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能源安全:中国70%的石油需要进口,进口的石油中70%被作为汽油、柴油烧掉了,近几年的国际局势,随时都可能被卡脖子。
2.产业转型: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单一市场,每年两千多万的销量。汽车行业产值约占整个制造业产值10%左右。但是这一块蛋糕主要被德美日三家拿走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除长城、吉利几家外,基本都是亏损的。核心零部件高附加值市场也被博世、电装等德美日巨头垄断。由于几十年的先发优势,在发动机变速箱领域,欧美日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壁垒,且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支出,中国品牌在与外资的竞争中难度很大。绕开发动机和变速箱,推广电动车,引入新的资本投入,竞争难度就小多了。
外资企业在国内如何赚钱
首先,合资企业的车型一般都是有外企企业研发,国内合资企业只是负责生产和销售。外资企业提供给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需要收取10%左右的知识产权费,比如你买了一台20万的帕萨特,首先就要被大众抽走2万左右的知识产权费。其次,外资品牌的很多核心零部件均为自己的子公司控制,外方将利润从合资公司转移到自己控制的零部件企业。
二、国家推广新能源车都有哪些政策手段
1.补贴手段
从七八年前每车补贴高达9万人民币,到现在补贴正在逐步取消。
2.牌照手段
对于限牌城市(北京除外),电动车不需要摇号和拍牌,直接可上牌照,相当于补贴了拍牌费用,特别是上海深圳这种牌照将近10万的地方,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3.双积分政策
在国家补贴手段逐步退坡的同时,对于汽车整车厂,积分要求逐年提高,逼迫企业去生产电动汽车。燃油车销量大户南北大众、南北本田、南北丰田等企业,积分负值很大,他们不得不像电动车企业购买积分。最近传出,一汽大众将向特斯拉购买大量积分,每分高达3000人民币。一台5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积分达到3点积分,也就是一台电动车的积分可以卖1万元左右,相当于燃油车企要补贴电动车企业一台车1万元左右。
4.CAFC法案
整车汽车每年销售的所有汽车,平均油耗法规。2020年的要求为5.0L,所以各大车企都停售大排量自然吸气汽油车,越来越多的三缸车型面市及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否则油耗无法达标。
5.排放政策
排放政策提升迅速,国五到国六的升级只给了三年的时间,国六导致整车成本提升数千。且车企技术开发难以满足,国五转国六过程中,大量国五汽车被以五折左右的价格抛售,赶上停止上牌之前。预计国七标准也将在三年之后实施,都是对燃油车的重大考验。
三、电动车和传统汽油车的差异
传统汽油车核心零部件为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更多的是一个机械产品,性能变化比较小,十年的时间变化都不大,所以更为保值。电动车的核心的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自动驾驶、车机互联这些方面,更像是一个IT产品,更新换代会更快,支持OTA空中升级,在不改变硬件的情况下,可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由于现阶段电池的技术升级及成本降低很快,电动车的保值率很低。
四、三股势力的发展
1.外资车企
电动车在目前阶段,都是不能盈利的,都是在亏损的状态。外资车企电动车投入较为缓慢,自主品牌正在加大投入,新势力品牌进步迅猛。
德系:以大众为代表,初期大以油改电车型应付市场,比如高尔夫纯电、朗逸纯电这种车型应付市场,基本无竞争力。目前已经算是ALL In电动车,投入几百亿开发电动车,并不在开发新的内燃机。MEB平台的ID系列车型已量产上市,一汽大众在佛山,上汽大众在安亭已投入巨资建成MEB电动车工厂量产。
日系:日系车企的技术发展路线主要为混动路线,丰田主推THS,本田IMMD,日产E-power,在中国市场得不到政策的支持。丰田和本田纯电车型进展非常缓慢,日产纯电车型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日产聆风在特斯拉之前一直都是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上市9年,销量四十多万且无一例起火事件。但由于技术保守,国产化率低,价格高,逐渐掉队。新一代全新纯电平台车型ariya即将在国内上市,需要观察后续表现。
