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效应"——持有封基说股市之一

退休前我曾经在一个大型IT企业负责全国服务渠道多年,遇到过很多客户,因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抱怨,甚至指责我们的产品质量一塌糊涂。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我们公司因产品质量逐年提示,故障率逐年下降,导致了我们的服务站维修量也逐年下降,因而遇到的是体现不出规模效应,经营困难。这个事情从理性的来分析,应该说这些客户因为他们不幸遇到的个案,从而推论整体质量差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对他们来说是100%的遇到了一个不良产品。由此我联想到很多人在股市中也用这样的错误的推导方式,不信我们举出一些例子。
有人在今年年初投入股市后因为遇到了牛市大赚,从而对自己的操作能力信心满满,不断加仓甚至上了杠杆,上了杠杆又大赚,场内融资还不过瘾,场外再配资。直到最后股灾爆仓。
我把类似这样的方法论总结为“临近效应”,即临近你的人或者事对你的行为的影响是最大的。古时候的“三人成虎”的成语其实就是说的这个。临近的人对你的影响肯定是最大的,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的“亲贤臣,远小人”,就是告诫后主如何甄选周围的臣子。其实在股市里也是这样,一般的说,你的收益率基本接近你周围朋友的收益率。而临近的事情对你发生的作用也是这样。比如说我在5-6年前过度量化模型,曾经用过很多指标,一旦遇到大的挫折,就会抛弃该指标。
再举一个例子,我在今年的9月29日曾经发过一个预测,因为我统计了10年国庆长假前一天的股市情况,发现有80%的概率是涨的,所以我建议如果对股市没信心的,可以29日收盘前买入,30日收盘前抛出。结果30日果然涨了。很多人就相信了我的预言。但实际上30日跌也是正常的,因为历史上毕竟有20%的概率是跌的,关键是如果真的跌了,你是否在一下次继续的赌?我想如果30日跌了,很少有人会相信我继续参加这个游戏。但你仔细想想,如果跌了,那么11年里有8年是涨的,涨的概率是73%,依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停止这个大概率游戏呢?我想这个时候就是“临近效应”在起作用了。我们再设想一下,11次中最后一次不是赌输了而是赌赢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参加这个游戏的。
中国股民输多赢少,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受“临近效应”的影响而不是理性全面的分析问题。比如说:
1、 朋友中到处打听消息
2、 一赢就加仓甚至上杠杆,一输就减仓甚至清仓;
3、 以“专家”或者朋友的推荐作为选股依据。
凡此种种,都是受了“临近效应”的影响。破解“临近效应”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理性的独立的分析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大牛市中你大赚,固然是好事情,但你能超远多少市场收益?我们把平均市场收益叫做贝塔收益,你的实际收益高出市场平均收益的部分叫做阿尔法收益。我们假定拿沪深300作为比较标准,那么今年上半年沪深300的涨幅是26.58%,如果你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是20%,那么你虽然也赚钱了,但比较沪深300,你的阿尔法值是-6.58%,也就是说你在上半年中只是靠大盘赚钱了,你真正的能力是对你上半年的贡献是负数。如果你当时就有这样的认知,虽然不一定在下半年能躲避股灾,但至少也不会因此狂妄而加仓甚至到了爆仓。
让我们用科学,用数学,用分析去战胜市场吧,而不是受“临近效应”的影响。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复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11-27 14:41
  • 浏览: 42942
  • 关注: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