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闲,又翻了一遍 赛斯.卡拉曼的《价值投资》,关于价值投资有些想法,记录如下。
价值投资,实际上涉及到三点: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价格回归价值的时点
第一个分支:判断公司价值
从定性角度,判断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好行业,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买入并长期持有,就有较大概率战胜大盘或股指;长期(十年或以上)来看,这类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典型的公司类指数,例如,央视50 跑赢 中证800,纳斯达克100 跑赢 标普500
典型的行业类指数,例如,医药卫生、食品饮料,跑赢 中证800
第二个分支:判断股价便宜
要判断是否便宜,那么就会涉及到两个问题:
1、定性的判断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能够定量判断公司价值——即使按巴菲特的说法“粗糙的估值”,那也是定量的
2、多少算便宜?是和自身比较,公司股价是价值的5折? 还是和市场同类相比,不看自身打折水平,只是选取市场里目前打折最狠的10家公司?
归根到底,在判断股价便宜的基础上,投资策略就会从长期持有变成基于阈值的轮动。轮动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差异很大的,比如小市值策略一周一次、高息策略一月一次,而施洛斯大概是4-5年一次。
这一类的策略,其实很多。典型量化因子选股、LOF 或 封闭基金 的折价套利,从本质看都是如此。
从我个人的量化因子策略回测看,无论是高息、动量、低估、反转,年化收益率在20-30%之间的问题不大。
但是,上述两个分支的策略,都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 市场什么时候会给你超额的那部分回报?也许是这个月,也许是今年,也许是两年之后。
第三个分支:预估价格回归价值的时点
什么时候,价格回归价值?
有的是没法预估的:比如,现在的银行和地产,跌跌不休
但是,有的是可以预估的:比如,分级基金套利、封闭基金转开放、ST摘帽、要约收购、公司进入股指的名单;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价格是有较大概率回归到价值的。这样的事件,就是“催化剂”。
《价值投资》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催化剂”对于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个人认为这是全书最亮点的精华)。“催化剂”对于价值投资有两个重要性:
1、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了流动性管理
2、能够定量的比较同期两个策略的收益率,例如:A是持仓2个月绝对收益5%,B是持仓6个月绝对收益10%,那么哪个更好一目了然。
对于能够预估价格回归价值时点的投资机会,其难点是市场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机会、以及多个投资机会之间的资金配置管理,而不再是买入的时点和价格。
小结:
之所以,说“三个分支”,而不是“三个台阶”;是因为这三类机会虽然对于投资者认知能力的要求在提升,但从市场机会来说,其实是并行的,并没有高下之分。
对于这三类价值投资的分支,应该结合市场行情和自身的知识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
简单来说,
对于市场的初入者,长期持有一揽子的好公司、好行业,就是不错的选择。获得超过大盘的投资回报,可以让你的内心更为安定、更容易坚持。
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分别在第二、第三分支中选择提高路径:
对于第二分支:提高自身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迈进,通过轮动、网格,获得更高一级的超额回报
对于第三分支:提高自身对于市场法规制度、交易品种特性的认知,以“打猎”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绝对回报
对于绝对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我本人是倾向于建议在第三分支发力的。因为基于规则的价值投资,看得见、摸得着,还有明确的退出时间,只要你能静下心学习、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的日常信息搜集过滤工作,赚钱的可能性很大,但一点都不性感,赚得都是“地里刨食”的辛苦钱,也不太好意思拿出来吹牛。
