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募债券的个人投资者,我们投资的品种主要是地产债券,包括融创债券(融创房地产集团发行),龙光债券(深圳市龙光控股发行),恒大债券(恒大地产集团发行),时代债券(广州市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世茂债券(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 )正荣债券(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融信债券(融信(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阳光城债券(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奥园债券(奥园集团有限公司)远洋债券(远洋控股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我们的诉求是---1.请求有关部门让个人户与机构户分开兑付。我们都是地产债券的个人户投资,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是在60--90元以上的高价买入的,而机构投资者都是在10--30元之间买入的,成本差异巨大,因为个人户随时担心踏空而不能买入的风险,很多机构户都可以等待在10--30元之间随心买入,交易优势明显,但是在债券兑付的时候,都是用同一种方案兑付,既然交易规则不同,就不应该用同一种方案兑付,我们个人户要求与机构户分开兑付。很多机构户尤其是私募小机构户都采取分户策略,在不能将个人户与机构户分开兑付情况下,目前的债务重组小额制度看起来有利于个人户,其实只能让个别机构户利用交易规则的漏洞获取超额收益(收益超过400%),而真正的个人投资者都损失惨重。
诉求理由:1.大机构户本来就有强大的信息获取与研判能力,抗风险能力大大强于个人户投资者,2.私募小机构户利用规则优势几乎都是10元-30元买入低价地产债券的,他们利用规则优势在个人户不能买入时,进行分仓博取小额,就算没有小额,他们的利润暴利收益(账面利润超过400%)3.个人户的抗风险能力本来就低,获取信息能力,分析研判能力都处于弱势低位,而且交易权限让个人户只能在80元以上高位买入,债券价格一旦暴雷下跌,个人户都不能买入了,但兑付时候,又是同一个方案,所以必须将个人户与机构户分开兑付才能真正公平。恳求**会切实做到”保护中小投资者”.
2.请求相关部门彻底解决债券个人户的历史问题。其实绝大多数的暴雷债券都存在这个问题,机构户与个人户的交易权限不对等问题,但是兑付时候都是同一个方案。2022年5月20日行政之后99%以上的债券,个人户已经不能买入了,想要摊低成本也不行了,既然以后没有债券投资者个人户,恳请有关部门把之前的债券个人户妥善解决!
hzhdj - 2001年9月开始股票交易,03年外汇,04年期货,一路亏到2007年,2008年期货开始持续盈利,2014年开始垃圾债券交易,2019重点可转债!2020从重仓可转债转到股票,2021误入中国地产债!目前,90%财富被民企地产债收割!
2022年5月20日行政之后99%以上的债券,个人户已经不能买入了,既然以后没有债券投资者个人户,恳请有关部门把之前的债券个人户妥善解决,让高成本买入的债券个人户全额兑付,那么以后就没有那么多债券维权问题了!
hzhdj - 2001年9月开始股票交易,03年外汇,04年期货,一路亏到2007年,2008年期货开始持续盈利,2014年开始垃圾债券交易,2019重点可转债!2020从重仓可转债转到股票,2021误入中国地产债!目前,90%财富被民企地产债收割!
挺你!不是每个人都有坑哥这么幸运的,你还有通信砖可以帮,很多人只能去工地直接搬砖了,许老板是7月1上*楼,8月就暴雷,9月债券就停牌,一切比电视剧的剧情还狗血,中国有几个人企业家能在*楼上,连*云,雷军等都在下面坐着,,,,,不管怎么样,所有债券的个人户都要团结起来,都是一条船的,每一只债的兑付方式,小额,都关系都后面的另一只债的方案。
当初恒大债咨询你时 老弟也是信心满满 退休金亏完了 血泪呀 搞得我迟迟无法退休
只好舔着老脸继续在通信市场卖命搬砖
只有买了债的朋友才会真的懂,
hzhdj - 2001年9月开始股票交易,03年外汇,04年期货,一路亏到2007年,2008年期货开始持续盈利,2014年开始垃圾债券交易,2019重点可转债!2020从重仓可转债转到股票,2021误入中国地产债!目前,90%财富被民企地产债收割!
kzz8qh - 极简投资,丰富生活。
都多少家无限展期,外加三四年后没任何实质保证的分期兑付,哪还有人做梦什么个人刚性兑付?!还闹,这年头还能发发帖打打电话的都算是“硬汉”了,早躺平了。。。
可转债现在也都是签了风险揭示的,未来出现还不上钱的公司是早晚的事,不过要是公司倒闭退市清算等等大家基本能心服口服,但别公司一切照旧,就是没钱还,哪别怪投资者闹。。。
一闹就一刀切,哪估计小银行存款以后也不要让个人买了,还有期房等等。。。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oie9 、coolchan 、xibu 、apple2019 、四时自由 、 、 、 、 、 、 、更多 »
哪怕100块面值买的债券,高于无风险利率的YTM就是风险溢价,就要承担违约乃至损失所有本金的风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这个市场是不存在的。现在既然还能买债券的,肯定开权限的时候也签了风险同意书的。而且现在明显保交楼的是第一要务,相比于那些毕生积蓄买了期房无法交付的,还能闲钱投资的“合格投资者”,显然不是政府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有时间维权做无用功,不如好好研究别的投资方向看怎么把钱赚回来。小户投资人在破产重整之前的阶段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机构还有好多1块钱买的债券,你也会觉得不公平吗?华信债最终破产清算只还0.27%,1%的面值买依然亏73%,所以跟买入成本有毛线关系?个人应该也可以去收0.2折个打包同样是个人的无限责任违约债权,怎么不去买呢?还不是按以前的思维以为高价买的违约债券能给个人刚兑,这个早就不存在了,不然为什么要500万的门槛。这两件事可是互为因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