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记录贴

今年多抄作业,少自己瞎折腾
发表时间 2023-01-06 10:56     来自湖南

赞同来自: 依楼观雨 ljjall 飞龙9527 gaodd8l Evance 王薏 我顶你可转债 yangjunling zhouwu0737 剪剪轻风 bulles更多 »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中国基金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地缘政治冲击等因素影响,全球上半年IPO活动持续放缓,共有615家企业在全球上市,筹资6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下降5%和36%。其中,中国内地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的28%和50%,稳居全球第一。
2023-06-30 06:30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美对RMB要破前高了,机会是不是又来了
2023-06-29 08:54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财政政策后续还有哪些主要的发力点?
1:首先是在专项债拉动投资上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后续可加快现有额度的发行使用进度,甚至可能盘活专项债务结存限额。
2:可发挥“准财政”工具优势。财政贴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均可能推出。“准财政”政策主要由央行、政策性银行等主导实施,将财政与“准财政”工具结合,有助于优化政策的组合、协同性。
3:加大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事项等专项转移支付工作也是后续重点发力方向。
2023-06-28 06:39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数据显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约7200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有4069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告负,占比约56.51%。其中有852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10%(含)、有38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20%,整体表现不佳。
2023-06-27 07:02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保持较高活跃度。仅从融资规模来看,年内定增市场的融资额已为股权融资额一倍有余。
  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26日,共有159家公司成功上市,合计首发募集资金约1951.06亿元。与此同时,亦有149家上市公司的定增股份上市,合计募集资金394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07.03%。
数据显示,在前述定增股份上市的149家上市公司中,有47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高达2692.90亿元,同比增长220.95%,占年内定增募资总额的68.22%。而去年同期,4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仅为839.02亿元。
  缘何今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定增规模大幅增加?在大岩资本创始合伙人蒋晓飞看来,定增融资是补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金的有效方式,对于盘活国有资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周代数表示,定增实施有利于上市公司集聚优质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并通过做大规模构筑企业的“护城河”。预计今年有望成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定增募投“大年”。
2023-06-27 06:50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作者:于博 刘承昊每周洞见:周期动力何处寻
经济缓慢磨底,库存周期至关重要。5月经济数据出炉,同比维度数据多数转弱,但工增、固投两年复合增速边际企稳。经济并未加速下滑,但仍处于艰难磨底期。何时结束磨底期,库存周期表现至关重要。供给侧出清推动供需平衡,有望带动经济重回改善轨道。
去库存节奏快慢,还看需求动力几何。3月以来,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速逐步回升,去库存看似转入被动去库存阶段。但从PMI新订单来看,营收同比增速回升或更多缘于基数效应,被动去库存的需求基础仍不牢固。
地产基建如果缺席,内外共振或更为凸显。从历史上看,过去十年被动去库存期间,主要的需求动力是地产与基建。考虑到房企与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明显承压,地产与基建在此轮的贡献或仅是减少拖累,而较难成为主要动力。内需表现平淡,内外共振或更为凸显。从历史上看,中美库存周期存在共振关系,此轮周期联动或更为明显
总量去库存任重道远,结构性改善更加值得期待。从历史上看,被动去库存阶段最短6个月,最长17个月,平均持续11个月。同时,美国制造业PMI大约领先美国库存周期波动6个月。由此来看,若内需偏弱、美国经济转着陆,我国库存周期或在明年一季度触底回升。而考虑到盈利拐点、PPI拐点分别领先库存拐点8个月和6个月,经济的结构性改善将来的更早。我们认为,在无额外刺激的状态下,今年三季度经济或能出现结构性改善,并逐步走出磨底期。
2023-06-19 08:25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对后续的市场行情我不悲观,年初市场对经济的复苏增长大家都是强预期,实际上是弱复苏,车市也就那样,楼市更不行。随着每月的数据出炉,行情也很差,大家的预期都很悲观。
现在是期待政策加码,市场又有了新的预期。
2023-06-14 08:21修改 来自江苏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jargma2021

中信证券:当下市场对经济负面预期的反应接近尾声,价格因素的拖累接近拐点,下半年经济有望从局部改善转向全面复苏;政策不会缺席,但也难以符合市场的激进预期;存量市场特征难以改观,市场分歧仍然较大,博弈依旧激烈;市场正临近下半年波动区间的谷底,持仓出清并不彻底,波动依然较大,坚守业绩驱动,兼顾政策主线。

  中信建投:近期随着政策预期改善、库存周期筑底预期、商品价格企稳、人民币汇率企稳和全球市场回暖等积极信号陆续出现,A股包括港股市场已经具备战略反击条件。未来一年企业盈利有望迎来较长上行周期,叠加国内降准降息可期,海外利率下行,双击之下,市场有望挑战2022年以来新高,值得战略乐观。

  招商证券:近期市场内外部均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内部方面在稳增长推进、消费政策加持以及科技周期等因素驱动下,部分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外部方面美联储6、7月继续加息概率降低,外部流动性环境对A股的边际影响从大的产业趋势来看,围绕AI+/数字经济/先进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机会仍将层出不穷。

  证券时报:高歌猛进的券商扩招或已结束。截至近日,今年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已减少多达4291人,减少的主要为经纪人。多家头部券商放缓或暂停“高举高打”的全线扩招路线。业内称,随着各券商陆续发放2022年年终奖,行业或可能出现离职高峰。
2023-06-12 07:05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刘煜辉观点
2023-06-08 08:36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支柱”。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覆盖人数已达10.4亿人。
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加人数已超过7200万人。
第三支柱则包括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其中,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是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25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
 自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已逾半年,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5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半年来,参加人数达3743.51万。

