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明阳科技和康乐卫士的双双破发,其中康乐卫士属于意料之中,而明阳科技可谓让市场所有人关于涨多少的预判全部落空,竟然破发了!
对于北交所市场而言,北研君认为明阳科技的破发标志着这个市场目前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刻,出台重要政策提升流动性迫在眉睫。明阳以发行价计2022年扣非净利摊薄后仅为12.44倍,而沪深同行公司海昌新材、双飞股份、长盛轴承平均估值在40倍以上。过去北交所投资者常常参考沪深同行的一半进行合理价格参考,而明阳科技本次毫不留情的撕破了北交所市场的底线,打了三折。
图片
北研君最近的感受是北交所估值体系已经进入“混乱纪元”,股价涨跌失去了锚点,很多公司上市后就是一个成交量逐步萎缩的过程,买卖双方在筹码平衡阶段股价横盘,一旦有某个大户不愿再等待选择卖出就带动股价开启新一波下跌,即便估值低,也完全扛不住股价的下跌,在没有流通性的环境下,对标估值定价原则几乎失效。
作为一个新生的交易所,给到投资者稳定预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让投资者毫无头绪的去猜。估值是艺术性的,北交所会走向港交所,还是沪深交易所,这想必是现在很多北交所投资者在深夜都会思考的事情。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在形成之后是很难改变的,港交所现在大批量1PE、2PE的公司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常年累月导致投资者已经对这个市场估值体系形成了共识。如果任由北交所靠市场力量自行发展,在这个不缺交易所不缺股票的时代,目前没有赚钱效应的趋势下,投资者只会选择逐步流出。近期沪深指数震荡,而北交所独跌已经反映投资者在用脚投票。
1年多时间,时间还不长,依旧有不少投资者心有期待,1年多时间,时间也不短,当早期拓荒者完全心寒,当火种都开始熄灭,对市场的偏见形成后,那时候再拿什么拯救。
北交所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下行,影响的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对于大量在新三板挂牌嗷嗷待哺的企业,对于北交所后续计划再融资的企业,他们未来融资又能何去何从。
这些企业融资往往是通过机构定增参与,二级没有利润空间,一级又该如何融资,如果企业上北交所后只能给到12倍左右的估值,那么这些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又将以几倍来融资呢?
10倍机构不愿意,5倍企业老板会愿意吗?对于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而言,IPO后估值中枢过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早期的融资难度。
对于机构而投资者言,就现在北交所的估值水平,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倒逼优质企业不要去北交所上市,缺少了优质公司,北交所还谈什么高质量建设。
对于已经在北交所的企业,盘面上低价的流通额也会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比如诺思兰德在2022年6月由于股价持续下跌,盘面成交价格已经低于公司定增价,然后企业被迫终止定增。这时候,公司老板是不是会有“早知道不来上市”的想法,北交所上市没有起到帮助公司更好融资,反而由于盘面上稀少的成交额影响了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对于企业家而言这将成为他们来北交所上市的一大顾虑。
年初我们写过一篇,发新股融资并不是影响北交所收益的核心原因,市场匮乏稳定的预期,市场需要一段持续稳定的赚钱效应才是目前北交所急需的破局之道。目前北交所已经处于很关键的时刻,重典方能治乱,猛药才能去疴,降低交易手续费,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转板、降低投资者门槛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箱中的重典、猛药应该放一放,提一提了。
2022年北交所市场表现惨淡,市场普遍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新股发行大幅融资,特别是12月的超密集发行。
我们对此有所质疑,如果是新股发行导致了行情的惨淡,两者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那么现在的北交所扩容仍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这个市场将继续惨淡,现在巨无霸康乐刚刚上市,安达科技随后就来,融资抽血是否又会再度对市场短期造成强力冲击。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些历史数据的复盘来解答这个问题。
1、2023年预计会有多少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想要搞明白今年融资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冲击,首先我们需要对2022年做一个回顾。2022年北交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3家达到162家,较开市时翻一番,累计融资规模204.28亿元。
根据choice数据,2022年北交所累计受理168家,核准/注册79家,当年度核准/注册率为47.02%,自受理至核准/注册平均耗时163天。
图片
而根据挖贝网所统计的北交所动态显示,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核准注册尚未上市的公司有21家,处于北交所受理材料和审查通过阶段的公司有77家,在辅导期和辅导完成的公司有352家。
假设处于辅导期的公司有80%能走到北交所受理材料这一阶段,参考2022年IPO过会时间和过会率,预计2023年将会有约189家公司通过注册,假设其中有162家上市,便会较现有上市公司数量预计再翻一番。若IPO融资上市与市场涨跌有强相关,那么北交所2023年似乎并不乐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参考下其他板块的情况。
图片
2、IPO融资与市场涨跌有强正相关关系吗?
