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韭菜,慢慢成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逻辑,涨跌的时候才能拿的住,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教。标的主要以ETF为主,不会选个股,风格算是投机吧,每周记录一次。
0
本周和上周操作:趁着上周沪深三百反弹的时候出掉了指数的部分,发现指数强度不及预期,重仓了小熊转债,但这只债表现不太好,跌得时候比股票跌得少不了多少,涨的时候又差得远,找了个机会又卖掉转债换到股票上。目前重仓小熊家电,还有一成的沪深港创新药。
观察标的:电力,有色,创新药板块,不过感觉都不大有搞头,准备等创新药反弹了出掉。
持仓逻辑:这两周折腾下来只能说跑赢了指数,但也没挣着什么,跌得时候买了点电力,趁着那天反弹三个点出掉了,没想到第二天直接大跌,说明市场目前太凶狠了,少动为好。其实A股创新药已经开始慢慢反弹了,但港股创新药表现更差,总体而言还是不大有起色,准备跌得够多的时候进场捡捡,或者趁着明天港股休市,买点港股创新药,碰碰运气看看还会不会有溢价吃。但也不敢重仓,同样的事一个多月前发生过一次,而且那次还是创新药整体反弹,所以这次大概没啥搞头。现在的仓位不知道咋形容,有一点浮盈,等着指数反弹吃吃β吧,市场太凶险了。
一些思考:
股市上没啥好写的,写写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吧。
1、 之前觉得在家里蹲一年备考不是很难的事,现在发现现实复杂得多。想着学校同学朋友都没在,回家会更合适,于是家里蹲了两个月,补一下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结果落到家里人和亲戚口中就是非常失败了,他们认为有个编制是坐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就已经高人一等,当然大部分考上公务员的人都还蛮厉害的,不过也不至于自己没考上还要来踩我一脚,深刻感受到,亲戚关系只是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的途径,而不是一种义务。回看这几年,我好像确实没做成什么事,当然也不算是虚度了光阴,上个月和之前的朋友聊天,聊了聊最近情况,他感叹不如当初和他一起直接报北师大的师范生,现在有了工作也有了房。但我还是不后悔,虽然目前一事无成,依旧认为过去的四年时间不算虚度。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自己,一是学习方面,每天掌握的更多一点,其次是身体方面,锻炼好身体以后至少搬得动砖。很多时候我也很迷茫,想是否是自己把牌打烂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是否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这种程度的自由已经过界了,我不知道,只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告诉自己我还没烂掉。
2、 看到了最近某脱口秀的新闻,想到了之前读过的《叫魂》,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揭示当时的所谓的“康乾盛世”下封建体制已经无法解决当时潜藏的社会矛盾。当时人口大爆炸,但是生产力并没有进步,田少人多,产生了许多流民,于是就有了一件装神弄鬼的叫魂案,传闻社会上有人能通妖术,祸害身边人,于是就掀起了在全国内抓妖人的活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一案件写皇帝层面、官僚层面、市民层面的反应。摘录其中一句话:
观察标的:电力,有色,创新药板块,不过感觉都不大有搞头,准备等创新药反弹了出掉。
持仓逻辑:这两周折腾下来只能说跑赢了指数,但也没挣着什么,跌得时候买了点电力,趁着那天反弹三个点出掉了,没想到第二天直接大跌,说明市场目前太凶狠了,少动为好。其实A股创新药已经开始慢慢反弹了,但港股创新药表现更差,总体而言还是不大有起色,准备跌得够多的时候进场捡捡,或者趁着明天港股休市,买点港股创新药,碰碰运气看看还会不会有溢价吃。但也不敢重仓,同样的事一个多月前发生过一次,而且那次还是创新药整体反弹,所以这次大概没啥搞头。现在的仓位不知道咋形容,有一点浮盈,等着指数反弹吃吃β吧,市场太凶险了。
一些思考:
股市上没啥好写的,写写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吧。
1、 之前觉得在家里蹲一年备考不是很难的事,现在发现现实复杂得多。想着学校同学朋友都没在,回家会更合适,于是家里蹲了两个月,补一下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结果落到家里人和亲戚口中就是非常失败了,他们认为有个编制是坐办公室不用风吹日晒,就已经高人一等,当然大部分考上公务员的人都还蛮厉害的,不过也不至于自己没考上还要来踩我一脚,深刻感受到,亲戚关系只是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的途径,而不是一种义务。回看这几年,我好像确实没做成什么事,当然也不算是虚度了光阴,上个月和之前的朋友聊天,聊了聊最近情况,他感叹不如当初和他一起直接报北师大的师范生,现在有了工作也有了房。但我还是不后悔,虽然目前一事无成,依旧认为过去的四年时间不算虚度。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自己,一是学习方面,每天掌握的更多一点,其次是身体方面,锻炼好身体以后至少搬得动砖。很多时候我也很迷茫,想是否是自己把牌打烂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是否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这种程度的自由已经过界了,我不知道,只能从以上两个方面告诉自己我还没烂掉。
2、 看到了最近某脱口秀的新闻,想到了之前读过的《叫魂》,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揭示当时的所谓的“康乾盛世”下封建体制已经无法解决当时潜藏的社会矛盾。当时人口大爆炸,但是生产力并没有进步,田少人多,产生了许多流民,于是就有了一件装神弄鬼的叫魂案,传闻社会上有人能通妖术,祸害身边人,于是就掀起了在全国内抓妖人的活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一案件写皇帝层面、官僚层面、市民层面的反应。摘录其中一句话:
我们在这里所瞥见的,是否是一个已被人口过度增长、人均资源比例恶化、社会道德堕落所困扰的社会所遭遇到的一种道德报应?在这样一个备受困扰的社会里,人们会对自己能否通过工作或学习来改善自身的境遇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由于腐败和不负责任的司法制度而变得更加忍无可忍,没有一个平民百姓会指望从这一制度中得到公平的补偿。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妖术既是一种权力的幻觉,又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潜在的权力补偿。
历史自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隐喻,它是帮助历史学家阐述某种观点的实例。
0
本周操作:投降了,创新药之前挣的全赔回去了,可能还倒亏几个点。目前没有方向,看沪深三百指数估值还能接受,于是从周三开始采取了指数增强的策略(沪深三百指数为底仓,分散配置可以获得更好收益的行业,低吸高抛,发现上证指数表现更好,下周切换过去),暂时就这么做下去。
观察标的:(1)港股创新药。还是以前的逻辑,只是目前还没等到一个好的介入时机,五一前就感觉不太对劲,结果实在忍不住接回去就结结实实正好吃到暴跌,严重失误。
(2)电力ETF,不过短期来看涨得稍微有点高,不太敢买,等一个稳妥的买点吧。逻辑是经济复苏带动电力行业复苏,还沾点中特估的边,中特估暴跌它还蛮坚挺,可能中特估卷土重来它会是涨得最好的板块。
(3)影视ETF,AI的主线,有训练模型的数据和版权,不过也是没太懂,先观察,不下判断,跌得足够多也许会介入,抄底标的。
(4)部分质优转债,找了几支家电板块的转债和工业板块的转债,不是垃圾债,工业板块是反转逻辑,家电板块则是等跌到合适价位就会介入,当然这个价位是在转债市场暴雷后,利空出尽,抄点质优的转债,之前没做过转债不知道这个想法靠不靠谱,先看看,反正没胆子玩垃圾债。
一些思考:
1、 反思与前瞻。港股创新药真的是一大败笔,早知道直接搞XBI了,不至于被暴打成这样,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血淋淋的教训,之前在这上面挣的十个点全进去了,心痛。回看这一段时间,首先是我没有抓到主线,主线在AI,中特估,但我一个都没碰,完美踏空并因为它们上涨亏更多。其次是这段时间本身市场就挺难做的,所以可以甩掉我自己的一部分锅。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在我自己身上,死磕创新药,并且次次吃暴跌,特别是这周的四个点暴跌,之前就感觉不对,却还是毅然决然地接了盘,挨了打。目前换到做指数为主,主要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标的,感觉沪深三百现在位置还行,离十月底最低点还有十来个点距离,扪心自问现在经济状况虽然不比去年六七月,但是肯定比那个绝望的十月底好,所以还是保持乐观,反正我感觉目前指数拿着挺稳的,比较主观的持仓原因。但是我也不会轻易放弃港股创新药,等到合适的机会还会买,等一个经济复苏的标志,它们出现后也许就到了这类敏感的资产上涨的时候,一种臆想。至于转债逻辑则比较直接,就是等到时候抄抄别人的恐慌底。总的来说对未来保持乐观。
2、 总结读的书。去年没时间读书,今年四月份有时间读杂七杂八的书,整理一下一些想法。
