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我职业投资的第一年,没有想过这么早就开始全职投资,本金离我预想的开始全职投资还差很多。但是天意不可测,23年职业受挫,决定不再受那鸟气,8月初离职,知天命之年走上了这条不可回头之路。托国家的福,最终收益还挺满意,两次最大回撤虽然让我很是压抑,心态好歹没有崩溃。但是我也明白了一件事,全职投资后,心理承受力下降了,以前30%的回撤若等闲,现在不行了,要稳一点,再稳一点。本来打算年初开始记录,但是拖延癌晚期患者一拖就是一年,眼看年底了,不能再稀里糊涂下去了。开这个贴,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得与失,认真开始下一年的投资,争取能够不断进步。
发帖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记录当时对形势、持仓及操作的思考,以便自己以后分析总结,同时也可能得到有启发的回帖,弥补自己的疏漏不足。
由于本人的记性几乎为零,平时又只是偶尔用一本日记和小米笔记记下点滴投资想法,2024年的总结只能马马虎虎了。
1999年就开户了,一通瞎炒,资质平庸,悟性不足,买股票就越来越分散,分散至今,变成了大杂烩。从2016年开始接触量化,一直没有什么成果,今年初持有多个小市值策略,仓位颇重,受到暴击,几近破防。过年前涨了一天,就一天,让人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过年。2月1日我写下:你只要在某个系统里,任何交易策略都躲不过系统性风险,只有仓位策略能躲过。2月18日,我把以前对仓位配置的思考进行了整理,拟了一个粗糙的清单,比如小市值多策略占多少百分比、高股息低PB占多少百分比等等,总算看上去不是一团乱麻了。
接下来,靠着小市值策略和煤炭银行小米等价值股,到5月中旬收益达到了13%,大家都知道的,高光期结束了,漫长的钝刀子割肉开始了。5月31日我写下: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量回避单股机会,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在单股上深研赚钱,重点还是要放在配置、策略、板块上。而且板块研究有学习复利,不值得为了一只股票去研究一大堆新知识。
记忆真的模糊了,受账户已注销大佬躺平配置思路的影响,后面几个月似乎主要是在研究量化策略,把不同策略进行组合,妄图达到高收益低回撤,那可真是“收获颇丰”啊。中间出现过一次重大机会没有抓住,那就是低价债大反弹,我参与了,但是犹犹豫豫,进入得迟,退出得早,仓位还轻,没赚几个钱。这次炒作收获了一点经验,要么不信,要么早信,这种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大得机会,值得重仓参与。这让我没有错过北交所行情(但谁知道这种想法以后会不会让我掉进大坑呢)。
一转眼到了9月底,前期盈利已被抹平,所幸政策洪福,大盘反转。经过思考决定把闲置资金全部投入超跌、弹性大的北交所小市值股票,此后北交所仓位加加减减一直持有到12月初清仓,获利颇丰。可惜我多年来总害怕错过赚钱机会,看不得账户里有闲钱,所以闲置资金也真不多,否则,否则就发了哈哈哈。
大盘反转我就一直当作牛市操作了,其间10月9日成为我这辈子亏钱最多的一天,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亏钱加零的一天,谁知道呢。虽然这段时间加了可转债仓位,但是不得其法,没赚什么钱,靠着小市值策略一路走高,12月12日收益最高到了44%,可惜到年底回撤到了36%。这几个月,还是继续在做策略及策略组合,我是这么想的,我的资质平庸,炒股票不行,策略就行了?所以我绝对不能依赖某几个策略,要分散,策略要越多越好,种类越丰富越好。经过兢兢业业地拟合,明年准备投入实盘的策略大概有15个,绝大部分都是今年就在用的,希望明年不要让我失望。
一个平庸之辈怎么才能做好投资呢?我要假定我选择的股票不好、策略不好,我要假定我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要逐步加大被动投资,减少主动投资。2025年我的仓位配置大致会是:各类量化策略、银行煤炭电力等价值股、可转债、医药消费及宽基等ETF、抄大V作业。仓位尽量控制在9成以内,以便在出现机会时有资金去把握。
