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许多金融股都出现恐慌现象,第一共和国银行出现跌幅达52%,收盘跌15%。
美国许多存款没有保险,面临挤兑风险。
希望不要出现第二个,不然很容易出现第三个、第四个。
赞同来自: 何处相思
在硅谷银行破产危机爆发后,近几日包括高盛和巴克莱等投行已预计,美联储可能在下周的议息会议上暂停加息。而向来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的野村,对美联储政策预期的押注转变,甚至要比它们更为强烈——野村策略师Aichi Amemiya在最新的报告中已预计,美联储在下周的3月议息会议上就将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结束QT。
美联储的新贷款机制——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很可能会减轻小银行出售持有资产并产生资本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紧缩,可能会按下暂停键。至于会不会立即转向放水,还要继续观察,毕竟更大危机还没有出现。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所以最终是美国大银行收割小银行和欧洲?
赞同来自: mercykiller 、seancai110
如果初创企业的钱没有了,这些企业就很大可能性倒闭。
初创企业的钱又来自创投基金的钱,创投基金的钱结构就更复杂。
没有人能说清钱如何嵌套。
可能就不是三角债关系。可能是十角关系。
无法理清债务关系,也就无法解决债务问题。
美联储很快出面,就是要避免更为复杂债务局面。
赞同来自: dpzrx158 、重低音 、长沙君 、你猜再猜 、困了学索隆 、 、 、 、 、 、更多 »
中国存款最长期限也就5年。
住房贷款短的一般也有十年,长的有二十年,甚至三十年。
问题是流动性缺失,导致资产变现出现问题。
比如房子无法变现的化,中国银行业也一样有问题。
中国有存款保证金制度,不允许把所有存款都投资,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存入央行。
足以应付一般性挤兑。
中国有存款保险制度。大额存单比例比较低,大部分存款都有保险。
个别银行有问题,央行可以动用保险金支付。
硅谷银行出了问题,存款缺口是由美联储垫付的,等于被迫扩表。
美国监管方式有问题。
通胀需要收缩流动性。
保证信用需要扩张流动性。
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无法同时两个问题。
美国流动性继续紧缩还会有银行出现问题。
美国释放流动性通胀还会再起。
美国政府无法直接监管银行,只能等银行出了问题,再去接管。
美国金融资产层层嵌套,基础金融品不多,各种衍生品非常多。
没有建立隔离防火墙,怎么阻止传染。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文明守望 、happysam2018 、wydqh 、落入凡间更多 »
@但斌:东方港湾关于硅谷银行事件的一点思考: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其业务特殊性和错误的业务操作导致,不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且传染性也有限。
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几个因素的共振,有其业务特殊性,有环境特殊性,也有错误的业务操作:
1) 客户都是创投企业,19-21年放水加牛市,银行多了1000多亿的低息存款,资产总额翻了一倍多,太多钱没法投,结果买了很多MBS(按揭抵押贷款,持有到期,固定票面收益),结果持有到期债券占了总资产的43%,高到离谱的短融长投的期限错配。
2)暴力加息底下,一方面导致持有到期债券市场价格暴跌,另一方面导致了短融成本上升,存款搬家,为了应付流动性,不得不把持有到期的债券变现,从浮亏到实亏。
3)小银行大客户的模式,客户存款都是超过25万的存款保险上限的,结果变卖债券导致实亏,同时增资失败后,引发了进一步的客户挤兑潮,最终导致倒闭。
所以,其特殊性在于:
1)小银行大客户,很大部分存款不收保险制度保护,又没到大而不倒的地位(资产规模只有雷曼兄弟的1/3,不到摩根大通的1/10),容易在预测到风险的时候,引发客户挤兑。
2)持有到期债券比例太高了,暴力加息下引发大量账面亏损,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远超美国其他同类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平均债券/信贷比例为31%,而硅谷银行是150%。
所以,这不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性也有限:
1)这在小银行小客户,和大银行大客户的模式下,都不会有问题(大银行大而不倒,小银行有存款保险),而且美国银行的持有到期债券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不至于有像硅谷银行一样的大笔浮亏。
2)硅谷银行的体量规模没有雷曼大,业务交叉性也没有其他银行高,传染性有限。
3) 美国企业端和个人端的债务结构都很健康,不像2008年是穷人借了大量钱还不了。