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任重而道远。
2023-06-07 07:23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刚看了洪灏对话付鹏的一个采访
核心观点
洪灏:以后投资需要跨国多品种配置。宏观研究更重要,以前是闭着眼买就行。
今年在一个复苏周期底部,具体有多强,看政策力度。
付鹏:大的时代周期已经结束了,过去75年走了两大轮,特别82年以后,过去一直在奖励杠杆,奖励借贷,奖励成长,但18年中美以后这个情况就在慢慢慢慢结束。以后要从杠杆借贷成长转为重现金流,不加杠杆。
老百姓很难,穷人通缩,富人通胀。垄断行业利润是持续的,底层在卷。
2023-06-06 21:56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中国将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在会上表示,中方将持续扩大市场准入,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商务部将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市场准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2023-06-06 07:07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最近的行情不能有格局,赚了就得跑。不跑第二天就得吐回去。行情惨淡,说话的人都少,估计大家亏的都没心情了。等行情起来了,估计人都回来了。
2023-05-26 16:24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早上看了饕餮海老师的文章,分析了当前的可转债现状,用2021年2月和2022年8月24日为顶底,看了下当前可转债的水位。
2021年2月我没有经历过,只听过,2022年8月24我是经历过的,当时我选择了清仓降低仓位躲了后面一段时间的下跌。整体的盈亏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曲线好看了一点,但是依然没有躲过11月和12月的涨大票,白酒,恒生互联这些票导致的可转债的杀跌。最终封基老师是从高点的10%好像,到年尾的+1%这样。我是全年-15%,12月跌了5个点。这是我第一次想去做择时,但是结果并不是像自己想的一样,可以高位减仓,低位抄底,不是择时没用,而是自己的认知还停留在小白的阶段。
海大给了两个下跌空间 -5%到-7%,-10%到-12%。按照我目前年收益+2%来算,大概要水下-3%或者-10%,这个我是想到的,也可以承受。
如果还继续下跌的两个可能是 股市的整体下杀或者社会无风险利率上升。字面的意思应该是,如果股市大范围下杀,可转债也会跟跌;社会无风险收益上升,导致资金被吸水。不过这两点都跟郭嘉目前的意志相违背吧。
感谢封基老师,小卡老师,饕餮海老师等一众老师的安慰。特别也要感谢资水老师,对我以后的投资生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的可转债下杀,虽然不能提前清仓躲避,但是如果坚持分散持仓,不拿低评级,垃圾债这些原则的话是碰不到的。我也庆幸 红相都没碰到。账户也只是跟随市场的下杀承受了损失。
投资不易,投资收益是对自己不断学习理解这个市场的副产品,如果想取得不错的收益,还少不了一丝丝运气。我并不迷信,但是我信奉的一点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是肯定没回报的。凡事必须先努力了再说。
2023-05-15 06:48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照这么下去,今年到水下很快。4月社融数据差和可转债违约危机,市场大跌,大家都很难受,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不过随着时间都会淡忘。
今天512 2008年的512到现在10几年过去了,有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有的人不在了,有的人还活着。
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是幸运。
2023-05-12 15:44 来自江苏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drzb

幸福也是比较出来的,跟去年同期比,起码现在不值一提。
2023-04-22 09:44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高盛不再认为美联储6月加息 市场加大对美联储年底前降息的押注
2023-04-13 06:52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没有一种增长模式可以一劳永逸为何当下宽货币的政策难以奏效,而且有可能步入“流动性陷进”呢?
这就是为何今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提 “精准有力”。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超过100岁的人微乎其微,同样,企业也有生命周期,通常比我们预想的要短,例如,在20世纪的20年代,《财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是67年,而到了2015年,这些公司的平均年龄已经降到15年。这意味着买入蓝筹股并持有一生的想法,能够获得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
自从2018年美国向中国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后,美国开始在多个领域给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制造障碍。这是因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它构成威胁,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一度达到16%。为此,美国要打破这种依赖中国进口的格局,重建世界秩序。因此,中国过多依赖于外需的盈利模式肯定持续不了多久,那么,过度偏重于投资拉动的内需增长模式同样难以持久。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3%,其中投资贡献了1.5%,净出口和消费分别贡献了0.5%和1%。可见,投资的贡献占到50%,显然过高了。从过去15年看,中国的资本形成(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经济体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过去,出口和投资是保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两大法宝,出口有人口红利优势,投资有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都已经慢慢耗尽,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能够发挥出来。2023年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回暖,预期有6-7%的增长。但是,消费的增速要显著超越名义GDP的增速似有难度,因为消费的增长从根本上上讲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按照中金公司的研究数据,我国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口为13.28亿。
2023-04-06 08:38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目前,地方政府唯一合法举债渠道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新增债券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建设,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以新增债券为主。
专项债是投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来说收益能够偿还本息。目前专项债是政府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除了新增专项债之外,一季度地方发行了3100多亿元新增一般债券。一般债券主要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资金主要投向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农林水利等领域。
2023-04-04 09:11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那么今年一季度的1.3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花在哪了?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大头。
  目前,财政部公开了前两个月的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分别
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57亿元(占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比重约33%),
社会事业1538亿元(占比约19%),
交通基础设施1320亿元(占比约16%),
保障性安居工程1271亿元(占比约15%),
农林水利753亿元(占比约9%)。
另外,新增专项债资金还投向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
2023-04-04 08:46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中国人民银行4月3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
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3.9%、21.5%和15.3%。
2023-04-04 08:06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华为:对于5G手机何时回归,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手机业务受制裁影响最大,从全球第二,现在到了others.美国商务部只许可了4G芯片,我们只能制造4G手机。华为手机通过摄像、折叠屏等方面的提升,还是有人愿意用4G手机。要买到华为5G手机,还要等美国商务部的许可。
。。。。。。。。。。。。。。。。。。。
这蛋真的给捏到了
2023-04-03 06:52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多个部委负责人密集会见外企高管 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信号】分析人士表示,
多部门密集发声招商引资,释放了三重信号:
一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坚定不移,中国将敞开胸怀欢迎并拥抱国外资本;
二是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增加;
三是中国对外开放要在新发展格局下构建互利多赢的新架构,致力于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最安全可靠和最具成长性的大舞台。
(证券日报)
2023-03-31 08:14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网信办:今年,国家网信办准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具体开展三方面治理工作:
一是依法依规及时处置网上涉企业的六大类虚假不实信息。
二是依法依规处置网上涉企业家的六大类侵权信息。
三是严厉打击网上恶意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2023-03-29 07:13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明确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举措。
202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和《关于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设置的通知》,明确新设立国家数据局,由国家发改委管理。
至此,五大生产要素均明确了管理部门:
土地要素有 自然资源部;
劳动力要素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资本要素有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技术要素有 科技部;
数据要素有 国家数据局。
2023-03-29 06:58 来自江苏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博鳌亚洲论坛今日开场 世界期待“博鳌声音”传递中国方案】
本届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绿色与数字科技,再加上生物科技、新材料、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和人工智能(如ChatGPT),都是世界经济未来最为鼓舞人心的消息。
2023-03-28 06:40 来自江苏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26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正式开幕。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发掘经济更大潜力 政策需协同配合
财政部部长刘昆:放水养鱼 加强对市场主体支持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表示:外资企业不是外来客 而是一家人
2023-03-27 07:55 来自江苏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yangyiking