预防风险方面,25年应该会单独配一份纳指(上限一成仓位),也许会再试水币圈(24年投入一千大洋亏光仅剩4毛1),期权可能只会学习理论并模拟实验。24年聚宽和果仁在商业化上都开了倒车,可能需要学习掘金量化之类本地开发以预防在线量化平台关闭服务。
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

同花顺的投资账本是12月才用的,辛辛苦苦导了不少数据,收益率还是不准,明年应该就好了。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tsyy33 、jackymin001 、plias
copilot还是挺好用的,基于组合的净值序列,最近完成了不少函数:指定年限的指标(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回撤最大天数)、组合间的相关性分析、权重动态平衡的多组合综合表现(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回撤最大天数)等等。甚至还玩了个纯拟合,几十个组合随机进行排列组合,然后从几百个组合里面挑夏普比率最高的做梦组合,如果相关性过高就剔除。几百行代码完全由AI完成,只能感慨时代变化太快了。
小市值自动大幅减仓,正好借这个机会降低小市值的仓位占比,筛选了多个xq组合,别人是转债摊大饼,我是策略摊大饼,还是相信配置能穿越牛熊。摊大饼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策略和实盘持仓是否一致,这个有点头疼,不过至少应该每日观察是否有废单和未完全成交单,同时要检查各策略持仓市值是否符合预设。
对聚宽模拟交易实时推送的评价,一个字:烂,四个字:一坨答辩!果然看不到的风险才是真正的风险。
明天回老家扫墓,以前做牛马时很难请假,现在我还没有很多财富,但是我有很多自由。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plias
又是一个大跌的周五,亏得鼻青脸肿的。账户精简的事不想再拖了,管他什么滑点交易成本,其实还没转移的资金已经只有一成多一点了,下周一定把账户四合为二。
看到股市牛牛的,强行加仓了一些消费股和港股,这下可好,全套上了。收盘看了一下运价指数,还在跌,持有4年的海控真的要失去耐心了,半年时间浮盈达到巅峰,又用了3年半浮盈腰斩,这真是笔失败到底的交易,进退失据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对资金用途有一些想法,下周考虑再强行减一些海控。大跌后网格补入了一点消费医疗,网格收益是到手了,但是看着一下子变少的可用资金,更加觉得它对资金利用率不友好了。
终究是没什么选股及交易能力,所以现在的重心都在策略配置。自从今年开始研究雪球组合,我感觉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时不时就刷啊刷,不知道刷了几千个组合,从这个武器库收集了几十把“神兵利刃”。里面很多神奇的组合,高收益低回撤,我本能地觉得这很危险,充满诱惑的东西总是很危险的。比如我跟了一两个月的可转债组合,3年来年化超过50%,最大回撤不到14%,我一跟单,好嘛,回撤直奔20%,熬不住了,周五终于割了它。但是看着这些遍布陷阱的“金矿”,我还是忍不住要摊几个实盘,周末精选之后,下周直接跟。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把饼摊得大一些,再大一些,把潜在的风险控制在能接受的范围。我时常感觉像是在做风投,投资了越来越多的项目,只是我没有什么专业的风投技能,经常吃瘪是免不了的了。顺便吐槽一下雪球组合显示的年化收益率和最大回撤,偶尔准,大多数时候都是错的,甚至错得离谱,只能自己长眼计算核实。
本周督促AI把投资驾驶舱进行了完善,可能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过看着暂时应该够用了,大致能看到策略和组合的表现了,先就这么用着吧。果然饼图一看而知小市值和可转债的合并仓位过大了,降,上新组合。
抽空试了一下扣子国内版:大脑(大模型),记忆(变量,数据库),学习能力(知识库),处理能力(插件),流程化(工作流),展示能力(卡片),协同(多智能体),个性化的智能体大致就由这些构成了。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franckC 、不虚不实 、ftnicko2 、kanglue 、壹壹壹 、 、更多 »
