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股市,比如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极端主义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心急总想尽快回本,一买就是满仓满融,看到别人的票天天涨自己的没涨总想换过去……
但我真的不想就这样退出股市,就算退出也要等到回本了。
认真思考后想把红利股作为回本的战场。
想想也真是悲催,前几年我在科技股的时候红利股涨的好,今年我换到红利股了红利开始跌,科技又开始疯涨。
今年开年我一直满仓满融持有中远海控,无奈开年后海控天天跌,科技天天涨,今天心态终于崩溃了,卖了海控买了恒生医疗ETF,结果刚买就开始往下掉,彻底受不了了,清仓恒生医疗ETF,又买回海控。
纠结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这个帖子发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知道后面肯定还有很多诱惑,所以开这个帖子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一起监督,不要追高别的,坚守红利等待回本。
我会每周上来报告一次情况,希望不要打自己脸。
目前持有海控57W,三年总亏损75万

赞同来自: meizizhang 、J289966232

赞同来自: caifeng2018

赞同来自: 布拉布拉 、锐意进取1 、machine 、傻呆书生 、理财的唐僧 、 、 、 、更多 »
2000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某股东质疑水平,巴菲特委婉表示不能评估的企业他们不能投。
股东:我算了一下,巴菲特先生您在1999年损失了100亿美元。所以我想我们对您不必过分推崇。
科技、计算机、电子以及软件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我个人投资了四只积极成长型的科技股基金,从而弥补了我1999年在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损失。作为股东,我们要求你们努力工作,你们可能只是做点投机--比如只是拿出10%投资于科技股,这是否太过分了?预测哪些企业会破产、哪些会胜出确实很困难,对此我表示理解。但难道你们就不能选出一些科技公司吗?今年我又在成长类科技股投资上挣了100%以上的利润。
巴菲特:对我们认为无法理解的企业,我们不会花一分钱。而我们对理解的定义是我们能评估该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挣钱方式是去评估企业,如果我们无法评估一家碳钢企业,就不会买入,但这并不表明它不是个好企业,也不表明它没有安全边际,这只是说明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评估它。各种各样的人会通过多种我们所不明白的方式去挣钱,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但是,希望通过我们投资科技股来挣钱的人会犯一个很大的错误。现在有这么多人说他们知道如何投资科技股,你尽可选择他们,为何非要让查理和我去做这种事呢?
在太阳谷的大会上,巴菲特对科技股的观点表达更为直接(在百年前,汽车、飞机都是高科技):
这张幻灯片上的内容来自一份长达70页的清单,里面包括了美国所有的汽车公司。这清单上面有2000家汽车公司:汽车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发明。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你在第一批汽车诞生的时代目睹了国家是如何因为汽车而发展起来的,那么你可能会说:“这是我必须要投资的领域。”但是,在几十年前的2000多家汽车企业中,只有三家企业活了下来。而且,曾几何时,这三家公司的出售价格都低于其账面价值,即低于当初投入公司并留存下来的资金数额。因此虽然汽车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但却对投资者产生了相反的冲击。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21世纪另一项伟大的发明:飞机。从1919年到1939年,美国约有200多家航空公司。想象一下,当你处在小鹰号时代(小鹰号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名字),你是否能预见航空业的未来发展。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你做梦都想不到的世界。不过,假设你有此远见,预见所有这些人要么希望坐着飞机走亲访友,要么希望离家远走高飞,或者你预见任何可以在飞机里做的事。然后,你决定这就是你要投资的领域。
历史上,对航空企业的所有股票投资都赚不到钱,和几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辙。
因此,我想告诉你们:我真的宁愿这么想---当我回到小鹰号时代,我会有足够的远见和“见义勇为”的精神,把奥维尔•莱特给打下来。但我没做到,我有愧于未来的资本投资人。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轻风佛面
专门注册了一下来试图骂醒楼主,也欢迎其他人指正我的想法。中远海控是周期股,不能长期追涨。
楼主你展现出的言行逻辑有巨大内在缺陷,说白了就是实际上你在不明不白地赌,股市里这种做法只是亏多亏少的区别。
楼主自己总结了多个不适合股市的性格,然后不做任何内在改动反思,就强行设了一个回本再退出的目标。
后面的你经历就非常河狸了,不改内在就改外在呗,股市里的体现就是换股票,运气差点就连续亏。
我也不只是骂,对楼主说的红利股说几句。
红利股的...


