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打压中概,中概大跌我认,到底在美上市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等公司有可能被迫退市,那股东们担心风险,割肉走人,股价也一路南下,这个可以理解,从而引起咱们的丐帮也大跌(其实在美上市互联网公司占513050的持仓比例约在40%,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个我认了。但恒生互联跟跌什么鬼?腾讯等在港交所上市好好的,又不会退市,这个场子也算是咱们自己能管控得住,那有啥担心的呢。
回头看,那现在算不算情绪恐慌呢?咱们能不能利用这个恐慌情绪呢,当然,我之前已经买了15%左右的各类基金,今天也不补仓,倒是想在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等基金上弄几个条件单,就是股价再跌10%就自动买入,规避本人届时的犹豫和贪心,不知此方案是否可行?到底是去捡钱还是送钱呢?
回头看,那现在算不算情绪恐慌呢?咱们能不能利用这个恐慌情绪呢,当然,我之前已经买了15%左右的各类基金,今天也不补仓,倒是想在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等基金上弄几个条件单,就是股价再跌10%就自动买入,规避本人届时的犹豫和贪心,不知此方案是否可行?到底是去捡钱还是送钱呢?

6
赞同来自: xuminjx 、知行之 、化十一 、zdjun 、云南的小鹏 、更多 »
@Akdg
至于说涨多了就要跌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股价涨多了要看具体情况和核心因素,一种是纯粹是估值高涨引起的市值/股价大涨,那就是概念股,怎么涨就会怎么跌;一种是业务发展引起的公司壮大了,这样的市值/股价大涨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比如微软、腾讯都涨了几百倍几千倍,那是公司确实发展很快,难道要跌回IPO之初的价格,那才是不合理啊。
这些大盘科技股在美股的交易量是港股交易量的十几二十倍,一旦剔除出去,流动性瞬间枯竭,凭港股的交易量,无论如何都是撑不起当前的市值,只能先跌为敬。市值和交易量没有关系啊,公司如果不错,假设市值1万亿,机构基本认可,那哪怕每天交易1万元,也不影响市值啊。
至于说涨多了就要跌的观点,我不敢苟同。股价涨多了要看具体情况和核心因素,一种是纯粹是估值高涨引起的市值/股价大涨,那就是概念股,怎么涨就会怎么跌;一种是业务发展引起的公司壮大了,这样的市值/股价大涨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比如微软、腾讯都涨了几百倍几千倍,那是公司确实发展很快,难道要跌回IPO之初的价格,那才是不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