科创板从成立之初便是注册制,这点与北交所相似度较高,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开市上市25家公司,此后一年至2020年7月22日新增115家上市公司达到140家,第二年至2021年7月22日又新增上市公司173家,较上一年翻一番还多,这与目前我们对于北交所的预判相似。
统计2020年7月22日至2021年7月22日这一区间科创50指数与其他指数走势可见,科创50区间涨跌幅为5.06%,同期沪深300为9.66%,中证500为6.42%,中证1000位4.82%,创业板指为30.09%。除了创业板指在此区间遥遥领先之外,科创50指数跑赢中证1000,但略跑输沪深300和中证500,发行融资并未对板块收益形成显著的影响。
图片
再看创业板的情况,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开市实行注册制以来,2020-2021年IPO数量同比增长 106%、86%,募资总额同比增长 196%、65%。
图片
然而一年后,创业板指区间收益率为25.12%,同期科创50指数收益率为8.04%,沪深300位2.48%,中证1000位6.37%,中证500位5.73%。在大发融资的背景下,创业板指并未出现所谓的“融资多,板块收益率就会下降”的情况,反而大幅跑赢其他指数,反映了两者之间并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图片
另一组华泰研究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过去IPO被认为是市场下跌的元凶之一,A股曾经历9次IPO暂停。而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IPO募资规模和万得全A涨跌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IPO重启后大盘走势并无明显规律,IPO持续放量并未引发剧烈的市场波动。
图片
因此,我们认为明年北交所的发行融资状况并不会对板块收益形成显著压制,两者并无强正相关关系。那么北交所的低迷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3、北交所持续低迷缺了什么?
截止至2月7日,北交所168家公司总市值为2393.12亿元,流通市值为1317.92亿元,截止日前一月全市场成交额为134亿元,市值加权平均换手率为15.87%。与北交所门槛相同的科创板总市值为为7.01万亿,流通市值为3.17万亿,全市场成交额为8858亿元,换手率为40.73%。若再看创业板和沪深A股的体量,北交所的池子实在是极浅的。由于科创板与北交所门槛相同,理论上说,在科创板极度活跃的热钱并非是不能进入北交所,而只是不愿进入北交所。
图片
是北交所没有估值优势吗?并不是。对比创业板和科创板,北交所估值优势明显,在市盈率介于0-200之间的样本企业中,北交所161家公司市值加权市盈率(TTM)仅为22.03倍,而创业板、科创板则分别为51.49倍和63.65倍,之间有巨大的估值差。
图片
是没有资金在关注北交所吗?也不是,北交所打新热度急速升温,新赣江,冻结资金约144.53亿元,是申购倍数94.28倍,获配比例为1.06%。驰诚股份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628.41倍,发行合计冻资350亿元,中签率仅有0.16%。近期的明阳科技冻结资金约623亿元,申购倍数达到427.9倍,获配比例0.23%。庞大的资金量在关注着北交所的投资机会,但目前依旧只是在打新套利的门口晃悠,少有人敢踏进池子里中长期玩耍。
2022年9月和今年1月底,北交所有两波短期的上涨行情,但均是游资看中了北交所公司小,流通市值少的特点进行短炒,虽然短期提振了市场成交额,但炒作之后依旧一地鸡毛。
因此,目前北交所不缺估值优势,也不缺资金关注,也有小而美的企业,但是中长线资金匮乏,由于缺乏稳定的政策发展预期,缺乏持续的赚钱效应,大量资金只敢在门口做做“打新”这样的套利机会,而不敢让资金在北交所中长期停留“过夜”。
随着明阳科技的破发,北交所新股申购预期也将进一步遇冷,短期将对新股上市发行形成压力。
目前的北交所,估值中枢离沪深太远,离新三板又太近,再放任其自行发展,恐怕很难再起到原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投资者的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北交所现在是时候考虑用重典、下猛药了!