2.自主品牌:国产自主品牌里面做电动车的方向各不方向,北汽,长城,广汽,五菱各有自己的特色,相比燃油车,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3.新势力品牌:
特斯拉:电动车行业的标杆企业,引领一系列潮流,技术方案最为激进,先以高端车型打下品牌形象,现在以model3,Y等车型抢占市场,目前对成本的管控越来越好,售价不断降低。自动驾驶采用视觉方案,成本低,但可靠性不高。
小鹏汽车:小鹏自动驾驶NGP在业内做的很好,采用激光雷达方案,可靠性和体验更好,但成本更高。目前已有自己肇庆工厂,新的工厂在广州黄埔区已动工。
蔚来汽车:定位的是豪华品牌,豪华在于质感和服务方面,目前也是得到安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合肥与江淮建有独立的工厂。
五、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及平台化、柔性化
传统车企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大块,整车的销售收入和售后备件的销售收入,整车厂将车发给经销商后(4S店),经销商就得付款,所以很多经销商都是将合格证抵押到银行进行贷款。目前,除个别热门品牌和热门车型外,4S卖车基本是不挣钱,甚至一些车是亏钱的。4S店的收入来源主要在卖车时的保险和分期付款手续费,以及售后维修及保养的费用,这也就是为什么4S店各种乱象的原因。
每一款新车型的上市,需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零部件及整车工装设备费用,一旦一款车上市销量不及预期,必然造成大量亏损及连带的供应商索赔(商务谈判阶段,供应商会按照主机厂的规划,投入相应的产能),规划年销量20万,实际年销量两三万也是常有的事情。
平台化的目的降低研发成本和零件采购成本,柔性化的目的就是降低制造成本。
平台化的本质就是多车型共用同一个零件,在开发一款车型时,尽量少开发新的零件,降低研发成本,减少试验成本,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柔性化即一条生产线生产的车型数量,生产车型数量越多,柔性化越好,工装设备的共用化就越高,一款新车型的导入,需要投入的工装成本就越低。
在目前业内,将这些做到极致的当属丰田,丰田也是传统车企里面最优秀的企业。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丰田汽车在2020年全年的销售额约为29.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7万亿元)。营业利润达到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9亿元),净利润方面为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8亿元)。目前,丰田的PE13倍左右,Pb1.3倍左右。
按照传统的模式,汽车整车行业并不是一个好生意。本来赚钱就很艰难,新车型的投入大、风险大。即使车型成功,市场大卖,赚到的钱又要拿去建设新工厂。
目前,一个60Jph的工厂,建设成本至少需要40亿左右,大众等欧美企业的工厂,甚至需要上百亿,一旦后面的车型销量不达预期,大量的产能和工人将会闲置。
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汽车整车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后面讲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商业模式。
六、关于特斯拉
苹果手机和诺基亚手机,虽然都叫手机,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诺基亚的塞班是可以浏览网页的电话,IOS和安卓是可以打电话的掌上电脑,大家可以计算一下,现在大家每天用手机的时间里,有多大比例是在打电话。诺基亚卖的产品是硬件,苹果除了卖硬件外,还有苹果商店的软件,收取高达30%的苹果税。
特斯拉的电动车和丰田大众的传统汽车也不是一个物种。前面也说过,丰田大众这类传统汽车,是靠卖硬件和售后备件挣钱的。特斯拉也卖硬件,并且在不断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但是特斯拉更重要的产品是软件,根据中国官网最新价格,特斯拉一次性付款AP的价格是32000人民币,特斯拉FSD的价格是64000人民币,后续特斯拉将在国内推出按月付款的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目前美国是100美元/月。特斯拉正在赚钱的是这些软件,而且边际成本非常低。传统汽车一台车的利润,是远远比不上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的利润的。能将单车利润做到1万元,都是非常优秀的车企。IT行业的集友欢迎留言讲一下,售价几万的软件,利润大概多少。