TMT分为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传媒四大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可以细分为消费电子、半导体、元器件等;计算机行业可以细分为软硬件以及IT服务,近段时间大火的信创、数据要素等主题便都包含在计算机板块;通信行业可以分为通信设备与服务,比如我们熟悉的5G通信等基本属于通信板块;传媒行业可以分为游戏、广告以及各种媒体媒介,比如数字媒体、影视院线、电视广播、出版商等,近几年大火的元宇宙便大多属于传媒行业。
而在刚过去的2022年,TMT板块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电子元器件行业跌幅-37%,排名倒数第一,领跌31个申万行业;传媒行业跌幅-26%,排名倒数第三;计算机行业跌幅-25%,排名倒数第四;通信行业跌幅-16%,主要是几大通信运营商下半年明显走强,带动通信行业相对抗跌。
2020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相关数据指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30%左右。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即将成型的Chip4或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继续增加,“国产替代”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截至2023/1/17,半导体(801081.SI)行业PE(TTM)估值为38.2,近十年估值百分位为4.48%,比上一轮股灾2018年底的估值还要更低一些。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半导体是支撑“数智化”发展的基石,伴随着疫情等冲击的减弱,下游需求有望迎来复苏。其次,半导体供应链的国产化在2023年将更深入地推进,看好国产化替代背景下给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带来的成长机会。
截至2023/1/17,计算机行业(801750.SI)PE(TTM)估值为51.31,近十年估值百分位为36.84%,估值方面性价比不是特别有诱惑力,主要是因为去年10月份以来信创、数据要素等板块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导致了一波上涨行情。当然,市场对于2023年的信创或者数据要素的观点仍然是积极的。
这里,也稍微补充一点小科普: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涉及IT基础设施(CPU芯片、服务器)、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政务应用)、信息安全(边界安全产品、终端安全产品)四大类,旨在通过对IT软硬件各个环节的重构,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IT产业标准和生态,逐步实现各个环节的国产化替代。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边际减弱,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定义为中国经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不仅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引擎,亦是解决生产过剩、供需错配等关键性问题的重要抓手。
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预计数据要素将成为2023年的重点主题之一。
2023-03-24 08:42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下好“先手棋” 央地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 国企估值有望重塑】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相关行动方案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中,不少央企和地方正谋划下好“先手棋”,重组整合、混改上市、价值创造成为三大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提速、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价值重估将水到渠成。(中国证券报)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相关行动方案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中,不少央企和地方正谋划下好“先手棋”,重组整合、混改上市、价值创造成为三大关键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提速、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价值重估将水到渠成。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启动,将进一步提升A股国企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提出,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企估值水平。在二者共振之下,今年国企重估将迎来新机遇。
  为重构国资央企估值体系,高瑞东认为,应推进资本市场长效机制建设,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国企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高经营效率。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完善利润分配机制,以分红和回购优化股东回报。此外,央企国企肩负“科技创新国家队”重任,创新型国企将更具成长性。
PS:为了顺利推行这些,场子应该不会太冷,如果像去年初1~4月那样,都想着跑路。我感觉对今年的大A要乐观一点,起码也是谨慎乐观,不要放弃机会。
2023-03-24 06:42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美联储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显示,仅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以4.75%的利率向美国银行业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突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1100亿美元峰值。
  而在1648亿美元中,1528.5亿美元按照传统机制作为对银行流动性的支持,119亿美元是按照“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借出的。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两项合计规模,已达到3068亿美元。
  一周紧急投放3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约为美联储去年6月开启缩表至今累计缩表金额6000亿的一半。
  有报道称,向美联储借款“表明银行处于真正的绝望境地,没有其他选择”。而对于美联储而言,这样的操作无异于一边加息,一边又扩表放水。
2023-03-23 07:44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谁是AT1债券苦主?
  对瑞信的救助计划里,有一条打破常规的做法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160亿瑞郎的瑞信AT1债券价值被瑞士金融监管局宣布清零。
  这在全球鲜有先例,上一次这么做的还要追溯到2017年。彼时,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在政府主导下收购了西班牙大众银行,在该项并购案中,西班牙大众银行的股东和AT1债券持有人所持证券也被全额计损。
  那么,谁是瑞信AT1债券的“苦主”?证券时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现阶段尚无法汇总全部瑞信AT1债主涉及哪些机构。但记者提取其中多只可以确定投资者的AT1债券资料显示,贝莱德、黑石集团、太平洋资管、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第一信托、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瑞士人寿保险等全球资管巨头频频出现在持有人名单中。
  在一只规模约两亿美元的AT1债券持有人名单中,出现了隆奥银行、瑞万通博控股有限公司、GAM控股有限公司、忠利保险、苏黎世银行等机构。
  AT1债券只是瑞信债务的一小部分。从债务整体情况来看,彭博终端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瑞信(母公司与子公司并表口径)的总债务余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债务图谱里,公司债占据绝对比重,存续公司债超3800只,持有人超1200户。
  全部债务主要持有者包括安联保险、贝莱德、富达(FMR)、先锋领航(Vanguard)和美国资本集团。此外,洛杉矶资管(TCW集团)、景顺、摩根大通、美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第一信托等也出现在前20名中。
  瑞信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瑞信(子公司口径计)总资产为5313.58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39460亿元)。去年瑞信净收入为149.21亿瑞士法郎,较2021年减少77.7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577亿元)。截至2022年末,瑞信管理资产规模约1.29万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9.6万亿元。
  警惕信任危机蔓延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瑞信AT1债券事件带来的深远影响将超过并购案本身,而此影响很可能偏负面。因为购买了瑞信AT1债券的投资者几乎都是大型资产管理机构,AT1债券价值清零相当于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通过债券被传导至这些参与者。
  AT1债券价值将被清零方案一出,关于信任危机的论调被引爆,亚洲AT1债券价格在当日出现暴跌。
  有专业机构投资者对此表示担忧。“我们认为现在就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瑞银并购瑞信可能引来法律诉讼,股东不会乐见股票估值大打折扣。而AT1债券持有者可能会愤懑不平,因为自己血本无归而股东至少还能剩下‘几两碎银’。理论上,AT1债券持有者对于银行资产较股东应享有优先权。”渣打财富表示。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认为,按照AT1债券本身的设计原理,政府支持AT1“100%减计”提高核心资本率以满足监管要求并无不妥,但是瑞银的收购使得股东的赔付顺位高于持债人才是引发不满的关键。
  “即使银行本身的资产质量不出现直接的恶化,金融风险仍然可能通过某种意义的‘减值’甚至‘清零’直接传导至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内。尽管资产管理机构是实时‘按市值计价’的,但这样出乎意料的减值可能带来更大范围的‘信任危机’。”周浩撰文称。
2023-03-22 06:4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硅谷银行危机冲击波下,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出现“惊天逆转”,从大幅加息到大幅降温,由此全球紧缩交易也面临重新定价。
  北京时间3月18日,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向美国银行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刻。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
  此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态,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政策不能持续,在债务和经济阵痛下,美联储最终会从加息和缩表变成降息和扩表。显然,在市场加息预期大幅逆转之后,全球紧缩交易面临重新定价。
2023-03-20 07:45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能够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适配性,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3-20 07:07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把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类型。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已确定的高新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新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023-03-20 06:58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资本市场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天然适配性。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显著,能够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适配性,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3-20 06:54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今年3月以来,央企上市公司股价整体表现强势。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收盘,央企指数年内涨幅已达9.12%。从个股表现来看,“中字头”央企共有34家年内涨幅超过10%。其中,中国电信年内涨超68%,中国移动、中国卫星、中国交建涨逾40%,中国长城、中国中铁、中国化学、中国联通年内涨逾30%。
PS:存量资金的情况下,其它小虾米没的吃了。
2023-03-17 06:5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这两天看的文章,观点是1~2月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回升,是否能够持续还要观察,就是还不够稳。
房子这块没有拖累,强于之前的机构预期了,看后续是否能够继续好转。中长期贷款减少,可能有人转用经营贷了吧。基建靠前发力,下半年的作用要减弱。汽车销量减少,所以有了武汉这些大降价,估计今年要想维持销量,都得加入进来打价格战了,保本赚吆喝赚个人场。
银行在大家心里是安全的,没想到接连出事,最安全的地方反倒成最危险的了。毕竟银行是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也是杠杆玩到极致的行业了。
2023-03-16 09:18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邻居家的龙猫