而根据我们此前复盘的北交所新三板历史行情,详见:2023年,勇敢做多北交所,“暴利”行情可期,对于老玩家而言,现在也许又到了一个黄金入场点,北研君依旧坚定看多北交所市场的未来发展。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对于北交所市场而言,北研君认为明阳科技的破发标志着这个市场目前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刻,出台重要政策提升流动性迫在眉睫。明阳以发行价计2022年扣非净利摊薄后仅为12.44倍,而沪深同行公司海昌新材、双飞股份、长盛轴承平均估值在40倍以上。过去北交所投资者常常参考沪深同行的一半进行合理价格参考,而明阳科技本次毫不留情的撕破了北交所市场的底线,打了三折。
图片
北研君最近的感受是北交所估值体系已经进入“混乱纪元”,股价涨跌失去了锚点,很多公司上市后就是一个成交量逐步萎缩的过程,买卖双方在筹码平衡阶段股价横盘,一旦有某个大户不愿再等待选择卖出就带动股价开启新一波下跌,即便估值低,也完全扛不住股价的下跌,在没有流通性的环境下,对标估值定价原则几乎失效。
作为一个新生的交易所,给到投资者稳定预期是很重要的,而不是让投资者毫无头绪的去猜。估值是艺术性的,北交所会走向港交所,还是沪深交易所,这想必是现在很多北交所投资者在深夜都会思考的事情。
人心中的偏见是一座大山,在形成之后是很难改变的,港交所现在大批量1PE、2PE的公司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常年累月导致投资者已经对这个市场估值体系形成了共识。如果任由北交所靠市场力量自行发展,在这个不缺交易所不缺股票的时代,目前没有赚钱效应的趋势下,投资者只会选择逐步流出。近期沪深指数震荡,而北交所独跌已经反映投资者在用脚投票。
1年多时间,时间还不长,依旧有不少投资者心有期待,1年多时间,时间也不短,当早期拓荒者完全心寒,当火种都开始熄灭,对市场的偏见形成后,那时候再拿什么拯救。
北交所市场估值中枢不断下行,影响的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对于大量在新三板挂牌嗷嗷待哺的企业,对于北交所后续计划再融资的企业,他们未来融资又能何去何从。
这些企业融资往往是通过机构定增参与,二级没有利润空间,一级又该如何融资,如果企业上北交所后只能给到12倍左右的估值,那么这些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又将以几倍来融资呢?
10倍机构不愿意,5倍企业老板会愿意吗?对于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而言,IPO后估值中枢过低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早期的融资难度。
对于机构而投资者言,就现在北交所的估值水平,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倒逼优质企业不要去北交所上市,缺少了优质公司,北交所还谈什么高质量建设。
对于已经在北交所的企业,盘面上低价的流通额也会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比如诺思兰德在2022年6月由于股价持续下跌,盘面成交价格已经低于公司定增价,然后企业被迫终止定增。这时候,公司老板是不是会有“早知道不来上市”的想法,北交所上市没有起到帮助公司更好融资,反而由于盘面上稀少的成交额影响了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真实价值的判断,对于企业家而言这将成为他们来北交所上市的一大顾虑。
年初我们写过一篇,发新股融资并不是影响北交所收益的核心原因,市场匮乏稳定的预期,市场需要一段持续稳定的赚钱效应才是目前北交所急需的破局之道。目前北交所已经处于很关键的时刻,重典方能治乱,猛药才能去疴,降低交易手续费,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司转板、降低投资者门槛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箱中的重典、猛药应该放一放,提一提了。
2022年北交所市场表现惨淡,市场普遍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新股发行大幅融资,特别是12月的超密集发行。
我们对此有所质疑,如果是新股发行导致了行情的惨淡,两者有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那么现在的北交所扩容仍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这个市场将继续惨淡,现在巨无霸康乐刚刚上市,安达科技随后就来,融资抽血是否又会再度对市场短期造成强力冲击。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些历史数据的复盘来解答这个问题。
1、2023年预计会有多少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想要搞明白今年融资是否会对市场造成冲击,首先我们需要对2022年做一个回顾。2022年北交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3家达到162家,较开市时翻一番,累计融资规模204.28亿元。
根据choice数据,2022年北交所累计受理168家,核准/注册79家,当年度核准/注册率为47.02%,自受理至核准/注册平均耗时163天。
图片
而根据挖贝网所统计的北交所动态显示,目前已经通过证监会核准注册尚未上市的公司有21家,处于北交所受理材料和审查通过阶段的公司有77家,在辅导期和辅导完成的公司有352家。
假设处于辅导期的公司有80%能走到北交所受理材料这一阶段,参考2022年IPO过会时间和过会率,预计2023年将会有约189家公司通过注册,假设其中有162家上市,便会较现有上市公司数量预计再翻一番。若IPO融资上市与市场涨跌有强相关,那么北交所2023年似乎并不乐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参考下其他板块的情况。
图片
2、IPO融资与市场涨跌有强正相关关系吗?
