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赞同来自: a3021114114 、自以为价值投资 、日积跬步 、春秋战国 、好奇心135更多 »
茅台。很多人会说黄金、房价、工资等等持续上涨,这种XX膨胀也算是无限扩张对吧,如果某个公司业务就是无杠杆持有黄金、房价、工资的话,应该是满足这种条件的。
大众有个误区,动辄提通胀,因为货币增加了多少倍,那么物价就可以涨多少倍,实际上价格供需决定,过去三十年货币确实多了很多,但钢铁、水泥、汽车、手机、电视、冰箱的价格不涨反跌,而且其产品品质功能比三十年前强了不知多少。这个误区来自于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1)供需决定;2)货币量决定;3)价值决定,其实后两者都可以轻松举反例证伪。
回到黄金、房子、工资,房子之间本身差异过大,农村的房子供需情况和陆家嘴房子供需情况天差地别,所以房子能不能保值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三十年后有些房子继续涨,有些房子归零。其实大家最终应该选择什么东西最保值(企业也是),保值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该项目相比货币的稀缺性比对的变化,A稀缺性只要相比货币是提升的就会保值,但大家应该去追求稀缺性提升最多的,虽然A相比货币稀缺性提升(保值),如果B稀缺性提升幅度大于A,那么大家应该去拥有B而非A,但两个项目都是相对货币是保值的。
大众有个误区,动辄提通胀,因为货币增加了多少倍,那么物价就可以涨多少倍,实际上价格供需决定,过去三十年货币确实多了很多,但钢铁、水泥、汽车、手机、电视、冰箱的价格不涨反跌,而且其产品品质功能比三十年前强了不知多少。这个误区来自于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1)供需决定;2)货币量决定;3)价值决定,其实后两者都可以轻松举反例证伪。
回到黄金、房子、工资,房子之间本身差异过大,农村的房子供需情况和陆家嘴房子供需情况天差地别,所以房子能不能保值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三十年后有些房子继续涨,有些房子归零。其实大家最终应该选择什么东西最保值(企业也是),保值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该项目相比货币的稀缺性比对的变化,A稀缺性只要相比货币是提升的就会保值,但大家应该去追求稀缺性提升最多的,虽然A相比货币稀缺性提升(保值),如果B稀缺性提升幅度大于A,那么大家应该去拥有B而非A,但两个项目都是相对货币是保值的。

3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franckC 、xiaofeng71
这些有什么用?都不便宜,我选中海油
一、科技与半导体领域
中芯国际(688981.SH/0981.HK)
垄断性:国内芯片代工绝对龙头,全球市场份额约6%,国产替代核心标的。
稀缺性:国内唯一实现14nm以下制程量产的企业,技术壁垒高。
扩张潜力:受益于AI、新能源车等需求,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翻倍,政策扶持下产能持续扩张。
腾讯控股(0700.HK)
垄断性:社交(微信)、游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绝对龙头,用户覆盖超13亿。
稀缺性:全球唯一兼具社交、内容、支付生态的互联网巨头。
扩张潜力:AI大模型、云服务及国际化业务(如东南亚游戏市场)提供增长空间。
二、新能源与高端制造
宁德时代(300750.SZ)
垄断性: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40%,连续6年全球第一。
稀缺性: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专利数量行业第一。
扩张潜力:储能需求爆发(年均增速30%),海外建厂加速全球化。
比亚迪(002594.SZ/1211.HK)
垄断性:国内新能源车市占率超30%,垂直整合产业链优势显著。
稀缺性: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全技术的车企。
扩张潜力:海外市场拓展(欧洲、东南亚)及储能业务布局。
隆基绿能(601012.SH)
垄断性:全球光伏组件龙头,市占率超20%。
