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2024年,单从投资的结果来说,属于远超自己的预期,12个月中11个月盈利,除一月份外,回撤都很小。但是从过程上来看,今年能够达到这个结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第一个是重仓的城地转债在市场炒作情绪最好的时候公告了资产重大重组,第二个是7-8月份可转债年内第二波下杀的时候我躲在科林电气里看戏,第三个是全年只轻仓踩了雪榕转债的坑,如果去掉上述三个因素,我估计自己的收益率还要再降低10个点。此外,今年能取得这个远超预期的成绩,也离不开一月份市场大跌所打下的基础,如果不是2024年1月份的大跌,也不会让我在今年9月份之前做出安全垫。
2024年的1月份,投资与生活都遭遇了比较大的坎儿,事后看风轻云淡,我可以简单地说出“福兮祸之所倚”这样的话,事中看还是需要勇气的。
站在2025年的1月份,不管外界的经济环境如何,从我个人小家庭的角度看,状况比2024年1月份要好不少,但是事实上我从2024年12月初就已经在思考,在目前这个价格和结构下,自己如何去规划未来,以及在面临顺风顺水的11个月后,我如何面对更大资金量的回撤,如何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各种挑战,因为我知道“福兮祸之所倚”的后半句是“祸兮福之所伏”。
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出自《诗经》,我觉得这句诗可以很好地回应“祸兮福之所伏”这句话,灾祸无法彻底的避免,但是作为个人却可以常怀敬畏,时刻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本身我个人的性格偏保守,再叠加接受的教育,以及我是从低风险投资入门投资的(我是因为搜索华宝油气拖拉机才找到的集思录),这些都促使我往具有确定性的机会去靠拢。比如说2024年12月初,考虑到可转债的价格较高,我还是选择用更多资金去做北交所的新股申购。我觉得做可转债,就像是到类似舟山渔场捕鱼,鱼很多很大,但是需要大浪淘沙,也有一定的风险;做北交所打新,就像是到水深1米的养殖鱼塘捕鱼,鱼不大不多,但是不花啥力气;而至于做股票(非套利),可能就像是去北冰洋补帝王蟹,风浪都很大吧。
券商开户的时候有一个所谓的风险测评,其中有一个题,大概长这样:
以下几种投资模式,您更偏好哪种模式:( )
A、收益只有5%,但不亏损(2 分)
B、收益15%,但可能亏损5%(4 分)
C、收益是30%,但可能亏损15%(6 分)
D、收益50%,但可能亏损30%(8 分)
E、收益100%,但可能亏损60%(10 分)
从开通权限的角度来说,我都是无脑选择E,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个题的选项有重大的缺失,它缺少实现收益或亏损的时间与概率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最理想化的投资应该是,实现收益的时间越短越好从而年化收益变高,而亏损的概率越小越好从而期望值越高——在这个前提上,我们可以发现养老型的保险并不很好,因为实现收益的时间太长了,即便它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00%,那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同时,从期望值来看,买彩票真的就是一项慈善工程,因为期望值是个负数,次数越多,则最终结果越回归期望值。
从这个问题出发,我想说的我所谓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以年化10%(这样就考虑了时间的影响)的投资收益要求,去做一笔期望值明显为正(考虑了博弈失败的概率影响),且最大绝对亏损不超过10%(考虑了最大不利影响)的投资操作。在分仓、对冲等的前提下,重复性地做这样的投资行为,取得一个符合期望值的收益。
三、2024的回顾
从2024年的收益看,转债贡献了8成收益,股票贡献了2成收益,但是贡献并不能简单地按8:2的比例来分配,因为像长江电力、科林电气等都是完美地对冲了转债的风险。赚钱的这些操作我就不具体展开说了,重点说说没做好的。
1、世荣兆业和宝鹰股份的全面要约没有博弈好。其实这两个标的当时在保本的基础上给了很好的波动机会,而我我却嫌弃保本的收益不高而没有参与太多,是一个博弈心态上的失误。其实在保本机会下的博弈是很好的操作标的,比如说100元的科华,几乎无风险,如果能够安心地拿三个月,可能也能做出7-8个点的收益,比如说113的中信,虽然说有亏损的风险,但是其期权价值和对冲的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把握。