国内一汽大众的客户保有量是2000万级别的,如果依靠软件能一个月收费100美元,这将是一笔多么恐怖的数字。
除开自动驾驶软件外,功能性付费软件(动力加速性能,座椅加热等),服务型软件(车载娱乐订阅)都是需要收费数百美元的。此外,充电桩服务,Robtaxi无人驾驶网约车,这些也是特斯拉在布局的业务。
七、小鹏汽车
聊完特斯拉,顺便说一下小鹏汽车,小鹏汽车是目前国内最像特斯拉的车企。马斯克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何小鹏也不是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他们的初始身份都是投资人。2014年,广汽集团的3个80后年轻工程师,夏珩、何涛、杨春雷一起创办了小鹏汽车,何小鹏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和大多数人的固有观点一样,在广汽内部领导眼里看来,这完全是几个年轻人的瞎胡闹,肯定不相信他们可以把车做到量产。在资本的帮助和时代快速发展下,他们不仅将车量产了,而且现在的小鹏P7比传统车企量产的电动车明显更有竞争力,依靠个人消费者,一个月就有几千的销量。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NGP自动驾驶,相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小鹏的NGP相应功能更好用,更适应中国的路况,这才是小鹏的核心竞争力。
八、比亚迪
看到回复里,有人提到比亚迪,下面就来简单聊聊比亚迪。
比亚迪这个企业是做电池起家的,大概在2003年左右才开始做汽车,当时是从模仿丰田花冠这款车开始的。一般的整车厂,只做冲焊涂总四大制造工艺,其他零部件是交给供应商做的。比亚迪这个整车厂大部分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而不是供应商制造的。由于比亚迪做的东西多,所以每年招收的应届生特别多,薪酬在行业内属于偏低的,所以应届生工作两三年之后,就跳槽到其他车企了。因此,比亚迪出来的工程师,是遍布各大车企的,戏称汽车工程师的黄埔军校。
在纯汽油车这一块,比亚迪的产品力是比较差的,导致它的品牌形象之前一直比较差的,比亚迪将更多的资源放到了混动和纯电动的研发上。比亚迪是国内做电动车最早的,也是国内电池和电机技术最好的整车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比亚迪的这一块技术是非常领先的,这也是为什么奔驰和丰田都找到比亚迪合作的原因。由于之前一直不给其他车企供货,以及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被宁德时代超越了。最近新出的刀片电池技术非常亮眼,也开始了和其他整车厂的配套合作,后续的发展空间应该很大。
谈到比亚迪,顺便提一下最近刚发布的DMI技术,这是比亚迪这么多年研发投入的成果,国内终于有了可以和丰田THS混动,本田IMMD混动上台掰掰手腕的技术,后面专门聊聊大家感兴趣和比较复杂的各种混动技术。
九、BAT
是的,你没有看错,BAT三家也在电动车行业进行布局,只是方式有些差异。
百度首先在车机领域进行布局,就是很多人都用过的Carlife系统,也有不少主机厂进行了装机,但是用户体验实在不怎么样,更新也很慢,所以用的人其实很少。百度的更多资源投入在了Apollo自动驾驶平台的开发上,在国内投入是很早的。现在已经到了需要量产落地的阶段,但没有谈妥传统主机厂搭载(这就是传统主机厂和新入者的博弈,后面讲华为会重点说),于是在2021年,百度找到吉利成立了合资公司,利用吉利的造车技术和百度的软件平台合作造车。百度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吉利的优势在于历时四年研发的、堪称杀手锏级别Sea浩瀚架构以及成熟的制造经验。百度和吉利,算是强强联合,但是二者的合作,谁占主导,另一方是否会真心配合,这些都不得而知。
阿里也是首先在车机领域发力,阿里开发的斑马系统搭载在了上汽集团的很多车型上。最近,阿里又和上汽集团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打造高端品牌智己汽车,上汽集团为大股东,阿里二股东。实际上,还是上汽占据主导的公司,阿里估计不会投入很大的资源,对这个公司的前景不是很看好。投资领域,目前阿里持有小鹏汽车12个点左右的股份,是仅次于何小鹏的第二大股东。
腾讯也是在车机领域进行了一些布局,主要是搭载在广汽集团的一些车型上,目前做得不是很出色,也没有投入很大的资源做这一块。腾讯真正做的是在电动车领域进行一些战略投资。早前,腾讯持有特斯拉5%股份,也在特斯拉车机里面导入了腾讯地图、QQ音乐等app,目前貌似已经退出。腾讯更重要的是持有蔚来汽车10个点左右的股份,是仅次于李斌的第二大股东。