1)首先是阿图·葛文德三本关于医生的书,第一本是从医生的微观角度出发,关于医生的培训制度与个人成长,行医过程的思考,以及对目前某些疾病的看法。第二本则是从宏观角度谈医生,军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医生与政府关系,其中蛮开眼界的一个角度是政府要求医生在监狱协助处死犯人,相较于别的行刑方式的高成本和更差的效果(经常死不透,给参与行刑各方带来痛苦),注册行刑显然是最优选择,但是医生协会认为参与杀人这过程违背了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的原则,于是拒绝协助政府,并且宣布参与的医生会被吊销执照。也就是政府和协会因为认知上的差异产生了对抗,非常西方的一个现象。本书中还有很多这类现象能够反映一些中西不同之处,挺有意思。第三本我认为标题起得非常好,being mortal(mortal being 意指凡人与不死的神相对,书名将其倒转过来,意指要慢慢变得能够接受死亡),中文名最好的告别,显然不如英文书名。剖析人老后慢慢接近死亡的过程,从历史起源开始分析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它们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之前一直认为养老是门老龄化背景下的好生意的可以参考这本书,实际情况教复杂)。挺不错的一套书,作者的文章写得很好,有时候能用不太强的论据通过写作技巧营造出言之凿凿的气势,构思挺值得学习分析的(至少可以学学咋避免被这类文章蒙蔽)。
2)《缅甸小日子》《我在伊朗长大》,两本漫画,挺适合这个题材的比小说影视节省时间,同时也能够充分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是个人自传类型的,关于缅甸和伊朗。不太了解伊朗历史,通过这本书有了点印象。作者出生于伊朗的一个上层阶级,里面提到一个现象还蛮感慨,过去伊朗曾经富庶,外出旅游拿着伊朗护照到哪都受欢迎,但是后来受政局变更,伊朗国籍成为了一种耻辱,原先在伊朗的上层人士出国后也只能做一些低级的工作,和目前主流认为出国会过得更好的观点挺不一致的,这本书让人感受到小国国民的无力感。过去我还挺反感大国战争军备一类的,感觉没啥意义,可是现实和想像就是挺不一样的,除了部分小国,实际上大部分都受大国操纵,小国人命如野草。想起之前看的《西线无战事》的翻拍,去年战争爆发后拍出来的,和小说不同,小说强调周围每个人的“战狼”情绪促使了战争下士兵盲目被送上去成为消耗品。而这部翻拍则是强调是上层人士的一意孤行,和原版强调的国民性的反思侧重点不同,时代在变化。原版小说特点是用干净漂亮的文笔写战场上的血腥场面,在一战结束后还翻拍成了电影,拍得非常好,战场上的血腥场面首次以影像呈现在当时震撼了世界,不过没有用,二战还是爆发了。在这时候我更能理解目前的氛围了,又再次对过往为求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先辈产生崇高的敬意。缅甸的那本书则是作者外乡人的视角下在缅甸的生活记录,至于内容嘛,看看缅甸这一两年的新闻就知道是关于啥方面的了,当然还有很多风土人情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可以。
3)《流俗地》,很久没读小说,但这本小说给我很多惊喜,写得真是太好了,是马来西亚的华语作家的作品,背景是马来西亚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从过去经济腾飞,到08年后一蹶不振,然后到如今国内民众期盼新政府走出困境,大概这样的变化过程。小说每章像散文一样,可以直接成一篇能够独立阅读的文章,文笔细腻漂亮,但是又通过小说这种题材的特殊之处(和影视作品不同,小说能够组织起不同的叙事结构、推进方式,比如小说可以以个人想法推进,但影视作品几乎不可能拍出这个过程),将每个章节通过特别的叙事结构组织起来,文字漂亮也就算了,小说结构还写得好。很久前我还愚蠢的认为自己也能写小说,不过只是自己没写,不然可以写出小说来,这本小说读完让我认识到了写小说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我反正是没可能了。这本小说又好读,写得又很好,非常推荐。另外感叹马来西亚蛮神奇的文化,多种文化民族参杂在一起。
4)至于读的别的《历史三调》《万历十五年》则比较类似,可以结合起来看,后者的构思正式砌和前者提出的历史研究的观点,都挺值的看的,看个热闹也是很不错的两本书。
观察标的:(1)港股创新药。还是以前的逻辑,只是目前还没等到一个好的介入时机,五一前就感觉不太对劲,结果实在忍不住接回去就结结实实正好吃到暴跌,严重失误。
(2)电力ETF,不过短期来看涨得稍微有点高,不太敢买,等一个稳妥的买点吧。逻辑是经济复苏带动电力行业复苏,还沾点中特估的边,中特估暴跌它还蛮坚挺,可能中特估卷土重来它会是涨得最好的板块。
(3)影视ETF,AI的主线,有训练模型的数据和版权,不过也是没太懂,先观察,不下判断,跌得足够多也许会介入,抄底标的。
(4)部分质优转债,找了几支家电板块的转债和工业板块的转债,不是垃圾债,工业板块是反转逻辑,家电板块则是等跌到合适价位就会介入,当然这个价位是在转债市场暴雷后,利空出尽,抄点质优的转债,之前没做过转债不知道这个想法靠不靠谱,先看看,反正没胆子玩垃圾债。
一些思考:
1、 反思与前瞻。港股创新药真的是一大败笔,早知道直接搞XBI了,不至于被暴打成这样,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血淋淋的教训,之前在这上面挣的十个点全进去了,心痛。回看这一段时间,首先是我没有抓到主线,主线在AI,中特估,但我一个都没碰,完美踏空并因为它们上涨亏更多。其次是这段时间本身市场就挺难做的,所以可以甩掉我自己的一部分锅。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在我自己身上,死磕创新药,并且次次吃暴跌,特别是这周的四个点暴跌,之前就感觉不对,却还是毅然决然地接了盘,挨了打。目前换到做指数为主,主要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标的,感觉沪深三百现在位置还行,离十月底最低点还有十来个点距离,扪心自问现在经济状况虽然不比去年六七月,但是肯定比那个绝望的十月底好,所以还是保持乐观,反正我感觉目前指数拿着挺稳的,比较主观的持仓原因。但是我也不会轻易放弃港股创新药,等到合适的机会还会买,等一个经济复苏的标志,它们出现后也许就到了这类敏感的资产上涨的时候,一种臆想。至于转债逻辑则比较直接,就是等到时候抄抄别人的恐慌底。总的来说对未来保持乐观。
2、 总结读的书。去年没时间读书,今年四月份有时间读杂七杂八的书,整理一下一些想法。
1)首先是阿图·葛文德三本关于医生的书,第一本是从医生的微观角度出发,关于医生的培训制度与个人成长,行医过程的思考,以及对目前某些疾病的看法。第二本则是从宏观角度谈医生,军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医生与政府关系,其中蛮开眼界的一个角度是政府要求医生在监狱协助处死犯人,相较于别的行刑方式的高成本和更差的效果(经常死不透,给参与行刑各方带来痛苦),注册行刑显然是最优选择,但是医生协会认为参与杀人这过程违背了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的原则,于是拒绝协助政府,并且宣布参与的医生会被吊销执照。也就是政府和协会因为认知上的差异产生了对抗,非常西方的一个现象。本书中还有很多这类现象能够反映一些中西不同之处,挺有意思。第三本我认为标题起得非常好,being mortal(mortal being 意指凡人与不死的神相对,书名将其倒转过来,意指要慢慢变得能够接受死亡),中文名最好的告别,显然不如英文书名。剖析人老后慢慢接近死亡的过程,从历史起源开始分析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它们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之前一直认为养老是门老龄化背景下的好生意的可以参考这本书,实际情况教复杂)。挺不错的一套书,作者的文章写得很好,有时候能用不太强的论据通过写作技巧营造出言之凿凿的气势,构思挺值得学习分析的(至少可以学学咋避免被这类文章蒙蔽)。
2)《缅甸小日子》《我在伊朗长大》,两本漫画,挺适合这个题材的比小说影视节省时间,同时也能够充分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是个人自传类型的,关于缅甸和伊朗。不太了解伊朗历史,通过这本书有了点印象。作者出生于伊朗的一个上层阶级,里面提到一个现象还蛮感慨,过去伊朗曾经富庶,外出旅游拿着伊朗护照到哪都受欢迎,但是后来受政局变更,伊朗国籍成为了一种耻辱,原先在伊朗的上层人士出国后也只能做一些低级的工作,和目前主流认为出国会过得更好的观点挺不一致的,这本书让人感受到小国国民的无力感。过去我还挺反感大国战争军备一类的,感觉没啥意义,可是现实和想像就是挺不一样的,除了部分小国,实际上大部分都受大国操纵,小国人命如野草。想起之前看的《西线无战事》的翻拍,去年战争爆发后拍出来的,和小说不同,小说强调周围每个人的“战狼”情绪促使了战争下士兵盲目被送上去成为消耗品。而这部翻拍则是强调是上层人士的一意孤行,和原版强调的国民性的反思侧重点不同,时代在变化。原版小说特点是用干净漂亮的文笔写战场上的血腥场面,在一战结束后还翻拍成了电影,拍得非常好,战场上的血腥场面首次以影像呈现在当时震撼了世界,不过没有用,二战还是爆发了。在这时候我更能理解目前的氛围了,又再次对过往为求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先辈产生崇高的敬意。缅甸的那本书则是作者外乡人的视角下在缅甸的生活记录,至于内容嘛,看看缅甸这一两年的新闻就知道是关于啥方面的了,当然还有很多风土人情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可以。
