期没有方向,不动为妙;
3月后,这些口子会慢慢闭拢;
赞同来自: 御女雪千寻 、少帅 、观致 、一生水 、安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怎么说这个政策力度呢?我觉得用翻天覆地来解释也不为过。至少颠覆我金融从业以来的感观,对于我来说是相对比较震撼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金融监管,对房地产企业融资上最核心的两个底线控制,一是权益资金;二是流动资金融资。其实这个逻辑很好理解,给房企权益资金,房企就可以用1份的权益资金,撬动10份甚至更多的债务资金,杠杆比例极大,所以严控权益资金,从最底层上控制杠杆。而流动资金呢,则是房地产企业可以随意使用不限项目的资金,意味着是房地产企业的茶壶盖子,房企原来就是玩3个盖子10个壶的错配,所以盖子也不能多。这两个底线控制,其实是实质性遏制房地产企业的杠杆的。
当然,之后的创新融资模式和挪用预售资金,其实都在变相增加房地产的类权益资金和类流动资金。但是这一次,是从监管政策层面,把这个口子给打开了。
要知道,压垮皮带的稻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当时回A的对赌。可以想见这种权益的窗口,对房地产企业意味着什么。
上个月底的时候,证监会还只是谨慎的放开了房地产营收占比10%以下的再融资。而就这么1个月时间,都不够上一次新政的企业报送再融资申请的,结果证监会就一步大跃进到位,把原来监管控制的底线都给揭了。一方面说明高频数据体现的形势是非常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现在的方向应该是明确转向到经济上了吧。
欠了很多作业,一点一点慢慢补,想法也想到一点写一点。G大,足够的分散不相关的话,会不会就变成了指数。
今年研究或者说关注和重视的东西,是过去我完全解释为随机游走而不去过多关注的波动,或者说是市场合力和市场情绪。原来我是完全把这些归结为概率事件,但是今年,选择放下偏见,交流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合力,研究投机情绪炒家们,看看他们对市场环境怎么应对、怎么选择。
而我希望获得的,是在原来尊重统计数据的事件投机基础上,争取看看能不能依靠对市场合力的关注,找出...
赞同来自: 你猜再猜 、孤独的长线客 、一剑飘雪 、lid765a 、童话股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年重整受理进度明显比去年慢许多,已经有2家(尤夫、中安、安控)预重整阶段走完,方案投票通过了,到目前为止都没正式受理。估计得等11月份了。还有一家尤夫在投方案。
尤夫股份算今年第一家普通投资者获得送股的方案。
目前整体方案是10转增12.5,原股本4.38亿股,转增5.47亿股。转增股本中,其中1.62亿股抵债,抵债价格27.8元(抵债价格奇高);战投受让2.46亿股,价格2.71元,锁定3年;财投受让0.3亿股,价格2.8元,锁定1年;留存处置0.3亿股;向非控股股东送股0.79亿股(原非控股股东持股总数3.16亿股,赠送比例为10送2.5)。
按现在的除权公式,不影响净资产转股价都视作0。
那尤夫的转股基准价格=(抵债转增×抵债价格+战投股份×战投认购价格+财投股份×受让价格)/(转增股本总数)=9.58元。
因此估算是,尤夫股份在转增前价格如果低于9.58元,则不用除权。
如果不用除权,则普通投资者可多获得25%的股份,相当于额外获得4个跌停的安全垫,比例不大但聊胜于无。
按现价考虑的话,普通投资者的保本成本=6.53/1.25=5.22元,对应保本市值是51.48亿。
尤夫前期跌幅巨大,整体而言,一方面和市场环境前两个月快速恶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战投公布的认购价格过低导致市场用脚投票,尤夫公布预重整方案后,跌了5个跌停板。和去年的海航基础公布方案时候的状态还是比较近似的,都是被过低价格的战投带崩的高价股。不过尤夫的产投是陕煤新能源,未来会带新资源进来。比起海南国资这种单纯低价拿股份的还是好一点。
由于方案还在投票,看起来债权人很吃亏,毕竟债转股27.8元的奇高价格。不过拆细看方案,尤夫对普通债权人其实也还算友好。每100块钱普通债权,10元现金清偿,7.5元留债(未来现金清偿),转股2.6股,信托份额1份。假设对应现价,转股价格6.5,信托份额算0清偿率。那每100块钱的普通债权获得了清偿=10+7.5+2.6×6.5=34.4元。由于陕煤成为未来大股东,现金偿债能力获得保障概率较高,整体清偿率不算低。
