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来
《货币、权力与人——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翟东升(人大教授)
推荐理由:很多结论是反直觉、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有
1.从需求而不是马列供给的角度去看问题
2.解释了很多西方,包括未来中国利率的走势
3.将人,特别是精英的素质从国家的发展中剥离来看,解释了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成功的根本因素
4.对汇率的预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
虽然和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不太一样,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本书值得一看
《货币、权力与人——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翟东升(人大教授)
推荐理由:很多结论是反直觉、反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有
1.从需求而不是马列供给的角度去看问题
2.解释了很多西方,包括未来中国利率的走势
3.将人,特别是精英的素质从国家的发展中剥离来看,解释了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成功的根本因素
4.对汇率的预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
虽然和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不太一样,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本书值得一看

21
赞同来自: Syphurith 、chrisharn 、tennisfan 、风长宜 、FF章鱼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等一万年
但实际上,由于投资角色的不同,彼得林奇 和 巴菲特 的实际投资经历,又存在很大差异。如果用现在流行的“价值投资”话术,彼得林奇 是弱者体系,巴菲特 是强者体系。
彼得林奇 是公募基金经理,所以买入股票的范围存在很多限制,也不可能去争取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权。他只能在买入股票之后,等待其他投资者最终认识到公司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张,彼得林奇 不得不努力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越来越辛苦。
巴菲特 是产业投资者,所以买入股票的范围没有那么多限制。如果可能,他会尽量争取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权。而且,巴菲特 控股一家公司之后,还可以通过产业投资的方法,大幅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即使资金不断增加,巴菲特 也不需要投资太多数量的公司,而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型交易和投资上,并不太辛苦。
回到两者的语言上,彼得林奇 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写作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投资知识和经验教给读者,所以语言平易近人;巴菲特 的语言更加精炼高深,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教给读者投资知识和经验,而是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进行“春秋笔法”式的解释和说明。最终的结果,巴菲特语录 虽然难于理解,但却被广泛传播。
虽然我也时常引用 巴菲特语录,但我实际上并没有从这些语录上获得太多的收益。反观彼得林奇,虽然并没有太多惊人之语,但却实实在在告诉别人如何建立一个基于“价值投资”的投资体系。
基于这个贴的回复,我另外开了个贴,准备春节的时候介绍 彼得林奇 的整个投资体系。
@陪伴成长 怪不得我特别认可你的很多回复,彼得林奇的书我看过,很不错的,相反对很多人喜欢的巴菲特却无感,哈哈,看来我的价值观比较接近你,谢谢其实, 彼得林奇 和 巴菲特 的底层投资逻辑(比如企业分析和估值),并没有本质区别。彼得林奇 在书中也讲过,他和 巴菲特 寻找的,其实是同一类公司,区别只在于买入方式。
但实际上,由于投资角色的不同,彼得林奇 和 巴菲特 的实际投资经历,又存在很大差异。如果用现在流行的“价值投资”话术,彼得林奇 是弱者体系,巴菲特 是强者体系。
彼得林奇 是公募基金经理,所以买入股票的范围存在很多限制,也不可能去争取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权。他只能在买入股票之后,等待其他投资者最终认识到公司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张,彼得林奇 不得不努力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越来越辛苦。
巴菲特 是产业投资者,所以买入股票的范围没有那么多限制。如果可能,他会尽量争取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权。而且,巴菲特 控股一家公司之后,还可以通过产业投资的方法,大幅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即使资金不断增加,巴菲特 也不需要投资太多数量的公司,而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大型交易和投资上,并不太辛苦。
回到两者的语言上,彼得林奇 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写作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投资知识和经验教给读者,所以语言平易近人;巴菲特 的语言更加精炼高深,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教给读者投资知识和经验,而是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进行“春秋笔法”式的解释和说明。最终的结果,巴菲特语录 虽然难于理解,但却被广泛传播。
