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甲 -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那时候上初中父母一天给一块钱,现在的中学生一天都是20块钱。
其实观察一下整个国家的出口额生产产值,电力消费就明白了。
赞同来自: 积少成多66 、skyblue777 、思则有备
2、对小朋友和部分情怀80后来说就是图新鲜感或者发泄感,也就一次两次的事。次数多了,对于他们的大多数也不会再去消费,回过味来会觉得“不值”。体验过一回就够了。
3、正是因为经济的不景气才推动了这种现象,因为“前途无望”,不想躺平而被迫躺平,压抑太多,不如发泄一下,慰藉一下情绪,然后继续当牛马,仅此而已。
4、演唱会供应有限,而全国“躺平人士”增量无限。稍微一点挤出效应就能给人“人山人海”的错觉。
5、但凡像曾经那样靠卷能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部分消费人群不会特意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看演唱会。而当个体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取得过去那样诱惑的“资本回报率”,这块“生产要素”才会被演唱会这类无关紧要的项目所占用。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赞同来自: 水与时间溯流 、a82007777 、Azhuzhu 、流云涛声 、一颗药丸 、 、 、 、 、 、 、 、更多 »
你这个说法有点反直觉呀,会不会是大家担心后面挣钱更难了把钱存银行了,钱都在金融体系里空转。主要很多人还是不懂基本原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以后钱会难挣?就是因为大量的失业。一个人的消费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这是个基本的原理。
我举一个例子,2021年有18万亿的消费花在房地产上,今年估计只有6万亿。中间有12万亿的差值。按照你的直觉认为中国老百姓是省了12万亿,然后这些钱存银行了。
但是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个人的消费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在21年这12万亿的消费会变成房地产公司的收入,然后给地方政府交土地款,给国家上交税费,支出给施工单位,水泥生产单位,钢筋生产厂家,还有其他比如说装修,家具,家电等等几十上百家的企业,变成了这些企业的员工收入。现在呢12万亿消失了,这些企业员工的收入就没有了,相关产业链会裁员,地方政府收入会减少,国家税收也会减少。所以是整个居民的收入减少了12万亿,大家收入减少就只能紧衣缩食的还债,造成通货紧缩。。。
赞同来自: a82007777 、黎明哥 、孤独的章鱼哥 、乐鱼之乐 、skyblue777 、更多 »
疼痛是有选择性的,自己觉得经济衰退,对于其他人可能并非如此乐观派:
G1:一线富裕银发族
都是刚退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即将退休的企业高管,有钱没处花,烟酒家电家具旅行上的消费预期增速很高。
G2:县城婆罗门
和 G1 类似,但更愿意补贴子女而非悦己
G3:城镇 Z 世代
单身汉和学生,虽然钱不多,但消费意愿强,主要集中在餐饮、宠物和文娱。
悲观派:
G4:一二线新中产
高学历外地人居多,乐观程度低,普遍担心房价跌、失业率,日常开支中刚性的消费居多,增长最快的是解压和体验类的消费
G5:农村中老年
赋闲、没钱,无力改变生活质量
赞同来自: a82007777 、家乡在婺源 、kytz 、kwok 、lywsqf更多 »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旅游还更火爆了呢?说白了,这些花的都是小钱,房子才是大钱。经济学里边叫挤出效应,大家不用省吃俭用供房子了,省下来的钱可以干其他的。说实话,人一辈子,最大的经济压力不就是房子吗,如果这个压力降下来,老百姓都能轻松不少。旅游实际是不如疫情前的,尤其是境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