第二分支的提升是很困难的,而且这种看准了股票、最后赚了大钱,到底是由于个人运气还是个人能力,其实很难区分,特别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最简单的就是,如果大家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往往不会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是它真的比其他公司差吗?不一定,也可能是家花不如野花香、对岸的风景更好看。但在第二分支上获得成功,更容易让投资者显得睿智、傲视群雄;吹起牛来,买入时的判断,持仓时的坚忍,退出时的果断,完全可以吹出一部大片的即视感,而这恰恰是第一和第三分支所无法给予的。
嫉妒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原罪。在股市里,当你赚得比别人少,很自然的会感到痛苦。大多数人都不是淡泊七情六欲的圣人,那么唯一办法就是因势利导的“抚平”嫉妒,而不是试图断绝情绪。第一个分支可以帮助自己战胜股市中的大多数人,通过比较获得内心的平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巴菲特和他的导师格雷厄姆,都是从第三个分支开始做起来的。但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也许第一个分支是最为适合的:一是市场不再有那么多明显的机会,二是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三是“守株待兔”式的投资方式,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难以克服长时间跑输市场的“嫉妒”。
价值投资的三个分支,其实还是说的太啰嗦了。简而言之,就是德隆大师的三知道。
价值投资,实际上涉及到三点:公司价值、股票价格、价格回归价值的时点
第一个分支:判断公司价值
从定性角度,判断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好行业,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买入并长期持有,就有较大概率战胜大盘或股指;长期(十年或以上)来看,这类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典型的公司类指数,例如,央视50 跑赢 中证800,纳斯达克100 跑赢 标普500
典型的行业类指数,例如,医药卫生、食品饮料,跑赢 中证800
第二个分支:判断股价便宜
要判断是否便宜,那么就会涉及到两个问题:
1、定性的判断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能够定量判断公司价值——即使按巴菲特的说法“粗糙的估值”,那也是定量的
2、多少算便宜?是和自身比较,公司股价是价值的5折? 还是和市场同类相比,不看自身打折水平,只是选取市场里目前打折最狠的10家公司?
归根到底,在判断股价便宜的基础上,投资策略就会从长期持有变成基于阈值的轮动。轮动的时间间隔可以是差异很大的,比如小市值策略一周一次、高息策略一月一次,而施洛斯大概是4-5年一次。
这一类的策略,其实很多。典型量化因子选股、LOF 或 封闭基金 的折价套利,从本质看都是如此。
从我个人的量化因子策略回测看,无论是高息、动量、低估、反转,年化收益率在20-30%之间的问题不大。
但是,上述两个分支的策略,都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 —— 市场什么时候会给你超额的那部分回报?也许是这个月,也许是今年,也许是两年之后。
第三个分支:预估价格回归价值的时点
什么时候,价格回归价值?
有的是没法预估的:比如,现在的银行和地产,跌跌不休
但是,有的是可以预估的:比如,分级基金套利、封闭基金转开放、ST摘帽、要约收购、公司进入股指的名单;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价格是有较大概率回归到价值的。这样的事件,就是“催化剂”。
《价值投资》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催化剂”对于价值投资的重要性(个人认为这是全书最亮点的精华)。“催化剂”对于价值投资有两个重要性:
1、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了流动性管理
2、能够定量的比较同期两个策略的收益率,例如:A是持仓2个月绝对收益5%,B是持仓6个月绝对收益10%,那么哪个更好一目了然。
对于能够预估价格回归价值时点的投资机会,其难点是市场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机会、以及多个投资机会之间的资金配置管理,而不再是买入的时点和价格。
小结:
之所以,说“三个分支”,而不是“三个台阶”;是因为这三类机会虽然对于投资者认知能力的要求在提升,但从市场机会来说,其实是并行的,并没有高下之分。
对于这三类价值投资的分支,应该结合市场行情和自身的知识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
简单来说,
对于市场的初入者,长期持有一揽子的好公司、好行业,就是不错的选择。获得超过大盘的投资回报,可以让你的内心更为安定、更容易坚持。
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分别在第二、第三分支中选择提高路径:
