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AH价差在16.7-21.2之间是几乎拟合中美利差走势的,同时HS300也在16.12至今也几乎拟合中美利差走势。当两者都几乎拟合时,意味着恒生指数必然表现要差于前两者,则恒生科技之前的大牛市可以认为是美国科技股牛市的外溢,叠加今年中国互联网制裁,恒生表现得就更差了。
推论:也即港股不含科技部分受AH价差影响,主要变现美英资本海外的配置估值(相同ERP要比美股同类表现差);港股科技股依照美股科技估值,又受中国行政打压。
推论:综上,
15年811汇改-16年7月,A股受中美利差极小(主要为中资),港股受中美利差极小(主要为英美港散);
16.7-16.12汇改起效,英美资金关注人民币与A股双套利,中美利差向下,AH价差向下(替代人民币做空);
16.12至今,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成为必须,中债A股表现与中美利差相关性越来越大,同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美逆差-中国外汇占款-人民币汇率-逆回购市场-中债收益率的影响链条在811新政下逐步强化,中美债收益率同向波动,这就导致受中美利差与中债A股完全联动,美英资本又要参考中美利差交易AH价差,港股含A非科技股只好做英美多中债A股时用来做空套保的工具了,还要承受中国对房地产的打压(估值极限压低),而港股不含A的科技股本身是纳斯达克的延伸,在遭遇互联网&教培打击后也一蹶不振。
推论:本轮美联储加息,我国受20-21两年顺差积累影响,人民银行有更大的把握以我为主,可能在美十债2年2%-3%收益率上浮的过程中,同步缓慢的、扩大定向利率工具支持的、扩大财政支出的进行加息。也即中美利差逐步缩减到0.5%附近。受中美利差萎缩影响,AH价差进一步收缩,具体表现是港股含A非科技股+港股科技股在英美收水加息的情况下摩底上扬,而A股整体震荡下跌(特别是AH两地上市的A股)。
所有的推论都不是个人学习讨论,不可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推论:也即港股不含科技部分受AH价差影响,主要变现美英资本海外的配置估值(相同ERP要比美股同类表现差);港股科技股依照美股科技估值,又受中国行政打压。

推论:综上,
15年811汇改-16年7月,A股受中美利差极小(主要为中资),港股受中美利差极小(主要为英美港散);
16.7-16.12汇改起效,英美资金关注人民币与A股双套利,中美利差向下,AH价差向下(替代人民币做空);
16.12至今,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成为必须,中债A股表现与中美利差相关性越来越大,同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美逆差-中国外汇占款-人民币汇率-逆回购市场-中债收益率的影响链条在811新政下逐步强化,中美债收益率同向波动,这就导致受中美利差与中债A股完全联动,美英资本又要参考中美利差交易AH价差,港股含A非科技股只好做英美多中债A股时用来做空套保的工具了,还要承受中国对房地产的打压(估值极限压低),而港股不含A的科技股本身是纳斯达克的延伸,在遭遇互联网&教培打击后也一蹶不振。
推论:本轮美联储加息,我国受20-21两年顺差积累影响,人民银行有更大的把握以我为主,可能在美十债2年2%-3%收益率上浮的过程中,同步缓慢的、扩大定向利率工具支持的、扩大财政支出的进行加息。也即中美利差逐步缩减到0.5%附近。受中美利差萎缩影响,AH价差进一步收缩,具体表现是港股含A非科技股+港股科技股在英美收水加息的情况下摩底上扬,而A股整体震荡下跌(特别是AH两地上市的A股)。
所有的推论都不是个人学习讨论,不可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0
美联储自己也不知道要加息几次,加到何种地步
但它确信的是
就业如果从供给紧张转向平衡
pmi如果陷入衰退
信用卡违约率如果增加
他就必须立刻马上恢复降息和资产购买
利息调整的空间有限,但是凭空印钱稀释市场流通货币总量的资产购买,空间可以无限
即一边加息,一边资产购买,把劳动力价格之外的通胀通过供给增加控制在2%
从国内而言,就意味着不能降息,但可以有财政政策和汇率刺激出口的政策
漫漫熊转牛,有多久不知道,三年五年十年,十债利率会加多高,不知道,3%-5%-7%。唯一知道的就是商品供给会增加,加息必然带动衰退。
但它确信的是
就业如果从供给紧张转向平衡
pmi如果陷入衰退
信用卡违约率如果增加
他就必须立刻马上恢复降息和资产购买
利息调整的空间有限,但是凭空印钱稀释市场流通货币总量的资产购买,空间可以无限
即一边加息,一边资产购买,把劳动力价格之外的通胀通过供给增加控制在2%
从国内而言,就意味着不能降息,但可以有财政政策和汇率刺激出口的政策
漫漫熊转牛,有多久不知道,三年五年十年,十债利率会加多高,不知道,3%-5%-7%。唯一知道的就是商品供给会增加,加息必然带动衰退。