又是一个巨幅跑输大盘的周五,好在绝对收益还不错,赚钱时看绝对收益,亏钱时就多看看超额,投资的日子长着呢,何况账户离历史高点也就不到两个点了。中午发现仓位竟然掉到了8成以下,市场明明还是不错的,仓位无论如何要打上去,但是涨了这么多,还是只敢加一些保守仓位。买了一点暴跌多年筑底的消费股,增加了一个雪球组合,就这样硬生生加了7个点。现在看小市值对我的仓位和市值影响还是高了些,后续再争取加大盘白马策略,慢慢调整吧。
本周遇到了一次纳指ETF暴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网格交易错失两笔收益。我又看了看手里网格许久的300、消费、医疗、科技ETF,或多或少都是盈利的,但是收益率也不是很高。暂时想法还很模糊,就是用宽基、消费医疗科技这些ETF做网格,长期盈利没什么问题,但是收益率未必理想,要保证买入就得留足资金,影响资金利用率。如果我把网格看作年化10%的策略,那在有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策略可以吃足资金的情况下,网格仓位就应该减少。说白了,还是因为以前的投资标的太少,缺心仪股票,缺心仪策略,一直焦虑的就是不知道买什么好,配置思路上还没有完全转过来。
昨天开始动手做投资驾驶舱了,以前工作时都是用帆软做报表和驾驶舱,于是打算“驾轻就熟”用帆软报表来开发。装上之后一看,啥?现在不用frm用fvs了???那何不试试python,AI编程呢,用了vsc里的通义灵码和github copilot,用了trae(哪个腹诽员工取的名字,真的是吹呀!),又用了cursor,到今天做了个初步版本。稍微总结一下吧,从辅助编程工具来讲trae肯定是比vsc好用的,但比cursor还是不如。最关键的是,AI的核心还是大模型,无论vsc里的通义灵码还是trae里的豆包和deepseek,补写改写代码段还可以,需求面稍微大一些,宽泛一些,就频频出错,而且往往怎么改都改不好。就好像一个非常平庸的员工,对你的要求唯唯诺诺,却死不悔改,甚至满口胡说八道,说真的,我差不多是气得有点肝疼的。copilot的模型我选了gpt4和claude3.5,哎,好用,给了需求就能劈里啪啦给你从头开发一个完整的东西出来,然后有错改错,有新需求加新需求,让优化干脆把1个py拆分成了4个(通义灵码直接把几百行代码优化成了几十行废码,我艹。。。),真的是能帮我一步步把想法实现出来。据说辅助编程最强的是claude3.7,这个可以在cursor里面试用,我准备留到有重要开发需求的时候用。相信国产AI总有赶上的一天,到时候那些初级程序员,恐怕真的是没有饭吃了。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仓位虽然不高,实际配置还是挺高的,完全是因为小市值萎靡择时降下来的,仍然没有凑够资金来投入新准备的策略。
没有太多要做的,果仁交易同步代码调试完成,准备开始转移了。聚宽又出现了信号延迟问题,3点过后才推信号是想坑死用户?只能尽快把策略迁移到qmt去。策略净值的计算搞定了,忘了把回撤也计算出来,总之就是把策略跟踪驾驶舱所需的各种指标先准备起来。
职投后经常坐着不动,把摘下许久的小米手环又戴起来提醒久坐了。每天做一些有氧运动,感觉身体状态有了明显提升。F1车队经理一口气刷了三只车队五六个赛季,现在新建一个普通车队,感觉小车队真不容易,还是做富二代好啊。trae国内版上线,装上感觉不错,尤其是速度,比VSC里的通义灵码等国内插件快多了。尝试在扣子里做了个聚宽代码迁移到qmt的智能体,效果很不好,得好好研究一下如何设置智能体。
如此这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投资以外的地方,感觉心态还是比较稳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今年好歹有超额,如果持续跑不过大盘那就难说了。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海通账户只剩民生银行和江中药业,果仁同步交易也快开发好了,估计到了四月份就可以完全关闭海通和一创,佣金少些,管理也方便。主观持股还在清理,以后尽量都用策略和条件单,不做主动操作。