3)《流俗地》,很久没读小说,但这本小说给我很多惊喜,写得真是太好了,是马来西亚的华语作家的作品,背景是马来西亚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变化,从过去经济腾飞,到08年后一蹶不振,然后到如今国内民众期盼新政府走出困境,大概这样的变化过程。小说每章像散文一样,可以直接成一篇能够独立阅读的文章,文笔细腻漂亮,但是又通过小说这种题材的特殊之处(和影视作品不同,小说能够组织起不同的叙事结构、推进方式,比如小说可以以个人想法推进,但影视作品几乎不可能拍出这个过程),将每个章节通过特别的叙事结构组织起来,文字漂亮也就算了,小说结构还写得好。很久前我还愚蠢的认为自己也能写小说,不过只是自己没写,不然可以写出小说来,这本小说读完让我认识到了写小说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我反正是没可能了。这本小说又好读,写得又很好,非常推荐。另外感叹马来西亚蛮神奇的文化,多种文化民族参杂在一起。
4)至于读的别的《历史三调》《万历十五年》则比较类似,可以结合起来看,后者的构思正式砌和前者提出的历史研究的观点,都挺值的看的,看个热闹也是很不错的两本书。
0
本周操作:周五最后几分钟全仓移到稀有金属etf。这周创新药有点太弱了,我感觉不大对,所以周五尾盘切到了之前有在观察的有色里,只不过是稀有金属,含有的锂电稍微多了一点。
持仓逻辑:锂电价格反弹,或是之前跌太多太猛现在做反弹。
观察标的:港股创新药,等情况更明朗,感觉对了后会切回去。
操作逻辑:创新药这周弱于沪深三百,反弹不起来,但也没继续跌,根据我之前被割韭菜的经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卖了创新药换到稀有金属。调仓原因比较主观。截至目前港股创新药较周五是一个下跌的状态,之后接回来的机会很大。下跌或者上涨两种情况发生后我都会买回创新药,只是买的速度和仓位有差异。宏观上政治局会议讲目前内需不足,并且会继续放水,所以还是较为正面的。就今年来看,创新药的位置不算低,放到两三年来看位置蛮低的,但放到去年十月份至今来看估值不算低所以我也谨慎了许多,以免上上周同样的跌幅再次出现。创新药受疫情影响程度甚于消费,所以我还是不大拿得准,亏损大了还是认错,等后续发展再决定。
一些思考:五一假期和朋友好好玩了玩,事情都耽误到今天才来做,时隔一年半终于好好放松了下,也准备正式开始今年的学习。
持仓逻辑:锂电价格反弹,或是之前跌太多太猛现在做反弹。
观察标的:港股创新药,等情况更明朗,感觉对了后会切回去。
操作逻辑:创新药这周弱于沪深三百,反弹不起来,但也没继续跌,根据我之前被割韭菜的经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卖了创新药换到稀有金属。调仓原因比较主观。截至目前港股创新药较周五是一个下跌的状态,之后接回来的机会很大。下跌或者上涨两种情况发生后我都会买回创新药,只是买的速度和仓位有差异。宏观上政治局会议讲目前内需不足,并且会继续放水,所以还是较为正面的。就今年来看,创新药的位置不算低,放到两三年来看位置蛮低的,但放到去年十月份至今来看估值不算低所以我也谨慎了许多,以免上上周同样的跌幅再次出现。创新药受疫情影响程度甚于消费,所以我还是不大拿得准,亏损大了还是认错,等后续发展再决定。
一些思考:五一假期和朋友好好玩了玩,事情都耽误到今天才来做,时隔一年半终于好好放松了下,也准备正式开始今年的学习。
0
本周操作:周一换到港股创新药,周四换到科创芯片,周五又换回港股创新药。周四调仓总的来看和不操作没啥区别,可能稍微少亏了半个点一个点。本周回撤了六七个点,是今年回撤最凶猛的一次。
持仓逻辑:创新药估值回归。
观察标的:有色金属,未来景气度回升带动估值上涨。
操作逻辑:周四看科创芯片新高,于是全仓换到科创芯片,没想到周五被猛砸,跌破周四的开盘价,亏了一个点又换回港股创新药,估计这轮芯片行情应该是结束了吧。XBI本周大涨,但是港股创新药没跟,被猛砸,可能是受资金当前偏好影响吧。从概率和赔率两个维度来看,目前港股创新药仍然是我能发现的最好标的。况且目前XBI已经从底部开始涨了,只是港股的逻辑还没有兑现,港股创新药这周出奇的弱。也许最适合我的操作是空仓,等港股创新药开始反弹了再介入,但是没办法,操作习惯了,目前懒得空仓,活该亏钱。
一些思考:
1、 这周做得挺烂的,按上周说的个人的操作逻辑就应该在创新药连跌两三天后卖掉的,但是没有。买科创芯片倒是没问题,问题出在卖的时候,周五跌了两个点的时候就该想着保本出,而不是亏了一个点才出,纯纯的跌多了才卖的韭菜操作。其实周四的买点还行,但是卖得太烂了,要想好卖的原因,而不只是想着买。
2、 写论文写得贼烂,被老师骂,但我实在对这个随便选的论文主题没啥兴趣,文献也没咋读,写得一塌糊涂。老师态度也挺那啥的,我有问题一堆反问句塞了过来,但还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是老师看到这论文我也骂。还以为本科毕业论文瞎弄弄就混过去了,可能只是我个人原因吧。第一次体会到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每次论文修改完发过去后,看到微信上十几条导师的信息发过来就害怕,反正肯定是被骂的,但又不得不交,这可能就是以后工作的日常吧。改了四五遍了,每次都花不少时间去改,每次都被骂,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读研究生,我做得烂究竟是因为我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没认真做还是自己能力不够。看到同学的论文导师几乎只让改改格式,感到格外悲伤,想赶快熬过下周的答辩。
3、 暴跌其实倒不咋意外,审视了目前的情况,基本面没发现变化,只是当前股市估值太高,情绪太好了,顺势跌跌而已。不过跌得我都想去买中特估了。熬吧,目前熬是唯一的出路,生活要熬过去,股市也要熬过去,要接受挨揍是常态这一事实。
持仓逻辑:创新药估值回归。
观察标的:有色金属,未来景气度回升带动估值上涨。
操作逻辑:周四看科创芯片新高,于是全仓换到科创芯片,没想到周五被猛砸,跌破周四的开盘价,亏了一个点又换回港股创新药,估计这轮芯片行情应该是结束了吧。XBI本周大涨,但是港股创新药没跟,被猛砸,可能是受资金当前偏好影响吧。从概率和赔率两个维度来看,目前港股创新药仍然是我能发现的最好标的。况且目前XBI已经从底部开始涨了,只是港股的逻辑还没有兑现,港股创新药这周出奇的弱。也许最适合我的操作是空仓,等港股创新药开始反弹了再介入,但是没办法,操作习惯了,目前懒得空仓,活该亏钱。
一些思考:
1、 这周做得挺烂的,按上周说的个人的操作逻辑就应该在创新药连跌两三天后卖掉的,但是没有。买科创芯片倒是没问题,问题出在卖的时候,周五跌了两个点的时候就该想着保本出,而不是亏了一个点才出,纯纯的跌多了才卖的韭菜操作。其实周四的买点还行,但是卖得太烂了,要想好卖的原因,而不只是想着买。
2、 写论文写得贼烂,被老师骂,但我实在对这个随便选的论文主题没啥兴趣,文献也没咋读,写得一塌糊涂。老师态度也挺那啥的,我有问题一堆反问句塞了过来,但还是我个人的问题,我是老师看到这论文我也骂。还以为本科毕业论文瞎弄弄就混过去了,可能只是我个人原因吧。第一次体会到这种身不由己的感觉,每次论文修改完发过去后,看到微信上十几条导师的信息发过来就害怕,反正肯定是被骂的,但又不得不交,这可能就是以后工作的日常吧。改了四五遍了,每次都花不少时间去改,每次都被骂,我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读研究生,我做得烂究竟是因为我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没认真做还是自己能力不够。看到同学的论文导师几乎只让改改格式,感到格外悲伤,想赶快熬过下周的答辩。
3、 暴跌其实倒不咋意外,审视了目前的情况,基本面没发现变化,只是当前股市估值太高,情绪太好了,顺势跌跌而已。不过跌得我都想去买中特估了。熬吧,目前熬是唯一的出路,生活要熬过去,股市也要熬过去,要接受挨揍是常态这一事实。
0
本周操作:周一做t沪深港创新药,周二换到港股创新药,吃到了折价的几个点。但是周五瞎切换,看到港股创新药一个多点溢价,认为创新药会涨上天,想着换到沪深港创新药没有溢价,结果买在最高点,不是t+0,卖不了,拿着不动吃港股创新药全部跌幅都没我调仓的损失大,这几天一直心痛愧疚。
持仓逻辑:创新药反弹,均值回归。
观察标的:有色金属
操作逻辑:周五猪一样的操作,前一天晚上还觉得自己很行,第二天就因为自己瞎买卖被教育了,真蠢。下周会继续换回港股创新药,预估周一开盘创新药会跌,到时候找机会切回去。或者有色金属有一个合理的回调也许会买一点。发现现在是港股带着美股走,港股反弹美股xbi晚上就反弹。认为目前创新药还有继续反弹的空间,会继续持有。
一些思考:
1. 有色金属逻辑。我是在周一还是周二开始观察有色的,然后就一直看它涨,目前公认的逻辑是新能源相关金属跌幅好于预期,所以有一点反弹。而我的逻辑是观察近几月的制造业PMI(以下PMI都指制造业PMI),发现其中有一项是生产者原料库存指数,一直低于50,即对有色金属库存并不多,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原料库存包括很多有色这种最上游原料,而不是其余衍生原料。PMI中订单等在扩张,而雇佣劳工没有增加,库存在被动下降,放在现实中也就是当前的就业难现象,需求端可能在缓慢恢复,但供给端还处于萧条中。所以看好有色的一个逻辑就是当下这种萧条的格局会慢慢改善,供给端去库存到一个极度后会恢复,带动有色这种最上游产品景气度回升,也就是PMI中的库存指数回到景气阶段。但我感觉传导的途径有点太长了,很有可能这个逻辑不大正确。其次是通过各券商的研报,简单总结出在去年和当下,它们都是看衰23年有色价格,认为总体是向下的,供过于求的一个格局,会在跌幅中出清。目前来看今年有色表现确实如此,一直在跌,也就是市场认可了有色不景气这个事实,而我的一个相对应的逻辑就是有色目前跌幅足够,价格里已经完全体现了不景气的预期,博弈就在于有色是否超跌了,但我目前这几天都没有找到确切的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所以也不确定。所以目前我也没有买有色,我还没弄清楚逻辑,但我认为如果上述条件成立,会支持有色继续反弹,我会继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逻辑的证据,又或者某天会昏了头的认为目前价格已经反映出这些可能性了看着它涨会眼红直接上,我说不大准。
