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波超过6%的回撤,2024年的收益定格在36%,全年两次回撤达到15%,分别是1月中旬至2月初、5月中旬至9月下旬。
2024年是我职业投资的第一年,没有想过这么早就开始全职投资,本金离我预想的开始全职投资还差很多。但是天意不可测,23年职业受挫,决定不再受那鸟气,8月初离职,知天命之年走上了这条不可回头之路。托国家的福,最终收益还挺满意,两次最大回撤虽然让我很是压抑,心态好歹没有崩溃。但是我也明白了一件事,全职投资后,心理承受力下降了,以前30%的回撤若等闲,现在不行了,要稳一点,再稳一点。本来打算年初开始记录,但是拖延癌晚期患者一拖就是一年,眼看年底了,不能再稀里糊涂下去了。开这个贴,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得与失,认真开始下一年的投资,争取能够不断进步。
发帖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记录当时对形势、持仓及操作的思考,以便自己以后分析总结,同时也可能得到有启发的回帖,弥补自己的疏漏不足。
由于本人的记性几乎为零,平时又只是偶尔用一本日记和小米笔记记下点滴投资想法,2024年的总结只能马马虎虎了。
1999年就开户了,一通瞎炒,资质平庸,悟性不足,买股票就越来越分散,分散至今,变成了大杂烩。从2016年开始接触量化,一直没有什么成果,今年初持有多个小市值策略,仓位颇重,受到暴击,几近破防。过年前涨了一天,就一天,让人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过年。2月1日我写下:你只要在某个系统里,任何交易策略都躲不过系统性风险,只有仓位策略能躲过。2月18日,我把以前对仓位配置的思考进行了整理,拟了一个粗糙的清单,比如小市值多策略占多少百分比、高股息低PB占多少百分比等等,总算看上去不是一团乱麻了。
接下来,靠着小市值策略和煤炭银行小米等价值股,到5月中旬收益达到了13%,大家都知道的,高光期结束了,漫长的钝刀子割肉开始了。5月31日我写下: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量回避单股机会,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在单股上深研赚钱,重点还是要放在配置、策略、板块上。而且板块研究有学习复利,不值得为了一只股票去研究一大堆新知识。
记忆真的模糊了,受账户已注销大佬躺平配置思路的影响,后面几个月似乎主要是在研究量化策略,把不同策略进行组合,妄图达到高收益低回撤,那可真是“收获颇丰”啊。中间出现过一次重大机会没有抓住,那就是低价债大反弹,我参与了,但是犹犹豫豫,进入得迟,退出得早,仓位还轻,没赚几个钱。这次炒作收获了一点经验,要么不信,要么早信,这种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大得机会,值得重仓参与。这让我没有错过北交所行情(但谁知道这种想法以后会不会让我掉进大坑呢)。
一转眼到了9月底,前期盈利已被抹平,所幸政策洪福,大盘反转。经过思考决定把闲置资金全部投入超跌、弹性大的北交所小市值股票,此后北交所仓位加加减减一直持有到12月初清仓,获利颇丰。可惜我多年来总害怕错过赚钱机会,看不得账户里有闲钱,所以闲置资金也真不多,否则,否则就发了哈哈哈。
大盘反转我就一直当作牛市操作了,其间10月9日成为我这辈子亏钱最多的一天,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亏钱加零的一天,谁知道呢。虽然这段时间加了可转债仓位,但是不得其法,没赚什么钱,靠着小市值策略一路走高,12月12日收益最高到了44%,可惜到年底回撤到了36%。这几个月,还是继续在做策略及策略组合,我是这么想的,我的资质平庸,炒股票不行,策略就行了?所以我绝对不能依赖某几个策略,要分散,策略要越多越好,种类越丰富越好。经过兢兢业业地拟合,明年准备投入实盘的策略大概有15个,绝大部分都是今年就在用的,希望明年不要让我失望。
一个平庸之辈怎么才能做好投资呢?我要假定我选择的股票不好、策略不好,我要假定我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要逐步加大被动投资,减少主动投资。2025年我的仓位配置大致会是:各类量化策略、银行煤炭电力等价值股、可转债、医药消费及宽基等ETF、抄大V作业。仓位尽量控制在9成以内,以便在出现机会时有资金去把握。
