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检讨,自己埋伏了那么多好债,却基本都只吃到一点点鱼尾巴,最最肥美的鱼身全错过了,更别说那高高在上的鱼头了。该摊的都摊了,该拿的却没拿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想来这也是性格和资本所致,本钱少,之前亏怕了,也变得谨小慎微。如果本钱足够多,定期存款利息就能覆盖花销的话,用点小钱搏一搏也是无所谓。
思考下我的投资逻辑也是这样的,1月份我选了些票打算借钱买入,那些票都是即将到期而且收益率高的,基本没攻击性,5月重仓的众兴也是,没特色、体量大,还有可能还得起钱那种。只不过今年对转债实在友好,大部分都飞起来了。
看着现在动辄四五十点的新债,我时常想,如果再回到18年那种情况,我还会放弃交款吗?会的,因为今年年初我也没有敢大上杠杆,而且现在也有八九十的,我还是不敢大仓位搞。虽然每次的结局都一样美好,但每次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悲惨,我总恐慌的认为这次不一样,这次可能回不去。虽然转债市场从没出现过违约案例,但每次暴跌下来我总觉得这个会要破例,果然恐惧是很难战胜的,更别说在恐惧的时候贪婪。
接下来还是要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不要不到120就交出筹码,不然很快就没筹码了。当然也不能格局太大,想想之前众信想有点格局,没想到只给了一天逃命的机会,没把握住又回到原点久久不能翻身了。
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到鱼身才开始吃,有的人可能喜欢吃鱼头,不知道有没有高人能从鱼尾吃到鱼头呢。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真可谓是取之易而守之难。
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
守之于启动,共之于高潮!
鱼尾吃到鱼头真为高人。
想来这也是性格和资本所致,本钱少,之前亏怕了,也变得谨小慎微。如果本钱足够多,定期存款利息就能覆盖花销的话,用点小钱搏一搏也是无所谓。
思考下我的投资逻辑也是这样的,1月份我选了些票打算借钱买入,那些票都是即将到期而且收益率高的,基本没攻击性,5月重仓的众兴也是,没特色、体量大,还有可能还得起钱那种。只不过今年对转债实在友好,大部分都飞起来了。
看着现在动辄四五十点的新债,我时常想,如果再回到18年那种情况,我还会放弃交款吗?会的,因为今年年初我也没有敢大上杠杆,而且现在也有八九十的,我还是不敢大仓位搞。虽然每次的结局都一样美好,但每次的原因都各不相同悲惨,我总恐慌的认为这次不一样,这次可能回不去。虽然转债市场从没出现过违约案例,但每次暴跌下来我总觉得这个会要破例,果然恐惧是很难战胜的,更别说在恐惧的时候贪婪。
接下来还是要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不要不到120就交出筹码,不然很快就没筹码了。当然也不能格局太大,想想之前众信想有点格局,没想到只给了一天逃命的机会,没把握住又回到原点久久不能翻身了。
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到鱼身才开始吃,有的人可能喜欢吃鱼头,不知道有没有高人能从鱼尾吃到鱼头呢。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真可谓是取之易而守之难。
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
守之于启动,共之于高潮!
鱼尾吃到鱼头真为高人。

34
赞同来自: aiplus 、明月几时有 、虎符 、为了打新掉坑了 、苏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另外还有一个差异,就是你吃最低价格的这一段,比如很多人看到价格上了130就卖出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能确保高的胜率,但往往高胜率伴随着的是低的赔率;而价格越高,肯定有一部分可转债的价格要回落的,你是否能接受高价债里有一部分价格回落甚至出现亏损?高价债的特点是相对的低胜率,但有高的赔率,所以整体来说如果不是买双高债,不是非理性的去追高,而是按照一定的策略去买高价债,虽然胜率可能低一点,但赔率相当高,结果收益比买低价债的更加丰厚,这个结果我估计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策略去买,而不是凭感觉。如果你是一个极度风险厌恶者,那你就只能接受高胜率低赔率,或者用楼主的话来说只能吃到鱼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