科创板从成立之初便是注册制,这点与北交所相似度较高,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开市上市25家公司,此后一年至2020年7月22日新增115家上市公司达到140家,第二年至2021年7月22日又新增上市公司173家,较上一年翻一番还多,这与目前我们对于北交所的预判相似。
统计2020年7月22日至2021年7月22日这一区间科创50指数与其他指数走势可见,科创50区间涨跌幅为5.06%,同期沪深300为9.66%,中证500为6.42%,中证1000位4.82%,创业板指为30.09%。除了创业板指在此区间遥遥领先之外,科创50指数跑赢中证1000,但略跑输沪深300和中证500,发行融资并未对板块收益形成显著的影响。
图片
再看创业板的情况,自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开市实行注册制以来,2020-2021年IPO数量同比增长 106%、86%,募资总额同比增长 196%、65%。
图片
然而一年后,创业板指区间收益率为25.12%,同期科创50指数收益率为8.04%,沪深300位2.48%,中证1000位6.37%,中证500位5.73%。在大发融资的背景下,创业板指并未出现所谓的“融资多,板块收益率就会下降”的情况,反而大幅跑赢其他指数,反映了两者之间并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图片
另一组华泰研究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过去IPO被认为是市场下跌的元凶之一,A股曾经历9次IPO暂停。而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IPO募资规模和万得全A涨跌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IPO重启后大盘走势并无明显规律,IPO持续放量并未引发剧烈的市场波动。
图片
因此,我们认为明年北交所的发行融资状况并不会对板块收益形成显著压制,两者并无强正相关关系。那么北交所的低迷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3、北交所持续低迷缺了什么?
截止至2月7日,北交所168家公司总市值为2393.12亿元,流通市值为1317.92亿元,截止日前一月全市场成交额为134亿元,市值加权平均换手率为15.87%。与北交所门槛相同的科创板总市值为为7.01万亿,流通市值为3.17万亿,全市场成交额为8858亿元,换手率为40.73%。若再看创业板和沪深A股的体量,北交所的池子实在是极浅的。由于科创板与北交所门槛相同,理论上说,在科创板极度活跃的热钱并非是不能进入北交所,而只是不愿进入北交所。
图片
是北交所没有估值优势吗?并不是。对比创业板和科创板,北交所估值优势明显,在市盈率介于0-200之间的样本企业中,北交所161家公司市值加权市盈率(TTM)仅为22.03倍,而创业板、科创板则分别为51.49倍和63.65倍,之间有巨大的估值差。
图片
是没有资金在关注北交所吗?也不是,北交所打新热度急速升温,新赣江,冻结资金约144.53亿元,是申购倍数94.28倍,获配比例为1.06%。驰诚股份网上有效申购倍数达628.41倍,发行合计冻资350亿元,中签率仅有0.16%。近期的明阳科技冻结资金约623亿元,申购倍数达到427.9倍,获配比例0.23%。庞大的资金量在关注着北交所的投资机会,但目前依旧只是在打新套利的门口晃悠,少有人敢踏进池子里中长期玩耍。
2022年9月和今年1月底,北交所有两波短期的上涨行情,但均是游资看中了北交所公司小,流通市值少的特点进行短炒,虽然短期提振了市场成交额,但炒作之后依旧一地鸡毛。
因此,目前北交所不缺估值优势,也不缺资金关注,也有小而美的企业,但是中长线资金匮乏,由于缺乏稳定的政策发展预期,缺乏持续的赚钱效应,大量资金只敢在门口做做“打新”这样的套利机会,而不敢让资金在北交所中长期停留“过夜”。
随着明阳科技的破发,北交所新股申购预期也将进一步遇冷,短期将对新股上市发行形成压力。
目前的北交所,估值中枢离沪深太远,离新三板又太近,再放任其自行发展,恐怕很难再起到原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投资者的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北交所现在是时候考虑用重典、下猛药了!
而根据我们此前复盘的北交所新三板历史行情,详见:2023年,勇敢做多北交所,“暴利”行情可期,对于老玩家而言,现在也许又到了一个黄金入场点,北研君依旧坚定看多北交所市场的未来发展。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7
赞同来自: hanbing0356 、bobbyjisi 、夜慕光临Alex 、sunpeak 、大魏忠臣毌丘俭 、 、更多 »
早就说过,北交所走到今天的最大败笔就是——打新的模式变化上。
原本打新模式还能激发一群一手党、小资金的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但莫名其妙的是,变成谁的资金多,谁能中签。其实就是变相的以资金数量等级来决定享受的权利,这种无视小资金的感受的改革模式,直接剥夺了散户的参与热情。
这样的制度的改革,实在令人有些难以理解,从打新制度改革后,我就退出了北交所市场。原因很简单,原本就不活跃的北交所市场,还想方设法把活跃因子剔除。当然,管理层初衷肯定是为了能多冻结些资金,多收些利息,但结果呢?打新参与资金却越来越少。改革导致大量散户离场,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的局面也其实早就注定。
原本打新模式还能激发一群一手党、小资金的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但莫名其妙的是,变成谁的资金多,谁能中签。其实就是变相的以资金数量等级来决定享受的权利,这种无视小资金的感受的改革模式,直接剥夺了散户的参与热情。
这样的制度的改革,实在令人有些难以理解,从打新制度改革后,我就退出了北交所市场。原因很简单,原本就不活跃的北交所市场,还想方设法把活跃因子剔除。当然,管理层初衷肯定是为了能多冻结些资金,多收些利息,但结果呢?打新参与资金却越来越少。改革导致大量散户离场,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的局面也其实早就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