2、在所谓的突然的重大利好前,并没有做好反人性的操作。投资聚义厅在其2024年的总结里有这样一个论断,即a股最大的资产是散户(jiucai),体现形式就是波动率。我个人觉得在转债的圈子里,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挣的就是波动率的钱,大多数散户对于转债的交易还是挺高频的,这两年转债的圈子越来越难做,也和波动率的降低有关,以至于逐渐变成含韭量低的收割含韭量高的游戏,以及看谁能够更加相信最开始的逻辑坚持下去:我所谓的逻辑就是相信金融稳定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债务能够在法律、合同范围内妥善处理是金融稳定的基石。现代社会体系本质上是基于债务所形成的一个信用体系,社会自带杠杆运行,如果支点裂开,杠杆也就无法支撑起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说回到做的不好的操作,主要是指10月8日开盘没卖好,以及12月10日没操作好,尤其是10月8日这一回,没有冷静地进行操作——当然确实是被开盘的阵仗给吓到了,但是其实在这种时候,散户就是我最大的对手盘,卖给散户大概率是不会有错的。
3、今年的最大几笔单笔亏损都集中发生在11-12月,其实就是在弱市情况下做了短线,挨了几次打后,我就及时收手了——在大的趋势面前,容错率会降低很多很多。其实我现在很经常地看一些雪球上做短线的柚子以及龙虎榜,倒不是说我学习他们的龙头战法,而是这些柚子的情绪往往会决定微盘股的热度,从而决定可转债市场的热度。
4、今年尝试学习了st股,st股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但是一来st股还是需要一定的自己研究梳理的时间,二来st股动不动连续跌停或连续涨停,其实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会更高,心理不够强大的话,不一定能熬得住。比如说今年我参与过合泰、金科、傲农、特信、盛屯,整体看没挣到什么钱,当然以现在的价格看,比我卖掉的时候要好不少。另外,今年我还特意提示过低价股的机会,主要就是在广汇退市之后,我参与了山东钢铁、重庆钢铁、永泰能源,尤其是前两者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全国前十的钢铁企业,国企大股东持股都有50%,我当时跟我表弟说,这种标的就是买了,然后至少等2块或者等个半年,事后诸葛亮看,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自己并没有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是我个人的心理与纪律问题。
四、2025的计划
首先还是继续扩大能力圈吧,具体的能力圈包括哪些就不细说了,但是今年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港股和st股。
其次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性了,我觉得有时候自己像个勤快的小松鼠,凭着自己的勤劳去捡拾散落在地上的松果,充满小确幸却容易陷在小确幸里。但是在2024年,我逐渐开始觉得并不是每天捡一点就是一种最优解,以可转债为例吧,没有必要纠结于几毛钱的成本差异与卖出差异,耐心一点或许能够走得更远。
从判断上来说,我认为2025年的波动应该不会小,因为既有特朗普的影响,又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我认为今年会是并购重组的大年,希望能多涌现一些要约收购的机会。
最后还是不免俗的设一个目标吧,就像前文所说的:以年化10%(这样就考虑了时间的影响)的投资收益要求,去做一笔期望值明显为正(考虑了博弈失败的概率影响),且最大绝对亏损不超过10%(考虑了最大不利影响)的投资操作。在分仓、对冲等的前提下,重复性地做这样的投资行为,取得一个符合期望值的收益。
明天星图测控上市,希望能够为2025开一个好头吧。祝大家新年快乐~~
2024年,单从投资的结果来说,属于远超自己的预期,12个月中11个月盈利,除一月份外,回撤都很小。但是从过程上来看,今年能够达到这个结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第一个是重仓的城地转债在市场炒作情绪最好的时候公告了资产重大重组,第二个是7-8月份可转债年内第二波下杀的时候我躲在科林电气里看戏,第三个是全年只轻仓踩了雪榕转债的坑,如果去掉上述三个因素,我估计自己的收益率还要再降低10个点。此外,今年能取得这个远超预期的成绩,也离不开一月份市场大跌所打下的基础,如果不是2024年1月份的大跌,也不会让我在今年9月份之前做出安全垫。
