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就直接决定了基金业绩,换个人操盘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两天基金三季报不是全都出来了么,数据量非常庞大,把小助理也喊起来加班,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基金经理究竟该如何挑选,谁的操盘能力更强。
先说一个数据,2024年三季报公布的公募基金总量达到了31.71万亿,比二季末是多了1万亿出来,增长率3.16%,而三季度的中证流通指数涨了16.52%,这说明了啥。看似增长的1万亿远不及股市资产增幅,这就是说三季度基民总量其实是减少的,有资金在三季度里离场了。由于指数涨幅主要来自于9月底最后几天,所以除了暴涨那两天趁机逃跑的机灵鬼,还有一大堆是暴涨前熬不住退场的倒霉蛋。
今天主要看一下涉及A股投资的基金经理,涉及的经理总人数2610人,管理着21.5万亿的总资金规模,人均八十多亿,但这里面首尾悬殊很大,大部分人被平均了。放个管理规模前10名和后10名的看看先:
待续
先说一个数据,2024年三季报公布的公募基金总量达到了31.71万亿,比二季末是多了1万亿出来,增长率3.16%,而三季度的中证流通指数涨了16.52%,这说明了啥。看似增长的1万亿远不及股市资产增幅,这就是说三季度基民总量其实是减少的,有资金在三季度里离场了。由于指数涨幅主要来自于9月底最后几天,所以除了暴涨那两天趁机逃跑的机灵鬼,还有一大堆是暴涨前熬不住退场的倒霉蛋。
今天主要看一下涉及A股投资的基金经理,涉及的经理总人数2610人,管理着21.5万亿的总资金规模,人均八十多亿,但这里面首尾悬殊很大,大部分人被平均了。放个管理规模前10名和后10名的看看先:
待续
0
多次刷到这个帖子,那就借地儿分享个乐子事吧。某天下午,前单位的子公司首发基金路演,基金经理之前的业绩好像很出色(印象中大概是),公司的大BOSS表态要自购50万(正值基金销售惨淡期),并且还激情澎湃地高谈阔论了一番(以夸这位基金经理为核心),结果路演到一半就“被”终止了,当天晚上传出来该基金经理被举报飘肠的消息,之后更换了基金经理。
楼主的这些分析可能对于忽悠基民、销售基金时吹个牛B啥的有点用吧。。。如果你认同“人是会变的”,那你分析人大概率就是在浪费时间。。。
楼主的这些分析可能对于忽悠基民、销售基金时吹个牛B啥的有点用吧。。。如果你认同“人是会变的”,那你分析人大概率就是在浪费时间。。。
0
另外有人说,频繁跳槽对于一个基金经理来说也是不好的,更多的基民都钟情长期稳定的经理,是这样吗?我按管理年限做个区分统计却看不出差别,可能投资A股不一定需要靠经验,但是年限短的经理可能会没有多少历史业绩给我们参考。数据放下面你们自己看看: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2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蓝笛传声
都说男主外女主内,不少家庭的经济大权都是在女性手里,基金经理资料里,全都披露了性别,却没有全部披露年龄。那顺便按性别统计一个业绩数据看看:
男女比例差不多4:1,女性基金经理的总体平均业绩看上去是要弱一些,不知道随着性别占比多了以后会不会有所不同。在一些股市起步较早的国家,基金经理中的女性占比会比我们这个数据高不少。比如下面的这位,都任职到中国来了,管理着一个QDII基金,是2023年所有股票型基金里的冠军:
未完待续
男女比例差不多4:1,女性基金经理的总体平均业绩看上去是要弱一些,不知道随着性别占比多了以后会不会有所不同。在一些股市起步较早的国家,基金经理中的女性占比会比我们这个数据高不少。比如下面的这位,都任职到中国来了,管理着一个QDII基金,是2023年所有股票型基金里的冠军:
未完待续
0
规模与业绩应该是动态影响的,业绩好了,规模上去了,然而规模太庞大也会影响业绩。到了一定规模之后的,就很难从基金规模来判定一个基金是否更好,下面这个表里把不同规模类的经理业绩进行对比,看到似乎100亿以上的基金10年涨幅最好,但也可能是业绩变好了以后,规模才变的巨大,所以还是不能只用规模来断定将来的业绩好坏,避免落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0
看看那些规模最小的20位经理,他们的业绩如何:
这里面还有从业10年之久的,至今还是只有一个产品,规模只有小几百万。一般来说,资金量越小越容易操作,我们自己做投资,小资金的收益率肯定是要高于大资金量的,但是在公募基金里却不是这样的结果。
公募基金虽然限制多不够灵活,只能靠选股胜出,但也是可以参与打新股的。很多负责任的基金经理都会顺便把新股打了,对于体量大的基金来说,即使天天中个新股对净值也不会产生什么明面上的贡献,但是对于小体量的产品来说却会贡献较大,这么多年了,即使打打新股,也不至于业绩还这么寒碜是吧。
