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问题:1. 飞机供给过剩,价格战厉害 2. 深层原因,国资航空无法出清,疫情亏了1000亿+,仍然要大量引进飞机(折旧的现金流仍然很好)。 实在看不到希望,等飞机出清后,我才会考虑回来。
价格管制取消后,有一天航空回到上升周期,利润弹性是很强的

赞同来自: 清风兰雪 、kakasdu 、lixianghui1982
我只最后说一点,资水大佬的不亏里说过,价值投资比周期股要难,具体到航空公司股票,尤其是现在这个价位,我认为是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赞同来自: woshishui2016 、hjndhr 、jjmdh 、pppppp 、好动的小学生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 人浮于事: 几十年来航空在国内是高大上行业,冗员导致人力成本巨大
2. 利益输送: 以飞机餐为例,你知道采购价多少钱吗?配餐公司的利润都比航空公司要高,工资和奖金也高,你信吗?这一点海运,铁路,甚至公交都不能幸免
3. 成本巨大: 国内飞行员收入比香港,韩国高,你信吗?还有机场,安保等等,很多时候航煤都比国外贵。至于政治性买飞机就不说了。
所以航空就是一块唐僧肉,所以相关部门都要咬一口的。留给投资者还有多少?

说什么我们票价贵几倍,是机龄新,你看有多少消费者会买账。说服务好,飞机上坐几个小时,就要点饮料和餐点的功夫,要几星酒店的服务吗
而且坐飞机满世界跑的人,特别是精英,时间是很宝贵的,而航线的密度是个恒定值,眼下有飞机不坐,等几个小时甚至等几天,非要乘坐高大上的航空公司的飞机的人也是极个别
还要受到油价波动、经济波动、地缘政治波动的影响,甚至太阳黑子等都能参合一脚
所以本质上航空公司,真不比过去街头上大声喊揽客的巴士车商业模式高级到哪去,都是重度同质化竞争,周期性和市场波动到是大得多
而且资本重得多,哪怕是亏钱,XXX架飞机和航线还是要保持运转
不是巴菲特说的那种傻子都能运营良好的企业,当然巴菲特自己也坚持不住原则,非要跨千米栏,航空股都亏 多少次了

赞同来自: 迈达斯蓝胖 、AZ90 、tianhao 、zhangs1 、zhenglonggeng 、 、 、 、 、 、 、 、 、 、更多 »
可见航空业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毁灭型行业,
(当然,航空对人类来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
“20世纪上半页另一项最伟大的发明:飞机。假如你当时看到莱特兄弟试飞小鹰号,你肯定会为当时航空业的投资前景激动不已。但是事实上,截至1992年,所有航空公司的合并净利是零,没错,连一毛钱也没赚过。”
“莱特兄弟试飞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时,如果当时有个人能够立刻把它打下来,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会好过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