2024年的1月份,投资与生活都遭遇了比较大的坎儿,事后看风轻云淡,我可以简单地说出“福兮祸之所倚”这样的话,事中看还是需要勇气的。
站在2025年的1月份,不管外界的经济环境如何,从我个人小家庭的角度看,状况比2024年1月份要好不少,但是事实上我从2024年12月初就已经在思考,在目前这个价格和结构下,自己如何去规划未来,以及在面临顺风顺水的11个月后,我如何面对更大资金量的回撤,如何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各种挑战,因为我知道“福兮祸之所倚”的后半句是“祸兮福之所伏”。
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出自《诗经》,我觉得这句诗可以很好地回应“祸兮福之所伏”这句话,灾祸无法彻底的避免,但是作为个人却可以常怀敬畏,时刻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本身我个人的性格偏保守,再叠加接受的教育,以及我是从低风险投资入门投资的(我是因为搜索华宝油气拖拉机才找到的集思录),这些都促使我往具有确定性的机会去靠拢。比如说2024年12月初,考虑到可转债的价格较高,我还是选择用更多资金去做北交所的新股申购。我觉得做可转债,就像是到类似舟山渔场捕鱼,鱼很多很大,但是需要大浪淘沙,也有一定的风险;做北交所打新,就像是到水深1米的养殖鱼塘捕鱼,鱼不大不多,但是不花啥力气;而至于做股票(非套利),可能就像是去北冰洋补帝王蟹,风浪都很大吧。
券商开户的时候有一个所谓的风险测评,其中有一个题,大概长这样:
以下几种投资模式,您更偏好哪种模式:( )
A、收益只有5%,但不亏损(2 分)
B、收益15%,但可能亏损5%(4 分)
C、收益是30%,但可能亏损15%(6 分)
D、收益50%,但可能亏损30%(8 分)
E、收益100%,但可能亏损60%(10 分)
从开通权限的角度来说,我都是无脑选择E,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个题的选项有重大的缺失,它缺少实现收益或亏损的时间与概率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最理想化的投资应该是,实现收益的时间越短越好从而年化收益变高,而亏损的概率越小越好从而期望值越高——在这个前提上,我们可以发现养老型的保险并不很好,因为实现收益的时间太长了,即便它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00%,那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同时,从期望值来看,买彩票真的就是一项慈善工程,因为期望值是个负数,次数越多,则最终结果越回归期望值。
从这个问题出发,我想说的我所谓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以年化10%(这样就考虑了时间的影响)的投资收益要求,去做一笔期望值明显为正(考虑了博弈失败的概率影响),且最大绝对亏损不超过10%(考虑了最大不利影响)的投资操作。在分仓、对冲等的前提下,重复性地做这样的投资行为,取得一个符合期望值的收益。
三、2024的回顾
从2024年的收益看,转债贡献了8成收益,股票贡献了2成收益,但是贡献并不能简单地按8:2的比例来分配,因为像长江电力、科林电气等都是完美地对冲了转债的风险。赚钱的这些操作我就不具体展开说了,重点说说没做好的。
1、世荣兆业和宝鹰股份的全面要约没有博弈好。其实这两个标的当时在保本的基础上给了很好的波动机会,而我我却嫌弃保本的收益不高而没有参与太多,是一个博弈心态上的失误。其实在保本机会下的博弈是很好的操作标的,比如说100元的科华,几乎无风险,如果能够安心地拿三个月,可能也能做出7-8个点的收益,比如说113的中信,虽然说有亏损的风险,但是其期权价值和对冲的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把握。
2、在所谓的突然的重大利好前,并没有做好反人性的操作。投资聚义厅在其2024年的总结里有这样一个论断,即a股最大的资产是散户(jiucai),体现形式就是波动率。我个人觉得在转债的圈子里,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挣的就是波动率的钱,大多数散户对于转债的交易还是挺高频的,这两年转债的圈子越来越难做,也和波动率的降低有关,以至于逐渐变成含韭量低的收割含韭量高的游戏,以及看谁能够更加相信最开始的逻辑坚持下去:我所谓的逻辑就是相信金融稳定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债务能够在法律、合同范围内妥善处理是金融稳定的基石。现代社会体系本质上是基于债务所形成的一个信用体系,社会自带杠杆运行,如果支点裂开,杠杆也就无法支撑起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说回到做的不好的操作,主要是指10月8日开盘没卖好,以及12月10日没操作好,尤其是10月8日这一回,没有冷静地进行操作——当然确实是被开盘的阵仗给吓到了,但是其实在这种时候,散户就是我最大的对手盘,卖给散户大概率是不会有错的。