预防风险方面,25年应该会单独配一份纳指(上限一成仓位),也许会再试水币圈(24年投入一千大洋亏光仅剩4毛1),期权可能只会学习理论并模拟实验。24年聚宽和果仁在商业化上都开了倒车,可能需要学习掘金量化之类本地开发以预防在线量化平台关闭服务。
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
同花顺的投资账本是12月才用的,辛辛苦苦导了不少数据,收益率还是不准,明年应该就好了。
2024年是我职业投资的第一年,没有想过这么早就开始全职投资,本金离我预想的开始全职投资还差很多。但是天意不可测,23年职业受挫,决定不再受那鸟气,8月初离职,知天命之年走上了这条不可回头之路。托国家的福,最终收益还挺满意,两次最大回撤虽然让我很是压抑,心态好歹没有崩溃。但是我也明白了一件事,全职投资后,心理承受力下降了,以前30%的回撤若等闲,现在不行了,要稳一点,再稳一点。本来打算年初开始记录,但是拖延癌晚期患者一拖就是一年,眼看年底了,不能再稀里糊涂下去了。开这个贴,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得与失,认真开始下一年的投资,争取能够不断进步。
发帖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记录当时对形势、持仓及操作的思考,以便自己以后分析总结,同时也可能得到有启发的回帖,弥补自己的疏漏不足。
由于本人的记性几乎为零,平时又只是偶尔用一本日记和小米笔记记下点滴投资想法,2024年的总结只能马马虎虎了。
1999年就开户了,一通瞎炒,资质平庸,悟性不足,买股票就越来越分散,分散至今,变成了大杂烩。从2016年开始接触量化,一直没有什么成果,今年初持有多个小市值策略,仓位颇重,受到暴击,几近破防。过年前涨了一天,就一天,让人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过年。2月1日我写下:你只要在某个系统里,任何交易策略都躲不过系统性风险,只有仓位策略能躲过。2月18日,我把以前对仓位配置的思考进行了整理,拟了一个粗糙的清单,比如小市值多策略占多少百分比、高股息低PB占多少百分比等等,总算看上去不是一团乱麻了。
接下来,靠着小市值策略和煤炭银行小米等价值股,到5月中旬收益达到了13%,大家都知道的,高光期结束了,漫长的钝刀子割肉开始了。5月31日我写下: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尽量回避单股机会,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在单股上深研赚钱,重点还是要放在配置、策略、板块上。而且板块研究有学习复利,不值得为了一只股票去研究一大堆新知识。
记忆真的模糊了,受账户已注销大佬躺平配置思路的影响,后面几个月似乎主要是在研究量化策略,把不同策略进行组合,妄图达到高收益低回撤,那可真是“收获颇丰”啊。中间出现过一次重大机会没有抓住,那就是低价债大反弹,我参与了,但是犹犹豫豫,进入得迟,退出得早,仓位还轻,没赚几个钱。这次炒作收获了一点经验,要么不信,要么早信,这种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大得机会,值得重仓参与。这让我没有错过北交所行情(但谁知道这种想法以后会不会让我掉进大坑呢)。
一转眼到了9月底,前期盈利已被抹平,所幸政策洪福,大盘反转。经过思考决定把闲置资金全部投入超跌、弹性大的北交所小市值股票,此后北交所仓位加加减减一直持有到12月初清仓,获利颇丰。可惜我多年来总害怕错过赚钱机会,看不得账户里有闲钱,所以闲置资金也真不多,否则,否则就发了哈哈哈。
大盘反转我就一直当作牛市操作了,其间10月9日成为我这辈子亏钱最多的一天,说不定,以后还能有亏钱加零的一天,谁知道呢。虽然这段时间加了可转债仓位,但是不得其法,没赚什么钱,靠着小市值策略一路走高,12月12日收益最高到了44%,可惜到年底回撤到了36%。这几个月,还是继续在做策略及策略组合,我是这么想的,我的资质平庸,炒股票不行,策略就行了?所以我绝对不能依赖某几个策略,要分散,策略要越多越好,种类越丰富越好。经过兢兢业业地拟合,明年准备投入实盘的策略大概有15个,绝大部分都是今年就在用的,希望明年不要让我失望。