2022.06.26 更新
十、理想汽车
之前的新势力造车中,没有专门写理想汽车,主要是因为理想汽车目前的策略并不是纯电动汽车,而是增程式电动汽车,电池容量较小,纯电续航200公里左右,汽油发动机用来发电,并不直接驱动车辆。
理想汽车老板李想,汽车界第一媒体平台汽车之家网站的创始人,汽车之家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是最懂用户体验的老板。
理想第一款车,理想one,发动机为东安三菱1.2T三缸发动机,技术其实挺落后的,但是理想用它来发电,就很大的规避了它的短处。理想one的优势是定位和目标客户非常准确,针对家庭奶爸用车,将所有资源和配置都打到一款车上,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一个车设置多个不同配置和不同价位,减少客户的选车困难。该车的驾驶体验其实一般,但是对副驾和后排乘客的照顾很到位,所以在30万的价位,取得了月销过万的成绩,这是非常成功的。
本周,理想正式推出了第二款车,理想L9,舒适性和配置进一步提升,也是增程式车型,接下来看这一款车能否取得成功。
PHEV、REEV车型的牌照和购置税优势,可能在后面的几年将逐步取消,接下来理想应该会推出纯电动车型。细分市场,理想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竞争者也是比较容易模仿的,接下来竞争会逐渐激烈。
十一、华为汽车
智能手机业务被封杀之后,华为正在全力进军电动汽车行业。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技术方面,华为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目前,华为切入汽车行业的方式为与传统主机厂合作,除实力太弱基本沦为代工厂的小康外,北汽、长安、广汽等合作项目进展并不顺利,虽然没有像上汽一样公开拒绝华为,但上述传统主机厂在与华为的合作中肯定不甘心全由华为作主,各自都有自己的算盘。等待时机成熟,华为必定选择自己的品牌造车,至于代工模式还是自建工厂模式,可能还得看华为在与小康的合作中积累的整车制造经验。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附近的华为广州研发中心目前土建工作进展顺利,该研究中心将主要用于开展智能电动车业务,建成之后估计又要在行业内大量挖人打造团队。
相比于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华为的技术研发更加全面深入,有人有钱;相比于传统的国企主机厂,华为的体制更加灵活,能打硬仗。
从手机方面的营销来看,相比于比亚迪这种理工技术宅企业,华为的营销造势能力显然更强。
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中美之战,将是华为带领下的其他中国车企和特斯拉之战,类似手机界华米OV和苹果鼎立的局面。中美智能汽车大战,受伤的主要是德日车企,老迈保守的日本工程师和傲慢的德国工程师在和卷王之王的战斗中,胜算真的很低,他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周末天气热趁空调去逛商场,,又把几个新能源汽车展厅逛了一遍,发现吸引力真他妈大,总结下来几点:1.销售场景发生改变:以往的4S店模式根本无法和综合室内商业体店相比,体验完全不同;2. 电车的用户体验提升巨大:双屏已成行业标配,空调,排风,影院等等一应俱全,坐垫,天窗,空间提升相比传统汽车巨大;用户根本不怎么关心用的是什么能源,跑多少公里;3. 销售人员素质很高:现在商场里的导购综合素质很高,吸引...身边绝大多数开了电车的人是很难再回去油车的,包括我自己。加速踏板瞬时的响应,加速的线性,动力的顺滑,这些体验习惯之后哪还能回的去。。。
赞同来自: 我看不错 、wb3000 、unrealww 、小会砸
蔚蓝这家伙找江淮代工生产,以前有多少人买江淮产的SUV和轿车?现在换个牌子,再一通PPT吹牛,居然可以卖到50万,买了的人还说技术牛逼,车子牛逼,江淮有啥牛逼技术吗?蔚蓝有啥牛逼技术吗?笑死了,你连蔚来蔚蓝都搞不清,说明你对这一无所知。蔚来、理想这些新能源的suv,用料多足啊,各种配置轻松吊打合资品牌。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哪一个能看的?
你之所以觉得蔚来没有核心技术,不就是觉得蔚来的工程师不如bba的吗?
你之所以觉得江淮工厂不行,不就是觉得中国工人比不上bba的工人吗?
中国人为什么就造不出比bba更好的车?中国能造出火星车,j20,运20,天宫,003,中国人的技术哪一点比不上外国人了?中国工人为什么只能给洋人做袜子做衬衣?
中国的工人最起码知道要戴口罩,外国工人现在还在闹。中国人的素质哪一点不如外国人了?