3、今年的最大几笔单笔亏损都集中发生在11-12月,其实就是在弱市情况下做了短线,挨了几次打后,我就及时收手了——在大的趋势面前,容错率会降低很多很多。其实我现在很经常地看一些雪球上做短线的柚子以及龙虎榜,倒不是说我学习他们的龙头战法,而是这些柚子的情绪往往会决定微盘股的热度,从而决定可转债市场的热度。
4、今年尝试学习了st股,st股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但是一来st股还是需要一定的自己研究梳理的时间,二来st股动不动连续跌停或连续涨停,其实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会更高,心理不够强大的话,不一定能熬得住。比如说今年我参与过合泰、金科、傲农、特信、盛屯,整体看没挣到什么钱,当然以现在的价格看,比我卖掉的时候要好不少。另外,今年我还特意提示过低价股的机会,主要就是在广汇退市之后,我参与了山东钢铁、重庆钢铁、永泰能源,尤其是前两者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全国前十的钢铁企业,国企大股东持股都有50%,我当时跟我表弟说,这种标的就是买了,然后至少等2块或者等个半年,事后诸葛亮看,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是自己并没有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是我个人的心理与纪律问题。
四、2025的计划
首先还是继续扩大能力圈吧,具体的能力圈包括哪些就不细说了,但是今年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港股和st股。
其次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性了,我觉得有时候自己像个勤快的小松鼠,凭着自己的勤劳去捡拾散落在地上的松果,充满小确幸却容易陷在小确幸里。但是在2024年,我逐渐开始觉得并不是每天捡一点就是一种最优解,以可转债为例吧,没有必要纠结于几毛钱的成本差异与卖出差异,耐心一点或许能够走得更远。
从判断上来说,我认为2025年的波动应该不会小,因为既有特朗普的影响,又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我认为今年会是并购重组的大年,希望能多涌现一些要约收购的机会。
最后还是不免俗的设一个目标吧,就像前文所说的:以年化10%(这样就考虑了时间的影响)的投资收益要求,去做一笔期望值明显为正(考虑了博弈失败的概率影响),且最大绝对亏损不超过10%(考虑了最大不利影响)的投资操作。在分仓、对冲等的前提下,重复性地做这样的投资行为,取得一个符合期望值的收益。
明天星图测控上市,希望能够为2025开一个好头吧。祝大家新年快乐~~

0
截止2月14日,年度净值1.032,估计赶不上集思录的平均水平,我个人还是比较坚持在自己的方向走,所以就没有办法太多地跟上大盘的涨幅,尤其是1月份的时候我的态度比较保守,所以持仓仓位也不算高。
蛇年以来,一个明确地不能再明确的概念是deepseek,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这种感觉就像美国刚花了巨大成本造完核弹,且世界上独此一家的时候,我国突然就迎来了划时代的突破迎头赶上,这件事情可能是会影响未来的历史格局的。我这个人一向不懂怎么做热点,所以只知道死守在自己的舒适圈,结果就是大跌虽然没有,大涨却也总和我无缘。
其实,仔细看一看的话,很多所谓的deepseek概念股和deepseek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流动性的溢出。今年中央定调的口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今年可能注定是交易泡沫的一年。
再说一下《哪吒2》,昨天晚上的时候我也去看了,是个好电影,但是能到这个票房肯定不是一个那么“理性”的结果,也就是说我相信这是超乎所有人的预料的,所以再去合理地计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此,即人的行为无法预测,这是AI也无法计算的。