对于第二分支:提高自身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知,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迈进,通过轮动、网格,获得更高一级的超额回报
对于第三分支:提高自身对于市场法规制度、交易品种特性的认知,以“打猎”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绝对回报
对于绝对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我本人是倾向于建议在第三分支发力的。因为基于规则的价值投资,看得见、摸得着,还有明确的退出时间,只要你能静下心学习、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的日常信息搜集过滤工作,赚钱的可能性很大,但一点都不性感,赚得都是“地里刨食”的辛苦钱,也不太好意思拿出来吹牛。
第二分支的提升是很困难的,而且这种看准了股票、最后赚了大钱,到底是由于个人运气还是个人能力,其实很难区分,特别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最简单的就是,如果大家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往往不会买自己公司的股票;是它真的比其他公司差吗?不一定,也可能是家花不如野花香、对岸的风景更好看。但在第二分支上获得成功,更容易让投资者显得睿智、傲视群雄;吹起牛来,买入时的判断,持仓时的坚忍,退出时的果断,完全可以吹出一部大片的即视感,而这恰恰是第一和第三分支所无法给予的。
嫉妒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原罪。在股市里,当你赚得比别人少,很自然的会感到痛苦。大多数人都不是淡泊七情六欲的圣人,那么唯一办法就是因势利导的“抚平”嫉妒,而不是试图断绝情绪。第一个分支可以帮助自己战胜股市中的大多数人,通过比较获得内心的平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巴菲特和他的导师格雷厄姆,都是从第三个分支开始做起来的。但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也许第一个分支是最为适合的:一是市场不再有那么多明显的机会,二是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足,三是“守株待兔”式的投资方式,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都难以克服长时间跑输市场的“嫉妒”。
价值投资的三个分支,其实还是说的太啰嗦了。简而言之,就是德隆大师的三知道。
4
赞同来自: lilili65 、hydk 、neverfailor 、xiaofeng71
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大众耳熟能详的公司不说算不算好公司,大概率不会太差
如果选10家这样的公司投资,遇到乐视网这种小概率案例也无伤大雅
和公司以前的价值进行对比,就可以判断出现在的价值便宜不便宜
选公司和定价值这两项都很容易做到
找催化剂就比较难了,上面两项即使不了解公司,只要进行简单的比较也能判断出来,但找催化剂必须判断出公司的痛点在哪,才知道催化剂是不是对症,不把行业和公司都研究明白没法判断
我水平差也懒,所以只做了前两项,第三项就靠时间碰运气吧
如果选10家这样的公司投资,遇到乐视网这种小概率案例也无伤大雅
和公司以前的价值进行对比,就可以判断出现在的价值便宜不便宜
选公司和定价值这两项都很容易做到
找催化剂就比较难了,上面两项即使不了解公司,只要进行简单的比较也能判断出来,但找催化剂必须判断出公司的痛点在哪,才知道催化剂是不是对症,不把行业和公司都研究明白没法判断
我水平差也懒,所以只做了前两项,第三项就靠时间碰运气吧
18
赞同来自: 伊薇儿 、丢失的十年 、lyjgeorge 、乘时而作 、之鱼星 、 、 、 、 、 、 、 、 、 、 、 、 、更多 »
我理解的价值投资分为三个方面:价值、趋势、策略
投资的原则:先立于不败而再求胜
价值是用来选股的,选择优秀公司获取稳定回报(独立于市场的股息回报),先让你的投资立于不败之地。里面包含的知识有行业前景、行业地位、商业模式、财务数据分析、估值分析。趋势是用来分析市场的,指导你进行仓位控制(利用仓位控制获取超额市场回报),并影响交易策略的制定。里面包含的知识有价格走势分析、市场情绪分析、资金流向分析。(多空)策略(上涨趋势做多、下跌趋势做空、整理趋势网格)是用来日常交易的(赚取市场波动的钱),用于降低长线价值投资的持仓成本。需要更多的是经验(盘感),而非知识。
投资的原则:先立于不败而再求胜
价值是用来选股的,选择优秀公司获取稳定回报(独立于市场的股息回报),先让你的投资立于不败之地。里面包含的知识有行业前景、行业地位、商业模式、财务数据分析、估值分析。趋势是用来分析市场的,指导你进行仓位控制(利用仓位控制获取超额市场回报),并影响交易策略的制定。里面包含的知识有价格走势分析、市场情绪分析、资金流向分析。(多空)策略(上涨趋势做多、下跌趋势做空、整理趋势网格)是用来日常交易的(赚取市场波动的钱),用于降低长线价值投资的持仓成本。需要更多的是经验(盘感),而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