0
中国央行已经实质性释放流动性了:
”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央行: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0
@ppacos1
从大盘主要指数角度,我并不看好今年的A股市场。对A股的这种判断,目前主要来自于微观方面。所以我也希望找到宏观方面的印证。
当然,当前市场还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美联储加息之后,中国央行会和以往一样,释放天量流动性对冲风险,从而大幅推高股市。
以上,仅供讨论。
PBOC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美国加息、缩表的背景下,与财政政策通力合作,给予充足的流动性。并忽视人民币贬值,来保证实际汇率走低,从而在资金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推动A股维持当前估值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在资本流出、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会尽量释放流动性,对冲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中国央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更多还是应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并不足以维持当前的A股估值。
从大盘主要指数角度,我并不看好今年的A股市场。对A股的这种判断,目前主要来自于微观方面。所以我也希望找到宏观方面的印证。
当然,当前市场还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美联储加息之后,中国央行会和以往一样,释放天量流动性对冲风险,从而大幅推高股市。
以上,仅供讨论。

1
赞同来自: stone19940329
@陪伴成长
所以我们的分歧主要在这一段:
所以我们的分歧主要在这一段:
中美利差目前只有1.1%,而美国加息最少2%,由于中美利差不能为负数,否则中国CDS就存在无风险空套的机会,所以被动加息和缓慢贬值是主要的方向,同时外需不振、内需难提,所以通缩+长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再上行+汇率贬值是以我为主呵护社融的主要方式。PBOC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美国加息、缩表的背景下,与财政政策通力合作,给予充足的流动性。并忽视人民币贬值,来保证实际汇率走低,从而在资金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推动A股维持当前估值

1
赞同来自: stone19940329
@陪伴成长
企业债务成本增加,债务流动性承压,企业业绩承压>您后半部分对于PBOC政策独立性的支持,我觉得还是要受限于中美利差不能为负,也就是独立性很有限。
这一部分在标普500其他成分股过去一个月对美债收益率上升的预期式下跌中,我觉得已经price in了
8大科技公司现金充裕,发债利率等同两房,也不存在债市流动性萎缩压制股票风险溢价的问题,毕竟可以通过利润增长消化估值