港股貌似已经进入了大牛市,这种氛围真的是不常见,每天都是在逼空,从我们低风险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无可适从;但是对于趋势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可能现在才只是一个起点。
这短短的一个半月给人的感觉是与泡沫共舞,与一种可能性共舞,所以这种时候我觉得还是得在场,因为掠夺普通人财富的根本上还是泡沫。
蛇年以来,一个明确地不能再明确的概念是deepseek,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这种感觉就像美国刚花了巨大成本造完核弹,且世界上独此一家的时候,我国突然就迎来了划时代的突破迎头赶上,这件事情可能是会影响未来的历史格局的。我这个人一向不懂怎么做热点,所以只知道死守在自己的舒适圈,结果就是大跌虽然没有,大涨却也总和我无缘。
其实,仔细看一看的话,很多所谓的deepseek概念股和deepseek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就是流动性的溢出。今年中央定调的口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今年可能注定是交易泡沫的一年。
再说一下《哪吒2》,昨天晚上的时候我也去看了,是个好电影,但是能到这个票房肯定不是一个那么“理性”的结果,也就是说我相信这是超乎所有人的预料的,所以再去合理地计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此,即人的行为无法预测,这是AI也无法计算的。
港股貌似已经进入了大牛市,这种氛围真的是不常见,每天都是在逼空,从我们低风险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无可适从;但是对于趋势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可能现在才只是一个起点。
这短短的一个半月给人的感觉是与泡沫共舞,与一种可能性共舞,所以这种时候我觉得还是得在场,因为掠夺普通人财富的根本上还是泡沫。

0
1月20日至1月214日本周收益0.1%,年度净值1.009,表现一般,仓位继续低于6成,除了增加藏格矿业的持仓,降低中信转债的持仓外,其他变化不是很大。最近两个月转债的估值越来越高,我自己分析了一下转债持有人的持有结构,认为散户投资人退出比较明显,公募基金增持比较明显,这是近期转债估值大幅提升的原因,公募的这种行为类似于“卷”,将整个转债体系的预期收益率卷到了比较低的程度,从而排除了一些低风险投资者的仓位。
经过这五年的观察,基本上我对公募基金已经完全祛魅了,打开天天基金或者支付宝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按一年收益率排序推荐基金,就跟个超市一样,这些基金平台就跟个直播间一样,一直推荐基金,至于他们是否真的理解基金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只是销售而已,销售并不在意这个东西是否适合我们,销售的唯一目的就是销售而已,包括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基金经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规模从而扩大收费一样,管理人、销售者和投资者的目标不一致,已知管理人和销售者都挣的盆满钵满,在蛋糕没有变大的前提下,终究是投资者供养了基金经理和销售经理。(其实房地产大概也是一样的道理,消费者供养了整个产业链)
从2024年已预告的业绩快报看,202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远差于2023年,经济上的困难不言自明,我也在年前处理了一些讨薪的事件,足以感受到民生之艰辛。今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比较宽松,从而刺激经济,但是值得警惕的是资金的空转,即资金只是在量上增加了,却没有流到该流的地方去。我自己拍脑袋的感受是,企业家的日子虽然难过,但毕竟有多年的积累,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却并未分得太多的蛋糕,在大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况下,老百姓只会把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
