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农人》(花城出版社,鲁顺民著,2015年9月)这本书里收录有一篇《1992,我们的蓝皮户口》的文章,作者写的是1992年,他受父亲委托,用12000元给弟弟和弟媳等4人在河曲县买城镇户口的故事。
作者父亲深知城镇户口对一个农民的重要性,于是毫不犹豫把积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拿出来让他去办理这件事情。他托熟人,找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成千上万疯狂购买户口的人当中,把钱交了上去办理了,这些买到蓝皮户口的人原来拥有的田地被抽走了,但大部分人却无法安排工作。小城里一下子涌进了一支上万人的焦躁不安的失业大军,处处都充满了不安定的因素。
政府看到这种情况,只得把原先抽走的土地再还给这些买了户口的准市民,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而那些通过各种关系安排了工作的人,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由于县属国营企业的纷纷倒闭而成为下岗工人。
到这时,人们才发现,这所谓的蓝皮户口不过就是废纸一张而已。作者最后不无酸楚地调侃:这只不过“是农民一生中众多闪失中的一次闪失,没有带来什么,也不会带走什么,权当做了一回梦罢了。”
现在房子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学区,可能过不了几年,很多地方的学校都随便上,所谓的房产,也不过是一个水泥窝子而已。在中国,有好处轮到都是坑
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打破等级和阶级,但似乎又制造了新的阶级。欧美资本主义可是要维持等级和阶级一直不变,欧美阶级早就固化两三百年了。人家资本主义的内核还是封建那套,讲究血缘、肤色、种族出身~
苏联就这么崩溃了,理想和现实严重背离,长期心口不一,统治者自己也迷惑和害怕了。
王莽改制也是这么崩溃的,只是那时统治力不强,老百姓拿菜刀就起义了。
赞同来自: 超级怂人全靠蒙 、XIAOHULI92 、六币
二三百万就够一辈子了?2023年天津市社会平均工资年收入为10.02万元。
如果一个人已经三四十,他再工作到退休也不过还能挣两三百万而已。
为什么不能现在就拿两三百万直接躺平呢?
而且如果不卷子女教育的话(都去十八线了,大概也是这么打算的),一个家庭的花销其实少得可怜,每个月五六千就可以丰衣足食。
不说还真的没有感觉,买高中的很多很多买分上学的简直不要太良心了好吧?多少人仗着关系直接篡改别人档案顶替,鸠占鹊巢,害得多少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一辈子受苦受累,还以为当初自己是没考上。
赞同来自: YEHUA20 、zxh874 、六币 、好奇心135 、x8410更多 »
记忆很清晰,从小学开始,每次交学费都有一部分人因为是农村户口要多交很多钱。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打破等级和阶级,但似乎又制造了新的阶级。
我父母是工人,不用交,小时候还产生了优越感。因为老师也都是有户口的,所以通常对农村户口的孩子也不太友好。
初三或者刚上高中时,听说了买户口的事情,不记得多少钱,很大的数字,家里两个孩子的也通常只买一个。不能忘怀的一件事,我一个好朋友,我父母议论说,没想到他们家给他买了,而不是他姐姐。因为他姐姐已经初中毕业在做零工,而我同学...