稀缺性:HJT电池技术领先,转换效率突破26%。
扩张潜力:氢能业务与光伏协同发展,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
三、消费与医药
贵州茅台(600519.SH)
垄断性:高端白酒市占率超60%,定价权无可替代。
稀缺性:酱香工艺+地理标志,品牌护城河深厚。
扩张潜力:系列酒扩产、直营渠道改革及国际化尝试。
片仔癀(600436.SH)
垄断性:国家绝密配方中药,肝病用药市场主导者。
稀缺性:原材料(麝香)供应受控,不可复制性极强。
扩张潜力:大健康产品线延伸(化妆品、保健品)。
凯莱英(002821.SZ/6821.HK)
垄断性:全球CDMO行业前三,海外收入占比70%。
稀缺性:小分子药物产能和技术优势显著,客户绑定辉瑞、默沙东等。
扩张潜力:细胞基因治疗(CGT)业务增长,海外订单持续放量。
四、新兴技术与未来产业
科大讯飞(002230.SZ)
垄断性:AI语音市场占有率超60%,教育、医疗垂直领域领先。
稀缺性:国内唯一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上市企业。
扩张潜力:AI+行业应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
美团-W(3690.HK)
垄断性:本地生活服务市占率超70%,外卖领域绝对主导。
稀缺性:即时配送网络覆盖2800个县市,规模效应显著。
扩张潜力:社区电商、无人配送及海外市场探索。
一、科技与半导体领域
中芯国际(688981.SH/0981.HK)
垄断性:国内芯片代工绝对龙头,全球市场份额约6%,国产替代核心标的。
稀缺性:国内唯一实现14nm以下制程量产的企业,技术壁垒高。
扩张潜力:受益于AI、新能源车等需求,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翻倍,政策扶持下产能持续扩张。
腾讯控股(0700.HK)
垄断性:社交(微信)、游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绝对龙头,用户覆盖超13亿。
稀缺性:全球唯一兼具社交、内容、支付生态的互联网巨头。
扩张潜力:AI大模型、云服务及国际化业务(如东南亚游戏市场)提供增长空间。
二、新能源与高端制造
宁德时代(300750.SZ)
垄断性: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40%,连续6年全球第一。
稀缺性:固态电池技术领先,专利数量行业第一。
扩张潜力:储能需求爆发(年均增速30%),海外建厂加速全球化。
比亚迪(002594.SZ/1211.HK)
垄断性:国内新能源车市占率超30%,垂直整合产业链优势显著。
稀缺性: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全技术的车企。
扩张潜力:海外市场拓展(欧洲、东南亚)及储能业务布局。
隆基绿能(601012.SH)
垄断性:全球光伏组件龙头,市占率超20%。
稀缺性:HJT电池技术领先,转换效率突破26%。
扩张潜力:氢能业务与光伏协同发展,海外市场渗透率提升。
三、消费与医药
贵州茅台(600519.SH)
垄断性:高端白酒市占率超60%,定价权无可替代。
稀缺性:酱香工艺+地理标志,品牌护城河深厚。
扩张潜力:系列酒扩产、直营渠道改革及国际化尝试。
片仔癀(600436.SH)
垄断性:国家绝密配方中药,肝病用药市场主导者。
稀缺性:原材料(麝香)供应受控,不可复制性极强。
扩张潜力:大健康产品线延伸(化妆品、保健品)。
凯莱英(002821.SZ/6821.HK)
垄断性:全球CDMO行业前三,海外收入占比70%。
稀缺性:小分子药物产能和技术优势显著,客户绑定辉瑞、默沙东等。
扩张潜力:细胞基因治疗(CGT)业务增长,海外订单持续放量。
四、新兴技术与未来产业
科大讯飞(002230.SZ)
垄断性:AI语音市场占有率超60%,教育、医疗垂直领域领先。
稀缺性:国内唯一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上市企业。
扩张潜力:AI+行业应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商业化加速。
美团-W(3690.HK)
垄断性:本地生活服务市占率超70%,外卖领域绝对主导。
稀缺性:即时配送网络覆盖2800个县市,规模效应显著。
扩张潜力:社区电商、无人配送及海外市场探索。

3
DeepSeek-R1
您好,我是DeepSeek-R1,很乐意为您服务!
