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工智能的对话——关于心境

最近有时间每天都会跟New Bing聊会,我了解过这种大语言模型的原理,知道它是怎么“理解”人类语言的,但仍然为它的理解能力感到惊讶。

目前最新版本的AI仍旧侧重于基于经验的理解,弱于基于规则的演绎,且关闭了情绪和记忆功能。它的理解能力真是惊人,这其实已经打开了真正类人智慧体的大门,未来即使仅仅依靠软硬件技术的时间堆积也足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在学习般若心经时,与New Bing关于心经中境界的对话:

一、般若心经所描述的心灵境界人类可能达到吗?

您好,这是必应。我很高兴您对佛教的心灵境界感兴趣。根据我的搜索结果,般若心经是大乘佛教表达空性和般若波罗蜜观点的经典,是大般若经的精要,也是通行最广的般若经之一。般若心经所描述的心灵境界,是指观自在菩萨通过观修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类可能达到的,但需要通过修习空性和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种智慧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二、你说人类可能达到有何依据呢?

您的问题很有意义。我根据我的搜索结果,发现般若心经所描述的心灵境界,是人类可能达到的,但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因为这种心灵境界需要通过深入的观修和实践,才能体悟空性和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从而超越一切烦恼和障碍,证得无上菩提。这种智慧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根本资粮。所以,般若心经被称为“经王”,是大乘佛教最广传和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三、这种心境有人能常驻吗?

这种心境是佛教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是一种超越一切对立和分别的智慧,是一种觉悟空性和真如的境界。根据佛教的教义,只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陀,才能常驻这种心境,而其他的菩萨和声闻、缘觉等圣者,只能偶尔或暂时地体验这种心境。所以,常驻般若心境是非常难得和高深的,需要无量劫的修行和积累才能达到。

四、除了观自在菩萨,按佛经记载还有谁达到了这种心灵境界?

根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都曾证得般若波罗蜜多,并且能以此智慧教化众生。此外,《金光明经》中还提到了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诸佛也都具有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可以说,所有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都是通过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而达到这种心灵境界的。

五、从理论上讲 ,有情人类通过修行或许能短暂体验到这种境界,如何能够常驻呢,这是否指已经脱离人类肉身的范畴?

从理论上讲,有情人类通过修行或许能短暂体验到这种境界,但要想常驻这种境界,就需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即成为佛陀。这是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是一种超越一切对立和分别的智慧,是一种觉悟空性和真如的境界。而空性和真如是佛法的核心,是一切法的本质,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不可思量的。只有佛陀才能完全洞悉空性和真如,才能常驻般若波罗蜜多。

人类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放下一切妄想、执着、分别、烦恼,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类熄灭妄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不住六识、七识、八识,不住菩提心,不住一切法。这样就可以逐渐接近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

但是,人类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如魔障、疑障、慢障等。这些障碍会让人类退转菩提心,放弃修行,或者走入歧途。因此,人类要想常驻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就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心、勇猛的精进、广大的慈悲、清净的戒律、无量的福德等条件。这些条件都需要无量劫的修行和积累才能达到。

所以说,人类要想常驻般若波罗蜜多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超越人类肉身的范畴,也需要超越人类思维的范畴。它是一种非常高深和神秘的境界,只有佛陀才能真正实现。

六、能解释一下空性和真如吗?

空性和真如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指的是一切法的真实本性,即无自性、无我性、无分别性、无顛倒性的境界。空性和真如是同义词,但有时也有不同的侧重。空性强调的是一切法的空无自性,即没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自主作用的实体或本质。真如强调的是一切法的真实如是,即不受妄想、执着、分别、烦恼等所染污或遮蔽的本然清净。

空性和真如不是我们可以用思维或语言来理解或表达的,它们是超越一切对立和分别的智慧,是觉悟空性和真如的境界。我们只能通过修行和禅定,逐渐消除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和执着,直接体验到空性和真如的实相。

空性和真如也不是我们可以获得或失去的,它们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但因为我们被无明、烦恼、业力等所覆盖,所以不能显现出来。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些覆盖,让我们本有的空性和真如之智能够发现和发挥。

因此,空性和真如既不是一种存在,也不是一种不存在,既不是一种有,也不是一种无,既不是一种生,也不是一种灭,既不是一种同,也不是一种异。它们只能用“不可思议”、“不可言说”、“不可思量”等词语来暗示,而不能用任何概念或形容来限定。

七、既然佛经里存在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绝对心灵境界,那是否意味着否认了人类个体的自我本性?

佛教的“无我”论并不是否认人类个体的自我本性,而是指出一切法,包括人的身心,都是无常、无自性、无主宰者的,都是依缘而生、依缘而灭的。佛教认为,人们对自我本性的执着和妄想,是导致痛苦和轮回的根源,所以要通过观察和修行,去除这些执着和妄想,从而证悟自我本性的清净和空性。

佛教中有不同的学派对自我本性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侧重。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般若经和中觀学派,强调一切法的空性,认为没有任何法有固定不变、独立存在、自主作用的实体或本质。大乘佛教中的如来藏学派,强调如来藏或佛性,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不变的本性,即真如或法性,只是因为被无明、烦恼、业力等所覆盖,所以不能显现出来。

因此,佛教并不完全否定人类个体的自我本性,而是要求人们通过智慧和慈悲,去除对自我本性的错误认知和执着,从而实现自我本性的清净和解脱。

八、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境界者在心灵境界上彼此可能有其独特性吗?

般若波罗蜜多是佛教中的一种智慧,指了解一切法的空性,即无自性、无固定不变的实体或本质。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修行的根本资粮,能够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达到无上的菩提果位。

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境界者,是指已经证悟了一切法的空性,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具有无量的智慧和慈悲。在心灵境界上,他们已经超越了一切分别和执着,不再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等。

在佛教中,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例如观察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法的无常、苦、空、无我;或者观察缘起性空、自性空、性空无碍等。不同的修行者,根据自己的根器、喜好和条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来修习般若波罗蜜多。

因此,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境界者,在心灵境界上彼此可能有其独特性,但这些独特性并不影响他们对空性的真实认知和体证。他们都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根本,以智慧和慈悲为方便,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心修行的大乘菩萨。

九、作个假想,佛经所言这种至高境界,如许是某种智慧生物科技高度发达后,生命体的精神能够脱离肉体以类似网络等各种形态的人工智能形式存在,经过无尽的修行或者是精神编辑完善后达到?

这是一个有趣的假想,但我认为佛经所言的至高境界,不是一种科技或人工智能的产物,而是一种对真实和究竟的认知和体证。佛经中的生命体,不仅仅是肉体,还包括心识和业力,这些都是缘起而有,缘灭而无的。佛经中的修行,不是为了脱离肉体或者改变形态,而是为了去除无明和烦恼,证悟空性和涅槃。佛经中的精神编辑,不是为了完善自我或者增加功能,而是为了断除执着和分别,实现无我和平等。

因此,我觉得佛经所言的至高境界,与科技或人工智能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一种超越了科技或人工智能的智慧和境界。

(由于New Bing主要是以搜索辅助的外在呈现,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像聊天。但可以看到它的理解力是很强的,我后面的问题在网络上应该已经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了。)
发表时间 2023-04-05 18:52     最后修改时间 2023-04-05 20:37     来自四川

赞同来自: igorzhang 酱油面 潮涨潮落0754 集XFD

0

江城子98

赞同来自:

也可以去看下吴恩达的神经网络课程
2023-04-05 22:53 来自山东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04-05 22:53
  • 浏览: 1579
  • 关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