都2022年了,还这样跪着没必要了。
如今国产车在20万以下的A级车领域已经全面领先,在20-30万区间正在发力,且有全面反超合资车的趋势。随着今年问界M7、比亚迪腾势等陆续入市,30万以上的豪华汽车早晚会被国产车占领,咱们拭目以待吧。
本人在南京一家电厂工作过,电厂发电机旁应该电磁线应该不少,我看到的那个电厂在发电机旁边20米的控制室中的值班员秃头比例约7%左右(60个人中约4个人秃头),而且因为值班员要倒夜班,所以值班员几乎都是25-40岁的青中年男性,年纪大了一般就不做熬夜的值班员,调离其他白班岗位了。这个比例个人感觉不低了,感觉这么年轻的团队秃头比例这么高,应该跟电磁辐射不无关系,而且值班员们都说跟电磁辐射有关。本人也听...他们秃头不是因为电磁辐射,是因为倒班,是因为学习,在控制室值班的除了工作压力大,神经时刻绷紧准备应对事故,而且要不断学习,高强度倒班加上天天学习,谁都会秃头。
燃油车采用液压传动控制系统
油车有个毛病,就是早上开车之前要把火点着,十几秒后几个指示灯都亮了才能开动
以前都是以燃油作为驱动汽车的能源,现在使用电池作为驱动汽车的能源,怎么不能叫新能源汽车
赞同来自: benhorse 、fjh2013 、猫行天下 、等待等待牛市 、心系湖湘更多 »
智能机替代功能机,是先由硬件技术提升,比如触摸屏,摄像头,CPU就要远比功能机时代强大的多,然后软件技术对硬件整合。才会出现各种智能机体验。
燃油车技术基本固定了,不会有太大变化。
电动车技术才刚刚开始了,升级替代速度要快的多。
在电接口开发新的需求,要比在机械接口容易的多。
电动车要替代燃油车,取决于电动车技术发展速度,电动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替代速度就越快。
智能机替代功能机也不是一步完成,也是一个渐变过程。
问题在于燃油车技术基本是停滞的,电动车技术还在不断升级道路上,至于能做到什么水平,没有清楚。
赞同来自: tennisfan 、tryins 、unrealww 、风到那去了
问问你孩子愿不愿意乘坐这台电车,坐着是否晕车或其它不适。小孩当然是喜欢啦,车里空间大,又可以看电视,又可以唱卡拉ok,又有冰箱,又有冷饮和冰激凌吃,怎么能不喜欢呢。别的不说,以前用油车的时候,上车之前要把发动机打开,把空调开一会儿车里才会凉,现在电车的空调从来不关的,随时想上就上。家里人对这个新电动车都非常满意,让他们坐油车他们都不愿意的。
你说那个坐电车晕车,是有一些网约车司机,开了那个动能回收装置。那样的话可以省点电,但家用车肯定不会开那个,所以不存在晕车的问题。
讲个搞笑的事情,每天早上送小孩上学的时候,有小孩的都知道,无论你起床得多早,送小孩的时间都是永远不够的,小孩一定会磨蹭到最后一刻才跟你一起出门上车。油车有个毛病,就是早上开车之前要把火点着,十几秒后几个指示灯都亮了才能开动,冬天等待的时间还会长一些。我不知道别的油车需不需要,反正我那个车4S店是专门叮嘱要这样搞。然后就这十几秒的时间,小孩一定会催促你怎么还不走,迟到了都怪你,搞得你一肚子火,还只能憋着。换了电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上了车马上就可以走,不用等了,哈哈。
现在电动车的发展方向,比如理想最新推出的那款车,已经不再把电动车当做一个交通工具了,逐渐发展为家庭生活空间的扩展。就像苹果把手机从打电话单一功能变成多媒体平台和网络入口一样。相信随着电动车的发展,未来汽车也一定会衍生出其他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赞同来自: windlike 、阴影下的猫 、xineric 、平安夜 、真的海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现在每天接小孩,都是提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去,反正职业股民有的是时间。在学校门口找个好位置慢慢等。空调一开,在车里刷刷爱奇艺,吹着空调喝着冷饮,一点也不着急。
开油车不行,以前开油车去接,去晚了学校门口没地方停车,只能停到很远的地方,走路来回一身汗。去早了要在路边等半天,广州这里热的要命,在路边站着一会就是一身汗,只能在车里呆着开空调,油车怠速开空调很耗油,而且也损害发动机,关键是车老是微微抖动,发动机噪音太大,很烦人。
路边长时间等人,这个体验油车简直是没法和电车相提并论。
路上开的时候,电车动力强,提速快,操控性很好,我开的蔚来es8差不多也有两吨多,提速非常快,过路口等红绿灯起步的时候,我起步不算快,一般都是我已经到了对面斑马线了,并排的油车才刚刚动起来。路上遇到跑车这些,都懒得跟他们飚速,随便点一下电门就把他甩飞了。
自己有充电桩,电网公司没收钱,物业专门拉了一条电缆过来,收了几千块。冬天每周一次,夏天两次,晚上回来一插就ok了,第二天早上就满血复活了。广州这边谷电是0.25元/度,这个车比较重,所以耗电厉害,夏天大概1度电能跑5公里左右,折合每公里0.05元。以前开油车,记得是每公里一块左右的油费,还要跑去加油站。白天去加油,路上堵车又要排队,所以一般都是晚上专门去一趟,来回得40分钟,现在就省下来了。