规模大小不一定能决定业绩,但是经营了几年的产品规模还很小的,就一定是有原因的。对于这些规模小到极致的,基本上就一律避开就行。
这里面还有从业10年之久的,至今还是只有一个产品,规模只有小几百万。一般来说,资金量越小越容易操作,我们自己做投资,小资金的收益率肯定是要高于大资金量的,但是在公募基金里却不是这样的结果。
公募基金虽然限制多不够灵活,只能靠选股胜出,但也是可以参与打新股的。很多负责任的基金经理都会顺便把新股打了,对于体量大的基金来说,即使天天中个新股对净值也不会产生什么明面上的贡献,但是对于小体量的产品来说却会贡献较大,这么多年了,即使打打新股,也不至于业绩还这么寒碜是吧。
规模大小不一定能决定业绩,但是经营了几年的产品规模还很小的,就一定是有原因的。对于这些规模小到极致的,基本上就一律避开就行。
2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阳光下生命
这些经理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2015-2019年期间业绩很好,在表格的最后两列你们可以重点看下。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业绩表现出色,尤其是踩对了行业风口,比如白酒和医疗板块,使得自己的基金业绩非常亮眼,火出了“基金圈”,名气大了,管理规模也随之大增,可在此之后却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着突出的投资能力。
可以看到规模最大的20个经理,今年业绩在1448名选手中排名1000开外的却有好几个。有些坚守某一行业的经理,应该是抱着某种信仰做投资的,所以业绩好坏也就只能看市场的风啥时候能吹到他这边来,买此类经理的基金,其实跟买行业ETF差不多。
里面也不乏一些会跟随市场变化调整持仓,投资能力确实不错的基金经理,市场的主要风格变化是从2020年以后,最近三年的投资是特别难做的,尤其是手握上百亿规模的基金,有时候他们会一直处于要不要换风格的尴尬境地。
我做了另一组数据,以2020为界,看前后5年的成绩对比,样本还是规模最大的这20个明星经理,用的是排名百分比数据,比如张坤在2015-2019的排名百分位是前15%,之后5年的百分位水平落到了70%:这个表里的柱子是越短的业绩越好,大部分都是2020以前的5年业绩很好,最近5年都掉到后面去了,所以少数的能保持红绿两根柱子都短的经理,投资能力没得说,手握重金,市场十年沉浮排名依旧靠前,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可以看到规模最大的20个经理,今年业绩在1448名选手中排名1000开外的却有好几个。有些坚守某一行业的经理,应该是抱着某种信仰做投资的,所以业绩好坏也就只能看市场的风啥时候能吹到他这边来,买此类经理的基金,其实跟买行业ETF差不多。
里面也不乏一些会跟随市场变化调整持仓,投资能力确实不错的基金经理,市场的主要风格变化是从2020年以后,最近三年的投资是特别难做的,尤其是手握上百亿规模的基金,有时候他们会一直处于要不要换风格的尴尬境地。
我做了另一组数据,以2020为界,看前后5年的成绩对比,样本还是规模最大的这20个明星经理,用的是排名百分比数据,比如张坤在2015-2019的排名百分位是前15%,之后5年的百分位水平落到了70%:这个表里的柱子是越短的业绩越好,大部分都是2020以前的5年业绩很好,最近5年都掉到后面去了,所以少数的能保持红绿两根柱子都短的经理,投资能力没得说,手握重金,市场十年沉浮排名依旧靠前,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2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阳光下生命
排名最末的经理管理规模只有180万,也就个大散户的样子,搞不好就要被清盘。而第一名的柳军掌管4554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啊,兴业银行目前的总市值是3800亿,中信证券是4142亿,一个人管理的基金规模比商业银行和头部券商总市值还大。他的产品基本上都是ETF,单510300一只沪深300ETF就3900多亿了。
所以我再把此类经理排除在外,只留下以主动型股票基金为主的经理,参赛基金经理人数减到1448人。以规模排序拉出前20名,可以看到不少都是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经理:
所以我再把此类经理排除在外,只留下以主动型股票基金为主的经理,参赛基金经理人数减到1448人。以规模排序拉出前20名,可以看到不少都是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