4) 从情绪上,可能出现传导 ,但大概率最近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或市场就会有处置硅谷银行的方案出来,毕竟不是资产不好经营不好,只是流动性出了问题,救一救还是挺好的资产和公司的。
可能会出现的比较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存款在硅谷银行的初创企业,或者要倒霉了,要么是现在的存款没了,要么是未来的贷款没了。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好奇心135 、总是人生Guang
很多人都在担心此次硅谷银行的危机是不是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的金融危机。
我说过了,对比的条件和环境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更就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情况,也就是说1998~2001年对标了2021年到未来。而之前的1994~1997年对标的是2019~2021年,这才对!因为这几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市场的估值因素,以及政策因素都有将近80%左右的类似度。
而在1999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后,美股2000年3月进入了大熊市,随后爆发了互联网泡沫危机!(对应的就是当前美联储加息后硅谷银行暴雷的危机,如果美联储继续肆无忌惮地大幅加息下去,硅谷银行暴雷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但是我们却发现,在A股自身的低估值+宽货币政策+经济复苏+信心恢复的势头下,2000年3月后我们依然是走出独立行情的!所以,我认为此次不会重演2008年的走势,我们更像是处于1998~2001年的走势之中,只是目前可能还在1998年末期到1999年初期的阶段,市场需要更多的利好政策刺激,经济数据回暖预期,以及信心的恢复才能打开向上的空间!
耐心等待就是了,别乱折腾~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xineric
当要解决通胀问题,又需要减少流动性,那么挤兑又成问题。
美国政府面临两难,没有太多工具可用。
中国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这都增加存款安全性。
还有麻辣粉机制调节货币不同期限的流动性和成本。还能定向调节等等很多手段。
赞同来自: 星程AA 、happysam2018 、xiaocongcong 、Lee97 、caltech 、 、 、更多 »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xineric
再怎么多也就2000亿美元,债券价格是会跌,但是可以持有到期啊,浮亏啊,除非加了很大的杠杆,上面如果出手可以解决的。持有到期啊,浮亏啊!
你咋这么天真,照你那意思,只是浮亏持有到期就不亏了是吧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fydydhorse
肯定有第二个,第三个。再怎么多也就2000亿美元,债券价格是会跌,但是可以持有到期啊,浮亏啊,除非加了很大的杠杆,上面如果出手可以解决的。
硅谷银行破产不是因为操作员失误,也不是因为管理层有道德问题。
而是低利率的时候买了大量的债券,现在利率这么高,肯定是有浮亏的。美元加息后,资金链跟不上自然就爆了。
和硅谷银行一样操作的银行很多,没道理他们能避免。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motehu
最离谱的是这银行财务数据并不差,有个接手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就行,结果三天就宣布破产了。这不是6.5‰吗?
破产之前,高管抛售了股票,又给员工发了年终奖,显然是蓄谋已久。
从消费习惯来看,美国人不太可能在硅谷银行有巨额存款,而其存款绝大多数来自于华人华侨,那么此次硅谷银行破产则很有可能就是对华人华侨资产的有预谋的巧取。
硅谷银行的资产是2000亿美元规模,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一共是三十万亿美元,硅谷银行占比6.5%。如果...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jaroda
最离谱的是这银行财务数据并不差,有个接手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就行,结果三天就宣布破产了。不是,人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初创公司募集的资金。何况还有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
破产之前,高管抛售了股票,又给员工发了年终奖,显然是蓄谋已久。
从消费习惯来看,美国人不太可能在硅谷银行有巨额存款,而其存款绝大多数来自于华人华侨,那么此次硅谷银行破产则很有可能就是对华人华侨资产的有预谋的巧取。
硅谷银行的资产是2000亿美元规模,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一共是三十万亿美元,硅谷银行占比6.5%。如果...