ETF动量这几个月倒还行,月历效应真是受到暴击了,打算减仓扛下去。进了一些纳指,仓位上限一成,还早。清了A500,手里还有消费、食品饮料、医疗、医药卫生、恒生医疗、科创、沪深300、新能源。新能源肯定是要等机会清掉的,剩下的感觉还是太多太杂,想想还有新出的自由现金流,ETF这块仓位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说好去喝汤的可转债呢?原来是要割我的肉去熬汤啊!可转债属于中长期配置,无论涨跌都会持有下去,就先砍掉最激进的蚊子仓位吧。
在增加可转债仓位后,小市值仓位上限需要向下调整了,后续仓位配置计划(比例均为上限):小市值30%、可转债20%、纳指10%、雪球股票组合15%、ETF动量3%、月历效应3%、涨停相关3%、白马类策略10%、ETF网格交易10%、超跌三年双底股10%、类现金5%。计划做一个可视化驾驶舱,监控账户、策略及策略风格的表现,比如收益率、回撤、收益来源、亏损来源、仓位变化等等。
作为一个平庸之辈,心态也是平庸的,如今要看淡大盘,多用技术、游戏、看片、运动来分散注意力。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周五亏钱,巨幅跑输指数,很明显现在的持仓是跟大盘风格迥异了,只能多做些调整心态的事情,比如玩游戏、运动。
尽管可转债仓位增加到了一成半,但由于小米清仓且网格出了一些ETF,整体仓位反而下降了。也好,风格不符就干脆多拿点现金,冷静一下,不能眼红往里面冲。
雪球跟单基本完善,后面重点解决下单未成交的问题,同时持续核对交易滑点。写到这里感觉怎么有点以前写工作总结的味道?!不如收尾,下周计划:装死!
————————————————————————
六月五日:考生物学,下午考德文。夜打牌。
六月十二日:大叹马眉叔用功之勤,真不可及。近世学子无复如此人才矣。若贱子则有志焉而未之逮也。打牌。
八月五日:打牌。
八月十日: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今日觉有不适,故以此矫之。
八月十一日:夜打牌。
————————————————————————
打牌不误学习,躺平不误工作:可转债组合收集告一段落,股票组合还是要慢慢搜集的。超跌三年以上做了双重底的名企(例如错过的阿里)是我所爱,搜起来。模拟交易了一段时间的两个策略,一个可以彻底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把另一个合并进实盘的多策略里去,再另找两个继续模拟。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周一新跟单两个组合,一个五股隔夜债组合近一年收益94%,一个单吊组合一年收益386%,总投入仓位1.5%。五只这个,买入时间都是14点59分左右,实践下来根本没法跟,集合竞价会有跳价,买不到。而且我一般选至少近三年以上时间收益可观的组合,这两个组合也就半年左右,完全就是冲动赌一把。今晚就停掉五股这个组合,至于单吊这个组合,仓位上就是玩票性质,就当它是只连续飞镖射中靶心的猩猩,再赌几天吧。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UniqueLy 、细水长流0817 、plias
主要还是小市值拖了后腿,这周一算,小市值仓位竟然超过了40%,必须强行减下来。小米继续大涨,下周打算超过45元就清仓。跟单了五个可转债组合,仓位合计超过一成,目标仓位两成。另外还打算清仓海通账户,总之近期主要就是调动资金,既是为了仓位配置,也是以便后续维护方便。
本周聚宽模拟交易信号又出现了一次严重滞后,感觉真是有点不靠谱,不由得担心,如果过于依赖这些外部平台,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或者平台干脆关闭可怎么办?全部本地化,难度好像真的非常大,眼前是顾不了这么多了,过两年再说吧。。。。。。
现在持仓是个巨大杂烩,感觉需要做个什么工具,用来看单个策略表现、不同风格策略组的表现、策略仓位比例、策略风格比例。这样跟踪分析,决定应该持有哪些策略、哪些风格及资金增减。
发现要做的事还挺多,要核对实盘和跟单可转债的交易滑点、要开发果仁跟单程序,有点怀疑自己掉入了细节陷阱,忽视了市场。昨晚干脆把这些全部抛开,玩了两三个小时quake live,水平自是比20年前还要烂,所以似乎也没能起到什么调整情绪的作用。周末还是先睡睡懒觉,放松点,反正仓位挺高的了,短期的腾挪空间就那么大,不能着急。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本周仓位变动较大,AH溢价率策略清仓,在40元出了一半小米,各种ETF条件单也被动卖出不少,再加上继续清理拍脑袋股票,腾出了不少资金。尽管择时小市值策略大举入场,直接加了近三成仓位,还是能调动资金往新仓位可转债上配了7个点,下周会继续加仓可转债,预计会加到一成以上。