一个平庸之辈怎么才能做好投资呢?我要假定我选择的股票不好、策略不好,我要假定我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要逐步加大被动投资,减少主动投资。2025年我的仓位配置大致会是:各类量化策略、银行煤炭电力等价值股、可转债、医药消费及宽基等ETF、抄大V作业。仓位尽量控制在9成以内,以便在出现机会时有资金去把握。
预防风险方面,25年应该会单独配一份纳指(上限一成仓位),也许会再试水币圈(24年投入一千大洋亏光仅剩4毛1),期权可能只会学习理论并模拟实验。24年聚宽和果仁在商业化上都开了倒车,可能需要学习掘金量化之类本地开发以预防在线量化平台关闭服务。
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
同花顺的投资账本是12月才用的,辛辛苦苦导了不少数据,收益率还是不准,明年应该就好了。
2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本周略有回血,没有跑过沪深300,年度收益-2.24%。触发了一些条件单,网格T出去了一点,可惜医疗太弱没能T减仓,加上继续清理拍脑袋股票,目前仓位64%。
策略方面,小市值继续择时低仓位,超跌反弹有点萎靡还好择时后仓位低,月历效应还算平稳,AH溢价有点萎靡,打板和PB策略颇有收获。最近一直咳嗽精神不佳,战略上懈怠不琢磨市场或配置不说,战术上也没有去研究个股或策略。细枝末节上倒是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一点Python,写了几个函数,把原本就一分为二的ETF动量策略分出了第三个,风险收益比可能有所提高。可转债T+0,特别想开发几个自动交易的策略,一直没有成果,数据源、能力和懒癌的原因都有,策略开发的下一个侧重点应该就是可转债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点《随机漫步的傻瓜》,这几天又看了看,感觉看不下去。怎么说呢,随机性遍历性这些东西,我一看就接受了,投资组合也深受其影响。但是这本书呢,大部分篇幅都是反反复复地讲同一个道理,感觉看看目录和一些重点篇章就够了。《反脆弱》也类似,观点很容易就接受了,后面似乎就没必要再看了,可能是我浅薄了。还下载了《肥尾效应》,这本书好,好在没花我任何时间,因为完全看不懂……
对节前行情的期望有点矛盾,既希望反弹能账户翻红,又担心涨太多2月份接盘。随缘吧,相信投资组合,只要大盘不是太糟糕,给点阳光总能灿烂的。
策略方面,小市值继续择时低仓位,超跌反弹有点萎靡还好择时后仓位低,月历效应还算平稳,AH溢价有点萎靡,打板和PB策略颇有收获。最近一直咳嗽精神不佳,战略上懈怠不琢磨市场或配置不说,战术上也没有去研究个股或策略。细枝末节上倒是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一点Python,写了几个函数,把原本就一分为二的ETF动量策略分出了第三个,风险收益比可能有所提高。可转债T+0,特别想开发几个自动交易的策略,一直没有成果,数据源、能力和懒癌的原因都有,策略开发的下一个侧重点应该就是可转债了。
前段时间看了一点《随机漫步的傻瓜》,这几天又看了看,感觉看不下去。怎么说呢,随机性遍历性这些东西,我一看就接受了,投资组合也深受其影响。但是这本书呢,大部分篇幅都是反反复复地讲同一个道理,感觉看看目录和一些重点篇章就够了。《反脆弱》也类似,观点很容易就接受了,后面似乎就没必要再看了,可能是我浅薄了。还下载了《肥尾效应》,这本书好,好在没花我任何时间,因为完全看不懂……
对节前行情的期望有点矛盾,既希望反弹能账户翻红,又担心涨太多2月份接盘。随缘吧,相信投资组合,只要大盘不是太糟糕,给点阳光总能灿烂的。
0
@walkerdu
今年开年比去年还差,大票小票都在跌,本周小米海控轮流大跌,太惨了。今年已经亏了4%,本次回撤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足足10%了,看看会不会突破去年15%的最大回撤吧。我用无限易,它的python版本是3.12,还可以。目前模拟交易中,但是它的模拟软件太差了,同一个模型有的能交易,有的不能交易,如果你敢问客服,总是会说你的策略有问题,而不是它的软件有问题。
由于择时,小市值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仓位(各小市值策略加起来的仓位配置接近40%),从配置角度要增加大盘绩优策略,扩大策略容量。不是很情愿地启用了一个预期年化不到20%的AH溢价率策略(来自账户已注销大佬,逻辑不硬),回测来看可当做指数增强...