2. 买在分歧卖在一致。芯片又反弹了,好无语,跌没跌多少,又天天反弹,如果再破新高我也许会再买回来,符合我的逻辑,调整结束。但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芯片主升浪时才真是让我感觉到了那种一致的势不可挡的感觉,当然也是卖点。我周五创新药被套也是这样,买在了一致,认为会涨上天,标准的韭菜操作。回味这句话,蛮有一些道理,两个月前我买芯片时几乎没人看好,卖出时全都在吹芯片,虽然现在我仍然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要回调下去了,但感觉这时候买不太对。难搞。
3. 分析一场金融企业危机的方法。初看半夏投资公众号上那篇分析美国银行危机的文章就觉得写得非常好,思路清晰没废话。拆解了一下,大概是这么分析逻辑。对于金融行业,从资产负债表分析着手,资产端分析宏微观相结合,宏观分析市场及行业资产的主要结构,微观分析某个别金融企业所持资产结构。负债端,分析负债扩张情况及原因。再结合政府央行宏观政策,分析以它们的角度如何拯救处于危机中的金融企业。最后分析个别暴雷企业原因,给出最终危机是否会蔓延,在哪些群体间蔓延的结论。
4. 杂感。股票不好搞啊,随着上涨情绪又回来了,又有很多人看好牛市了,其实早在一个月下跌时科创50就开始牛了,不过没啥人提。目前个人感觉就是啥都不敢确定,如履薄冰,可能是因为周五的失误吧。瞎看了一通有色,商品好复杂,感觉没有确定性的思路,瞎猜为主。考虑要不要清仓了,感觉自己目前太犹豫了,找不到很确定的机会,心态也不怎么稳定。
持仓逻辑:创新药反弹,均值回归。
观察标的:有色金属
操作逻辑:周五猪一样的操作,前一天晚上还觉得自己很行,第二天就因为自己瞎买卖被教育了,真蠢。下周会继续换回港股创新药,预估周一开盘创新药会跌,到时候找机会切回去。或者有色金属有一个合理的回调也许会买一点。发现现在是港股带着美股走,港股反弹美股xbi晚上就反弹。认为目前创新药还有继续反弹的空间,会继续持有。
一些思考:
1. 有色金属逻辑。我是在周一还是周二开始观察有色的,然后就一直看它涨,目前公认的逻辑是新能源相关金属跌幅好于预期,所以有一点反弹。而我的逻辑是观察近几月的制造业PMI(以下PMI都指制造业PMI),发现其中有一项是生产者原料库存指数,一直低于50,即对有色金属库存并不多,当然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原料库存包括很多有色这种最上游原料,而不是其余衍生原料。PMI中订单等在扩张,而雇佣劳工没有增加,库存在被动下降,放在现实中也就是当前的就业难现象,需求端可能在缓慢恢复,但供给端还处于萧条中。所以看好有色的一个逻辑就是当下这种萧条的格局会慢慢改善,供给端去库存到一个极度后会恢复,带动有色这种最上游产品景气度回升,也就是PMI中的库存指数回到景气阶段。但我感觉传导的途径有点太长了,很有可能这个逻辑不大正确。其次是通过各券商的研报,简单总结出在去年和当下,它们都是看衰23年有色价格,认为总体是向下的,供过于求的一个格局,会在跌幅中出清。目前来看今年有色表现确实如此,一直在跌,也就是市场认可了有色不景气这个事实,而我的一个相对应的逻辑就是有色目前跌幅足够,价格里已经完全体现了不景气的预期,博弈就在于有色是否超跌了,但我目前这几天都没有找到确切的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所以也不确定。所以目前我也没有买有色,我还没弄清楚逻辑,但我认为如果上述条件成立,会支持有色继续反弹,我会继续寻找能够证实这个逻辑的证据,又或者某天会昏了头的认为目前价格已经反映出这些可能性了看着它涨会眼红直接上,我说不大准。
2. 买在分歧卖在一致。芯片又反弹了,好无语,跌没跌多少,又天天反弹,如果再破新高我也许会再买回来,符合我的逻辑,调整结束。但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芯片主升浪时才真是让我感觉到了那种一致的势不可挡的感觉,当然也是卖点。我周五创新药被套也是这样,买在了一致,认为会涨上天,标准的韭菜操作。回味这句话,蛮有一些道理,两个月前我买芯片时几乎没人看好,卖出时全都在吹芯片,虽然现在我仍然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要回调下去了,但感觉这时候买不太对。难搞。
3. 分析一场金融企业危机的方法。初看半夏投资公众号上那篇分析美国银行危机的文章就觉得写得非常好,思路清晰没废话。拆解了一下,大概是这么分析逻辑。对于金融行业,从资产负债表分析着手,资产端分析宏微观相结合,宏观分析市场及行业资产的主要结构,微观分析某个别金融企业所持资产结构。负债端,分析负债扩张情况及原因。再结合政府央行宏观政策,分析以它们的角度如何拯救处于危机中的金融企业。最后分析个别暴雷企业原因,给出最终危机是否会蔓延,在哪些群体间蔓延的结论。
4. 杂感。股票不好搞啊,随着上涨情绪又回来了,又有很多人看好牛市了,其实早在一个月下跌时科创50就开始牛了,不过没啥人提。目前个人感觉就是啥都不敢确定,如履薄冰,可能是因为周五的失误吧。瞎看了一通有色,商品好复杂,感觉没有确定性的思路,瞎猜为主。考虑要不要清仓了,感觉自己目前太犹豫了,找不到很确定的机会,心态也不怎么稳定。
0
上周写得太烂了,错别字多,不通顺的话也多,简直就是浪费看的人的时间和我自己的时间,要改掉做事敷衍的态度。
本周操作:机缘巧合踩中了半导体和医药的上升浪,周一全仓切到半导体,边涨边卖,周四尾盘全仓医药。半导体13个点的涨幅满仓吃到了6个点,涨的太凶了,越卖越涨。目前满仓沪深港创新药,吃到了两个点折价,下周一换成港股创新药或者A股创新药。
持仓逻辑:XBI等创新药反弹,估值回归。
操作逻辑:医药一开盘就跌得我难受,正好半导体新高,所以全仓卖掉买半导体,因为认为目前半导体调整结束,且距离我卖出的点仅高两个点,可以接受。边涨边卖是因为兑现半导体逻辑,市场关注热度太高了,一个月前都几乎没人看,风格转变比较极端。以为周五半导体要下跌,没想到还在涨,只是没新高。医药周三周四小涨,xbi一直强与soxx(美股半导体指数),认为医药进入右侧,所以切入医药。
下周操作逻辑:拿着医药,感觉涨幅不会小,跌了也慢慢卖,涨多了也慢慢卖,主要是因为暂时没有观察的标的,有时间会去了解了解化工的行业情况和逻辑。半导体暂时真不敢玩了,感觉要套人了,上周五没买心里痒痒的,这周卖了心里一点也不痒了,它上涨也没啥感觉了。
一些思考:
(1) 折价套利。这几周都发现沪深港创新药涨跌幅居于a股创新药和港股创新药之间。今天港股没开盘,港股创新药溢价上涨,A股没溢价也在涨,而沪深港创新药并没有溢价,显然里面的人没有注意到港股预期上涨会被计入其中,它的涨幅比A股港股都低,检查了它的港股持仓,不算少,所以它是个折价状态。于是盘中全仓切到沪深港创新药,尾盘慢慢溢价上升,吃到了两个点的折价,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主动发现定价的错误,很激动。因为不能融券,所以不算无风险套利,只能算是吃折价,不过还是很开心,胜过赚钱了的开心。由此类推,今后可以多关注类似事件吃折价。
(2) 回头看挣钱的逻辑。统计一下自己的净值大幅上涨的原因,几乎都是右侧操作,所以抄底左侧熬这类事情就不要参与了,例如上两周的买药的操作,虽然拿到现在也是赚钱的,不过没必要,我的心态可能根本熬不下去,只能把亏损熬大了直接割肉。首先要明白自己挣的什么逻辑的钱,然后是要明白自己能挣啥类型的钱。我更擅长右侧,而不是左侧,不能把死抗当作办法,要像一个猎人,等待时机再出击。
(3) 偏差与尾部概率。回看自己去年的经历,考研算是彻底失败了,名义上我已经毕业即失业的状态,虽然还没有毕业。考的数学方向,选了个挺难的学校,所以压力还蛮大,考前一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水平够了能考上,于是脑抽激动地一晚没睡着,凌晨时吃了安眠药才睡着半小时。考试自然是失败了。结束后颓废萎靡,每天躺床上,阳了后没完全好,一直头晕,走路都走不稳,回想一个月还没考试前,是有希望的,那时候还能深蹲两倍体重,觉得自己朝气蓬勃,而现在却像个废物,躺在床上大脑空空感觉和死了没两样。
谁都明白人生并不一帆风顺的道理,可是到了自己面对挫折时才发现知易行难。备考期间亲人因为意外去世,事情刚发生不久,总是一个人莫名奇妙的掉眼泪,不明白意外总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醒来时的恍然间会感觉又回到了过去,希望已经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后来某天突然想看看书,学到某一个引理矩阵形式的证明,感觉好有意思,换一个视角看问题,以前的某些难处迎刃而解。说来也蛮好笑,这么一个类似“茴”字的另一种写法的发现却让我振作起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学数学,发自内心的喜欢。成绩出来,确实最大差距是在早上考的计算方面,证明方面我做得不错,其实正常发挥确实考上概率蛮大。这个结果至少证明我还是能学数学的,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是可以花力气学懂,这让跨考且只学过一点数学的皮毛但学得一塌糊涂的我终于收到了一点肯定的结果。分数不高不低,放弃了调剂,因为想到其实我自己和数学系的人还有很多差距,一次考试并不能证明我就真的完全达到标准了,我还有有很多没学的东西,所以决定再考一年补牢自己的基础。
就像凯恩斯的那句话,“In the long term we all die”。也许我们的生活中痛苦与快乐是一个为均值为0的概率分布,但是我们却可以有一个很不一样的效用函数,可以把苦与乐都转化为正的效用,蛮多时候我会发现那么一些过去的幸福快乐的时刻是支撑我走出困境的希望,最终归0痛苦快乐正负相抵也无所谓,在这么个随机且不安的程式中有些发自内心的东西支撑着我。
广东日落时分天空格外漂亮,夕阳把天空染出惊艳的色彩,我常坐的地方有个大落地窗,不过是对着东边的,另一边姹紫嫣红,而我这边却只有一片蓝,不经意间安静的暗下去。想起之前读过一本人工染色师写的书,书名《一色一生》。在化学染剂还没有诞生前,作为基色之一的蓝色,深浅参差的蓝不仅是依靠反复洗涤重复染色,还有赖于蓝染瓮的生命周期,随时时间变化瓮内蓝色日愈清澈,于是有了一色一生的说法。在无人问津的一侧,随着时间安静的流动,看着天边那抹蓝由浅到深,逐逐渐黑得看不见。始终选择相信,天空中总有着最深的蓝色。