可转债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好好配置的,目标仓位两成以上,可惜一直没有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策略。迟钝的我节前终于想到直接抄别人的作业,也就是跟单雪球组合,于是近期几乎什么都没研究,精力全在这上面了,毕竟,这是一把很有容量很有盈亏比的新武器。资金持续在调动中,跟单程序也越来越完善,肉眼扫了两三千个可转债组合,我怀疑雪球上的可转债组合已经被我扫了几遍。左挑右选后筛选出十来个组合,目前已跟单三个组合,下周一再跟第四个组合,目标是至少五个。
塔勒布对我微微一笑,靠大盘涨算什么本事,下周再看吧。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节前没有大涨,节后加仓就比较放心了。最近研究雪球和果仁跟单,虽然是个编程小白,正常来讲也早该搞定了。但是突然迷上了AI编程助手,于是在vsc里下了七八个插件,正在测试中。目前来看还是copilot好一些,给了整个设计思路就能给出完整代码,函数里面的处理也像模像样的。其他几个助手就很难给出完整代码,就算程序结构对了函数里面也大多是直接一个return或者pass甚至tab出一大堆重复代码。如果自己给每个函数先注释一下具体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流程,那么基本上还是可以一路tab得七七八八。争取节日期间抽空把这个跟单写完,当然比代码更重要的是到底跟什么单。
马斯克说三五年内大部分脑力劳动会被AI取代,吹牛是肯定的,但是十年之后呢?我是相信选择大于努力的,未来要努力做好选择,尤其是小孩子,现在看不明白未来,那就先努力学好语文和数学吧。
顺祝各位蛇年大吉,红红火火。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本周操作极少,重仓的医疗医药想减仓但没能触发任何条件单,银行股想加点仓反而是触发了一点条件单卖出,消费食品饮料继续萎靡,这经济还能不能好了。小米创了新高,打算在40元继续减仓,海控半死不活,今天看运价指数继续大跌,下周一只好强行减点仓了。动量策略继续持有豆粕,去年被它坑了不少目前看还可以。月历效应卖出了国债和黄金,下周一又要买红利低波和中证500了,希望这次不会再暴亏。
感觉最近好像只有可转债表现好,迫切需要可转债策略了,一时间研究不出来怎么办,那只好抄作业了。在雪球上搜了一通可转债组合,太难搜了,什么筛选条件都没有,不知道谁设计的产品,几年没有更新的组合充斥屏幕。封基老师的中辣感觉还不错,考虑跟单,于是最近几天都在研究如何自动跟单雪球组合和果仁,初步想法是初始化同步持仓,获取最新调仓记录,然后自动交易。果仁策略其实我一直是在一创果仁自动交易的,但是一创手续费实在太高了,更关键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关闭服务,一创聚宽就是前车之鉴。
节前还有最后一个交易日,没什么期望,好好过年了。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策略方面,小市值继续择时低仓位,超跌反弹有点萎靡还好择时后仓位低,月历效应还算平稳,AH溢价有点萎靡,打板和PB策略颇有收获。最近一直咳嗽精神不佳,战略上懈怠不琢磨市场或配置不说,战术上也没有去研究个股或策略。细枝末节上倒是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一点Python,写了几个函数,把原本就一分为二的ETF动量策略分出了第三个,风险收益比可能有所提高。可转债T+0,特别想开发几个自动交易的策略,一直没有成果,数据源、能力和懒癌的原因都有,策略开发的下一个侧重点应该就是可转债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点《随机漫步的傻瓜》,这几天又看了看,感觉看不下去。怎么说呢,随机性遍历性这些东西,我一看就接受了,投资组合也深受其影响。但是这本书呢,大部分篇幅都是反反复复地讲同一个道理,感觉看看目录和一些重点篇章就够了。《反脆弱》也类似,观点很容易就接受了,后面似乎就没必要再看了,可能是我浅薄了。还下载了《肥尾效应》,这本书好,好在没花我任何时间,因为完全看不懂……