充电便宜,所以车上这些电器,什么空调、空气净化之类的,从来都不关的,还搞了个小的车载冰箱。体验很好。
开惯了电车,基本不会去开油车了。我觉得未来电车肯定是主流,当然油车也不一定会淘汰,可能会变成机械表一样,成为少数有钱人的收藏品。对大部分城市用户来说,主要是市内通勤,很少跑长途,电车的优势太大了。
比亚迪现在太厉害了,一直都在关注,股价一直也不便宜,嫌贵没买,现在也高攀不起了,可惜了。
赞同来自: yangyiking
自己舒服就行,代步工具而已,没有看电池电量的焦虑感。而且还避免了当小白鼠的风险。现在纯电和带涡轮增压那种配颗粒捕捉器的车型我看都不会看。丰田的亚洲龙还不错。炒币还是韭菜
燃油发动机技术我们应该是没机会超越了,奇瑞已经做的不错了,我们只能在电动发动机领域重新打造一片蓝海。
就跟现在的年轻人炒鞋,炒币,炒元宇宙就是不炒股一样,人家自己弄个市场自己玩,就是不当韭菜
赞同来自: 浩瀚红鹰
比如铅酸电池,几十年前的电池和现在的电池有啥区别?我看不出什么革命性进步,也就是锂电池稳定性提高了,但是爆燃新闻还是不少见。你这就混淆概念了,你见过新能源车是用铅酸蓄电池的吗?几十年前有用锂电池驱动汽车吗?锂电池现在可以作为汽车驱动能源,不是技术进步?睁眼说瞎话说的就是你
赞同来自: xineric 、大y阿飞 、二零20大吉大利 、江左霉郎 、风到那去了 、 、 、更多 »
需要寻找一个可以接受满意的能量密度、满意的成本和满意的安全性的平衡点。
而不是寻找同时满足最高能量密度、最低成本、最高安全性最优解。
电池电动车可能是解决未来中国交通比较现实的方案。
从技术储备,还是资源储备,中国都具有领先优势。
其它方式要么资源储备存在问题,要么技术落后。
比如燃油车储备资源不足,技术严重落后,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中国严重技术落后。
而电池电动车,中国电网是世界最大网,电池电动车的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中国技术是领先的。
所有选择都要基于现实,做自己把控的,而不是全由他人把控。如果自己确实不行,才会交给他人把控。
赞同来自: xineric 、疯狂吃面 、Jifandailu
作为电车(长城欧拉)使用者,买的时候7.18万,开了3年共计5.5万公里才花了2千元的电费(基本都是谷电),假如油车按我之前卡罗拉0.8元/公里计算,则需要花4.4万。相当于已经赚了4.2万。另一方面,因为是微型车,速度最快匀速107码,满电显示350公里(实际250公里),作为日常短线高速、高架、城市道路使用也是足够;提速快、静音,简直开了电车不想开油车你懂这种感觉吗?关键是什么,说啥贬值快,...大兄弟,你买电车最大的收益,是你最后一段,对新能源车的企业有投资信仰!
我是去年底定的小Y,3月拿到手的,开车油费几乎可以忽略,操作智能!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智能手机与老年手机的区别!最大的损失,买晚了!对新能源股票没有配置!
终极能源是氢?我不相信。我相信这种说法:人类最终的能源是太阳能或者核聚变。氢怎么来?难道一直是现在便宜的甲醇制氢或者其它石化或者生物原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然后贮存起来?这也只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算一种能源贮存的方式。
电池的不可能三角?能量密度,成本,安全。在网上查了,这不是主要提法,主要提法应该是指能源的不可能三角,而不专指电池。即使是能源,我也是觉得这种框架式的提法不应该做为论据。
新能源其实原来有过几波高潮,基本上都失败了,说新能源有点过,其实就是个智能汽车概念,国家最终目的是让买德国日本汽车变成买中国汽车,甚至让老外买中国汽车。首先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氢能是能源的终极形式。注意,我没有说氢能就是现在的最佳能源形式。
最后氢能源也不是最终能源:
一个是制氢成本太高;
二个是高压密闭容器的技术难以解决;
三个是氢能源爆炸比电池猛几个级别,因为氢气会瞬间充满整个密闭空间(地下车库),飘在天花板上,爆炸起来威力太大。
下面回复你的三个问题:
1. 制氢成本,30年前寻呼机一个5000,大哥大一个20000
2. 难以解决不等于不能解决
3. 建议你再去科普一下Fuel Cell的工作原理,连燃烧都没有,哪来的爆炸?注意,氢气内燃机是另外一种氢能的利用形式,和燃料电池完全是不同的事物。
1、一定要咬文嚼字扣字眼的话,新能源车是相对利用传统能源的车称之为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可不只是电车。你吹的氢燃料电池车也属于新能源。另外还包括增程式的、混合动力的、氢发动机的车都算新能源车。
2、电池确实存在物理上的极限,但你说的电池没有突破不是事实,电池成本在过去10年降低了80%甚至更多,不是所有行业都能跟手机芯片一样每年效率增长50%以上的,能增长10~20%不错了。未来五年电池成本再降50%...