(4)以上是不负责任的浪漫阶段,实际理性回看,我选的目标太高,并且实力上确实存在差距,所以最终没考上。其实还好,一开始很焦虑难受,但是慢慢发现其实也没怎样,再来一年就行,人生不会因为这一次出问题就完蛋,至少不会直接死掉,只要我还是在做对的事,有收获就可以接受。就像投资,只要我没有all in然后输完,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甚至由低胜率高赔率下仍然获利的玩法。买卖自然有胜有负,胜率太高必然有坑,只要自己能从每次失败中学到教训就是有价值的,作为一颗嫩韭菜去年前一直亏损,常常有放弃的念头,这时会去看看书,和朋友玩,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然后屡败屡战。我坚持着阿Q精神,亏钱了也要有点收获给自己点精神胜利。这些都只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同时也保持理性,回头总结,坚持做对的事,保持客观。
本周操作:机缘巧合踩中了半导体和医药的上升浪,周一全仓切到半导体,边涨边卖,周四尾盘全仓医药。半导体13个点的涨幅满仓吃到了6个点,涨的太凶了,越卖越涨。目前满仓沪深港创新药,吃到了两个点折价,下周一换成港股创新药或者A股创新药。
持仓逻辑:XBI等创新药反弹,估值回归。
操作逻辑:医药一开盘就跌得我难受,正好半导体新高,所以全仓卖掉买半导体,因为认为目前半导体调整结束,且距离我卖出的点仅高两个点,可以接受。边涨边卖是因为兑现半导体逻辑,市场关注热度太高了,一个月前都几乎没人看,风格转变比较极端。以为周五半导体要下跌,没想到还在涨,只是没新高。医药周三周四小涨,xbi一直强与soxx(美股半导体指数),认为医药进入右侧,所以切入医药。
下周操作逻辑:拿着医药,感觉涨幅不会小,跌了也慢慢卖,涨多了也慢慢卖,主要是因为暂时没有观察的标的,有时间会去了解了解化工的行业情况和逻辑。半导体暂时真不敢玩了,感觉要套人了,上周五没买心里痒痒的,这周卖了心里一点也不痒了,它上涨也没啥感觉了。
一些思考:
(1) 折价套利。这几周都发现沪深港创新药涨跌幅居于a股创新药和港股创新药之间。今天港股没开盘,港股创新药溢价上涨,A股没溢价也在涨,而沪深港创新药并没有溢价,显然里面的人没有注意到港股预期上涨会被计入其中,它的涨幅比A股港股都低,检查了它的港股持仓,不算少,所以它是个折价状态。于是盘中全仓切到沪深港创新药,尾盘慢慢溢价上升,吃到了两个点的折价,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主动发现定价的错误,很激动。因为不能融券,所以不算无风险套利,只能算是吃折价,不过还是很开心,胜过赚钱了的开心。由此类推,今后可以多关注类似事件吃折价。
(2) 回头看挣钱的逻辑。统计一下自己的净值大幅上涨的原因,几乎都是右侧操作,所以抄底左侧熬这类事情就不要参与了,例如上两周的买药的操作,虽然拿到现在也是赚钱的,不过没必要,我的心态可能根本熬不下去,只能把亏损熬大了直接割肉。首先要明白自己挣的什么逻辑的钱,然后是要明白自己能挣啥类型的钱。我更擅长右侧,而不是左侧,不能把死抗当作办法,要像一个猎人,等待时机再出击。
(3) 偏差与尾部概率。回看自己去年的经历,考研算是彻底失败了,名义上我已经毕业即失业的状态,虽然还没有毕业。考的数学方向,选了个挺难的学校,所以压力还蛮大,考前一晚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水平够了能考上,于是脑抽激动地一晚没睡着,凌晨时吃了安眠药才睡着半小时。考试自然是失败了。结束后颓废萎靡,每天躺床上,阳了后没完全好,一直头晕,走路都走不稳,回想一个月还没考试前,是有希望的,那时候还能深蹲两倍体重,觉得自己朝气蓬勃,而现在却像个废物,躺在床上大脑空空感觉和死了没两样。
谁都明白人生并不一帆风顺的道理,可是到了自己面对挫折时才发现知易行难。备考期间亲人因为意外去世,事情刚发生不久,总是一个人莫名奇妙的掉眼泪,不明白意外总是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醒来时的恍然间会感觉又回到了过去,希望已经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后来某天突然想看看书,学到某一个引理矩阵形式的证明,感觉好有意思,换一个视角看问题,以前的某些难处迎刃而解。说来也蛮好笑,这么一个类似“茴”字的另一种写法的发现却让我振作起来,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学数学,发自内心的喜欢。成绩出来,确实最大差距是在早上考的计算方面,证明方面我做得不错,其实正常发挥确实考上概率蛮大。这个结果至少证明我还是能学数学的,虽然我并不聪明,但是可以花力气学懂,这让跨考且只学过一点数学的皮毛但学得一塌糊涂的我终于收到了一点肯定的结果。分数不高不低,放弃了调剂,因为想到其实我自己和数学系的人还有很多差距,一次考试并不能证明我就真的完全达到标准了,我还有有很多没学的东西,所以决定再考一年补牢自己的基础。
就像凯恩斯的那句话,“In the long term we all die”。也许我们的生活中痛苦与快乐是一个为均值为0的概率分布,但是我们却可以有一个很不一样的效用函数,可以把苦与乐都转化为正的效用,蛮多时候我会发现那么一些过去的幸福快乐的时刻是支撑我走出困境的希望,最终归0痛苦快乐正负相抵也无所谓,在这么个随机且不安的程式中有些发自内心的东西支撑着我。
广东日落时分天空格外漂亮,夕阳把天空染出惊艳的色彩,我常坐的地方有个大落地窗,不过是对着东边的,另一边姹紫嫣红,而我这边却只有一片蓝,不经意间安静的暗下去。想起之前读过一本人工染色师写的书,书名《一色一生》。在化学染剂还没有诞生前,作为基色之一的蓝色,深浅参差的蓝不仅是依靠反复洗涤重复染色,还有赖于蓝染瓮的生命周期,随时时间变化瓮内蓝色日愈清澈,于是有了一色一生的说法。在无人问津的一侧,随着时间安静的流动,看着天边那抹蓝由浅到深,逐逐渐黑得看不见。始终选择相信,天空中总有着最深的蓝色。
(4)以上是不负责任的浪漫阶段,实际理性回看,我选的目标太高,并且实力上确实存在差距,所以最终没考上。其实还好,一开始很焦虑难受,但是慢慢发现其实也没怎样,再来一年就行,人生不会因为这一次出问题就完蛋,至少不会直接死掉,只要我还是在做对的事,有收获就可以接受。就像投资,只要我没有all in然后输完,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甚至由低胜率高赔率下仍然获利的玩法。买卖自然有胜有负,胜率太高必然有坑,只要自己能从每次失败中学到教训就是有价值的,作为一颗嫩韭菜去年前一直亏损,常常有放弃的念头,这时会去看看书,和朋友玩,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然后屡败屡战。我坚持着阿Q精神,亏钱了也要有点收获给自己点精神胜利。这些都只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同时也保持理性,回头总结,坚持做对的事,保持客观。
0
本周操作:卖光了半导体,又从创新药换到医疗服务,目前满仓医疗服务etf。如果这周不折腾继续满仓半导体应该会有两个点收益,但是本周一通调仓倒亏一个点。
持仓逻辑:xbi确实反弹了,但是港股创新药像要瘟神一样,xbi涨了一两个点,它一般就开盘时高开,然后全天下跌。我买它的一个逻辑是xbi反弹能够带动它反弹,但是并没有兑现,而且正好那几天挺忙挺心烦的,一气之下直接割了换成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内容就是眼科、牙科、医美还有医疗器械,这个标的还算满意。上周看了一篇研报讲新冠以后的地区医院负载率都低于新冠前,可以理解看病的人少了,需求少了,这是我上周没想到的。可以用这个牵强附会的解释一下中药涨西药不涨的原因,病人少了,现在是以消费型医疗为主要需求,所以目前持仓还算是在这个逻辑上。
卖出逻辑:医疗反弹逐渐减仓。
操作逻辑:半导体卖掉后一开始被砸下去还挺满意,但是马上就强力反弹并在周五创了新高,让我心里痒痒的,首先我知道半导体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我是因为短期内害怕风险所以卖掉它,所以它上涨心里不太舒服,有种踏空的感觉。但又卖得太狠,一下全清了,特别是自己拿的创新药要死不活,半导体直接拉升时心里滋味万千,再加上这周挺忙,心里烦,一看见更烦了。仔细思考,我还是会继续买回半导体,但是还是不是现在,这位置我拿着它还是害怕,或许这钱就是我挣不了的吧。医疗则是感觉到了一个非常烂的状态了,我更喜欢右侧,熬不住,所以卖了创新药,选择表现稍好的医疗服务,这个位置拿着它心里不慌,再一个都到了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接下来如果是暴跌,我会设好止损,或者继续熬也不怕,先别把重心放市场就行,这位置风险小于机会。另外,港股真是折磨人,不知道得是啥样的人才能坚持玩下去。
一些思考:
这周事挺多的,心里烦躁,到了该写每周总结的时候也是大脑空空,没有思绪瞎写一通。投资上唯一的收获是关于中药涨的原因有了自己的解释,先不论对错。接下来的一周先继续处理好生活中的事,接下来半个月都挺忙,暂时感觉对市场波动也没啥兴趣了,等忙完再好好看看市场,写写自己的一些思考。
下周操作:设好止损,一直熬。
持仓逻辑:xbi确实反弹了,但是港股创新药像要瘟神一样,xbi涨了一两个点,它一般就开盘时高开,然后全天下跌。我买它的一个逻辑是xbi反弹能够带动它反弹,但是并没有兑现,而且正好那几天挺忙挺心烦的,一气之下直接割了换成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内容就是眼科、牙科、医美还有医疗器械,这个标的还算满意。上周看了一篇研报讲新冠以后的地区医院负载率都低于新冠前,可以理解看病的人少了,需求少了,这是我上周没想到的。可以用这个牵强附会的解释一下中药涨西药不涨的原因,病人少了,现在是以消费型医疗为主要需求,所以目前持仓还算是在这个逻辑上。
卖出逻辑:医疗反弹逐渐减仓。