后续的节点在于10月元通过,11月能顺利受理,12月完成重整送股。
事件风险在于10月份预重整投票无法通过,11月不能受理,那就退市三板见了。
股价风险,明显下跌趋势中,大环境也并不好,这个见仁见智了。
赞同来自: owen11 、圆月风沙 、闲菜 、tongzhangji
欠了很多作业,一点一点慢慢补,想法也想到一点写一点。事件逻辑一样,但是情绪不一样,或者更确切的说,事件发生的周期位置和节点不同,市场的解读就会不一样,其造成的结果很多会天差地别。毛选里面一直强调的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办事,而不是按照经验主义或者教条主义来做事。什么是实际情况?事件发生的周期/节点/情绪/背景等等都算实际情况,至于事件本身反倒重要性更低, 就如同炸药和引火线,威力如何看炸药不看引线。最难的是实际情况的体会?可以用一些指标来参考,但是不能完全做到量化。看毛选中关于土地革命的论述很有帮助(不同时期,以及同时期不同地方都不一样)。 研究波动(合力,情绪),最好的案例,应该是A股打板,频率高,情绪演绎激烈,真金白银,淘股吧还有很多高手讲解。
今年研究或者说关注和重视的东西,是过去我完全解释为随机游走而不去过多关注的波动,或者说是市场合力和市场情绪。原来我是完全把这些归结为概率事件,但是今年,选择放下偏见,交流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合力,研究投机情绪炒家们,看看他们对市场环境怎么应对、怎么选择。
而我希望获得的,是在原来尊重统计数据的事件投机基础上,争取看看能不能依靠对市场合力的关注,找出...
一直喜欢看G大的文字,非常有启发。
赞同来自: 任大小姐 、owen11 、flybirdlee 、gzjohn 、Loadstar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年研究或者说关注和重视的东西,是过去我完全解释为随机游走而不去过多关注的波动,或者说是市场合力和市场情绪。原来我是完全把这些归结为概率事件,但是今年,选择放下偏见,交流最多的反而是研究合力,研究投机情绪炒家们,看看他们对市场环境怎么应对、怎么选择。
而我希望获得的,是在原来尊重统计数据的事件投机基础上,争取看看能不能依靠对市场合力的关注,找出点超额的机会。
为啥会有这种想法呢,出发点其实是在于,对很多事件如果不从合力和市场情绪的角度出发,似乎不好解释。比如说摘帽,摘帽节点是方差很大的节点,都知道摘帽的埋伏盘要砸,为啥会有人买呢?什么样的标的又有机会连续封板带动情绪?再比如说重整,为啥4月份盘中出案号的标的能吃4个跌停板,而到了7月盘中出案号的标的能有4个涨停板?事件逻辑一样的前提下,其实就是情绪不一样,如果把事件的发生解读为可能引起合力关注的一个点,似乎就比较好理解。
每年市场的主线大幅变化,前两年还是消费YYDS,DCF估值至上,然后是大市值王道,机构抱团王道,今年呢,各类型炒作变成了主线,炒晋级的、炒异动的、炒带货的变成了市场活得滋润的一部分。不适应主线变化的,总要面对大幅度的回撤。
长期能穿越牛熊,能实现回撤可控净值增加的,应该是就两个方向:一是有效的高频;另一是足够的分散不相关。A股的炒家们,其实是在A股市场上实现A股特色的有效高频的群体,在严格控制回撤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交易周期上的盈利高于回撤,就能实现净值的积累。他们只关注市场的主线是什么,没有基本面的信仰,因为每次主线的变化对他们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有比较强的适应力。
写的很片段,主要是自己很多逻辑也没想清楚,资料也没整理好。反正想到哪儿写哪儿吧。