对节前行情的期望有点矛盾,既希望反弹能账户翻红,又担心涨太多2月份接盘。随缘吧,相信投资组合,只要大盘不是太糟糕,给点阳光总能灿烂的。

今年开年比去年还差,大票小票都在跌,本周小米海控轮流大跌,太惨了。今年已经亏了4%,本次回撤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足足10%了,看看会不会突破去年15%的最大回撤吧。我用无限易,它的python版本是3.12,还可以。目前模拟交易中,但是它的模拟软件太差了,同一个模型有的能交易,有的不能交易,如果你敢问客服,总是会说你的策略有问题,而不是它的软件有问题。
由于择时,小市值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仓位(各小市值策略加起来的仓位配置接近40%),从配置角度要增加大盘绩优策略,扩大策略容量。不是很情愿地启用了一个预期年化不到20%的AH溢价率策略(来自账户已注销大佬,逻辑不硬),回测来看可当做指数增强...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tomxiaoyu
由于择时,小市值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仓位(各小市值策略加起来的仓位配置接近40%),从配置角度要增加大盘绩优策略,扩大策略容量。不是很情愿地启用了一个预期年化不到20%的AH溢价率策略(来自账户已注销大佬,逻辑不硬),回测来看可当做指数增强,几乎每年跑赢沪深300。另外还有两个抄来的大盘白马策略在模拟中,如果能有一个可以投入实盘也就满足了。
本周对持仓进行持续清理,拍脑门买入的票已经所剩无几。设了很多条件单,本周触发了不少买入,不知不觉医疗相关仓位已经接近7个点,后面可能还会硬着头皮让条件单继续加一点。
亏钱的时候工作热情总是比较高,仿佛一个乱投医的病人。本周把去年模拟的ETF动量策略一拆为二(轮出条件不同)投入了实盘,ETF月历效应策略也投入了实盘(先挨了一大棒),新策略实盘要严控仓位,去年犯的错不能再犯。这三个策略原本都是在聚宽写的,现在是直接拿到qmt里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以后尽量直接在qmt里实盘策略。我也终于认识到qmt坑太多,不再强求用它自带函数取数,尽量使用外部数据源,如akshare和adata。由于qmt的Python版本太低,直接import是没法用的,解决办法就是从adata或akshare里查源码,直接复制到qmt里用。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这两天清理了不少零碎拍脑门股票,加上小市值择时减仓,总体仓位前所未有地降到了6成多。也好,新的一年按照新的配置方案重新出发。策略以外的持仓,打算长期持有的就继续网格下去,海控和小米今年应该有机会清掉了,其他拍脑袋的尽快清掉,所剩无几的基金连鸡肋都不如要尽快清掉眼不见为净。
论坛有个帖子讨论超额收益重要还是绝对收益重要。就我个人而言保证心态平和最重要。行情不好时,我就看是否有超额,只要有超额,心里感觉就有底气。行情实在太差的时候亏钱甚至大亏爆亏在所难免,只要持续有超额,总有赚钱的一天。行情好起来了既看绝对收益也看超额收益,这能让我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在赚钱。总体来讲我个人更喜欢看超额收益,都说大盘永远3000点,那我有超额不就赚钱了吗。
惊觉这波回撤输给大盘两三个点了(投资账本手工导入功能太蛋疼了,每次导入都会出现新差错,感觉要用不下去了),不行了,装死找乐子去。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总结写得匆忙,今天补充了一点如下:
预防风险方面,25年应该会单独配一份纳指(上限一成仓位),也许会再试水币圈(24年投入一千大洋亏光仅剩4毛1),期权可能只会学习理论并模拟实验。24年聚宽和果仁在商业化上都开了倒车,可能需要学习掘金量化之类本地开发以预防在线量化平台关闭服务。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