你认为未来哪些公司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三个特性
DeepSeek R1
思考过程
嗯,用户问的是未来哪些公司可能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这三个特性。首先,我需要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定义。垄断通常指市场支配地位,稀缺可能是指资源或技术的不可复制性,而无限扩张意味着公司能够持续增长,不受物理或市场限制。接下来,我需要结合当前科技和行业趋势来分析可能的候选公司。
首先想到的是科技巨头,比如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已经在各自领域有很强市场地位的公司。他们是否有垄断?谷歌在搜索引擎、亚马逊在电商和云服务、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确实接近垄断。但需要考虑反垄断法的影响,用户可能想知道未来的公司,所以可能更关注新兴领域。
然后考虑稀缺性,比如拥有独特技术或资源的公司。例如,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的先进技术,或者ASML在光刻机领域的独占地位。这些公司的技术壁垒很高,竞争对手很难进入,符合稀缺性。
无限扩张方面,平台型公司比如Meta(Facebook)或者腾讯,通过社交网络效应可以不断扩展到新市场。另外,云计算和AI公司也可能有这种潜力,因为数字服务的边际成本低,容易扩张。
接下来要考虑新兴领域,比如AI、量子计算、生物科技。OpenAI在生成式AI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带来垄断,但开源模型如Meta的LLAMA可能影响这一点。量子计算公司如IBM、Google如果实现技术突破,可能会垄断算力市场。
生物科技方面,基因编辑公司如CRISPR Therapeutics如果拥有专利技术,可能在治疗领域形成垄断。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上的布局,加上能源业务,也可能具备扩张潜力。
还需要分析各行业的监管环境,比如反垄断法可能限制传统巨头的扩张,而新兴领域监管较少,但风险也高。另外,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的平衡,比如TikTok的全球扩张遇到的地缘政治问题,可能影响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用户可能是在寻找投资机会或了解未来经济趋势,所以需要给出不同行业的例子,并指出其潜在风险和优势。需要区分已经具备这些特性和未来可能具备的公司,比如特斯拉还在扩展中,而亚马逊已经较成熟。
可能忽略的领域:太空探索如SpaceX,如果成功实现卫星互联网或火星殖民,可能形成垄断和无限扩张。数字支付和加密货币平台,如PayPal、Coinbase,如果加密货币被广泛接受,可能具备这些特性。
最后,总结时需要平衡各个因素,指出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同时具备三个特性,并提醒用户注意监管和技术风险。
未来可能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这三个特性的公司,往往集中在技术壁垒高、网络效应强、数据或资源独占性强的领域。以下是可能符合这些特征的公司类型和具体案例:
技术壁垒(稀缺性),
网络效应或资源独占(垄断性),
可规模化复制(无限扩张)。
投资者需关注技术突破速度、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有哪些中国的公司
在中国,有几家公司可能具有垄断、稀缺、和无限扩张的潜力,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具有这些特征或潜力的中国公司: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科技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垄断:在电商、云计算领域拥有较大市场份额。
稀缺: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
无限扩张:云计算、智能物流、金融科技等领域。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垄断:社交网络(微信)、游戏领域强势地位。
稀缺: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平台生态。
无限扩张:数字内容、金融科技、AI研发。
半导体与IC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垄断: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稀缺:5G技术和专利储备。
无限扩张: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领域。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
垄断: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生产技术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
稀缺:半导体制造能力。
无限扩张:芯片制造、先进制程研发等领域。
新能源与汽车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Ltd.)
垄断: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的领导者。
稀缺: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
无限扩张:新能源汽车、储能解决方案、电动交通领域。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
垄断:动力电池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
稀缺:锂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
无限扩张: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电池材料等领域。
科技创新与生物技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iFLYTEK Co., Ltd.)
垄断:语音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
稀缺:自主研发的语音技术。
无限扩张:AI应用于教育、医疗、智能硬件等领域。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WuXi AppTec)
垄断:生物技术与医药研发合同服务领域。
稀缺:广泛的医药研发平台和服务网络。
无限扩张:全球化的医药研发服务和创新药研发。
风险与挑战
中国的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
国际竞争与技术封锁:涉及高技术领域的潜在制约。
地缘政治影响:外国市场准入及供应链安全。
国内政策变化:政府对于市场垄断的监管措施。
总结
上述公司已在各自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并显示出可持续扩张的潜力。关注其技术创新、市场策略、以及国际合作,将有助于了解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您好,我是DeepSeek-R1,很乐意为您服务!