虽然我也时常引用 巴菲特语录,但我实际上并没有从这些语录上获得太多的收益。反观彼得林奇,虽然并没有太多惊人之语,但却实实在在告诉别人如何建立一个基于“价值投资”的投资体系。
基于这个贴的回复,我另外开了个贴,准备春节的时候介绍 彼得林奇 的整个投资体系。

3
@等一万年
发财致富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所以我还未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关于 巴菲特 和 索罗斯 的书。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我看不懂人家为什么能发财。
幸运的是,我在股市开户之前,无意之中看到了 彼得林奇 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逻辑是:股价是和企业经营相关联的。
企业经营是我的专业优势:如果股价确实是和企业经营相关联(彼得林奇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不就说明我在股票投资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吗?所以,我在股市开户之前,仅仅通过投资书籍的阅读,就已经成为了一名“价值投资者”。那个时候,价值投资者 还不是贬义词,现在我更愿意称之为 长期投资者。
股市开户之后,我不仅全面模仿 彼得林奇 对企业的分析框架,还从 彼得林奇 的书中寻找投资的创意。比如我持有时间最长的一只股票,其创意就来自于彼得林奇对美国某个特定行业的分析。这只股票,先成为了我的第一只十倍股,后又经历了企业经营和股价的大崩溃(最大跌幅超过80%),而现在企业经营和股价又重新崛起。我从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学习到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知识,更验证了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关于这只股票的故事,将来某个时候我应该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作为纪念。不用去猜这家公司是谁,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家公司的名称和主业都已经变更过了。
有了这个基础,我再回头去看其他的投资书籍时,发现自己之前不能理解的部分,终于开始能慢慢理解了,而且都能在现有投资体系上进行融合。而当我去看其他的企业管理书籍时,发现自己已经能将企业经营和股票投资合并在一起进行考虑了。所以,我一直认为 彼得林奇 的书,是我投资入门(如果能称之为入门的话)的关键。
应该说,通俗易懂的 巴菲特语录 更加符合大众的投资学习需求。如果随便买几个知名大公司,喊几句 巴菲特语录 就可以价值投资成功的话,那不是比辛辛苦苦分析一家又一家默默无名的公司更具有可行性?
所以,我并不指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或者看了 彼得林奇 的书之后就能学会如何投资。写这篇文章,更多只是为了纪念。。。
@陪伴成长 能不能推荐几位对你影响很大的人,最好有作品可以学习的。像翟东升老师这样的。当然了逛集思录也能学到很多,比如你的很多回复感觉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值得学习,谢谢!如果是投资方面的人物,我个人肯定是推荐 彼得林奇。
发财致富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所以我还未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关于 巴菲特 和 索罗斯 的书。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我看不懂人家为什么能发财。
幸运的是,我在股市开户之前,无意之中看到了 彼得林奇 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这其中最让我难忘的逻辑是:股价是和企业经营相关联的。
企业经营是我的专业优势:如果股价确实是和企业经营相关联(彼得林奇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不就说明我在股票投资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吗?所以,我在股市开户之前,仅仅通过投资书籍的阅读,就已经成为了一名“价值投资者”。那个时候,价值投资者 还不是贬义词,现在我更愿意称之为 长期投资者。
股市开户之后,我不仅全面模仿 彼得林奇 对企业的分析框架,还从 彼得林奇 的书中寻找投资的创意。比如我持有时间最长的一只股票,其创意就来自于彼得林奇对美国某个特定行业的分析。这只股票,先成为了我的第一只十倍股,后又经历了企业经营和股价的大崩溃(最大跌幅超过80%),而现在企业经营和股价又重新崛起。我从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学习到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知识,更验证了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关于这只股票的故事,将来某个时候我应该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作为纪念。不用去猜这家公司是谁,过去了这么多年,这家公司的名称和主业都已经变更过了。
有了这个基础,我再回头去看其他的投资书籍时,发现自己之前不能理解的部分,终于开始能慢慢理解了,而且都能在现有投资体系上进行融合。而当我去看其他的企业管理书籍时,发现自己已经能将企业经营和股票投资合并在一起进行考虑了。所以,我一直认为 彼得林奇 的书,是我投资入门(如果能称之为入门的话)的关键。
应该说,通俗易懂的 巴菲特语录 更加符合大众的投资学习需求。如果随便买几个知名大公司,喊几句 巴菲特语录 就可以价值投资成功的话,那不是比辛辛苦苦分析一家又一家默默无名的公司更具有可行性?
所以,我并不指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或者看了 彼得林奇 的书之后就能学会如何投资。写这篇文章,更多只是为了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