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可转债的初衷是找到一个稳健的投资策略,实现低回撤,中等收益率。开一个帖子,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吧
出于稳健的考虑,我一开始最关注的是到期收益率,买了好几支到期收益率5%左右的可转债,这也成为了这段时间亏损的最大来源。前段时间小市值股票暴跌,压低了可转债的估值,一些到期时间长、转股溢价率高、负债率高、可转债占市值比例高、业绩亏损的可转债,被当作了问题转债,面值都逼近90元了,比如首华转债、芳源转债。所以,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低价转债有可能被当作问题转债,而判断一个可转债是不是问题转债,是一件很难,而且投入产出比不高的事情。
接下来,我开始关注低溢价率,低溢价率保证了可转债可以和正股联动,在市场活跃的时候,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当然,低溢价率也需要有债底保护,我把筛选条件设为了到期收益率大于2%,溢价率小于60%,重点关注电子、先进制造等行业,低溢价率的最大风险是正股大幅下跌,把低溢价变成高溢价,甚至变成问题债,所以需要精选可转债。低溢价率是比较主流的玩法,我和别人主要有2个区别:
1、别人是摊大饼,持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标的,我只持有10个左右。摊大饼可以分散风险,而且可以高抛低吸,但要求频繁操作。我这种优中选优,不轮动,不飞不卖,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上,而不是在交易上。
2、别人的低溢价策略,本质上是动量策略,选出强势的可转债,收割波动,对可转债价格的阈值要求比较宽松,一般在130左右。我的策略是把我结构性的机会和趋势,因为到期收益率大于2%,对应的可转债价格一般不超过110,会更加保守一些,收益率考验选债能力和运气。
最后,也发现一个回售套利的策略,2年内到期的可转债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面值回购可转债,对于面值低于100元的可转债,有了一个确定性非常强的兑现机会。这个策略的风险和低价转债也类似,就是碰上问题债,套利不成,赶上公司暴雷。为了降低风险,尽量把持有的时间缩短。由于这个策略很简单,只需要计算价格和时间,所以,收益率比较鸡肋,只比理财收益高一点。
转债市场新规以后,把小白挡在了门外,市场上韭菜少了,镰刀互割,非常惨烈。目前为止,我还是个韭菜......
出于稳健的考虑,我一开始最关注的是到期收益率,买了好几支到期收益率5%左右的可转债,这也成为了这段时间亏损的最大来源。前段时间小市值股票暴跌,压低了可转债的估值,一些到期时间长、转股溢价率高、负债率高、可转债占市值比例高、业绩亏损的可转债,被当作了问题转债,面值都逼近90元了,比如首华转债、芳源转债。所以,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低价转债有可能被当作问题转债,而判断一个可转债是不是问题转债,是一件很难,而且投入产出比不高的事情。
接下来,我开始关注低溢价率,低溢价率保证了可转债可以和正股联动,在市场活跃的时候,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当然,低溢价率也需要有债底保护,我把筛选条件设为了到期收益率大于2%,溢价率小于60%,重点关注电子、先进制造等行业,低溢价率的最大风险是正股大幅下跌,把低溢价变成高溢价,甚至变成问题债,所以需要精选可转债。低溢价率是比较主流的玩法,我和别人主要有2个区别:
1、别人是摊大饼,持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标的,我只持有10个左右。摊大饼可以分散风险,而且可以高抛低吸,但要求频繁操作。我这种优中选优,不轮动,不飞不卖,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上,而不是在交易上。
2、别人的低溢价策略,本质上是动量策略,选出强势的可转债,收割波动,对可转债价格的阈值要求比较宽松,一般在130左右。我的策略是把我结构性的机会和趋势,因为到期收益率大于2%,对应的可转债价格一般不超过110,会更加保守一些,收益率考验选债能力和运气。
最后,也发现一个回售套利的策略,2年内到期的可转债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面值回购可转债,对于面值低于100元的可转债,有了一个确定性非常强的兑现机会。这个策略的风险和低价转债也类似,就是碰上问题债,套利不成,赶上公司暴雷。为了降低风险,尽量把持有的时间缩短。由于这个策略很简单,只需要计算价格和时间,所以,收益率比较鸡肋,只比理财收益高一点。
转债市场新规以后,把小白挡在了门外,市场上韭菜少了,镰刀互割,非常惨烈。目前为止,我还是个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