操作逻辑:半导体卖掉后一开始被砸下去还挺满意,但是马上就强力反弹并在周五创了新高,让我心里痒痒的,首先我知道半导体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我是因为短期内害怕风险所以卖掉它,所以它上涨心里不太舒服,有种踏空的感觉。但又卖得太狠,一下全清了,特别是自己拿的创新药要死不活,半导体直接拉升时心里滋味万千,再加上这周挺忙,心里烦,一看见更烦了。仔细思考,我还是会继续买回半导体,但是还是不是现在,这位置我拿着它还是害怕,或许这钱就是我挣不了的吧。医疗则是感觉到了一个非常烂的状态了,我更喜欢右侧,熬不住,所以卖了创新药,选择表现稍好的医疗服务,这个位置拿着它心里不慌,再一个都到了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接下来如果是暴跌,我会设好止损,或者继续熬也不怕,先别把重心放市场就行,这位置风险小于机会。另外,港股真是折磨人,不知道得是啥样的人才能坚持玩下去。
一些思考:
这周事挺多的,心里烦躁,到了该写每周总结的时候也是大脑空空,没有思绪瞎写一通。投资上唯一的收获是关于中药涨的原因有了自己的解释,先不论对错。接下来的一周先继续处理好生活中的事,接下来半个月都挺忙,暂时感觉对市场波动也没啥兴趣了,等忙完再好好看看市场,写写自己的一些思考。
下周操作:设好止损,一直熬。
1
赞同来自: jlmscb
目前持仓:一半科创芯片一半半导体
本周操作:中间看半导体ETF第一重仓的紫光国微拉涨停就立马换了半导体,然后又在两边瞎倒腾,收益累计少了一个点。
观察标的:港股创新药
卖出逻辑:感觉半导体情绪慢慢有点热了,准备先卖掉。一是因为最近涨太多了,雪球该股票评论区原本一直都没啥人的,这几天多了好多“老师”,感觉位置短期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正好兑现了大基金出走的利好消息(个人理解是利好,会继续下一期投资),想等半导体情绪冷一下再接回来。最后还有就是这个位置满仓半导体感觉心悬吊吊的,换成别的更安心的品种。
观察标的逻辑:
首先是医药板块,去年十月最先开始反弹的品种(去年十月本人国庆期间抄底的医疗和教育板块,结果多跌了两个点,直接跌到我的心理止损线,清仓在大涨前两天,两个板块开始了一波翻倍式的反弹,令我心灰意冷错过了整波大反弹,印象深刻),但是今年二月开始就跟着XBI一起一直跌到现在。XBI目前开始慢慢企稳了,走得比QQQ稳健,当然只是周五表现,不过xbi距离去年六月最低点也只有十个点的跌幅,
从需求供给端分析,供给端,最近出现了辉瑞并购某创新药企的新闻,并购金额在辉瑞历史上排第四,在这个高利率的时期可以看出创新药企业目前还是蛮便宜的[1],可以得到的一点结论是供给端在出清。从需求端看,医药个人认为可以算做是消费板块,供给有周期波动,需求则是刚性无周期的,所以默认需求是不变的。
再从医药板块中分化,选择更具弹性的创新药板块,粗略看了几篇分析,都讲创新药是处于药周期前期反弹的先锋。目前医药位置板块整体不高,距离最低点十个点的距离,而最低点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所以目前宏观环境来看,不可能糟糕到去年十月的程度了。
整体宏观环境,大银行没事,中小银行有事,美国这次通胀根据中金的研报分析是供需端受到政府影响(贸易战、给民众发钱等)导致难以解决。整体来看预期已经打到最差了,大家都已经准备好向着逆全球化的道路走,而居民消费端也慢慢会随着整体萧条环境慢慢下来。美国中小银行的暴雷在目前来看是正常的市场出清现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当然如果后续继续出现暴雷现象也不至于像08年鼎盛时期一样的系统性危机,至少现在大家怕的只是中小银行暴雷,最多是把钱存到大银行。所以目前而言宏观差的预期快打满了,反正目前市场都是担心暴雷,而不是疯了一样担心马上大牛市来了怕跟不上趟,所以目前位置看多权益的话蛮安全的。
所以基于上述宏观视角,目前的一个看多预期就是危机感降低,美元慢慢外流,流动性推动权益价格上涨,就是美元外流,相较A股而言,港股是更直接的标的。
一些思考:
(1) 周期。不知不觉回头看,似乎这十几年都在一个萧条周期而言,年纪小,对08年金融危机没什么感觉,教科书上讲整个世界仍未从08年金融危机的萧条中走出来,对教科书上的说法没什么感觉,可是回头看看新闻总结,才发现自08年以来慢慢爆了很多雷。之前上课一老师推荐的电视剧《都挺好》,拍的是改革开放的故事,他说那时候的人虽然穷,但是对未来仍保有极大的希望,和最近人们的社会风貌很不相同。蛮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发现喜欢的都是上世纪的东西,八九十年代,乃至部分00年代的东西,现在仍然感觉非常厉害,比目前新产出的东西好多了,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像港片的衰落一样,我们早就身处于一个萧条的年代了。但反过来看,目前在经济周期中处于萧条期,往后几十年马上又会有新的动能驱动下一轮经济周期的起飞了,或许以后的好东西要等着我们现在进行积累才能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创造出来。很喜欢的一个观点:悲观者赢得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积极应对生活是做多自己的表现,正确与否或许没资格成为衡量人生的标准。
(2) 讨厌“正确”。现在一看到自己买的股票评论区里有“老师”讲述自己之前是如何智慧未卜先知,能够压中这么一支上涨的票,或者提前逃顶的就心烦,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和自己比较叛逆有关,不喜欢被管教,一听到“你当时要是怎样怎样,你现在应该怎样怎样”的说法就烦,一般这么说的人自己也不怎么样,也没能力指教啥(某些应该被指教的情况除外)。想起高中时一女老师某天突然辞职,要去异国追求爱情,当时就让我这么个最多出过省,异国只存在于地图上的人的世界观被打破了,感觉这老师好勇敢,像每天晚自习下后在逼仄沉闷的校园里抬头看到的那架晚班航空,在天上孤独且勇敢地闪烁。后来这老师又回来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可我还是挺佩服她的。其实当初自己也是这样,未经世事时读着王小波的“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慢慢的,现实的压力到自己身上了,才发现自己挺像那头被阉了蔫掉的老牛。可是无妨,只要饿不死自己能自食其力就成。就像我挺喜欢股市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法,套利的、投机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挣钱方法,一支股票涨跌报价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有人盈利了,有人亏损了,有人短时间被套长时间盈利等等。货币连接起现在和未来,我觉得股票市场范围更广,承载了每种正确与错误的观点,它更包容。把自己当成一支股票,我觉得我目前已经把预期打到最差了,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总会等到流动性推动估值上涨的那天。朴树隔了十几年回来发的新专辑质量不如之前,但其中一句歌词令我印象深刻“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质量好与坏是给别人评价的,而自己想要抒发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总结,关你屁事。
下周操作逻辑:卖半导体,买港股创新药,仓位看个人感觉,现在甚至想直接满仓创新药,不过真满仓了自己估计也受不了,凭着感觉买吧。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QS99KD0519AFU3.html 参考新闻链接,有关于辉瑞历次收购的记录
本周操作:中间看半导体ETF第一重仓的紫光国微拉涨停就立马换了半导体,然后又在两边瞎倒腾,收益累计少了一个点。
观察标的:港股创新药
卖出逻辑:感觉半导体情绪慢慢有点热了,准备先卖掉。一是因为最近涨太多了,雪球该股票评论区原本一直都没啥人的,这几天多了好多“老师”,感觉位置短期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正好兑现了大基金出走的利好消息(个人理解是利好,会继续下一期投资),想等半导体情绪冷一下再接回来。最后还有就是这个位置满仓半导体感觉心悬吊吊的,换成别的更安心的品种。
观察标的逻辑:
首先是医药板块,去年十月最先开始反弹的品种(去年十月本人国庆期间抄底的医疗和教育板块,结果多跌了两个点,直接跌到我的心理止损线,清仓在大涨前两天,两个板块开始了一波翻倍式的反弹,令我心灰意冷错过了整波大反弹,印象深刻),但是今年二月开始就跟着XBI一起一直跌到现在。XBI目前开始慢慢企稳了,走得比QQQ稳健,当然只是周五表现,不过xbi距离去年六月最低点也只有十个点的跌幅,
从需求供给端分析,供给端,最近出现了辉瑞并购某创新药企的新闻,并购金额在辉瑞历史上排第四,在这个高利率的时期可以看出创新药企业目前还是蛮便宜的[1],可以得到的一点结论是供给端在出清。从需求端看,医药个人认为可以算做是消费板块,供给有周期波动,需求则是刚性无周期的,所以默认需求是不变的。
再从医药板块中分化,选择更具弹性的创新药板块,粗略看了几篇分析,都讲创新药是处于药周期前期反弹的先锋。目前医药位置板块整体不高,距离最低点十个点的距离,而最低点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所以目前宏观环境来看,不可能糟糕到去年十月的程度了。
整体宏观环境,大银行没事,中小银行有事,美国这次通胀根据中金的研报分析是供需端受到政府影响(贸易战、给民众发钱等)导致难以解决。整体来看预期已经打到最差了,大家都已经准备好向着逆全球化的道路走,而居民消费端也慢慢会随着整体萧条环境慢慢下来。美国中小银行的暴雷在目前来看是正常的市场出清现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当然如果后续继续出现暴雷现象也不至于像08年鼎盛时期一样的系统性危机,至少现在大家怕的只是中小银行暴雷,最多是把钱存到大银行。所以目前而言宏观差的预期快打满了,反正目前市场都是担心暴雷,而不是疯了一样担心马上大牛市来了怕跟不上趟,所以目前位置看多权益的话蛮安全的。