你认为未来哪些公司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三个特性
DeepSeek R1
思考过程
嗯,用户问的是未来哪些公司可能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这三个特性。首先,我需要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定义。垄断通常指市场支配地位,稀缺可能是指资源或技术的不可复制性,而无限扩张意味着公司能够持续增长,不受物理或市场限制。接下来,我需要结合当前科技和行业趋势来分析可能的候选公司。
首先想到的是科技巨头,比如谷歌、亚马逊、微软这些已经在各自领域有很强市场地位的公司。他们是否有垄断?谷歌在搜索引擎、亚马逊在电商和云服务、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确实接近垄断。但需要考虑反垄断法的影响,用户可能想知道未来的公司,所以可能更关注新兴领域。
然后考虑稀缺性,比如拥有独特技术或资源的公司。例如,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的先进技术,或者ASML在光刻机领域的独占地位。这些公司的技术壁垒很高,竞争对手很难进入,符合稀缺性。
无限扩张方面,平台型公司比如Meta(Facebook)或者腾讯,通过社交网络效应可以不断扩展到新市场。另外,云计算和AI公司也可能有这种潜力,因为数字服务的边际成本低,容易扩张。
接下来要考虑新兴领域,比如AI、量子计算、生物科技。OpenAI在生成式AI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带来垄断,但开源模型如Meta的LLAMA可能影响这一点。量子计算公司如IBM、Google如果实现技术突破,可能会垄断算力市场。
生物科技方面,基因编辑公司如CRISPR Therapeutics如果拥有专利技术,可能在治疗领域形成垄断。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上的布局,加上能源业务,也可能具备扩张潜力。
还需要分析各行业的监管环境,比如反垄断法可能限制传统巨头的扩张,而新兴领域监管较少,但风险也高。另外,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的平衡,比如TikTok的全球扩张遇到的地缘政治问题,可能影响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用户可能是在寻找投资机会或了解未来经济趋势,所以需要给出不同行业的例子,并指出其潜在风险和优势。需要区分已经具备这些特性和未来可能具备的公司,比如特斯拉还在扩展中,而亚马逊已经较成熟。
可能忽略的领域:太空探索如SpaceX,如果成功实现卫星互联网或火星殖民,可能形成垄断和无限扩张。数字支付和加密货币平台,如PayPal、Coinbase,如果加密货币被广泛接受,可能具备这些特性。
最后,总结时需要平衡各个因素,指出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同时具备三个特性,并提醒用户注意监管和技术风险。
未来可能具备垄断、稀缺、无限扩张这三个特性的公司,往往集中在技术壁垒高、网络效应强、数据或资源独占性强的领域。以下是可能符合这些特征的公司类型和具体案例:
- 人工智能与算法平台
公司案例:OpenAI、DeepMind(Google)、Anthropic
逻辑:
垄断:领先的AI模型需要海量数据、算力和顶尖人才,少数公司可能主导核心算法和底层技术。
稀缺:生成式AI(如GPT-5)的复杂性和训练成本极高,难以被复制。
无限扩张:AI可渗透到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 量子计算与下一代算力
公司案例:IBM、Google Quantum、Rigetti、华为
逻辑:
垄断:量子计算的硬件和算法研发需要长期投入,先发企业可能形成技术垄断。
稀缺:量子比特稳定性和纠错技术是核心壁垒,全球仅有少数公司掌握。
无限扩张:量子算力一旦商业化,将重塑密码学、药物研发、气候模拟等领域。 - 半导体制造与先进芯片
公司案例:台积电(TSMC)、ASML、三星
逻辑:
垄断:台积电在5nm以下制程的市场份额超过90%,ASML垄断EUV光刻机。
稀缺:半导体制造依赖全球供应链协作,短期无法被替代。
无限扩张:算力需求持续爆发,芯片是数字经济的“石油”。 - 太空探索与卫星互联网
公司案例:SpaceX、蓝色起源(Blue Origin)
逻辑:
垄断:SpaceX在可回收火箭技术、星链(Starlink)卫星部署上已形成先发优势。
稀缺:低轨卫星频段和轨道资源有限,具有排他性。
无限扩张:太空资源(如氦-3采矿)、全球互联网覆盖、火星殖民等长期愿景。 - 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
公司案例:CRISPR Therapeutics、Moderna、Illumina
逻辑:
垄断: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专利壁垒高,mRNA平台技术具有独占性。
稀缺: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头部公司积累的数据和经验难以复制。
无限扩张:个性化医疗、长寿科技、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巨大。 - 数字货币与金融基础设施
公司案例:Coinbase(合规交易平台)、Ripple(跨境支付)、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相关)
逻辑:
垄断:合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可能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节点。