对于美国其他银行的命运,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兴业研究分析师陈昊认为,硅谷银行出险的核心问题在于资产负债结构错配遭遇挤兑后,银行不得不将浮亏计入损益侵蚀资本。由此可以判断,未来负债端稳定性相对较差、资产端承担了大规模浮亏,且浮亏未能在资本充足计算中有着明确体现的美国的银行,未来风险相对较大。

这个也可以推导到中国的房价,房价的稳定牵扯到银行的按揭贷款(最优质的资产),如果房价和利率不稳定,就像最近的提前还贷,会给银行带来很多麻烦。还有就是房价大幅贬值的话,银行也要计提损失。想想都可怕。所以要不计一切的稳。
2023-03-14 06:44 来自湖南 引用
2

凡先生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邻居家的龙猫

硅谷银行梳理
2023-03-12 12:03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刚才听 海通证券 对硅谷银行的解读
1:前几年硅谷的企业融资容易,钱直接用不玩。然后存到银行,硅谷银行的存款规模也是三年翻倍。贷款能力跟不上存款的规模。
2:严重的期限错配!最主要是严重的期限错配为什么可以达标???因为银行都是有指标监管的,指标不达标是怎么通过的???
个人理解: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这么专业的银行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而且可以乱搞这么长时间,发展中国家呢??
2023-03-12 10:54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夏日骑缘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二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三是改善消费环境。四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解读:如果经济恢复的不好,还有文件要继续出台,空间还很多。作为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
2023-03-07 07:01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这句话的背景是2008年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后,作者写于2009年。那时候我20岁吧,在上学。15年左右的时间,全球合作,中国也飞速发展。目前的背景是各方面矛盾不可调和的状态,经济逆全球化了。希望15年后我也能成长很多,那时候我就50岁了。
2023-03-06 10:2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夏日骑缘

赞同来自:

@凡先生
不要动辄“日本”中国投资界有种深度的“日本症结”,觉得城投和地产都不可维系,中国迟早要重蹈日本失落的30年。关于此点,我有两点看法:第一,日本是不是真的“失落了30年”? 我2006年入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研究日本当年的经济和泡沫,这是我的转正报告。在做过深度研究后,我就对主流看法深表怀疑,主流的“失落30年”无非建立在日本过去30年人均GDP徘徊不前的基础上。图片 这是事实!可问题是人家是在...
学习
2023-03-05 21:48 来自北京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简述今年工作重点
2023-03-05 10:32 来自湖南 引用
7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枫林随手记 超级怂人全靠蒙 jlmscb laoshihao 神秘加冰 sdu2011 好奇心135更多 »

账户一:日+0.35% 周+0.42% 月+0.72% 年+7.37%

账户二:日+0.25% 周+0.50% 月+0.71% 年+7.75%
收盘前仓位打到了85%,期待三月。
。。。。。。。。。。。。。。。。。。。。。。。。。。。。。。。
刚才突然想通了一个问题,相同的问题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你问上海一个有五套房的人,生活还满意幸福么?答案大概率是幸福的,还不错的;
你问一个外来在上海打工的外卖小哥,生活满意幸福么?答案大概率是生活压力很大,看不到希望。特别是年轻人。
所以相同的问题,问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你周围的朋友都说乐观、积极、向上的,那你自己大概率也不会差;
你周围的朋友都说悲观、懒惰、厌世的,那你大概率也会受影响。
你如果对一切都很悲观,把自己老是带入那种环境,周围的人也给你传达这种信息,那你要远离。
你交朋友、你刷抖音、你刷快手、你看新闻,系统不自觉给你推送这些,因为这就是你的喜好,你喜欢看这个。所以远离负面情绪,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喜好变的更好,但可以变的更差,你能做的,就是让糟糕的生活尽量变好,也让自己努力的变的更好。人如蝼蚁,没人会在意你的感受,你如果都放弃你自己,那真的就是没救了。都是活一辈子,为什么不努力的活,活的开心一点,让自己过的好一点。
2023-03-03 21:56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账户一:日0.45% 周+0.15% 月+0.45% 年+7.08%

