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急跌,上证告急,深证告急,各股民群里炸开了锅。3月9日上证一度下探4个点,极端的市场行情下,要割肉还是要抄底的念头盘桓在投资者的心头。
恐慌源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极端情绪塑造极端行情,而单边的下跌又会将恐慌的情绪进一步放大。是做情绪的奴隶还是停下来思考应对的策略,在危机过后,注定是不一样的结局。
从3月3日到3月9日,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内,沪深300指数下挫7.87%。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股民也许还能淡然处之,毕竟在2015年6月30日,上证指数曾从开盘跌5%到收盘涨5%,单日振幅高达10%以上。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人性总不变。当看不清前行路的时候,不妨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市场的下跌空间还有多少?
回顾2015和2018熊市的情况。2015的牛熊周期,回头来看,因杠杆而生,去杠杆而终。由于杠杆的存在,当时大盘涨的迅猛,下跌时也极为惨烈,约7个月时间沪深300指数就跌去了47.22%。 2018年贸易摩擦下,指数从熊市底部向上爬的路告卒,约1年时间跌去33.32%。而这轮下跌始于2021年2月,从12月开始加速下跌,到3月9日已经超过1年时间,区间指数最大回撤达31.40%。
行情并不会简单的重复,未来存在多种可能。若假设本轮最大回撤分别为35%、40%、45%、50%时,那么指数向下的空间还有多少。
极端情况下,最大回撤达到50%,沪深300指数的向下空间还有约27.11%。不过这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这轮牛市的涨幅远低于2015年,也没有大量的杠杆资金,从逻辑上说跌幅不会比那时更高。若参考2018年时的情况,则更大概率的落在35%-40%这个区间,那么也就意味着此时继续向下跌幅不到15%。
这个测算并不会完全准确,但起码经过测算能让自己心里有底了,而不是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赶紧卖出。从中长期投资角度来说,波动并不是风险,本金的永久性损失才是风险。
在估值维度上,沪深300指数处于近5年的中性位。其中市盈率指标近5年只有35.12%的时间比现在便宜;市净率指标近5年只有38.98%的时间比现在便宜。
指数不贵的同时,由于过去两年基金抱团的极端演绎,在小盘价值和小盘成长跌入尘埃的时候,大盘成长仍然贵的让人“只敢远观”,市盈率和市盈率均高于历史80%的时间。
所以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市场整体向下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估值较高的成长类股票可能还有有较大的继续回调空间。就如同2021年是一种分化式的结构性上涨一样,如今的下跌也会是分化式的结构性下跌,估值高涨幅高的跌幅大,跌的时间长;低估值低涨幅的,下跌幅度有限。
以雪球编制的北交所概念来看,从2021年9月份的最高点1131.67到3月9日下探至904.15,跌幅达20.04%。
参考过往科创板、创业板的经历,似乎每一个新的市场都要经历这么一波下跌,然后迎来属于它的明媚春光。
比如科创板首发上市的25家公司,在上市后的前5个多月时间里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51.79%,而此后一年这些公司平均最大涨幅达到了103.64%。
创业板首发上市的26家公司,在上市后的前6个月时间里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37.27%,而此后一年这些公司平均最大涨幅达到了63.11%。
⚫北交所企业的估值情况如何?
北交所作为一个新市场,入市门槛50万与科创板相一致。我们将两个市场比较来看,北交所84家公司的加权市盈率(TTM)为30.76倍,科创板392家公司的加权市盈率(TTM)为69.1倍,北交所目前的估值远低于科创板公司,但也谈不上很便宜。
目前北交所大部分公司已经发布2021年年报,从年报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来看,84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的扣非净利增速都高于当前的市盈率(TTM)。像长虹能源、吉冈精密、贝特瑞、智新电子等比较优质的北交所股票区间最大回撤已经在45%以上。若以当前增速进行测算,长虹能源、吉冈精密、贝特瑞、智新电子、科达自控、晶赛科技这些公司明年PE(TTM)值都将低于20倍。不过,这些都是制造业企业,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疫情导致国内经济和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这些企业2022年业绩增速未必还能维持2021年的高增长。
⚫个人的一些主观结论:
从沪深市场、港股、北交所整体市场走向来看,当前市场缺乏重大利好刺激,而不利因素:四处开花的疫情、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大宗商品涨价等在不断发酵。股市是对未来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企业业绩很难乐观起来,指数短期也很难V回来,所以大概率就是继续向下慢慢调整,但是确实调整空间不会有很大了。个人的看法是当前开始进入底部区域,但是这个底部可能还需要磨很长时间。
所以,当前不宜盲目抄底,很容易被埋。最重要的是手中保留更多的现金,现金是一种选择权,可以在当前动荡的市场中保持更多的选择。全部清仓,保持空仓,也没必要。只要持股股票前景向好,估值合理,就可以留着不动。
北交所和新三板由于并不受到外资的影响,主要是国内的投资者在交易。按流通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流动性高的和流动性低的;按估值可以分为高估和低估;按投资策略可以分为主要博北交所上市和单纯跟随公司成长。
从盘面上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受到打击的是流动性偏高的股票。尤其是流动性估值双高股,在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这类股票可能要继续下跌。而对于低估值或者由于市场情绪影响导致原有的高估公司进入低估区间,可以加入自选,进行观察,如果跌到很令人心动的位置,则可以进行金字塔式的逐步加仓买入。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当前无需恐慌,也没到贪婪的时候,应该仔细思考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对长期,我们可以乐观。当前处于寒冷的冬天,但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短期我们应该冷静。心怀希望,沉着应对,危机将化为机会。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恐慌源于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极端情绪塑造极端行情,而单边的下跌又会将恐慌的情绪进一步放大。是做情绪的奴隶还是停下来思考应对的策略,在危机过后,注定是不一样的结局。
从3月3日到3月9日,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内,沪深300指数下挫7.87%。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股民也许还能淡然处之,毕竟在2015年6月30日,上证指数曾从开盘跌5%到收盘涨5%,单日振幅高达10%以上。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人性总不变。当看不清前行路的时候,不妨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市场的下跌空间还有多少?
