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税提高,货物涨价,通胀,提高利率
2.关税提高,货物涨价,通胀,消费减缩,经济衰退,降低利率
市场认为第二种概率更大。
2.关税提高,货物涨价,通胀,消费减缩,经济衰退,降低利率
市场认为第二种概率更大。

1
赞同来自: 川军团龙文章
历史上100年前各国关税提高后
在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deflation)。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例如,到1933年,美国的物价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大约25%。这种通缩现象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需求崩溃: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丧失,支出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缩减。
政策失误:美联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剧了通缩压力。
通缩使得企业利润减少,债务负担加重,经济衰退愈发严重。因此,美国在大萧条期间的通缩是一个显著特征。
德国:通胀与复杂情况
德国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能简单概括为持续的通胀:
192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在1923年,德国因战后赔款和政府过度印钞,导致马克大幅贬值,物价飞涨,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但这发生在1920年代初,与大萧条时期有所区别。
大萧条期间:1930年代初,德国经济受到大萧条冲击,面临高失业率和经济停滞,但并未出现像美国那样的严重通缩。1933年纳粹上台后,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和军事化政策刺激经济,避免了通缩,后期甚至出现了通胀风险。
因此,德国在大萧条期间并未持续通胀,但其经济政策最终使其转向了通胀的可能性。
日本:从通缩转向通胀
日本在大萧条期间的经济表现也有转变:
初期通缩:1930年代初,日本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经历了短暂的通货紧缩。
政策转变:1931年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包括日元贬值和增加政府支出。这些措施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物价水平逐渐上升,通胀压力在1930年代中期显现。
原因:日本通过积极干预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避免了持续通缩,转而面临通胀。
在美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deflation)。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例如,到1933年,美国的物价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大约25%。这种通缩现象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需求崩溃: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丧失,支出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导致货币供应量急剧缩减。
政策失误:美联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剧了通缩压力。
通缩使得企业利润减少,债务负担加重,经济衰退愈发严重。因此,美国在大萧条期间的通缩是一个显著特征。
德国:通胀与复杂情况
德国的情况较为复杂,不能简单概括为持续的通胀:
1920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在1923年,德国因战后赔款和政府过度印钞,导致马克大幅贬值,物价飞涨,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但这发生在1920年代初,与大萧条时期有所区别。
大萧条期间:1930年代初,德国经济受到大萧条冲击,面临高失业率和经济停滞,但并未出现像美国那样的严重通缩。1933年纳粹上台后,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和军事化政策刺激经济,避免了通缩,后期甚至出现了通胀风险。
因此,德国在大萧条期间并未持续通胀,但其经济政策最终使其转向了通胀的可能性。
日本:从通缩转向通胀
日本在大萧条期间的经济表现也有转变:
初期通缩:1930年代初,日本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波及,经历了短暂的通货紧缩。
政策转变:1931年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包括日元贬值和增加政府支出。这些措施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物价水平逐渐上升,通胀压力在1930年代中期显现。
原因:日本通过积极干预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避免了持续通缩,转而面临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