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梳理(1):航空

航空(民航)共有7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总市值4000多亿,现在处于行业周期底部,三大航(国航、南航、东航)中只有国航的市值超过了1000亿。

航空的基础知识

中国民航的飞机基本上来自空客和波音。未来会增加中国商飞的大飞机采购。航空公司增加飞机需要提前预定,并且要通过民航局审批,方式包括直接采购和租赁。

一架飞机大概1.1-1.2亿美元,比如常见的空客A320、波音737,座位数大概在180-200左右,即单通道大飞机,大都是这个价位。我国的大飞机也是这个机型。宽体机主要是飞国际航线,或国内的远距离航线,价格要贵一些。

一架飞机的寿命可以达到50年左右。国内民航的飞机机龄偏低,大概在10年左右,通常20年后,就不用于客运了。但你可以发现顺丰的货运飞机有机龄40年的。

关于支线飞机,国产飞机ARJ21早就应用民航市场了,座位数在100做以下。

供给:

疫情前,航空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民营公司海航的鲶鱼效应下,航空公司纷纷布局国际航线,但是国际航线基本不赚钱。每年新增的飞机量在7-8个百分点。疫情后,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海外航空公司因为供应链问题,产量提不上来,二是民航局十四五规划,将飞机的引进量增速降到低个位数。

如果把现代高端制造业比作工业皇冠,飞机制造就是皇冠上的那颗明珠。因为零部件多,产业链长,疫情期间,飞机生产受到很大限制。那你可能会说,现在没有疫情了,产能可以提上来。要知道疫情前,飞机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就非常高,先有订单才会有生产。另外,和大家直观的商业逻辑不一样。中国虽然是空客和波音的大客户,但是在订单满足上,我们排在最后。据说,排序大概是欧美、中东、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今年下的订单至少要等到2年后才能逐步分批拿到飞机。

最近这两年飞机的增速都在低个位数。从源头上看,未来2-3年也会不有大量飞机交付。而且,今年空客的普惠发动机出现故障,进一步限制了空客的供给能力。

需求:

中国民航需求的增速一般是GDP的1.2-1.5倍。也就是说,只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民航的需求增速大概率能高于5%。

另外有统计数据,以年为维度,我国人均乘机次数只有0.5次。我国只有1亿人坐过飞机。未来飞机出行的需求空间还非常大。

当然,中国高铁网的建设,是飞机市场的强大竞争对手。只要有高铁到达的地方都可以乘坐高铁。高铁和飞机都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盈利模型:

航空公司的收入是售票收入,票价基本上已经市场化,每年可以上调10%几。远远大于居民收入增速,所以,可以认为已经市场化。

航空公司的成本主要是:航油、飞机折旧、人工(机长和空乘)。

航空公司买油、买飞机都需要用美元,所以有大量的美元负债,如果人民币贬值,航空公司就需要承担汇兑风险。所以,影响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有三个主要变量:需求的波动、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波动。可以说,航空是最复杂的周期股。

根据过往经验,通常情况下,三大航,行业景气时,平均单机盈利约1000万。经营优秀的民营公司,单机盈利可以做到2000万。

优秀公司的经营效率优势主要来自于成本控制,包括单一机型、单一座位、高客座率、高利用小时数。公司只采购一种飞机,机长培训单一,管理更容易标准化。同时,只有经济舱,大大提高单机的座位数。因为没有宽体机,飞机的利用效率高,不会因为淡季需求不好,降低客座率也要执飞。疫情期间,公司的外籍机长回国,又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机长人工费用。当然现在公司要重新召回外籍机长需要花些时间和成本。

更精细的模型测算,需要对比航空公司的单公里收入、含油成本、非含油成本,从而计算出单公里毛利。各家公司都不一样。比如载旗航司的单公里收入是最高的,得益于其优质的航线资源和优质的商务客、公务客群。 民营公司的单公里收入差不多是垫底的,但是因为苛刻的成本控制,可以做到净利润最高。

投资思路

航空股是典型的周期股,不可以长期持有,适合在周期底部,经济衰退后期建仓,需求起来后,业绩兑现前卖掉。总体看,中国的航空仍然具有成长性,底部是抬升的。供给收紧的大背景下,周期来临的时候,可贡献令人满意的弹性。短期风险包括:(1)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原油价格上涨,(2)明年经济仍然低迷,今年疫后报复性出行需求释放,明年难以超越今年的水平,(3)国际航线仍未恢复,大量国际运力转国内,国内运力过剩。
发表时间 2023-11-09 21:35     来自北京

赞同来自: kim181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11-09 21:35
  • 浏览: 1410
  • 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