我的另一点感受是,“希望”或者说“预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本身带有强大的杠杆效应,类似于PMI指数,大于50是荣,小于50是枯,我把乐观度:悲观度>1定义为“社会整体持乐观预期”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会愿意消费,新老投资者愿意投资,此时再叠加刺激,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社会整体持悲观预期”,即便有刺激政策,也只是让曲线下降得平滑一点,至于如何扭转预期,如何创造希望,我就先不议论了。
这周的持仓主要是增加了藏格矿业和st新潮,这两家原来都有治理问题,前者如果由紫金矿业入主,我相信治理上会好很多,但是股价比较高,风险也不小;后者的话,风险更大,即便有要约的加持也应当谨慎一些,还是继续等等正式要约收购报告吧。
经过这五年的观察,基本上我对公募基金已经完全祛魅了,打开天天基金或者支付宝页面,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按一年收益率排序推荐基金,就跟个超市一样,这些基金平台就跟个直播间一样,一直推荐基金,至于他们是否真的理解基金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只是销售而已,销售并不在意这个东西是否适合我们,销售的唯一目的就是销售而已,包括很多人都在讨论的基金经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规模从而扩大收费一样,管理人、销售者和投资者的目标不一致,已知管理人和销售者都挣的盆满钵满,在蛋糕没有变大的前提下,终究是投资者供养了基金经理和销售经理。(其实房地产大概也是一样的道理,消费者供养了整个产业链)
从2024年已预告的业绩快报看,2024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远差于2023年,经济上的困难不言自明,我也在年前处理了一些讨薪的事件,足以感受到民生之艰辛。今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比较宽松,从而刺激经济,但是值得警惕的是资金的空转,即资金只是在量上增加了,却没有流到该流的地方去。我自己拍脑袋的感受是,企业家的日子虽然难过,但毕竟有多年的积累,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却并未分得太多的蛋糕,在大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况下,老百姓只会把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
我的另一点感受是,“希望”或者说“预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本身带有强大的杠杆效应,类似于PMI指数,大于50是荣,小于50是枯,我把乐观度:悲观度>1定义为“社会整体持乐观预期”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会愿意消费,新老投资者愿意投资,此时再叠加刺激,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社会整体持悲观预期”,即便有刺激政策,也只是让曲线下降得平滑一点,至于如何扭转预期,如何创造希望,我就先不议论了。
这周的持仓主要是增加了藏格矿业和st新潮,这两家原来都有治理问题,前者如果由紫金矿业入主,我相信治理上会好很多,但是股价比较高,风险也不小;后者的话,风险更大,即便有要约的加持也应当谨慎一些,还是继续等等正式要约收购报告吧。

0
1月13日至1月17日本周收益1%,年度净值1.008,由于打新北交所,目前仓位60%。这周的市场表现比较好,不过个人的账户表现很一般,今天静下来心来看,其实标的挑选得很不错,但是实际操作却很烂。就像上周第一重仓亚药转债,120不到卖的七七八八,科华转债没到105走了大部分,都是市场验证了自己的逻辑,自己却没有能够坚持。再比如说之前的中粮包装等,只能说眼光到了一些,行动力却差了不少。
下周开始特总就正式二进宫了,其实二进宫之后正常应该是要交易波动率的,我的心态那就是保持仓位,但是又不要太高仓位,在做好防守的同时附带进攻。
仓位从高到低:中信转债(权益替代)、晓鸣转债(年报扭亏概率99%)、康泰转2(博弈下修)、鹰19转债、雪榕转债、泉峰转债、威派转债、合兴转债。
其实我也在看打新交朋友老师的投资记录,他专门做临期债的,权益以小规模和转债为主,同时叠加了期权保护,这样才能保证低回撤。其实大多数时候,大多数转债投资者都是在裸做多,虽然说转债这个品种决定了胜率为正,但是毕竟含有权益属性,所以裸多还是会伴有大回撤的可能。