稀缺:区块链底层协议(如以太坊)的生态网络效应极强。
无限扩张:数字货币的全球化属性可突破传统金融的地域限制。 -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公司案例:宁德时代、特斯拉(能源业务)、First Solar
逻辑:
垄断: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高,宁德时代市占率超35%。
稀缺: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等下一代技术可能形成专利壁垒。
无限扩张:能源转型是全球趋势,储能技术可应用于电网、汽车、家庭等多场景。 - 元宇宙与虚拟现实平台
公司案例:Meta(Quest头显)、Roblox、Epic Games(虚幻引擎)
逻辑:
垄断:虚拟世界的底层引擎、用户生态和内容创作工具可能被少数平台主导。
稀缺:3D建模工具、虚拟人技术、AR/VR硬件标准具有独占性。
无限扩张:元宇宙的虚拟经济可无限扩展内容和交互形式。
风险与挑战
反垄断监管:各国政府可能限制巨头扩张(如欧盟《数字市场法案》)。
技术替代风险:颠覆性技术可能打破现有垄断(如AI对传统行业的冲击)。
地缘政治:半导体、能源等领域可能受供应链安全或政策干预影响。
总结
未来最可能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公司,大概率会出现在AI、量子计算、半导体、生物技术、太空等硬科技领域。它们需要同时满足:
技术壁垒(稀缺性),
网络效应或资源独占(垄断性),
可规模化复制(无限扩张)。
投资者需关注技术突破速度、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有哪些中国的公司
在中国,有几家公司可能具有垄断、稀缺、和无限扩张的潜力,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具有这些特征或潜力的中国公司: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科技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垄断:在电商、云计算领域拥有较大市场份额。
稀缺:大型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
无限扩张:云计算、智能物流、金融科技等领域。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垄断:社交网络(微信)、游戏领域强势地位。
稀缺: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交平台生态。
无限扩张:数字内容、金融科技、AI研发。
半导体与IC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垄断: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稀缺:5G技术和专利储备。
无限扩张: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领域。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
垄断: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晶圆代工厂,生产技术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者的差距。
稀缺:半导体制造能力。
无限扩张:芯片制造、先进制程研发等领域。
新能源与汽车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 Ltd.)
垄断: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制造的领导者。
稀缺: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
无限扩张:新能源汽车、储能解决方案、电动交通领域。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
垄断:动力电池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
稀缺:锂电池技术研发与生产能力。
无限扩张: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电池材料等领域。
科技创新与生物技术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iFLYTEK Co., Ltd.)
垄断:语音识别和智能语音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据优势。
稀缺:自主研发的语音技术。
无限扩张:AI应用于教育、医疗、智能硬件等领域。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WuXi AppTec)
垄断:生物技术与医药研发合同服务领域。
稀缺:广泛的医药研发平台和服务网络。
无限扩张:全球化的医药研发服务和创新药研发。
风险与挑战
中国的这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
国际竞争与技术封锁:涉及高技术领域的潜在制约。
地缘政治影响:外国市场准入及供应链安全。
国内政策变化:政府对于市场垄断的监管措施。
总结
上述公司已在各自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并显示出可持续扩张的潜力。关注其技术创新、市场策略、以及国际合作,将有助于了解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