5
赞同来自: chijiu6699 、stone19940329 、英年早胖 、serdni123 、等一万年更多 »
@ppacos1
我预测后续可能的传导链条如下:
美联储持续加息 --- 市场实际利率上涨 --- 企业债务成本增加,债务流动性承压,企业业绩承压 --- 金融市场杠杆成本和流动性承压 ---- 股市下跌
再往后的传导,就要看美联储的应对了。
虽然市场现在吵得厉害,但美联储加息 2% 而美国金融市场不大跌的可能性不高。如果美股大跌,美联储还敢继续加息吗?我很怀疑。
我认为中国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对冲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加息的话,早就预防性加息了。到现在也没有加息,大概率不会加息。
个人看法,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央行并不担心国际资本外流(要走的总会走),也不担心人民币汇率贬值(汇率贬值缓解外贸压力),所以维护人民币美元息差的意愿并不强烈。
如果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那中国央行更加可能的操作是释放国内流动性,对冲资本外流造成的流动性问题。
总体而言,疫情之后的中国政策(并不只是货币政策)独立性都明显加强了。不能再简单按照中国依附于美国的框架进行推导了。
以上,仅供讨论。
@陪伴成长我也认同美国主要企业的利润端问题不大。但我认为美股的主要风险在负债端。经过多年的牛市,美国主要企业的债务比例在逐渐上升。
美股8大科技互联网公司净利润增速还是非常好的,未来2年大概率原地消化估值
其他公司已经有大比例低于200日均线,比例已接近10年最低值
所以本轮2年期美国加息从22.1-24.12,美国PPI和就业都是处在经济非常好的时期加息,我猜标普500是原地震荡的
中美利差目前只有1.1%,而美国加息最少2%,由于中美利差不能为负数,否则中国CDS就存在无风险空套的机会,所以被动加息和缓慢贬值...
我预测后续可能的传导链条如下:
美联储持续加息 --- 市场实际利率上涨 --- 企业债务成本增加,债务流动性承压,企业业绩承压 --- 金融市场杠杆成本和流动性承压 ---- 股市下跌
再往后的传导,就要看美联储的应对了。
虽然市场现在吵得厉害,但美联储加息 2% 而美国金融市场不大跌的可能性不高。如果美股大跌,美联储还敢继续加息吗?我很怀疑。
我认为中国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是对冲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加息的话,早就预防性加息了。到现在也没有加息,大概率不会加息。
个人看法,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央行并不担心国际资本外流(要走的总会走),也不担心人民币汇率贬值(汇率贬值缓解外贸压力),所以维护人民币美元息差的意愿并不强烈。
如果国际资本回流美国,那中国央行更加可能的操作是释放国内流动性,对冲资本外流造成的流动性问题。
总体而言,疫情之后的中国政策(并不只是货币政策)独立性都明显加强了。不能再简单按照中国依附于美国的框架进行推导了。
以上,仅供讨论。

1
赞同来自: jjlcjh
@陪伴成长
美股8大科技互联网公司净利润增速还是非常好的,未来2年大概率原地消化估值
其他公司已经有大比例低于200日均线,比例已接近10年最低值
所以本轮2年期美国加息从22.1-24.12,美国PPI和就业都是处在经济非常好的时期加息,我猜标普500是原地震荡的
中美利差目前只有1.1%,而美国加息最少2%,由于中美利差不能为负数,否则中国CDS就存在无风险空套的机会,所以被动加息和缓慢贬值是主要的方向,同时外需不振、内需难提,所以通缩+长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再上行+汇率贬值是以我为主呵护社融的主要方式。
A股资金转移港股高股息,AH外资资金整体离华,拖动外汇占款减少、美元债收益率上行和央行扩表、财政增支,政策力度会很有限,因为整体是受到输入型通胀压力的。
美股8大科技互联网公司净利润增速还是非常好的,未来2年大概率原地消化估值
其他公司已经有大比例低于200日均线,比例已接近10年最低值
所以本轮2年期美国加息从22.1-24.12,美国PPI和就业都是处在经济非常好的时期加息,我猜标普500是原地震荡的
中美利差目前只有1.1%,而美国加息最少2%,由于中美利差不能为负数,否则中国CDS就存在无风险空套的机会,所以被动加息和缓慢贬值是主要的方向,同时外需不振、内需难提,所以通缩+长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再上行+汇率贬值是以我为主呵护社融的主要方式。
A股资金转移港股高股息,AH外资资金整体离华,拖动外汇占款减少、美元债收益率上行和央行扩表、财政增支,政策力度会很有限,因为整体是受到输入型通胀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