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法狗到自动驾驶的随想

作为下了几十年棋的围棋爱好者,Alphago带来的震撼记忆犹新。它跟李世石的第一盘对局,布局初期走出略显粗俗的手段,引来观战棋手一片呵呵的情景,现在想来,非常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前几步,“大人们”发出笑声;但这个孩子又走了几步、十几步,就开始像博尔特那样奔跑了。
从Alphago诞生,到无争议地在围棋上碾压人类顶尖选手,这些智力顶尖的职业选手,是如何从轻蔑到质疑,再到沉默,这些聪明人的态度让我清楚地看到,人群会如何低估技术进步的速度。
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人们的反应类似。很多人摘录chatgpt的搞笑错误,玩梗,用自以为聪明的问题逗弄chatgpt,——如果只是为了找点乐子,那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如果真的觉得人工智能太幼稚不值一哂,那就是重复了当初围棋国手的错误。
当然,还有一些人断言,人工智能没有“真正的理解力”,不过是一个大力飞砖的黑盒子,黑盒子里面发生了什么,它的开发者也说不清楚,这让人无法认可它具有“智能”这一点。这个观点在我看来,还是更多地来自于人类对自身智能的敝帚自珍和封闭的思维模式。首先,谁说智能只能有一种样式?就不说碳基硅基这些尚未实证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蜂群蚁群)在群体层面上展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就很难归入人类这种个体智能的范畴。其次,人类的智能,真有那么特殊吗?对大脑在微观层面是如何运行的,如何从神经末梢的生物电脉冲到产生人类智能,这个过程现在也没人能说清楚,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黑盒子。想象一下一个婴儿从诞生到一两岁的成长过程,开始也只是一个以条件反射为主的个体,随着大量的信息输入和学习过程,突然有一天他就开始叫妈妈爸爸,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智力成长,‘涌现“以我们不清楚的机制,在他的大脑里面发生了。这像不像一个“大模型”的训练过程?
所谓人类“特有的理解能力“,在我看来,只是人类受限于自身智力的局限性,对我们现有思维模式的溢美之词。还是以围棋为例,在我小时候学棋的时候,老师们以前辈总结下来的稍具体系的所谓”棋理“作为理论基础,教育我们下棋要遵循这个理论体系;越理解这个体系,越能熟练运用这个体系,你的棋力就越强,职业棋手就是个人天赋跟这个体系结合的产物。Alphago出来了,说你们这个体系啥也不是,哥不懂棋理,哥只会算概率和蒙特卡洛搜索,哥压根儿就不知道啥是围棋行不?然后人类就被它碾压了。这说明了什么呢?所谓”棋理“,不过是我们受制于大脑的算力局限,我们没法像alphago那样”思考“,就杜撰出一套粗陋的模型来提供一些对结果的大致可靠的预测而已。
你觉得chatgpt只是堆数据,你觉得靠“预测下一个词”来形成答案是荒谬的,不能称作“真正地理解”问题和答案。可是有没有可能在你的大脑里,你也是在用一个粗陋的模型“预测下一个词”,只不过你的模型的数据量和训练量都无法跟大模型相提并论而已?
再想远一些,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也不过就是更广泛领域的“棋理“而已。虽然它已经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但终究受制于人类大脑的算力,在很多地方都是因陋就简,勉强成型。人工智能的出现,第一次将超越人类算力瓶颈,创造新的智能样式的可能性,摆在了我们面前。
从ALPHAGO到CHATGPT ,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对这个结论有了充足的信心:技术进步曲线的斜率总是超越大多数人的预想。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已经开始,而且会加速发生。越来越具备通用性的人工智能,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对人类劳动和生产力的组织方式进行再组织,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更长远一些,改变人类的文明形态(如果不是消灭它的话)。
以上,是我对自动驾驶的未来进行猜想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我的判断是,自动驾驶将在(很近的)未来成为现实,并以超过大多数人预期的速度,改变人类的交通运输模式。
笔者并非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家,而只是对该领域的投资机会感兴趣的普通投资者,思考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寻找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以下纯属个人的一些武断猜想,权当脑洞游戏。
猜想一:自动驾驶的实现方式是某种端到端的AI模型,也是一个黑盒子,和alphago和chatgpt一样。它“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也“不知道”什么是“驾驶”,它只是对输入的交通信息实时输出车辆的操作参数。一端是视频图像(或其他类型的数据),另一端直接就是方向、电(油)门和制动。人们无法解释在模型内部发生的事情,只是根据输出的可靠性来决定它是否能代替人类进行驾驶。
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至少在初期——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让一个黑盒子来教我下棋和造句是一回事;让它来帮我开车,把命交给它,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我认为这个心结,终将不是自动驾驶普及的障碍,后文再述。
猜想二:数据优于路径。很多人纠结于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雷达还是视觉,模块化还是大模型。我觉得路径不是瓶颈,数据才是,谁掌握了海量的数据,进行充足的机器学习训练,谁就能最先实现自动驾驶。
这方面的差距是巨大的。举例来说,特斯拉每天从汽车保有量中收集的里程数据总和是1.2亿英里,其中FSD数据有一百万英里;而谷歌旗下的Waymo,在其整个研发生涯中,在公共道路上的无人驾驶里程总共才一百万英里。在这样的数据量差距下,你说后者能比前者更早实现自动驾驶,真的需要特别特别的理由才行。
猜想三:自动驾驶的实现是个渐进的过程,很长时期内都不会有“零失误”的模型出现,而且基于模型的黑盒子性质,有些失误你连原因都找不到,也无从修补。说得直白一点,自动驾驶会有严重事故出现,而且很长时间内避免不了。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安全性上对比人类驾驶有数量级的优势,驾驶体验更是差别巨大。