1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赞同来自: tomxiaoyu
今年开年比去年还差,大票小票都在跌,本周小米海控轮流大跌,太惨了。今年已经亏了4%,本次回撤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足足10%了,看看会不会突破去年15%的最大回撤吧。
由于择时,小市值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仓位(各小市值策略加起来的仓位配置接近40%),从配置角度要增加大盘绩优策略,扩大策略容量。不是很情愿地启用了一个预期年化不到20%的AH溢价率策略(来自账户已注销大佬,逻辑不硬),回测来看可当做指数增强,几乎每年跑赢沪深300。另外还有两个抄来的大盘白马策略在模拟中,如果能有一个可以投入实盘也就满足了。
本周对持仓进行持续清理,拍脑门买入的票已经所剩无几。设了很多条件单,本周触发了不少买入,不知不觉医疗相关仓位已经接近7个点,后面可能还会硬着头皮让条件单继续加一点。
亏钱的时候工作热情总是比较高,仿佛一个乱投医的病人。本周把去年模拟的ETF动量策略一拆为二(轮出条件不同)投入了实盘,ETF月历效应策略也投入了实盘(先挨了一大棒),新策略实盘要严控仓位,去年犯的错不能再犯。这三个策略原本都是在聚宽写的,现在是直接拿到qmt里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以后尽量直接在qmt里实盘策略。我也终于认识到qmt坑太多,不再强求用它自带函数取数,尽量使用外部数据源,如akshare和adata。由于qmt的Python版本太低,直接import是没法用的,解决办法就是从adata或akshare里查源码,直接复制到qmt里用。
由于择时,小市值现在只剩下了一点点仓位(各小市值策略加起来的仓位配置接近40%),从配置角度要增加大盘绩优策略,扩大策略容量。不是很情愿地启用了一个预期年化不到20%的AH溢价率策略(来自账户已注销大佬,逻辑不硬),回测来看可当做指数增强,几乎每年跑赢沪深300。另外还有两个抄来的大盘白马策略在模拟中,如果能有一个可以投入实盘也就满足了。
本周对持仓进行持续清理,拍脑门买入的票已经所剩无几。设了很多条件单,本周触发了不少买入,不知不觉医疗相关仓位已经接近7个点,后面可能还会硬着头皮让条件单继续加一点。
亏钱的时候工作热情总是比较高,仿佛一个乱投医的病人。本周把去年模拟的ETF动量策略一拆为二(轮出条件不同)投入了实盘,ETF月历效应策略也投入了实盘(先挨了一大棒),新策略实盘要严控仓位,去年犯的错不能再犯。这三个策略原本都是在聚宽写的,现在是直接拿到qmt里跑,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以后尽量直接在qmt里实盘策略。我也终于认识到qmt坑太多,不再强求用它自带函数取数,尽量使用外部数据源,如akshare和adata。由于qmt的Python版本太低,直接import是没法用的,解决办法就是从adata或akshare里查源码,直接复制到qmt里用。
0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昨天泥沙俱下,持仓除了小米几乎都在跌,大盘感觉很弱,账户这波回撤不知不觉已经快要9%了。套了很久的医药消费等ETF居然跌跌不休,都快不敢加仓了,想赚钱可真不容易。
这两天清理了不少零碎拍脑门股票,加上小市值择时减仓,总体仓位前所未有地降到了6成多。也好,新的一年按照新的配置方案重新出发。策略以外的持仓,打算长期持有的就继续网格下去,海控和小米今年应该有机会清掉了,其他拍脑袋的尽快清掉,所剩无几的基金连鸡肋都不如要尽快清掉眼不见为净。