- 不用你教我什么叫新能源车。我只是纠正大众认为电池车就是新能源车的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
-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一方面,你并没有理解核心问题,即能量密度。氢能的能量密度是电池无法比拟的,比燃油的能量密度都高。这才是解决你说的里程焦虑等一系列问题的核心。
- 你可能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我所说的都是客观事实。
- 我看的是未来更广泛的能源应用场景,而你只盯着家用汽车。不在一个层面上。
赞同来自: 热爱我的热爱 、xineric 、wjl127411 、塔塔桔 、YmoKing 、 、 、 、 、 、 、 、 、 、 、 、 、更多 »
另一方面,因为是微型车,速度最快匀速107码,满电显示350公里(实际250公里),作为日常短线高速、高架、城市道路使用也是足够;提速快、静音,简直开了电车不想开油车你懂这种感觉吗?
关键是什么,说啥贬值快,我估计你是被洗脑了,或者还处于前几年市场行情中。目前有人收,收的价格能到4.5万,简直不敢相信,保值率63%。。。
另一方面,因为买车早,出于对电车的认可,已经新能车相关的股票,早已经翻倍了,感谢市场!
赞同来自: 我看不错 、学在股海 、好奇心135 、一般般化安逸 、浩瀚红鹰 、更多 »
关于所谓的“新能源车”说几点1、一定要咬文嚼字扣字眼的话,新能源车是相对利用传统能源的车称之为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可不只是电车。你吹的氢燃料电池车也属于新能源。另外还包括增程式的、混合动力的、氢发动机的车都算新能源车。
电池已经存在100多年了,现在跑的电池车根本不是新能源。电池存在不可能三角,即:能量密度、成本和安全性。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没有看到突破不可能三角的迹象,一丁点实质性突破都没有。和油车自燃起火不同,电池起火是无法被熄灭的,只能等电池内的能量释放干净,火才会自己熄灭。目前的新势力造车,本质上是让用户花钱帮助企业收集研发数据的半成品。最佳策略:开老旧燃油车,买新能源股票氢能...
2、电池确实存在物理上的极限,但你说的电池没有突破不是事实,电池成本在过去10年降低了80%甚至更多,不是所有行业都能跟手机芯片一样每年效率增长50%以上的,能增长10~20%不错了。未来五年电池成本再降50%,或者续航再增加50%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为什么你现在觉得电动车还是不方便,因为相对燃油车的加油站来说加油站密度足够高加油方便,如果把加油站撤掉一半试试?而反过来就是电车的补能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所以你会觉得不便。但现在已经快达到这个临界点了,到处都有充电桩。有车位的在家用家充便宜,出门用商业快充。如果所有的停车场都配建一定比例的充电桩,事实上电车充电比加油还方便。你去吃个饭、逛个商场就把电充了。
如果到处都有充电桩,里程焦虑事实上就大大缓解了。这也是这两年国内电车销量爆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电车确实中看不中用。
3、其他的不值一驳。
4、氢燃料电池的缺陷让它不适合家用车。
氢燃料电池是属于未来的技术,但可能它永远只属于未来。
就跟核聚变离商用永远还有50年一样,未来50年核聚变可能就被光伏+储能干掉永远不会商用了。
赞同来自: 我看不错 、唯真理存 、学在股海 、unrealww 、浩瀚红鹰 、 、 、更多 »
关于所谓的“新能源车”说几点这么搞笑的论调居然这么多人点赞。随便说说吧。第一点,电池和电池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第二点,说几十年电池没有突破,你是几十年生活在地窖里,现在才爬出来的吗?几十年前的电池能和现在的电池比?