账户二:日+0.49% 周+0.28% 月+0.49% 年+7.51%

期待三月,希望给机会仓位打满。现在整体大概5成5仓位。
2023-03-01 20:57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期待转好
2023-02-27 14:0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从1月20号开始卸仓位,2月2号后又减,一个月马上过去了。等两会再看情况吧,今年要学着做择时。
2023-02-24 20:28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股市是最大的修罗场,放大了人性的贪婪,丑恶嘴脸。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指望听内幕消息,进各种消息群,学习群,深不知进的是杀猪场,戏中戏,碟中谍。各大平台都在造打板的神,老百姓都想当神,那谁当人?进了杀猪场,就是待宰的羔羊,看人家什么时候一锅端罢了。
来股市之前,还是多在现实生活中多历练历练,要多被骗才行。
2023-02-22 06:26 来自湖南 引用
0

四时自由

赞同来自:

据 Wind 数据,2021 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宽口径的债务率达到 269.1%、窄口径也达到 99.66%。
宽口径债务率:【地方债务余额(一般债 + 专项债)+ 城投有息负债(全辖)】/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窄口径债务率:地方债务余额(一般债 + 专项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转移性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来自晚点财经
2023-02-21 02:23 来自坦桑尼亚 引用
6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hippohippo snoooker duiry 木才 阿宽20211019 搬砖背锅 邻居家的龙猫 gaokui16816888 夜路沙冷 你猜再猜 yongwc Boiledwater 慢跑的胖子 大卫1988 panda006 ElvinGo 流沙少帅 黑色背包 drzb 豊一样的男子 和讯 自以为价值投资 夏日骑缘 集XFD dadavid 飞犇 Q6969 xuminjx 下宾菲尔德 闲菜 先柯 lianyx2000 蓝笛传声 孙新苑 火星十三粥 我怕黑天鹅 二零20大吉大利 liushao04 skyblue777 zddd10 王的天下 wangliang99 biso dhhlys 等待等待牛市 南国东路 吉吉木 ylxwyj zhuzi51 好奇心135 胆子真不大 abecedarian 海浪9999 飘城 hjndhr tigerpc cdhr akahc 却无浩然气 iPman nevermind2019更多 »

不要动辄“日本”
中国投资界有种深度的“日本症结”,觉得城投和地产都不可维系,中国迟早要重蹈日本失落的30年。关于此点,我有两点看法:

第一,日本是不是真的“失落了30年”?

我2006年入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研究日本当年的经济和泡沫,这是我的转正报告。在做过深度研究后,我就对主流看法深表怀疑,主流的“失落30年”无非建立在日本过去30年人均GDP徘徊不前的基础上。

图片

这是事实!可问题是人家是在人均GDP4.4万美金的基础上停滞的,彼时美国的人均GDP才2.8万美金,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大多不到2万美金。所以,与其说是日本的经济停滞,还不如说由于国土和人口的限制,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达到极限,过去30年一直停留在这个高位不断完善。就像马刺主帅波波维奇“批评”勒布朗·詹姆斯“20年没有任何进步,因为他2003年18岁进联盟时候就是“25+5+5的数据,维持了20年”。

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出: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达到日本1995年的人均GDP水平的时间分别是2005年、2010年和2020年,韩国和中国台湾至今没有达到,当前中国的人均GDP也不过1.2万美金。

另外,过去30年日本真的毫无进步吗?关于此点详见日本前任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自传《动荡的岁月》,白川方明从1972年开始为日本央行服役,共计39年、完整亲历了那年泡沫的产生和陨落。他用详细的数据展示了日本社会过去30年的变化:比如平均劳动时间下降30%、贫富差距缩小、国民幸福感提升、人均寿命增加、教育程度提升、基础科学发展、诺奖人数增加···这些难道不是社会的进步?单纯用人均GDP一个指标是否有失偏颇?

第二,城投和地产真的无解吗?

先说地产。我相信经过过去两年的暴雷,地产的风险已经释放掉很多。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高、房贷抵押杠杆低、房贷衍生程度低,中国不太可能出现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形,那些整体担心“断贷断供”的人真的有点杞人忧天。

中国地产的风险应该在于开发贷以及由此引发的银行及上下游风险,关于这点确实和当年日本危机前的情况有点类似。但这么一个路人皆知的风险,难道高层不知道吗?实际上,中国高层从2012年就着手排雷。第一步就是撇清地产和银行的关系,从2012年开始中国银行业开发贷的占比不断降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直接给地产断贷,国家鼓励信托和非银给地产房贷、部分替代银行的功能,因此信托业迎来了最好的十年。第二步就是2015年以后通过“供给侧改革”修复中上游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恢复其盈利能力。因此,到了2020年中国银行业基本完成不良处理、上中游的资产负债表也修复完成,在这样的底气下才敢对地产下重手。

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提“房地产调控”,但房价越调越高、泡沫越来越大,难道真的没有有效方法?难道真的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吗?非也!投鼠忌器尔!对于系统顽疾,不能听之任之,但也不能采取莽夫式的“快刀斩乱麻”,需知“治大国如烹小鲜”。到了2020年,外围的排雷结束了,才对地产下重手,一旦下重手这行业两年就不行了,这次的调控立竿见影。但在它不行的两年,银行的不良率提升了吗?上中游的资产负债表恶化了吗?

时至今日,我认为地产的很多风险已经消去,接下来就交给时间来慢慢消化。不得不说,中国高层在处理这次地产危机中的表现非常漂亮。

接下来谈谈城投,很多人认为地产倒了、接下来就是城投,因为城投的很大部分资金来自“土地财政”。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我们还是应该追本溯源、看看城投的前世今生。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分别是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和兰小欢的《置身事内》。

城投起于分税制改革、兴于“四万亿”!中国之所以搞分税制改革还是符合吴晓波书中的框架,历朝历代建国以后都会统一财权、加强中央集权。兰小欢的书中详细记录了当年朱镕基副总理带着财政部长花几个月时间和各省一把手谈判的过程。分税制统一了财权,但也遗留了很多问题,地方发展缺少资金!由于地方政府不能向银行借款、2015年之前也不可以发行债券,所以城投公司应运而生。很多人说城投的效率低、是最差的贷款,这一点有失公允。城投本身就从事类公用事业性质的投资,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都会告诉你“此类项目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强,所以需要政府投资”。

城投和地产不同!其一,城投的泡沫没有地产那么大。中国地产的泡沫巨大,这从很多指标都可以看出,但城投的泡沫没那么大。由于城投替代了政府的职能,所以其负债应该属于政府债务。这一块具体有多大,没有定论,但普遍认为地方债务加中央债务(比如国债)占中国名义GDP的比重少于80%。如果这个数字属实,那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是很低的,比美国的150%和日本的250%要低很多。并且中国政府的大部分债务用于建设,不像欧洲那样发债支付工资和养老金。其二,地产泡沫的破灭是政府有意为之,但政府不会任由城投系统性崩溃。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城投本质上是政府信用,除非这个国家要完蛋,否则一定是尽心竭力维持这种信用。因此,城投大概率不会出现过去两年地产的走势。

不断累积的城投负债怎么办?从2015年以后,中国政府就着手解决该事,比如允许省级政府发债,进行债务置换、再比如提升城投公司的经营效率、再比如实施问责,打击腐败、杜绝浪费···其实,实在不行印钱就可以了!