不过今年的市场其实会很纠葛,因为外围环境说肉眼可见的不好,但是货币政策会肉眼可见的宽松,再叠加转债存量规模的大幅下跌,所以今年转债要跌出黄金坑的可能性我觉得是不大的,现在转债市场的估值明显也是在说:今年的水位不会特别低。当然,我个人是希望水位能再降一降,这样才有更多的战略空间。
下周开始特总就正式二进宫了,其实二进宫之后正常应该是要交易波动率的,我的心态那就是保持仓位,但是又不要太高仓位,在做好防守的同时附带进攻。
仓位从高到低:中信转债(权益替代)、晓鸣转债(年报扭亏概率99%)、康泰转2(博弈下修)、鹰19转债、雪榕转债、泉峰转债、威派转债、合兴转债。
其实我也在看打新交朋友老师的投资记录,他专门做临期债的,权益以小规模和转债为主,同时叠加了期权保护,这样才能保证低回撤。其实大多数时候,大多数转债投资者都是在裸做多,虽然说转债这个品种决定了胜率为正,但是毕竟含有权益属性,所以裸多还是会伴有大回撤的可能。
不过今年的市场其实会很纠葛,因为外围环境说肉眼可见的不好,但是货币政策会肉眼可见的宽松,再叠加转债存量规模的大幅下跌,所以今年转债要跌出黄金坑的可能性我觉得是不大的,现在转债市场的估值明显也是在说:今年的水位不会特别低。当然,我个人是希望水位能再降一降,这样才有更多的战略空间。

0
1月6日至1月10日本周收益0.2%,仓位上升至75%。这周的感受是市场虽然在下行当中,但是还是要逐渐增加仓位,下行期间是给了机会的。今年的趋势我一直判断是大涨大跌,急涨急跌,因为今年外交面和政策面的博弈非常严重,会经常性地出现重大影响事件,对于这种情况不要想着能精准抄底逃顶,而是要保持时刻在场,同时又有战略空间。中粮包装本周出清,大多数是卖掉的,卖家一般,但是相当于大盘肯定是好的,同时留了一部分参与了要约(其实要约是不划算的,我是为了体验一下港股要约的流程),加仓了晓鸣转债和亚药转债,另外加了两手腾讯。
仓位从高到低:亚药转债(风险不大,向下有限,年报扭亏概率大于50%)、晓鸣转债(年报扭亏概率99%)、科华转债(活性比较差,目前看只有不到1块钱的波动空间)、鹰19转债(等待下修)、雪榕转债(等待下修)、希望转债、威派转债、合兴转债、泉峰转债、博汇转债、长江电力、申昊转债、中信转债
特别注意:申昊转债目前营收不足,建议先选择回避。
博弈机会:注意st特信最快2025年7月6日可申请摘帽,st侠创最快2025年8月1日可申请摘帽,st世龙最快2025年5月15日可申请摘帽,st汇金最快2025年5月13日可申请摘帽,天创预计年报可摘帽。
仓位从高到低:亚药转债(风险不大,向下有限,年报扭亏概率大于50%)、晓鸣转债(年报扭亏概率99%)、科华转债(活性比较差,目前看只有不到1块钱的波动空间)、鹰19转债(等待下修)、雪榕转债(等待下修)、希望转债、威派转债、合兴转债、泉峰转债、博汇转债、长江电力、申昊转债、中信转债
特别注意:申昊转债目前营收不足,建议先选择回避。
博弈机会:注意st特信最快2025年7月6日可申请摘帽,st侠创最快2025年8月1日可申请摘帽,st世龙最快2025年5月15日可申请摘帽,st汇金最快2025年5月13日可申请摘帽,天创预计年报可摘帽。

1
赞同来自: Cosplayy
2025年两天-0.4%,仓位55%,且持仓比较保守。大盘趋势不太好,可能在提前交易1月20日的事件与春节避险,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性是因为2024年的基数比较高。
持仓利润来自于星图测控与蒙娜转债,从星图测控看,现在博弈的难度已经进一步变大了。
仓位从高到低:科华转债(小规模,流感,安全)、中粮包装(本周申报要约)、鹰19转债(博弈一年内强赎)、威派转债(博弈强赎)、雪榕转债(利润垫较厚,可以对冲)、申昊转债(机器人,不过要注意其营收的问题)、博汇转债(利润垫较厚,等年报)、亚药转债(风险不大,向下有限)、合兴转债(有转股需求)
整体上看,市场性价比依然较差,普利暴雷后,叠加大盘趋势,以及融资盘风险,可能进一步带动转债下行,需耐心等待,另外仍然要以安全为第一位。
博弈机会:中粮包装、恒逸转债。
持仓利润来自于星图测控与蒙娜转债,从星图测控看,现在博弈的难度已经进一步变大了。
仓位从高到低:科华转债(小规模,流感,安全)、中粮包装(本周申报要约)、鹰19转债(博弈一年内强赎)、威派转债(博弈强赎)、雪榕转债(利润垫较厚,可以对冲)、申昊转债(机器人,不过要注意其营收的问题)、博汇转债(利润垫较厚,等年报)、亚药转债(风险不大,向下有限)、合兴转债(有转股需求)
整体上看,市场性价比依然较差,普利暴雷后,叠加大盘趋势,以及融资盘风险,可能进一步带动转债下行,需耐心等待,另外仍然要以安全为第一位。
博弈机会:中粮包装、恒逸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