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研报要是预测性强,那么人家就在你的交易通道多交易,出研报的那一方可以获得佣金收入;
也有假研报,是往外甩的,
可能是七分真三分假,也许有真货,但你不一定认得出来
反正最后都会来一句“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用做投资依据”规避风险
赞同来自: 韭菜地 、以转债守之 、yanghongyong 、小学生A
包括福利彩票,都有一堆图表分析中奖号码,香港赌马那就更是了
账户已注销 - 过去发生的频率不代表未来发生的概率。
赞同来自: 绫小路清隆 、路生花漫 、xiaofenghit 、njsunl 、韭菜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楼主说的券商研报,指的是卖方分析师。
主要是写给买方机构看的,反正写出来了,不妨也给大众散户看一下,多一次利用。
研报最后留的联系方式不是让散户去骚扰的,而是买方有兴趣,可以联系进一步了解。
正规金融业的学历背景,都差不到哪里去。肯定不是看卖方分析师结论推荐了什么,而是看卖方分析师的推导逻辑是不是坚实,对买方我有没有启发。
买方不止一个证券交易账户,好几家券商都开了账户,比如天风证券卖方分析写的有道理,买方我赚到钱了,那来年我在天风证券的账户交易额就大一点,这个叫分仓收入。
大的金融机构买方也有自己的分析师。
整个一个投资流程,就是研究员分析师给逻辑给标的池,然后基金经理选,过风控,过投委会,然后让交易员下单。
其中有些岗位互斥,也叫风险隔离墙,指同一人不能同时兼任。
比如基金经理肯定不是交易员,不能亲自下场挂单。
散户的劣势也在这里,众多岗位都是自己担任,自己推荐的东西自己审,能不过么。风控天然劣势。
散户的优势也有,就是一些流动性不强的,大型金融机构没办法参与,虽然小仓位局部收益是高,但它的大仓位只能选择其他流动性没问题的标的。
听风听雨 - 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投资者能挣多少钱,不是股市爆涨时你账户的表现,而是取决于股市暴跌时你账户的表现。
赞同来自: 以转债守之 、大y阿飞 、llllpp2016
罔两 - 力求集思录最稳第一。
赞同来自: 玉壶冰心 、jdtbgem 、williamaa911 、人来人往777
有时候发研报可以敲打敲打一下上市公司、公司的管理层以及重仓的基金机构,如果不巴结和交一些保护费,那么相当严重问题的研报很有可能发出来,那这些人就要有很大的损失了。
研报充满了利益纠葛,而散户仍然是作为重点牺牲的对象。
从证券公司角度看,券商研究所的盈利靠的是基金分盘,研报的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公私募,另外每年的策略报告会行业研究会,主要邀请对象也是机构。
从研究员个人利益看,公司行业做的好,在行业内有了影响力以后,除了工资上涨,还为以后跳槽去公私募打下基础。
至于散户,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赞同来自: 绫小路清隆 、赚点小倩倩啦 、韭菜地 、以转债守之 、跬步致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国人都喜欢阴谋论,我看研报我得看是否是我需要的点,如果对方打动得了我,我愿意上当受骗。研报相对来说只是个中性词,选择权在你手中。研报的性质与动机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主动权完全在你手中,我们应该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大部份研报其实只是罗列数据,而你需要的是用数据去作推理来得出结论。
如果你投资失败归结于研报,那是你认知的错误,如果没有研报,你依然会失败。只是不是张三骗你也是李四骗你而已。
赞同来自: alexdu1122
很多研报都是等个股涨在高位,开始推荐。那研究员为什么底部不去看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