赞同来自: 王旁青头兼五一 、每天都有进步 、zfengzheng 、neverfailor 、李某某小迷糊 、 、更多 »
德隆专家的“三个知道”
如果看了没感觉,那就是赔的钱还不够,缘分不到
我是炒股20年才觉醒的

赞同来自: fishguysword 、别看就是你啦 、hwyfbfb

赞同来自: 布拉布拉 、akzskk 、jeffge 、铁骨素心 、一思难过 、 、 、 、 、 、 、 、 、 、 、 、 、 、 、更多 »
楼主你展现出的言行逻辑有巨大内在缺陷,说白了就是实际上你在不明不白地赌,股市里这种做法只是亏多亏少的区别。
楼主自己总结了多个不适合股市的性格,然后不做任何内在改动反思,就强行设了一个回本再退出的目标。
后面的你经历就非常河狸了,不改内在就改外在呗,股市里的体现就是换股票,运气差点就连续亏。
我也不只是骂,对楼主说的红利股说几句。
红利股的持有和获利逻辑分析,适合以红利收益为主,以公司业务基本面为避雷项。这个思路可以用反证法考虑,如果一个红利股持有时即能得到现金分红,又有持续股价上涨,一定会有聪明钱持续买入,直到股价高到分红收益无法覆盖资金的预期收益。
红利股的优势在于资金收益率更大概率为正,楼主你选红利股回本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但满仓满融个股的操作就难以理解了。
首先满融买入股票有很高的融资利息成本,红利股的分红收益是绝对付不起的,买到就是亏。要靠红利股回本,融资买入一定要去掉。
其次红利股的个股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除非对个股的业务盈利模式,未来市场发展等等有深入认识,否则谈不上有坚守的信心。只出于红利股这个模式的话,应该买红利股相关的etf,或者手动照etf持仓抄作业,至少摊个五六只股票组成的小饼
最后是时间问题,按楼主披露的亏损规模,大胆假设红利股上能有年化10个点的超高收益,57 w涨回132 w需要连续持有8年,中间哪怕出现一年收益率回撤,可能十年也回不够本。这部分是纯数学估算,楼主可以自己拿不同收益率算算
这种长时间尺度上,每周的情况报告只是徒增烦恼。

赞同来自: 布拉布拉 、长红姐 、尼克东 、素素Kelly 、口口夕口木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caifeng2018 、一思难过 、不亏本金

赞同来自: fishguysword 、灯塔在线 、liknife 、KevinLe 、起个名更多 »
另一个账号是懒得取的小钱,我追涨杀跌,抄底逃顶,收益率堪比股神。
究其原因,我想我虽然上过大学,有一定认知,但骨子里还是个农民,鼠目寸光、想赢怕输、患得患失、没有魄力,贪婪恐惧并存。所谓贪婪,股票涨了就无视风险,明明知道已经高估,但总想赚更多,坐视利润回撤甚至转亏;所谓恐惧,对看好的股票,跌一点就怀疑自己的判断,刚回本就迫不及待的卖出,导致屡屡错过牛股。性格真的是最大的障碍,但改变性格又谈何容易,等我破除自己的心魔的时候,也许就是可以赚钱的时候吧。
但是何时破除心魔,可能很久甚至永不可能。大统领说的很对: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对,分级A还跌停呢,怕巨赎封基的道德风险和老鼠仓应该不仅仅是鬼故事吧。我也不懂,我当年也从折价老封基赚到一些收益,只是描述一下当时的担心而已。
市场跌到了那个价,肯定是有鬼故事,就看自己的信仰了