最离谱的是这银行财务数据并不差,有个接手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就行,结果三天就宣布破产了。破产之前,高管抛售了股票,又给员工发了年终奖,显然是蓄谋已久。从消费习惯来看,美国人不太可能在硅谷银行有巨额存款,而其存款绝大多数来自于华人华侨,那么此次硅谷银行破产则很有可能就是对华人华侨资产的有预谋的巧取。硅谷银行的资产是2000亿美元规模,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一共是三十万亿美元,硅谷银行占比6.5%。如果其中...这银行据说不做零售业务。存款的都是科技公司?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量化投资先锋 、幸运钱
美联储要是不马上降息,。。。,。。。,。。。那可有得好瞧了除了降息,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方子,中西医都算上,也医不好这个病了08年开始的QE0利率,美债余额从9万亿干到31万亿这31万亿要是竞争性抛售,呵呵,椰奶还是从了吧,再回0利率,也不丢人。。。中医他们学不会,中医的方子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手里的债券,给银行流动性。救活他,当然股权肯定是要转让的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量化投资先锋 、geneous
那可有得好瞧了
除了降息,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方子,中西医都算上,也医不好这个病了
08年开始的QE0利率,美债余额从9万亿干到31万亿
这31万亿要是竞争性抛售,呵呵,
椰奶还是从了吧,再回0利率,也不丢人。。。
对A股影响小点,港股也存在流动性缺失问题,影响会大些。
有些国家已经出现债务违约问题。
[cp]在SVB发生暴雷时,著名风险投资家Mark Suster呼吁大家要冷静,不要挤兑。刚才www.TechCrunch.com发表了一篇对于他的专访。里面谈到Mark对于本次事件未来走向的预测。很值得一读,大致有几点:“储户的损失应该很小甚至可能没有。但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将损失惨重;”
一些VC呼吁旗下被投企业紧急提款,加剧了紧张局势,起了坏作用;周四一天挤兑了大约120亿美元。但SVB资产接近2000亿,不需要恐慌;FED接管是为了避免情况加速恶化,防止恐慌...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macuser 、做人要厚道 、farby 、玩呗 、 、 、 、 、 、 、 、 、 、更多 »
破产之前,高管抛售了股票,又给员工发了年终奖,显然是蓄谋已久。
从消费习惯来看,美国人不太可能在硅谷银行有巨额存款,而其存款绝大多数来自于华人华侨,那么此次硅谷银行破产则很有可能就是对华人华侨资产的有预谋的巧取。
硅谷银行的资产是2000亿美元规模,美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一共是三十万亿美元,硅谷银行占比6.5%。如果其中绝大部分是华人资产,那么这次硅谷银行破产中华人华侨及中国富豪的损失可能上万亿人民币。
硅谷银行当然不全是华人存款,但是华人存款去美国首选硅谷银行,这一波损失最大的就是这些润出去的华人富豪。扣押冻结效率太低,没收会把矛盾激化,明面上钱也不能拿来花;还是破产大法好,市场行为,完美的坑。
这也算是昂撒人打劫华人资产的新手法。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相对于雷曼,这次美国出手的挺快的了。第一时间停牌,第一时间保险公司介入,缓解市场情绪。但是,就看市场买账不了。今天已经有排队去第一共和国银行取钱的照片了。从空开信息来看 个人感觉美国政府的操作失之草率 仅仅一天就让该行破产省事是省事了 但随后是否可能会对其金融系统形成冲击让我们拭目以待。如果仅仅是已知公开的长期固收资产减值造成资不抵债 窟窿不大的话,将原股东股权清零或接近清零 定增引入新的大股东 辅以一些其他组合措施,其实对各方更加有利。
bill4321 - 期货倒计时器拾秒器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happysam2018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到今年刚好40年的时间。硅谷银行成立的初衷,是服务科技型企业,并成功帮助过多家知名的科技明星企业。
这一次硅谷银行破产,直接导火索是美联储的大幅加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美联储加息动作会如此快速,并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把终端利率从极低的利率数值一下子抬升至近5%的水平。
美联储大幅加息,已经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很多中小银行完全没有做好风险管理的准备,还没有来得及卸下自己的高杠杆工具,遇到突如其来的高利率环境,一个小小的变数就会被无限放大,资金踩踏与流动性挤兑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硅谷银行也是用无息负债选择买入大量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但过高比例的配置已经触及了安全警戒线。美联储的大幅加息,让这些银行的风险迅速暴露,利率大幅提升的结果,也是促使MBS等价格的下跌,硅谷银行的税后亏损压力显著提升。
