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跨市场转托管套利的探讨!

当前,2024年发行的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上市交易了,该债券同时在上交所固定收益平台(代码019742.SH)、深交所综合协议平台(代码102267.SZ)、银行间债券市场(代码2400001.IB)和柜台市场(代码2400001.BC)交易。
同一国债分别在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三个市场交易,在市场分割的环境下,同一国债在银行和交易所的简称、代码、交易价格也不一致,登记结算机构不相同(中央结算公司≠中证登)。


当交易所、银行间债券价差较大时,理论上就可通过转托管实现套利。那么不同代码、不同登记结算中心,是否真的可以转托管呢?
我查找相关政策依据,同时也咨询了多个银行、券商。政策和制度上的依据是有的,财政部此前制定了《国债跨市场转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依据这个《办法》,个人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通过转托管机制,实现不同市场间的转移交易。
至于说跨市场转托管的费用,按照该《办法》,转托管费用不高于转出国债面值金额的0.005%,单笔国债转托管费用不低于10元,不高于1万元。可流通国债转托管为T+1。
依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国债跨市场转托管业务操作指引》。
个人需要去柜台办理,提交材料:
(一)《债券跨市场转托管申请书》;
(二)个人投资者须提交身份证明文件及复印件。

不过当前债券的转托管机制尚处于不太顺畅的阶段,券商、银行,对于是否能实现国债的跨市场转托管并无太多经验。普通投资者如果想获得这项服务,还需要去柜台找工作人员尝试进行办理。
在低利率环境之下,跨市场套利有一定的投资机会。追求稳健投资的,可以尝试进行多个市场的国债套利,把握更多价格异动中的投资机会。
发表时间 2024-05-24 16:37     来自陕西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1

目标140

赞同来自: 兜里响铛铛

这块前几年我也研究过。
对个人两个交易所之间的转托管是可行的。柜台市场与交易所之间的转托管不可行。

对私募产品,如果管理人能开银行间权限(有一定难度)。银行间与交易所之间,两个交易所之间转托管都是可行的。
2024-05-25 08:20 来自上海 引用
1

我就随便来看

赞同来自: 兜里响铛铛

转托管需要时间,而且我记忆中并不是1天就能到(刚请教了专业人士,确实是+1到账),这个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套利的机会。另外,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要是机构之间一对一交易(其中大部分交易又是通过货币中介或者撮券机构撮合交易来完成),没有连续竞价交易,这对散户来说更是不太可能了。
楼主的三个字勾起了我做自营会计那些年的惨痛记忆。
2024-05-24 17:00修改 来自湖北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5-25 08:20
  • 浏览: 2243
  • 关注: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