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很克制,很多在国际上通用多年的方法在中国都明令禁止。我记得读大学时,学界和政界热切讨论要不要“赤字财政”,朱镕基总理由于发了很多国债被称为“赤字总理”。实际上,凯恩斯主义和赤字财政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大行其道,在国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同样的道理,我看伯南克的《21世纪货币政策》,全书都在为MMT(现代货币理论)辩护。在我看来,MMT的主旨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在传统货币银行学中是违法的,但现如今在西方主流国家普遍使用。在美国,央行非常购买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必要时候还可以购买一些大型公司的债务。因此,只要中国政府改变观念、类似上世纪90年代一样,中国的债务问题就还有很大空间。

至于这会不会引发通胀问题?在DALIO的《债务危机》中他详述了解决债务危机的四种手段,其中一条就是印钱并引发通胀、全民承担通胀税。只要不是外债、只要不引发恶性通胀、只要政权不会崩溃就没有问题。实际上,城投肯定有浪费、也难免有腐败,但绝大部分的城投都用于公用事业、改善社会福祉。全民既然享受了福利,那一起交点通胀税又有何不可?

行文至此,肯定会有很多人留言辱骂,觉得我为高层唱赞歌。其实发表这些言论的人大多没做过深度研究、不太客观,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一方面享受着盛世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总喜欢说点厥词,似乎不这样就显得没有文化。

最近在看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对初学者可能有点晦涩,但由于其脱胎于《中国的奇迹》,而我20年前在学校亲口听林老师讲解过这本书,所以如今读《新结构经济学》倍感亲切。

在书的序言《我的探索》中,林老师亲承“他1987年学成归来,向高层提了很多建言,没一个被采纳,而高层采取的政策恰恰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最反对的”。林老师一开始很纳闷,但多年观察下来,事实摆在眼前,那些全盘接纳“华盛顿共识”的国家诸如俄罗斯陷入了困境、而中国的奇迹却不断延续。因此,他从客观和事实的角度出发,不断求索、提出新结构经济学。

有经济学家骂林老师是奴才、背叛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但在我眼中,这才是一个经济学家该有的风范。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科,以改善国计民生为主旨,大经济学家应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这比那些困守书斋、平日皓首穷经、临事却无一策的书生好太多。
转发自 凌鹏公众号
2023-02-20 07:48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记录一下目前的收益,又马上回到1月20日了,2月一直忍着没有加仓,整体仓位不到6成。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把仓位降低到2.3成那种大开大合。今年的目标就是少回撤,不想再忍受去年-23%。
2023-02-17 21:35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富时A50期货连续 截止目前 今年+2.51%,这波涨幅从22年10月31到23年1月26日 +28.82%。
1月27到2月17日 -11.29%。2月来,美元指数+1% 我们汇率-1.5%,此消彼长。
2023-02-17 21:25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今天早上看了一篇文章 对于1月份的社融,信贷数据
市场对银行的态度会怎么样走,今天是跌还是涨。
跌是咋样 涨是咋样,找不到文章了。。。。。
这是上午银行的走势,银行成领跌板块了。
2023-02-13 10:54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今天早上看的一些机构对一月份的总结
1消费还马马虎虎
2房地产不达预期

今年股市咋样,就看消费和地产
现在地产还是不行,所以不要把预期打这么满,谨慎点不为过。
1月份股市的大涨,最近也在回调了。
2023-02-11 08:15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美联储哈克:火热的一月非农数据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前景******
美联储哈克表示,火热的一月非农数据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前景;尽管就业数据表现强劲,最近美联储的加息幅度是合理的;25个基点的加息步伐能够使得美联储有效管控风险;美联储需要加息至至少5%,然后在该水平停留一段时间;今年美联储不大可能降息;如果通胀开始退潮,美联储可能在2024年降息。

(文章来源:财联社)
2023-02-11 06:34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这是去年和今年股票加混合基金发行的数据。这个也是预期,数据太差。
2023-02-10 08:45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10年债收益率的程度周四创出了1980年代初以来之最,2年期国债收益率盘中一度上探4.446%,超出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85.7个基点,这也超过了此前在2022年12月录得的水平。2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一次低于10年期还是在去年7月,之后收益率曲线就发生持续倒挂。短债利率高于长债即为曲线倒挂,也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兆。
。。。。。。。。。。。。。。。。。。。。。。。。。。
美国2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对资本市场不是好事情。
2023-02-10 07:00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来自多家一线私募机构的最新研判显示,当前私募业内整体对市场基本面及中期表现依然信心满满,“回调做多”依然是私募机构的普遍策略。另一方面,在开年“数字经济”主题持续活跃的背景下,该板块的投资人气出现明显攀升。
2023-02-07 07:1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关于注册制,我表达下我的韭菜观点:全面注册制,让更多的企业可以上市融资,减轻银行、金融机构的压力。通过社会融资渠道,A股市场就是很好的社会蓄水池和抽水池,对于小散来说,难度更大了。5000家股票都选不好,后面可能很快到8000家。我觉得可能不会只有100万亿的体量,肯定还是要注资的。就看有哪些资金要进来。以目前的资金量,如果扩容不增量(钱),很快就被吸成干shi。
车子太大,摊子太难,不好掉头,很多事情只能慢慢做。
风险机会并存,对于上车晚的韭菜,永远都有机会,多努力。
2023-02-06 06:28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天风证券 宋雪涛的观点
核心观点:今年资产定价的主要矛盾是预期的摆动和现实的矫正。
今年国内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消费和地产;消费复苏分两个方面:消费复苏的节奏,和后疫情的发展有关;消费复苏的高度,和居民的当前储蓄与未来收入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通胀和利率走势也不是风平浪静,美国核心通胀具有粘性,这三年全球供应链和能源体系经历了供给侧改革,以及旷日持久的战争,这些悬而未决的矛盾随时可能以新的形势爆发,把今年预期主导的资产定价逻辑打乱。
2023-02-05 09:54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朱顶红

