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也就是喜欢数学的女孩,即缠师,已经被证实是同一个人。有名的亿安科技操纵案,其就是主操盘手。写缠论的时候,其是两家杂志的创始人兼撰稿人,说他是杂志编辑,其实一点也没错。
一个证券操纵大案的主操盘手,为何案发后没有落网?为何一名高水平的操盘手突然转行搞风投,随后又搞起杂志?为何一个能做出任意走势图形和价格定位的操盘手要写缠论这种东西?
多了解人物背景,事件背景后,是可以有答案的。斯人已逝,这里我就不说了。
缠论作为其思想三个方面的其中之一,单独拎出来的话,就好比把三足鼎的两足敲断,一足还能站立否?可惜呀,其它两个方面并没有(来得及)撰文。
网上有一篇文章,以前看过一眼,今天闲着没事又找出来,大家可以看看,尤其是第二次见面的内容。
从中可见,其实缠师和JSL的老家伙们,是和而不同的同一类人。只不过他是个操盘手,所以他更多应用在操盘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6e000dd70102yldu.html
最顶级的水平,往往体现的是对最基础规则的掌握运用。股改对价、权证、现金权吸并、折价封基、A类、转债、最近的重整等,JSL一路走过来的征战,无不如此。

赞同来自: likillerli

赞同来自: 影约 、apple2019 、何必当初 、小会砸 、仰望多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回家后拆开盒子,我拿起苹果看了看,就断定不好吃。一没有苹果香味,二外观太漂亮,三分量不重,四礼盒装C位。
我老婆也拿起来看了看,不太相信我说的。她是外表控,买车也是如此,大多数女性的通病。
今天我大姨子把他儿子的大苹果切开吃了,果然味道很差。我家这个,就不准备吃了。
这就跟路边的梅子必然酸相似,属于常识性的逻辑判断。
这个时代的证券市场,扎实基础知识,再有常识性逻辑,长期下来亏是不可能的,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放眼看众生,这么去做的,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