苏联就这么崩溃了,理想和现实严重背离,长期心口不一,统治者自己也迷惑和害怕了。
王莽改制也是这么崩溃的,只是那时统治力不强,老百姓拿菜刀就起义了。
赞同来自: horizon668
赞同来自: pierreroger 、好奇心135 、IMWWD 、人来人往777
比如2020年以后还去欧美润的。
就那就业环境(卷不过老墨)、治安环境(飞叶子、零元购)、政治环境(凡中必反),意识形态(LGBT),堪比玩魂类游戏还选地狱难度。
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智。
要说卷不动了,兜里又没几个子儿,可以把一二线的房子卖了,去十八线小城镇躺平。动辄两三百万的房价差够自己一辈子吃喝了。
唯一的代价就是牺牲子女的未来,但如果没有这种顾虑,无欲则刚。
东南亚,特别是泰国,不就寄生了几十万穷白人嘛,不丢人。
mrlee618 - 80后街拍
赞同来自: briway
1992年,我爸花了6000元,给我和我弟买了城镇户口,但我和我弟后来都考取高校,户口自然转非,这6000块彻彻底底的打了水漂,但我爸没后悔。他说,当时买户口就是备着我和我弟万一读书不咋地,考不上学校,他就托关系送我和我弟去当兵,当时政策,农村义务兵退伍复员种田,城镇义务兵退伍安置工作。你爸思路超前,6000元的的城镇户口在90年,安全合算。我们单位当时很多人买了,一万1个,女生买,生出的小孩可以是城镇户口,买一送一!另外还可以找个镇上的男人,都好。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欧阳修 、gaokui16816888 、daimozs 、安静的小白 、 、 、 、更多 »
先用城乡两元极限压榨农民,再卖户口骗光一生积蓄,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那个年代农民种地卖粮食,比那些厂里的工人过得还好。厂里的工人很多人,一个月工资才100块钱。农民一年卖粮食也卖几千块。
赞同来自: flying717 、六币 、明园 、buger19 、水穷云起时更多 »
不知道为啥这个发言点赞这么多,明显的事实失误,卖户口是90年代,粮票肉票什么的是80年代之前的事了,完全扯不到一块。90年代买户口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高考移民,当时不少同学买了贵州、广东的户口去参加高考。你显然不懂。至少到93年粮油关系仍然存在还是跟户口捆绑的,户籍调动的同时伴随着粮油关系的转移,具有城镇户口的人,才有定额商品粮(相对低价)供应的待遇。虽然那时在很多城市购买食品已经不需要粮票了,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普遍实现粮食的充足供应,某些落后地区依然担心缺粮。90年代初是城镇化的开端,那时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的福利差别仍然与之前一样天壤之别,农村的粮食副食品的供应虽有所改善但只是一个方面,城镇户口对农民来讲很有吸引力,比如我提到的教育条件,招工招干,这才是讨论重点,至于粮票布票什么时候作废不是重点,你就是典型的杠精,讨论问题不切入主题,只盯着边角。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欧尼酱的欧金金 、neptune1125 、flying717 、zp6753182 、 、 、 、 、 、 、 、 、 、 、 、 、 、更多 »
唉,要知道当时农村户口一孩是女孩,是可以要二胎的。
我听说过的一个好处是村里一个人出意外死了,赔偿标准按城镇户口,比同行的人高。
赞同来自: yanghongyong
1992年,我爸花了6000元,给我和我弟买了城镇户口,但我和我弟后来都考取高校,户口自然转非,这6000块彻彻底底的打了水漂,但我爸没后悔。他说,当时买户口就是备着我和我弟万一读书不咋地,考不上学校,他就托关系送我和我弟去当兵,当时政策,农村义务兵退伍复员种田,城镇义务兵退伍安置工作。一个好爹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烟酒生 、欧尼酱的欧金金 、used2bvivian 、小白律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许NICK 、neptune1125 、枫林随手记 、薅羊毛的艾文 、 、 、 、 、 、 、 、 、 、 、 、 、 、更多 »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60多人,我是全班第二名,班中有一半是城镇户口学生,这些学生中一多半是花钱上的高中。高考后这些人也多数上个专科之类的学校,但是这帮人多在乡、县政府、学校、等单位捧起了铁饭碗,高中班里的农村孩子,好的上个本科、差的上个专科,多数都远走高飞了。
前两天同学群里发聚餐照片,中西部内蒙人热衷办事宴,应付各种人情礼,我发小一桌,他是县政府办公室搞招商的,一帮人多是这个局的那个办的、学校的,反正是吃财政事业编之类。
如我发小,如果不买城镇户口,不上高中,现在是什么境况,估计也是靠手艺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