付鹏和李蓓的观点 市场要震荡了,单边上行希望是不大。口罩放开以来,大家都是强预期,预期中国经济会反弹会起飞,实际上口罩伤害的信心修复不是一下子可以达到的,需要时间去治愈。
就是强预期,弱实现。需要把握好交易节奏,强预期的时候跟随;续期弱就撤退。
2023-02-05 07:16修改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李蓓最新观点:认为权益类资产将陷入震荡。
ZF会追求长远发展,不会下猛药;
地方投融平台,政府不兜底,打破刚性兑付;
需求不及预期,消费和地产不达预期;
美元前三个月的弱势将会逆转,对全球资产价格构成压力;
2023-02-05 07:0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听了大摩首席的策略报告,要点有几条:

1、中国2023年GDP增速看到5.7
2、人民币汇率看到6.6
3、沪深300指数看到4500
4、恒生指数看到24000
5、房地产恢复不到历史的最好时候了,明晟中国指数房地产配置不到5%,表明了态度
6、推荐配置流动性好的互联网公司
7、长期看好中国高端制造、自动化、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绿色发展方向
8、2023年回避低β的行业,比如银行、公用事业等板块
2023-02-05 07:01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付鹏演讲总结 2 月 3 日:1、口罩已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信心,短期难以恢复。本人分析:意味着中国10期国债收益率难以返回3.1-3.4区间。(0-12分钟)
2、A股今年不会有牛市行情,大概率在3000-3300震荡。(12-15分钟,及结尾问答环节)
3、世界经济由美联储掌控的逻辑没变。(15-19分钟)
4、去年11月(本人认为此处口误,应该是2021年11月)金融泡沫达到历史最高点,流动性及其宽松。(19-26分钟)
5、划重点:市场认为这次利率倒挂与40年前一样,但这次很可能美联储5年不降息(持续了40年逻辑变了),保持利率倒挂,保持短期资金成本高于投资回报率。(26-30分钟)
6、美国正在阻止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30-35分钟)
7、未来美国低端劳动力薪资会持续通胀;高科技就业市场(裁员)薪资在消失,在去杠杆。(35-36分钟)
8、未来风险投资会更艰难,现在已经很艰难。(36-38分钟)
9、海内外都是弱现实。我国的强预期和海外的强预期,昨天可能结束了。应该不止今年是弱现实。(38-48分钟,问答环节再次提到)
10、中美谈判类似在谈离婚协议。(49-50分钟)
11、年轻人在玩球星卡,可能成为新的炒作品种。(50-51分钟)
2023-02-05 07:00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看的各位大佬一圈的观点,今年股市的走向,要看经济的恢复情况,主要是地产和消费是否可以回暖。
今年1月份的房产销售数据不及去年春节同期,降低11.8%;
说消费也是一个短期脉冲,因为人口和收入的问题。
后续还要多观察各项数据指标。
今年肯定是谨慎乐观的,只要各项经济数据在恢复,没有更差,毕竟现在大A的点位也不高。
没有去年那么多的事情。3500可以,4000比较难,需要多少资金去维护。冲可以,也是昙花一现。
现在最应该恢复的就是老百姓的信心,而不是惦记老百姓兜里那点救命钱。
2023-02-04 20:58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朱顶红



像优秀的老前辈学习,最近10年由于工作经历关系,一直是晚睡晚起,晚上有睡眠焦虑,越到晚上越睡不着,经常是凌晨1.2点之后入睡,甚至3.4点入睡,早上9点起。
自从做投资之后,我有两个明显改变,人变瘦了,不过之前也一直在坚持,体力明显好了;满满的求知欲,爱好学习了。
用高大尚的话说,财富是对认知的馈赠。
我用通俗乃至低俗的话,学习进步会让你变得有钱,这是自然规律,不接受诡辩。
。。。。。。。。。。。。。。。。。。。。。。。。。。。。。。。。。。。。。。。
再给自己定个要求,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现在我已经起来坐在电脑跟前了,这个习惯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去改。我晚睡晚起也不是一天养成了,是长期环境影响和长期焦虑的结果。
目前有2件已经变好的事情
就是我自己的脾气、焦虑、体重、健康、皮肤各方面已经在慢慢变好;
我的总体账户已经扭亏为盈了,户1去年-15%多,户2-1%点。 今年靠双账户7%+的收益拉回来了。
。。。。。。。。。。。。。。。。。。。。。。。。
感谢每一位乐于在网上分享的前辈兄弟,网络是我获取知识和财富的唯一而且便捷的渠道。
2023-02-03 06:16修改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2022年和2023年,亏的时候没感觉,涨的时候反到慌了。小朋友,还得练!加油吧。无知者无畏,知一点者胡乱猜忌。投资如修炼,慢慢来。
2023-02-01 15:56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
第一,2023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长江商学院BCI均显著高于前值。这一则与2022年底正在经历疫情达峰,经济处于谷底有关;二则从春节期间的高频数据看,随着居民生活半径的打开,经济确实出现了景气度的同步好转,全国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增值税发票数据、发电量数据可以相互印证。
第二,从分项数据看,经济出现的积极变化包括:1)供求两端同步改善,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上行幅度分别为5.2和7.0个点;2)21个行业中有18个环比上升,大中小型企业同步改善,复苏没有表现出不均衡性;3)劳动力供给约束有明显改善。统计局指出,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4)企业预期改善较大,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5.6,是2022年4月以来最高;5)服务业比制造业改善幅度大,服务业在下游,服务业的改善应会对后续轻工业有进一步传递。
第三,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指标是库存。PMI产成品库存仅上行0.6个点,BCI库存甚至是下降的。这意味着疫情达峰、需求好转的过程比前期企业预期要快,导致生产来不及做充足反映,短期被动去库存的特征仍比较明显。这对应下一步生产的回升具备可持续性。
第四,不过,总体来说当前经济改善仍在初级阶段:1)制造业PMI只有50.1,BCI只有49.7,均仍在“容枯线”附近;2)出口订单改善幅度有限,1月新出口订单只有46.1;3)统计局指出,1月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五,服务业PMI的上行源于居民生活半径的打开,已是一致预期。我们进一步看下建筑业的情况。1月建筑业PMI上升2.0个点。我们理解其背后可能有两个线索。一是保交楼推动地产竣工;二是2023年财政更明显前置,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为历年最早,1月发行的专项债规模进一步超过去年,在此背景下,基建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上行更为明显,持平了2021年2月的高点。
第六,2023年初宏观面的关键线索有四:一是疫情快速达峰,二次感染脉冲截止目前并未出现;二是从PMI数据、春节期间高频数据来看,经济开局良好,但地产汽车尚未启动; 三是开年多省市召开会议,表态全力拼经济,专项债发行节奏显示今年政策确实大幅前置;四是从美国四季度数据超预期看,海外经济深度衰退概率有所下降,软着陆概率上升。
第七,而资产定价实际上从更早的11月初开始一直在试探性反映上述过程。至1月30日,万得全A较10月底低点已反弹13.8%;万得全A较2019年底的三年复合增长率也已从10月底的2%不到上行至6.3%,已接近但尚未完全达到名义GDP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的7.0%,加上2023年的名义增长也需要进一步反映,这意味着权益资产理论上仍有空间。从包含2023年全年的维度来看,目前的万得全A较2019年底的四年复合增长率为4.7%。债券资产的定价过程相似,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月底为2.64%,1月30日在2.91%附近。目前毕竟是工业和耐用消费淡季,基本面趋势只能推演无法确认。未来决定资产进一步走势的,主要还是复工季时的经济斜率、地产汽车等领域表现以及两会确定的政策空间。
2023-01-31 22:00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这是历年中国房地产的开工面积数据。今年新开工面积 减少40%,实际上应该更差。估计有去年40 50%就不错了。看股市和经济 可以盯着这个数据。今年经济起不起 这个数据是可以盯着的。
2023-01-26 23:19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jlmscb