所以基于上述宏观视角,目前的一个看多预期就是危机感降低,美元慢慢外流,流动性推动权益价格上涨,就是美元外流,相较A股而言,港股是更直接的标的。
一些思考:
(1) 周期。不知不觉回头看,似乎这十几年都在一个萧条周期而言,年纪小,对08年金融危机没什么感觉,教科书上讲整个世界仍未从08年金融危机的萧条中走出来,对教科书上的说法没什么感觉,可是回头看看新闻总结,才发现自08年以来慢慢爆了很多雷。之前上课一老师推荐的电视剧《都挺好》,拍的是改革开放的故事,他说那时候的人虽然穷,但是对未来仍保有极大的希望,和最近人们的社会风貌很不相同。蛮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发现喜欢的都是上世纪的东西,八九十年代,乃至部分00年代的东西,现在仍然感觉非常厉害,比目前新产出的东西好多了,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像港片的衰落一样,我们早就身处于一个萧条的年代了。但反过来看,目前在经济周期中处于萧条期,往后几十年马上又会有新的动能驱动下一轮经济周期的起飞了,或许以后的好东西要等着我们现在进行积累才能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创造出来。很喜欢的一个观点:悲观者赢得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积极应对生活是做多自己的表现,正确与否或许没资格成为衡量人生的标准。
(2) 讨厌“正确”。现在一看到自己买的股票评论区里有“老师”讲述自己之前是如何智慧未卜先知,能够压中这么一支上涨的票,或者提前逃顶的就心烦,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和自己比较叛逆有关,不喜欢被管教,一听到“你当时要是怎样怎样,你现在应该怎样怎样”的说法就烦,一般这么说的人自己也不怎么样,也没能力指教啥(某些应该被指教的情况除外)。想起高中时一女老师某天突然辞职,要去异国追求爱情,当时就让我这么个最多出过省,异国只存在于地图上的人的世界观被打破了,感觉这老师好勇敢,像每天晚自习下后在逼仄沉闷的校园里抬头看到的那架晚班航空,在天上孤独且勇敢地闪烁。后来这老师又回来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可我还是挺佩服她的。其实当初自己也是这样,未经世事时读着王小波的“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慢慢的,现实的压力到自己身上了,才发现自己挺像那头被阉了蔫掉的老牛。可是无妨,只要饿不死自己能自食其力就成。就像我挺喜欢股市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法,套利的、投机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挣钱方法,一支股票涨跌报价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有人盈利了,有人亏损了,有人短时间被套长时间盈利等等。货币连接起现在和未来,我觉得股票市场范围更广,承载了每种正确与错误的观点,它更包容。把自己当成一支股票,我觉得我目前已经把预期打到最差了,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总会等到流动性推动估值上涨的那天。朴树隔了十几年回来发的新专辑质量不如之前,但其中一句歌词令我印象深刻“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质量好与坏是给别人评价的,而自己想要抒发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总结,关你屁事。
下周操作逻辑:卖半导体,买港股创新药,仓位看个人感觉,现在甚至想直接满仓创新药,不过真满仓了自己估计也受不了,凭着感觉买吧。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QS99KD0519AFU3.html 参考新闻链接,有关于辉瑞历次收购的记录
1
赞同来自: jlmscb
本周操作:在周四的时候用科创芯片换成了半导体,看起来少跌了点,周五又换了回去,其实换不换都不影响收益。周四卖了点芯片买了点港股通医药,保本出了。
持仓逻辑:看好半导体行业库存见底,景气度回升
卖出逻辑:上述逻辑逐渐得到兑现。
观察标的:暂时没啥关注的
复盘:感觉上证原本要直接一路跌下去不回头的,但是受外围影响,有点边打边撤的感觉,观点还是偏负面。本周半导体依然强于大盘,中芯国际涨了十个点开始感觉慢慢聚拢了人气和关注度,像21年九月份的白酒行情从茅台接近涨停作为开始标志一样。之前一直观察的创业板,看下来走势和锂电关联更大,但锂电感觉还是蛮贵的,下不了手暂时放弃。买了港股药,发现也挺贵的。港股医药和XBI关联度较大,而XBI又是跟着利率走,如果后续XBI有机会的话可以通过港股医药操作一下。硅谷银行感觉暂时没连锁反应,加息方面的影响才是最大的,这方面说不准,但感觉向上空间不大,静观其变。
下周策略:周一如果高开就卖点,感觉降准没啥意义,继续坚持拿芯片,外面的东西不便宜,感觉这周芯片会回调了,准备死扛。
一些思考:
1、 关于不同市场的溢价(如AH价差)。之前经常看到关于中芯国际价差的讨论,一种观点是别买A股的中芯国际,因为和H股差价差太多了。但是在这周的表现下A股中芯国际的表现却完全超过了H股,A股已经走出上升浪的感觉但是港股周二时却还没涨回一月前的高点,表现差得有点大。想起去年六月抄A股的标普生物lof的底的经历,在底部区域其标的美股xbi下跌的情况下,A股硬是涨出几个点的溢价来,而到了七八月份反弹接近到高点的时候溢价就消失了,A股反而又开始折价,昨夜标的涨了,第二天早上A股却往往只是个高开就下跌。我的一种解释是市场资金的影响,去年佩洛西访台那天,整个舆论都担忧可能会有武装冲突,A股跌得十分惨烈,而与此同时纳指期货走得十分平稳,甚至最后安全降落相安无事后对美股而言也只是拉涨了不到一个点。同一个事件,两个市场的反应差异截然不同,感觉可以用市场内生动力的影响来解释,趋势的形成在未遇到决定性影响前会持续下去,而在另一个市场则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更小(指溢价或者不受其影响而波动),似乎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比较像(了解不够深),概括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然这个结论不太靠谱,没有经过检验,只是个人的主观阐述,作为造成市场差价的原因之一。也许今后可以在跨市场根据溢价来作为后市市场看法理由。当然中芯AH溢价感觉还是受不同市场资金量影响更大。
2、 关于游戏行业的垄断现象。说到市场溢价,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关于国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导致市场效率较低。最近有关于腾讯的主力游戏《英雄联盟》的事件,国内腾讯代理后不仅对游戏客户端进行更改(更多广告、推广,更多游戏时间才能取得的奖励,更低的获奖机率等),而且国内消费项目定价甚至比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还高,甚至主动对某些供给完全无成本的数字皮肤进行炒作,国内炒出天价,国外却便宜得无人问津,显然是赤裸裸的垄断。一方面这和上述提到的中芯国际溢价问题蛮像。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虽然互联网反垄断结束了,但是腾讯实质上还是存在垄断的,并且垄断的这方面目前似乎并不会进行相应处理(这几年实行的几乎都是限制游戏行业发展措施,不太可能会去关心游戏玩家被垄断压榨消费者剩余)。所以这实际上是腾讯目前估值高的原因之一,或者说万一某天开始了对腾讯游戏内垄断行为的监管,腾讯可能估值会下降。除此以外,腾讯在整个游戏行业也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作用,腾讯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微软这种游戏占比小的公司除外),但是它在全世界的游戏行业上并没有相匹配的影响力,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在这方面有点像茅台,但是茅台是外国人暂时不喝,而腾讯游戏嘛,质量方面差距就大多了。有用这种国内竞争不完全来解释国内互联网缺乏创新,走在美国后面(如近期chatgpt)。但是呢,对于股市而言,似乎一个公司的股票要涨上去并不只关注产品的好坏,而有没有暴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个人认为百年后,茅台还是会在,但是腾讯的游戏则会在市场竞争完善后慢慢消失。
3、 同情心或许有很多非显性的意义,傲慢与无知只会主动葬送自己。去年四五月份,寒武纪估值最低的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研究这个公司,开始时兴致勃勃,发现这个公司的背景,在国内涉足地领域都挺厉害的,特别是寒武纪这个名字的寓意,生物爆发式生长的时代,在芯片行业寓意蛮好的。但是慢慢写下去,发现和国外差距有点太大,且在当时看来是几乎没赶上的可能,和它对标的英伟达对比,尽管硬件方面寒武纪的差距不算太大,但是国内厂商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英伟达,因为在CUDA框架下,英伟达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地位难以撼动。Google也曾经搞过类似的深度学习芯片,但由于英伟达生态十分完善的原因,只做了一代就没做了,不如直接买英伟达的芯片。而寒武纪的营收是一片惨淡,靠着给华为供货上市,然后就被华为海芯给踢出去了,靠着某些政府采购勉强装点门面,只是账上现金多,能撑下去搞几年研发。蛮无奈的一个境地,公司创始人很厉害,AI芯片研究领域大牛,从学术界跨到业界,股价跌到谷底时自己也持续拿钱出来增持,还没减持过。最后估值十分困难。如果我当时有这么一种客观的带点同情心地来看这个公司的话就不会在这个公司上完全踏空,当时我脑子抽筋心态扭曲,非要以对它做出极低的评价来凸显个人认知水平高(不太理解这种变态的心理),导致在我觉得它是个“垃圾”公司的情况下,这公司一路暴涨,从底部几乎翻三倍了。第一次美国限制英伟达出口ai芯片时我对寒武纪的暴涨后的看法还是无动于衷,觉得这只是炒作而已,但实际上,按照这个逻辑下去,寒武纪的估值完全变了,国内的使用量会增加,慢慢会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推出寒武纪AI芯片龙头位置的结论来。犯错的原因就是傲慢、冷漠,想想生活中自己也很厌恶傲慢的人,但自己在某些时刻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感觉自己还是缺乏修炼,以后要增加同情心,炒股时也是,这几天有在想假如我要是在这样的市场下拿的是锂电而不是芯片,该怎么做或者在社么情况下才能摆脱困境,好吧,其实想一点点就睡着了,但感觉坚持思考下去会有收获。