回顾2015和2018熊市的情况。2015的牛熊周期,回头来看,因杠杆而生,去杠杆而终。由于杠杆的存在,当时大盘涨的迅猛,下跌时也极为惨烈,约7个月时间沪深300指数就跌去了47.22%。 2018年贸易摩擦下,指数从熊市底部向上爬的路告卒,约1年时间跌去33.32%。而这轮下跌始于2021年2月,从12月开始加速下跌,到3月9日已经超过1年时间,区间指数最大回撤达31.40%。
行情并不会简单的重复,未来存在多种可能。若假设本轮最大回撤分别为35%、40%、45%、50%时,那么指数向下的空间还有多少。
极端情况下,最大回撤达到50%,沪深300指数的向下空间还有约27.11%。不过这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这轮牛市的涨幅远低于2015年,也没有大量的杠杆资金,从逻辑上说跌幅不会比那时更高。若参考2018年时的情况,则更大概率的落在35%-40%这个区间,那么也就意味着此时继续向下跌幅不到15%。
这个测算并不会完全准确,但起码经过测算能让自己心里有底了,而不是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赶紧卖出。从中长期投资角度来说,波动并不是风险,本金的永久性损失才是风险。
在估值维度上,沪深300指数处于近5年的中性位。其中市盈率指标近5年只有35.12%的时间比现在便宜;市净率指标近5年只有38.98%的时间比现在便宜。
指数不贵的同时,由于过去两年基金抱团的极端演绎,在小盘价值和小盘成长跌入尘埃的时候,大盘成长仍然贵的让人“只敢远观”,市盈率和市盈率均高于历史80%的时间。
所以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市场整体向下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估值较高的成长类股票可能还有有较大的继续回调空间。就如同2021年是一种分化式的结构性上涨一样,如今的下跌也会是分化式的结构性下跌,估值高涨幅高的跌幅大,跌的时间长;低估值低涨幅的,下跌幅度有限。
以雪球编制的北交所概念来看,从2021年9月份的最高点1131.67到3月9日下探至904.15,跌幅达20.04%。
参考过往科创板、创业板的经历,似乎每一个新的市场都要经历这么一波下跌,然后迎来属于它的明媚春光。
比如科创板首发上市的25家公司,在上市后的前5个多月时间里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51.79%,而此后一年这些公司平均最大涨幅达到了103.64%。
创业板首发上市的26家公司,在上市后的前6个月时间里平均最大回撤幅度为37.27%,而此后一年这些公司平均最大涨幅达到了63.11%。
⚫北交所企业的估值情况如何?
北交所作为一个新市场,入市门槛50万与科创板相一致。我们将两个市场比较来看,北交所84家公司的加权市盈率(TTM)为30.76倍,科创板392家公司的加权市盈率(TTM)为69.1倍,北交所目前的估值远低于科创板公司,但也谈不上很便宜。
目前北交所大部分公司已经发布2021年年报,从年报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来看,84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的扣非净利增速都高于当前的市盈率(TTM)。像长虹能源、吉冈精密、贝特瑞、智新电子等比较优质的北交所股票区间最大回撤已经在45%以上。若以当前增速进行测算,长虹能源、吉冈精密、贝特瑞、智新电子、科达自控、晶赛科技这些公司明年PE(TTM)值都将低于20倍。不过,这些都是制造业企业,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疫情导致国内经济和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这些企业2022年业绩增速未必还能维持2021年的高增长。
⚫个人的一些主观结论:
从沪深市场、港股、北交所整体市场走向来看,当前市场缺乏重大利好刺激,而不利因素:四处开花的疫情、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大宗商品涨价等在不断发酵。股市是对未来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企业业绩很难乐观起来,指数短期也很难V回来,所以大概率就是继续向下慢慢调整,但是确实调整空间不会有很大了。个人的看法是当前开始进入底部区域,但是这个底部可能还需要磨很长时间。
所以,当前不宜盲目抄底,很容易被埋。最重要的是手中保留更多的现金,现金是一种选择权,可以在当前动荡的市场中保持更多的选择。全部清仓,保持空仓,也没必要。只要持股股票前景向好,估值合理,就可以留着不动。
北交所和新三板由于并不受到外资的影响,主要是国内的投资者在交易。按流通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流动性高的和流动性低的;按估值可以分为高估和低估;按投资策略可以分为主要博北交所上市和单纯跟随公司成长。
从盘面上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受到打击的是流动性偏高的股票。尤其是流动性估值双高股,在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这类股票可能要继续下跌。而对于低估值或者由于市场情绪影响导致原有的高估公司进入低估区间,可以加入自选,进行观察,如果跌到很令人心动的位置,则可以进行金字塔式的逐步加仓买入。
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当前无需恐慌,也没到贪婪的时候,应该仔细思考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对长期,我们可以乐观。当前处于寒冷的冬天,但离春天还有一段时间,短期我们应该冷静。心怀希望,沉着应对,危机将化为机会。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
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0
dhhlys
- 积重而返
作为新兴板块,北交所股票质地,相比科创板和创业板真的差太多了。。。基本上属于两头受气,那些星辰大海只看业绩不看估值的肯定买双创,看估值的不如买主板高股息的。。。被抛弃我觉得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