税后亏损额度的大幅飙升,引发市场的恐慌抛售,面对银行挤兑的压力,压垮了硅谷银行,成立40年的硅谷银行最终还是逃不过破产的命运。
受到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一批美国中小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了集中抛售压力,包括第一共和银行、阿莱恩斯西部银行等,盘中跌幅都在50%左右,尾盘有所拉回。
但是,在另一方面,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大银行,整体走势却比较强势,反映出资金逃离中小银行,却加快回流至大银行之中,更多储户与市场资金开始加速转向风险管理能力更强、资产规模更大的银行之中。
硅谷银行破产,引发银行投资者的担心。其实,对A股投资者来说,没必要放大恐惧情绪。从风控能力的角度来看,国内上市银行的风控能力比较强,资产质量更高,在应对突发风险的时候,已经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应对预案。同时,我国在不良认定标准方面持续趋严,而且更规范、更细致,对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具有积极性的影响,A股上市银行尤其是头部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显著下降。#微博新知博主#[/cp]
bill4321 - 期货倒计时器拾秒器
赞同来自: lucylv 、happysam2018
- 一些VC呼吁旗下被投企业紧急提款,加剧了紧张局势,起了坏作用;
- 周四一天挤兑了大约120亿美元。但SVB资产接近2000亿,不需要恐慌;
- FED接管是为了避免情况加速恶化,防止恐慌情绪向其他地区银行蔓延;而并不是因为SVB已经破产(当然如果不接管就不好说了);
- SVB将很快被大银行收购,危机将很快过去。实际上相关方应该已经在谈了;
- 储户的损失应该很小甚至可能没有。但银行的股票投资者将损失惨重;
- 如果你的公司因为钱都存在SVB拿不出来在未来一两周开不出工资,赶紧找投资者借过桥贷款(但事情应该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他的预测算是很乐观了。
链接如下:http://t.cn/A6CNbuB8[/cp]
赞同来自: xyz330 、Zoto 、塔塔桔 、freetstar89 、以转债守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了下,硅谷银行该行负债端所积累的存款从2019年底的618亿美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底的1892亿美元。为什么突然多了这么多钱?很显然,美联储史无前例的大放水造成的。
短短时间,多了这么多的存款负债,硅谷银行需要找收益,所以买了主要为五年期以上的国债和有抵押支持债券。
看待问题不用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让我们回到时间线前面,将时间回拨至2021年,大家可以搜索一下2021年美联储的表态:2023年前不加息!
如果硅谷银行是基于美联储这个政策进行的操作,我们再看看是否合理且可行?
如果美联储政策的执行和他2021年的指引一致的话。
硅谷银行的操作是否可圈可点?硅谷银行2021年买入的“主要为五年期以上的国债和有抵押支持债券”,需要在2023年底才需要考虑加息的问题。此时还有2年多左右而已。
而如果美联储的言行一致。则硅谷银行在2023年前不需要考虑后续存款枯竭和利率的问题。只需要做一下后续的正常操作——利用2年多的时间逐步降低久期,将仓位维持在正常范围即可。很正常的操作,不出奇也不精彩。
一个排名16的银行的常规操作而已。
正常吗?不正常吗?
回到2022年,因为美联储变脸了,开始加息了,硅谷银行有没有应变呢?从操作里面看到了应变了,不是赌徒,慢慢减仓了,尽可能在少亏的情况下减了一百多亿,一点继续赌的意思都没有。作为一个排名16的银行,这个风控操作有问题吗?
但是很明显,这银行出局的速度赶不上美联储加息的速度。时间的拉长让客户清醒,而利率的拉大加剧了客户的清醒。
最终,乘他病,要他命了。
赞同来自: lucylv 、happysam2018 、jjmdh 、浩瀚红鹰
赞同来自: 春秋战国 、总是人生Guang 、HX7000 、hmhou2002 、致行以知 、 、 、 、 、 、 、 、 、更多 »
收割全世界是上瘾的,美联储官员一会这个表态,一会那个承诺。覆雨翻云,不亦乐乎。搞得全世界无所适从。
只是这种金融玩法,玩得习惯了,也就不愿意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了,终于也就反噬了。
资本主义,储备货币,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经济衰弱了,就印钱或者干脆发钱;通胀来了,就加息并且收缩钱。这就把问题解决了?(顺带加一句遗憾?)
但是根子上呢?
比如这次美国的通胀据说大头是房租,那治本的方法明显就是提高供给,临时出台类似国内保障房的措施。
经济衰弱,加大国内基建,创造就业或者岗位。比发钱效果肯定慢但是久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