赞同来自: owen11 、lhcdy 、shoooliu 、阿土佬 、周侃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赌开奖开出来的全是歪瓜裂枣,有产业投资的只有星星,还是个10亿营收的2轮电动车。中安号称100亿净资产的产投,最后变成了私募+AMC,博天也只有壳+AMC,雪莱只有私募,凯乐甚至AMC都放鸽子了。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一家优质的未上市公司老板,你会选择通过重整,去承接一个烂摊子的公司而换取上市地位吗?一个烂摊子公司,意味着一大堆债务甚至隐形债务、还有一大堆职工需要安置,接触过企业的都明白,一大堆职工安置的烂摊子,对老板来说意味着多头痛的事。然后等到烂摊子处理完毕后,才有机会把自己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还是愿意通过利用正常的壳公司,盈利足够的可以用发行股份收购资产实现上市;盈利不足的,也可以通过现金收购部分股份,后续再增发收购剩余股份的方式实现呢。优质的未上市公司,选择上市路径的面还是很广的。
过去的重整案例中,最终重整完毕能实现翻身的,全部都是有核心资产的重整标的。这些标的,例如盐湖、抚顺特钢等等,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原来企业烂,但是都有高度壁垒的核心资产,通过重整“恶意”赖账后核心资产得以完全保留,从而产生持续造血能力。而指望一家主营完全残废的企业,通过重整起死回生,重塑主营,根本不现实。主营如海航,重整后都需要方威大佬再次氪金百亿进行充值才能继续玩一玩。
所以,重整本质上是纾困,纾困就没有好产投,纾困是政府和AMC来干的事,现在多了一些套利的财投而已。没有了麻雀变凤凰的股市预期,那剩下的就是纯炒保壳和事件节点而已了,那纯粹依靠情绪,依靠节点,利用市场节奏和氛围进行炒作。
赞同来自: owen11 、丢失的十年 、lsssaa 、好奇心135 、风沙流金 、 、 、 、 、 、 、更多 »
G兄在st方面的造诣真的是厉害,回头看银亿和宏达。这两支是我量化模型无论如何选不出的样本,但可以通过基本面、事件、后续发展方向的研判及股价对事件反应方向、反应速度的研判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你的量化模型选出了哪些ST?银亿其实还蛮好选出来的,价格小于1.5的ST里唯一一个重整成功且战投成本大于1块、行业属性又还不错的,1.4左右的时候这个股票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大集各种幺蛾子,没有任何退市风险,一直等着跌到1.3买,后来发现实在跌不下去了就在1.4开始买,还没买够仓位就涨了。。。
致敬,再感叹一下真的是学无止境...
赞同来自: 老白汾 、周侃侃 、liutong0530
内控非标!!!内控带帽条件是内控报告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因内控带帽后,要求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内控审计意见。恒康不涉及内控带帽,无影响的。也可以看下辉丰,辉丰带帽是退市过渡期,和恒康的带帽条件一样,年报审计保留意见,内控带强调字段,摘的还挺快。
大A已经连V5天了。G大今年翻倍了吗?
熊市思维啊,好不容易倒腾起来的仓位,昨晚被美股吓一吓,又看看北京上海的疫情有在增加,一早就砍砍砍,直接砍掉一半的仓位,然后下午就看着大盘就这么V起来,砍掉的里面有两只直接去涨停了,剩下大部分也砍在日内低点,双侧大腿均拍断准备买轮椅去。
缺乏信仰又缺乏适应波动的框架,太难整了……
赞同来自: 二零20大吉大利 、周侃侃 、pppppp 、豁哥哥 、csfires 、更多 »
今日对2022年摘帽股逐个研究发现无一例外没有因信息披露违规立案(或者已经结案)的。相反,有大批因立案而不能摘帽的股票,比如基础、海航、大集、实达、广珠。这样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如果被立案,是不能摘帽的。检验这个推论的试金石就是尚未摘帽的利源。今年立案摘的还是有的,上海有华钰、深圳群兴、浪奇。在申请中的赫美、利源。
怎么会有这种判断上的困扰呢?
原因是两个交易所在规则上有所差异,上交所第9.8.1条第(七)款规定:公司存在严重失信,或持续经营能力明显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投...
前期实达和海越的董秘电话都说没问题。结果海越直接是被立案卡了,实达虽然是交易所自主判断的持续经营问题(重整把去年主要营收的子公司卖掉了,所以2021年营收足够大,但是2022年Q1营收非常小),也不排除交易所因为立案找借口。
深圳一直不卡立案的,大集因为年报带了持续经营强调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