电池已经存在100多年了,现在跑的电池车根本不是新能源。电池存在不可能三角,即:能量密度、成本和安全性。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没有看到突破不可能三角的迹象,一丁点实质性突破都没有。和油车自燃起火不同,电池起火是无法被熄灭的,只能等电池内的能量释放干净,火才会自己熄灭。目前的新势力造车,本质上是让用户花钱帮助企业收集研发数据的半成品。最佳策略:开老旧燃油车,买新能源股票氢能...
关于所谓的“新能源车”说几点新能源其实原来有过几波高潮,基本上都失败了,说新能源有点过,其实就是个智能汽车概念,国家最终目的是让买德国日本汽车变成买中国汽车,甚至让老外买中国汽车。
电池已经存在100多年了,现在跑的电池车根本不是新能源。电池存在不可能三角,即:能量密度、成本和安全性。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没有看到突破不可能三角的迹象,一丁点实质性突破都没有。和油车自燃起火不同,电池起火是无法被熄灭的,只能等电池内的能量释放干净,火才会自己熄灭。目前的新势力造车,本质上是让用户花钱帮助企业收集研发数据的半成品。最佳策略:开老旧燃油车,买新能源股票氢能...
最后氢能源也不是最终能源:
一个是制氢成本太高;
二个是高压密闭容器的技术难以解决;
三个是氢能源爆炸比电池猛几个级别,因为氢气会瞬间充满整个密闭空间(地下车库),飘在天花板上,爆炸起来威力太大。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云飞扬lyz 、中年老虎 、Aida124 、figoxuefei 、 、更多 »
最爽的就是平顺,动力强劲,动力响应无延迟,费用低,舍得踩油门。这点油车都是弟弟,尤其是现在高油价的情况下。这个是电动车的都有的优点1、第一二排座椅加热、按摩,第一排座椅通风。很爽 - 油车也有
回到理想的优点
1、第一二排座椅加热、按摩,第一排座椅通风。很爽
2、辅助驾驶,高速相当轻松
3、自动大灯,大灯完全靠这个,包括近光远光,完全不用人打
4、自动雨刮
5、省油钱,前提是有家用充电桩。我这边民用电6毛2,百公里1毛5左右。年后加了200的油,到现在还没有...
2、辅助驾驶,高速相当轻松 - 油车也有
3、自动大灯,大灯完全靠这个,包括近光远光,完全不用人打 - 油车也有
4、自动雨刮 - 油车也有
5、省油钱,前提是有家用充电桩。我这边民用电6毛2,百公里1毛5左右。年后加了200的油,到现在还没有... - 等你卖车时,省的油钱会通过折旧一次性收回来
cjplove - 无脑梭哈致富 认真分析返贫 技术探讨归零
一、保值率,前几年的电车就像早期的个人电脑。那时候升级很快,内存从256M到512M到1G、2G,你电脑半年就快要落伍了,你说能保值吗?
二、续航,驾驶4个小时就算疲劳驾驶了,这是法律问题,我完全没看到有人提。假如你早起开4小时,能跑多少公里?即使不疲劳,不得吃午饭上厕所?所以现在只要有30分钟充200-300公里的技术就足够使用。什么5分钟充电不是那么必要。但是服务区节假日排队需解决。
另外,一天能跑超过600km的日子,每年能有两天?伪需求。
三、性价比。如果保险太贵就没性价比了。电池寿命根本不是现在需要担心的问题
对于私家车来说,跑到报废一般也就一二十万公里,电池不是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是否有家用充电桩,充电是否方便。电动车的发展速度比汽油车快很多,贬值速度也肯定要比油车快,后续出来的车型电池续航以及BMS肯定会更好。智能机的发展速度比功能机快多了,最后谁的贬值速度更快?想想诺基亚n95
moon8816 - 自此不再重仓一只票。
没有完美的车,满足自己用车需求的车才是最适合的。需要弄清楚自己的使用条件和情况,家里是否有充电桩,是否需要经常跑长途。这里面问界M7和理想L9是PHEV车型,可以加油,没有续航焦虑,蔚来es8、红旗E-HS9是纯电车型。如果需要家里没有充电桩,或者经常跑长途,不建议纯电车型,使用不够方便。6座车型,猜测是家里人比较多,需要一起乘坐使用,建议带着家人一起去实车试乘试驾体验。试驾了红旗,蔚来,理想和问界还没上市,坐等这两款上市后试驾的感觉,就是因为出行基本是6个人才考虑换车,地下车库可以装充电桩。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才跑一次长途,感觉纯电也行,增程式也行,就是有选择困难症,最终选哪个估计要开个家庭会议,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