大哥好,当时封基最担心的是道德风险吧,比如老鼠仓,净值跌跌不休,反正不能赎回,到期净值跌到0.对,分级A还跌停呢,怕巨赎
市场跌到了那个价,肯定是有鬼故事,就看自己的信仰了

深有同感,劝过4~5个平常也会炒股的同学朋友来看看集思录,但是就是没有一个最后有反馈。其中有一个还是关系特别好的,就是只信股吧龙头打板那一套,老是觉得年化10来个点的收益率没有什么意思。看了也没用,我也介绍过,但人家来了之后,眼中看到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人家只关注那些短线的,爆赚的。至于低风险,不可能的,只有能长期盈利的人才看得上年化10来个点的收益,长期亏损的人动不动就是要求翻倍。因为长期亏损,这类人一般没有多少钱,他们对比例一无所知,只会看绝对值,不管自己本金多少,他们都会要求一个自己认可的收益,而不是收益率。你和他们谈收益率,一开始就已经不在同一个频道了。

看到有人说,持续稳定赚钱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我认为你是很不懂JSL呀,真是白来了。大哥好,当时封基最担心的是道德风险吧,比如老鼠仓,净值跌跌不休,反正不能赎回,到期净值跌到0.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切入点,下面我以曾经的封闭式基金举例来讲一下:
曾经的封闭式基金在熊市里折价很大,10 年期的能够达到平均低于6折。
假定某封闭式基金净值1元,为方便计算,假定市价为半折,即A在0.5元买入。假定B在同期1元买入某开放式基金。
熊去牛来,两个基金净值都实现翻倍。
B此时净值为2,市价没有折价,B...

看到有人说,持续稳定赚钱只不过是幸存者偏差,我认为你是很不懂JSL呀,真是白来了。大哥教导得好,可是,我们韭菜就是有这个怀疑嘛。
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切入点,下面我以曾经的封闭式基金举例来讲一下:
曾经的封闭式基金在熊市里折价很大,10 年期的能够达到平均低于6折。
假定某封闭式基金净值1元,为方便计算,假定市价为半折,即A在0.5元买入。假定B在同期1元买入某开放式基金。
熊去牛来,两个基金净值都实现翻倍。
B此时净值为2,市价没有折价,B...

jian - 淡淡的名贵
赞同来自: 阿干 、zyc95 、fishguysword 、尼克东 、dickluo9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些年,我配置了2成仓。
21年,4元买,涨到6元卖一半,后来冲到8元,再卖,仅留十分之一
22年,跌回到6元,陆续都买回来,
24年,涨到9元卖一半,10、11、12元,再卖,仅留十分之一
25年,跌回到9元,买回来一半,8元以上再买,如到8元以下都买回来,
26年,最晚27年,12元大概率是能见到的
五年时间,大概会有两倍吧。

赞同来自: KittyGao 、cheche88 、tianhao 、kolanta 、更名了jxjx 、 、 、更多 »
投资要组合,投资组合,就是要组合。
我也是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我就强迫自己美股指数、恒生指数、境内指数都来点,这样什么时候吹牛逼都有资本,前年我吹牛我有美股指数,其实我知道自己在恒生和境内亏多少。去年我吹牛我买的四大银行有多牛,其实我知道自己在科技股上有多惨。现在我吹牛我买了恒生科技,其实我知道自己在纳斯达克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不管怎么说总体收益是比较稳定的。

赞同来自: 作死老专家 、zhuying2010310
深有同感,劝过4~5个平常也会炒股的同学朋友来看看集思录,但是就是没有一个最后有反馈。其中有一个还是关系特别好的,就是只信股吧龙头打板那一套,老是觉得年化10来个点的收益率没有什么意思。因为没有告诉好同学好朋友你赚了多少钱。只讲收益率是很难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