论坛有个帖子讨论超额收益重要还是绝对收益重要。就我个人而言保证心态平和最重要。行情不好时,我就看是否有超额,只要有超额,心里感觉就有底气。行情实在太差的时候亏钱甚至大亏爆亏在所难免,只要持续有超额,总有赚钱的一天。行情好起来了既看绝对收益也看超额收益,这能让我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在赚钱。总体来讲我个人更喜欢看超额收益,都说大盘永远3000点,那我有超额不就赚钱了吗。
惊觉这波回撤输给大盘两三个点了(投资账本手工导入功能太蛋疼了,每次导入都会出现新差错,感觉要用不下去了),不行了,装死找乐子去。
这两天清理了不少零碎拍脑门股票,加上小市值择时减仓,总体仓位前所未有地降到了6成多。也好,新的一年按照新的配置方案重新出发。策略以外的持仓,打算长期持有的就继续网格下去,海控和小米今年应该有机会清掉了,其他拍脑袋的尽快清掉,所剩无几的基金连鸡肋都不如要尽快清掉眼不见为净。
论坛有个帖子讨论超额收益重要还是绝对收益重要。就我个人而言保证心态平和最重要。行情不好时,我就看是否有超额,只要有超额,心里感觉就有底气。行情实在太差的时候亏钱甚至大亏爆亏在所难免,只要持续有超额,总有赚钱的一天。行情好起来了既看绝对收益也看超额收益,这能让我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在赚钱。总体来讲我个人更喜欢看超额收益,都说大盘永远3000点,那我有超额不就赚钱了吗。
惊觉这波回撤输给大盘两三个点了(投资账本手工导入功能太蛋疼了,每次导入都会出现新差错,感觉要用不下去了),不行了,装死找乐子去。
2
walkerdu - 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2025年开门黑,大亏1.6%,持仓中医药科创芯片半导体消费等ETF及颇有价值的股票均遭受重创。细数以前拍脑门买入的股票竟然也占有约一成仓位,最近几天都会持续进行清理,争取持仓更简单一点,更被动一点。
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
总结写得匆忙,今天补充了一点如下:
预防风险方面,25年应该会单独配一份纳指(上限一成仓位),也许会再试水币圈(24年投入一千大洋亏光仅剩4毛1),期权可能只会学习理论并模拟实验。24年聚宽和果仁在商业化上都开了倒车,可能需要学习掘金量化之类本地开发以预防在线量化平台关闭服务。既然没有财富自由就进行全职投资,自然要设定一个收益目标和回撤下限。我自己的期望收益率是年化20%以上,最大回撤20%以内,然后就针对期望来选择配置投资标的。考虑到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在设计投资组合时目标收益30%以上,回撤15%以内,预期收益20%以内或者回撤40%以上的就暂不考虑了。
为了控制回撤,小市值的仓位上限会控制在40%以内,共使用10个策略。量化平台我用的是聚宽和果仁,聚宽策略通过Redis发送交易信号,本地qmt接收信号下单,暂时不能在聚宽实现的策略在一创果仁直接实盘。可惜除了小市值我也没几个策略,甚至小市值策略我也实在没能力多做几个,靠着改变持股数、改变择时条件以及克隆照抄,好歹凑了10个。回测曲线总是很美丽做量化的人都懂的,24年也确实带来不错的收益,也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希望最新拟合成果在25年能不负我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