入市不久,只能从资料中窥探以往的行情,大A几年会来一次行情,平时的时候行情都是普跌或者分化的。能做到的就是少亏或者压中行业。
如果你在2015年高点买进 食品饮料板块,恭喜你,不做任何操作 也有1.5倍收益。
如果你买入了传媒板块,那你就剩个裤衩子了。到今天 账户还是缩水八成的。你要说谁傻会买传媒,那当时可是香饽饽,我猜也有不少人挂在上面了。
时刻提醒自己,保住本金,保住本金,保住本金。本金在,赚钱大不了慢一点。
本金亏的多了,想回本真的是太难了。
吃到肉的时候,该撤就撤,即使卖飞了 后面还有大行情,也不要后悔,执行自己的纪律。
时刻提醒自己 风险和回报,如果回报足够诱惑你承担更大的风险,那你就仓位打进去。
如果觉得不值得,仓位要及早降下来,不要火中取栗。
这个市场不是比谁短期赚的多,而是比谁活的久。
2023-01-23 14:11修改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一月份满仓 6%收益。最后一天减仓了,主要减的股票仓位,可转债也稍微减了点。目前的仓位不到7成。年后继续涨的话少赚点,跌少亏点。看情况决定。资水老师说的 当所有人的预期都一致时,就很难达成了。A股啥时候让所有人都赚钱?我能理解这句话,但是经历和感受还是太少。高手都是现场中厮杀出来的,现在还能活的好好的,这就是独到的生存技能。
2023-01-22 21:24 来自湖南 引用
1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朱顶红




两个账户都新高了,记录一下。12月份因为看多疫情放开,太急着把仓位打满,被毒打了一个月。1月份算是满仓吃肉回血了。打算满仓过节了。目前的市场预期还好。就看空头年后进场,还是死熬着,等大盘回调。如果内外一起抬,大盘继续上冲的概率又大了。反正时刻关注着。
2023-01-19 23:33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1、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有的人说中国要搞计划经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中,包括外商在内的企业家都将发挥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财富的逐步积累,共同富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处理好房地产业系统性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业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针对最近市场对中国房地产业所持的悲观论调,从未来看,中国仍处于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2022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2022年末人口总量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3、国资委:切实强化稳增长稳投资措施,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云计算、宽带基础网络、5G/6G、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我们要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参与物流网络、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23年1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88款游戏获批。涉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腾讯《元梦之星》、网易《超凡先锋》、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三七互娱《扶摇一梦》、完美世界《天龙八部2:飞龙战天》等。

  5、深圳住建局:发布4份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征求意见文件。《深圳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本市住房保障体系,深圳将推出共有产权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按照土地出让时市场参考价格的50%左右确定,购房者需持有的产权份额原则上不低于50%,其余部分为政府产权份额。
2023-01-18 12:50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最近两周,小票持续的弱于其他品种,看下什么时候可以反弹。大盘最近走出了逼空行情,机构,散户也都等着过年了,无心恋战。
1月的收益目前还不错,反正是跑输各大指数的。跑不赢就跑不赢吧。没有大问题就守着自己的能力圈,慢慢的去拓展。
2023-01-17 10:53修改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我拿了几个月的今飞,昨天20CM起飞,我没格局 9%的时候全部清仓了。连半仓都没留。因为8月新规以来转债太弱了!格局了真的很久。期间的淳中转债,金农转债都起飞一下。我格局没有卖,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还是继续拿着 熬着。不到价格不卖。包括股票 亚太10CM跌回去。有时候见好就好收,到嘴的肉吃下去才是肉。只能说卖飞了少赚了。如果不卖,肉都吃不到,继续当苦媳妇熬着。 卖是落袋为安,不卖是想等个高价。就看自己的格局够不够了。目前疼了几万子弹出来,看情况加仓。
2023-01-07 12:19 来自湖南 引用
0

凡先生

赞同来自:

这个就是东财的界面。
2023-01-07 00:06 来自湖南 引用
0

云青天水瓶

赞同来自:

@凡先生
今年开年不错,记录一下
请问你这个是什么软件做的记录?感觉不错哎
2023-01-06 11:32 来自上海 引用
0

arrns

赞同来自:

作业让我们抄一下吧
2023-01-06 11:23 来自香港 引用
2

凡先生

赞同来自: 笨的不明显 自由的路涂



今年开年不错,记录一下
2023-01-06 10:58 来自湖南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1-05 08:55
  • 浏览: 21530
  • 关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