持仓逻辑:看好半导体行业库存见底,景气度回升
卖出逻辑:上述逻辑逐渐得到兑现。
观察标的:暂时没啥关注的
复盘:感觉上证原本要直接一路跌下去不回头的,但是受外围影响,有点边打边撤的感觉,观点还是偏负面。本周半导体依然强于大盘,中芯国际涨了十个点开始感觉慢慢聚拢了人气和关注度,像21年九月份的白酒行情从茅台接近涨停作为开始标志一样。之前一直观察的创业板,看下来走势和锂电关联更大,但锂电感觉还是蛮贵的,下不了手暂时放弃。买了港股药,发现也挺贵的。港股医药和XBI关联度较大,而XBI又是跟着利率走,如果后续XBI有机会的话可以通过港股医药操作一下。硅谷银行感觉暂时没连锁反应,加息方面的影响才是最大的,这方面说不准,但感觉向上空间不大,静观其变。
下周策略:周一如果高开就卖点,感觉降准没啥意义,继续坚持拿芯片,外面的东西不便宜,感觉这周芯片会回调了,准备死扛。
一些思考:
1、 关于不同市场的溢价(如AH价差)。之前经常看到关于中芯国际价差的讨论,一种观点是别买A股的中芯国际,因为和H股差价差太多了。但是在这周的表现下A股中芯国际的表现却完全超过了H股,A股已经走出上升浪的感觉但是港股周二时却还没涨回一月前的高点,表现差得有点大。想起去年六月抄A股的标普生物lof的底的经历,在底部区域其标的美股xbi下跌的情况下,A股硬是涨出几个点的溢价来,而到了七八月份反弹接近到高点的时候溢价就消失了,A股反而又开始折价,昨夜标的涨了,第二天早上A股却往往只是个高开就下跌。我的一种解释是市场资金的影响,去年佩洛西访台那天,整个舆论都担忧可能会有武装冲突,A股跌得十分惨烈,而与此同时纳指期货走得十分平稳,甚至最后安全降落相安无事后对美股而言也只是拉涨了不到一个点。同一个事件,两个市场的反应差异截然不同,感觉可以用市场内生动力的影响来解释,趋势的形成在未遇到决定性影响前会持续下去,而在另一个市场则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更小(指溢价或者不受其影响而波动),似乎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比较像(了解不够深),概括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然这个结论不太靠谱,没有经过检验,只是个人的主观阐述,作为造成市场差价的原因之一。也许今后可以在跨市场根据溢价来作为后市市场看法理由。当然中芯AH溢价感觉还是受不同市场资金量影响更大。
2、 关于游戏行业的垄断现象。说到市场溢价,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关于国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导致市场效率较低。最近有关于腾讯的主力游戏《英雄联盟》的事件,国内腾讯代理后不仅对游戏客户端进行更改(更多广告、推广,更多游戏时间才能取得的奖励,更低的获奖机率等),而且国内消费项目定价甚至比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还高,甚至主动对某些供给完全无成本的数字皮肤进行炒作,国内炒出天价,国外却便宜得无人问津,显然是赤裸裸的垄断。一方面这和上述提到的中芯国际溢价问题蛮像。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虽然互联网反垄断结束了,但是腾讯实质上还是存在垄断的,并且垄断的这方面目前似乎并不会进行相应处理(这几年实行的几乎都是限制游戏行业发展措施,不太可能会去关心游戏玩家被垄断压榨消费者剩余)。所以这实际上是腾讯目前估值高的原因之一,或者说万一某天开始了对腾讯游戏内垄断行为的监管,腾讯可能估值会下降。除此以外,腾讯在整个游戏行业也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作用,腾讯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微软这种游戏占比小的公司除外),但是它在全世界的游戏行业上并没有相匹配的影响力,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在这方面有点像茅台,但是茅台是外国人暂时不喝,而腾讯游戏嘛,质量方面差距就大多了。有用这种国内竞争不完全来解释国内互联网缺乏创新,走在美国后面(如近期chatgpt)。但是呢,对于股市而言,似乎一个公司的股票要涨上去并不只关注产品的好坏,而有没有暴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个人认为百年后,茅台还是会在,但是腾讯的游戏则会在市场竞争完善后慢慢消失。
3、 同情心或许有很多非显性的意义,傲慢与无知只会主动葬送自己。去年四五月份,寒武纪估值最低的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研究这个公司,开始时兴致勃勃,发现这个公司的背景,在国内涉足地领域都挺厉害的,特别是寒武纪这个名字的寓意,生物爆发式生长的时代,在芯片行业寓意蛮好的。但是慢慢写下去,发现和国外差距有点太大,且在当时看来是几乎没赶上的可能,和它对标的英伟达对比,尽管硬件方面寒武纪的差距不算太大,但是国内厂商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英伟达,因为在CUDA框架下,英伟达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地位难以撼动。Google也曾经搞过类似的深度学习芯片,但由于英伟达生态十分完善的原因,只做了一代就没做了,不如直接买英伟达的芯片。而寒武纪的营收是一片惨淡,靠着给华为供货上市,然后就被华为海芯给踢出去了,靠着某些政府采购勉强装点门面,只是账上现金多,能撑下去搞几年研发。蛮无奈的一个境地,公司创始人很厉害,AI芯片研究领域大牛,从学术界跨到业界,股价跌到谷底时自己也持续拿钱出来增持,还没减持过。最后估值十分困难。如果我当时有这么一种客观的带点同情心地来看这个公司的话就不会在这个公司上完全踏空,当时我脑子抽筋心态扭曲,非要以对它做出极低的评价来凸显个人认知水平高(不太理解这种变态的心理),导致在我觉得它是个“垃圾”公司的情况下,这公司一路暴涨,从底部几乎翻三倍了。第一次美国限制英伟达出口ai芯片时我对寒武纪的暴涨后的看法还是无动于衷,觉得这只是炒作而已,但实际上,按照这个逻辑下去,寒武纪的估值完全变了,国内的使用量会增加,慢慢会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推出寒武纪AI芯片龙头位置的结论来。犯错的原因就是傲慢、冷漠,想想生活中自己也很厌恶傲慢的人,但自己在某些时刻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感觉自己还是缺乏修炼,以后要增加同情心,炒股时也是,这几天有在想假如我要是在这样的市场下拿的是锂电而不是芯片,该怎么做或者在社么情况下才能摆脱困境,好吧,其实想一点点就睡着了,但感觉坚持思考下去会有收获。
0
把上周在新手区发的一段搬过来。
3-12
目前持仓:科创芯片ETF
逻辑:全球半导体行业库存处于顶部,行业目前处于最黑暗的阶段,而半导体消费会持续存在,未来行业周期会回升。
卖出逻辑:半导体行业库存逐渐降低,行业景气度提升。
本周半导体板块在整体市场下跌下表现得很好,能够感觉到整个市场在逐渐认可半导体行业库存见顶。硅谷银行暴雷,短期内持悲观态度,观察后续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美联储加息态度。A股港股涨跌与汇率挂钩,目前阶段个人主观判断汇率已于去年见顶,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短期市场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目前观察标的为创业板,指数处于低点位置,等待是否随后会随着整个市场下跌跌到一个比较极致的位置。
下周若下跌会死扛,等待硅谷银行暴雷事件的定性影响发生再决定是否改变持仓。
3-12
目前持仓:科创芯片ETF
逻辑:全球半导体行业库存处于顶部,行业目前处于最黑暗的阶段,而半导体消费会持续存在,未来行业周期会回升。
卖出逻辑:半导体行业库存逐渐降低,行业景气度提升。
本周半导体板块在整体市场下跌下表现得很好,能够感觉到整个市场在逐渐认可半导体行业库存见顶。硅谷银行暴雷,短期内持悲观态度,观察后续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美联储加息态度。A股港股涨跌与汇率挂钩,目前阶段个人主观判断汇率已于去年见顶,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短期市场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目前观察标的为创业板,指数处于低点位置,等待是否随后会随着整个市场下跌跌到一个比较极致的位置。
下周若下跌会死扛,等待硅谷银行暴雷事件的定性影响发生再决定是否改变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