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转债回测模型分析时,我们经常发现年化收益率的指标相当高,但实际交易中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这引发了我对回测模型可能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执行回测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包括剩余规模、正股年化波动率、转债市场占比等在内的各项关键指标数据。我怀疑这些数据在回测模型中是否都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计算的,尤其是像剩余规模这样每日变化的数值。具体来说,回测时是否采用了每个特定历史日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通过对回测结果的仔细分析,我意识到某些指标可能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即:使用最近的数据替代了历史上的对应数据。以正股年化波动率为例,回测过程是否只是简单地采用了当前的年化波动率来代表所有历史时期的数据,而不是基于每一历史日重新计算的年化波动率。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剩余规模的处理上,是否也是用今天的剩余规模去计算过去的数据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指标计算中不经意间引入了未来数据?我担心这种回测方式可能导致了对未来数据的不当使用。
为了确保回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盘操作的一致性,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确实存在未来数据的使用,那么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回测模型,确保所有指标都是基于当时可用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从而避免对未来信息的过度依赖,使回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在执行回测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包括剩余规模、正股年化波动率、转债市场占比等在内的各项关键指标数据。我怀疑这些数据在回测模型中是否都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计算的,尤其是像剩余规模这样每日变化的数值。具体来说,回测时是否采用了每个特定历史日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通过对回测结果的仔细分析,我意识到某些指标可能采用了过于简化的处理方式,即:使用最近的数据替代了历史上的对应数据。以正股年化波动率为例,回测过程是否只是简单地采用了当前的年化波动率来代表所有历史时期的数据,而不是基于每一历史日重新计算的年化波动率。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剩余规模的处理上,是否也是用今天的剩余规模去计算过去的数据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指标计算中不经意间引入了未来数据?我担心这种回测方式可能导致了对未来数据的不当使用。
为了确保回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盘操作的一致性,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确实存在未来数据的使用,那么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回测模型,确保所有指标都是基于当时可用的历史数据进行计算,从而避免对未来信息的过度依赖,使回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2
赞同来自: Tom20221130 、凡先生
个人的一点经验分享:
一、回测框架自己写,其实不难
二、数据每天采集处理,是分钟还是tick看自己需求
三、交易数据才是王道,财务数据都有时差
四、逻辑很重要,有效交易策略通常逻辑上是通顺的
五、别执着于回测,实盘才是检验标准
六、实盘从小资金开始,设定期限,不要人工干预,到期该增资増资,该作废作废
一、回测框架自己写,其实不难
二、数据每天采集处理,是分钟还是tick看自己需求
三、交易数据才是王道,财务数据都有时差
四、逻辑很重要,有效交易策略通常逻辑上是通顺的
五、别执着于回测,实盘才是检验标准
六、实盘从小资金开始,设定期限,不要人工干预,到期该增资増资,该作废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