前一阵子在围棋AI领域出了一件趣事。有人发现了围棋AI的一个bug-它对棋盘上呈环状的大龙,会忽略其死活问题。因此人类棋手可以有意制造类似的局面,从而战胜AI. 这事儿一出,本来天天挂在网上指导职业棋手的“绝艺”(腾讯开发的围棋AI),就被召回鹅厂调教去了。
在AI模型注定会犯错的情况下,人们是否接受自动驾驶,将取决于它的安全性能否显著高于人类。驾驶体验是次要因素,安全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人们在自动驾驶的安全系数跟人类没有数量级的差距的时候,会因为心理因素选择自己掌控;毕竟,你比我安全个三五倍,还是比不上我手攥着方向盘踏实。可是,自动驾驶如果比人类安全十倍,甚至百倍,人们就很难无视这个差别了。想象一下,硬生生的数据甩在你面前:人类驾驶,百万公里死一个;自动驾驶,千万公里死一个。你会如何选择?
渐进,还体现在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是个演进的过程。人类会在很长时期内保持接管权利,早期甚至是接管义务。很多人一说到自动驾驶,就觉得只有取消方向盘,人可以后座躺平才算,这种定义过于极端。我认为一个安全性远超人类,接管频率极低的辅助驾驶模型,就已经可以叫自动驾驶了。纠结于定义没有意义,它能帮我开车,我可能一周才碰一次方向盘,你非说它不是自动驾驶,是辅助驾驶,那纯粹是个语义的问题了。
猜想四:自动驾驶的渗透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安全性如前所述,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猜想渗透率的大幅上升会发生在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达到人类的十倍以上之后。
监管也是另外一个因素,会影响自动驾驶落地的速度。但这些都只是发展中的曲折罢了,一个能显著提高驾驶的总体安全性和交通效率的生产力工具,不可能永远被拒之门外。很快技术就会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不采用自动驾驶,是既不经济、又不道德的。
长期保留人类接管权,以及在早期规定人类司机有监控和接管的义务,也是可以想见的,这个过程可长可短,但终归是一个过程。
猜想五:价值来自何处?
1、 自动驾驶会显著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利用率,提升车辆的价值。最先实现自动驾驶的企业,将改变靠卖车挣钱的苦逼模式,而是靠不断升级的自动驾驶软件盈利,类似软件企业的SAAS模式。这会给实现自动驾驶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值激励。
2、 很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因为自动驾驶是个软硬件结合和不断升级的体系,人们对最先选购的汽车有路径依赖,容易形成垄断;此外,自动驾驶没有“性价比”这一说,安全性是硬指标,谁的安全性好,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是压倒性的。很少人会为了便宜而接受一个更高的事故率。
先发者的优势还体现在它可能成为平台和标准的提供者。福特最近决定放弃自己建立充电网络,转而全面采用特斯拉的NACS标准,就是一个例子。连充电网络这样的东西都有先发优势,就更别说开发成本高得多的自动驾驶平台了。很多车企最终会选择放弃研发而采用先发者的平台。先发者可以通过软硬件的授权使用,实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标和巨大的利润。
3、 网约车的生态被重塑是最直接的。完全无人驾驶的网约车模式(Robotaxi)当然是最具颠覆性的——ARK的木头姐估计到2030年,Robotaxi的市场规模是8到10万亿美元。我觉得她可能过于乐观了,不是对市场规模的乐观,而是对完全无人驾驶模式落地速度的乐观。我认为受制于监管等多方面的因素,人类司机的接管权力和义务,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但即便如此,大量私家车辆投入网约车网络,也是可以想见的。即便很长时期内司机的成本无法省略,但由于车辆基数的扩大,保险费等综合成本的降低,自动驾驶创造的网约车市场增量是不可忽视的。
这样的图景是可能的:私家车主将车辆投入网约车网络(前期需要和没车的网约车司机相结合,后期过渡到无人驾驶),获得的收益可以覆盖自动驾驶软件订阅费和保险费、折旧等成本。这就把自动驾驶软件的成本分摊到网约车消费者的头上了,这将极大地提升车主购买自动驾驶软件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了网约车网络的规模,网约车消费者也将得到更多的优惠,实现多赢的局面。
最先建立ROBOTAXI车队的企业,完全可以以加入网约车车队为交换条件,免费为车主安装自动驾驶软件。从车主的角度来说,无非就是把车子原来停在停车场的时间贡献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4、 自动驾驶的实现将改变车辆纯粹作为交通工具的定位,让它成为一个移动的客厅,办公室、影院和酒吧。当人们的精力和注意力从驾驶这个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那么汽车,这个本来仅仅承担将人从A地运输到B地功能的工具,将产生出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除了实现人的位移,它还是一个自动跟随人高速移动的私人空间,你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能够为人类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的企业和技术,值不值得投资呢?
 
如何投资于自动驾驶的未来?我觉得在现阶段,答案其实很简单:押注于可能最先实现自动驾驶的企业即可,无论是车企,还是自动驾驶平台的提供者。在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实现之后,肯定会有一些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生态和独角兽出现,但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也无从预测。仅就目前而言,压注可能的先发者,是从自动驾驶的未来获益的最明显路径。
至于哪家企业能走在最前面,这个就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我们把答案留给未来吧。我倒是挺好奇,有没有一个AI能告诉我们,谁会是它们之中的最优秀者?AI啊AI,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聪明的AI?
 
发表时间 2023-06-07 15:36     来自四川

赞同来自: 放羊娃 duiry 好奇心135 deepocean 流沙少帅 hantang001 crazysuning 一九零零 爱过夏天 xgjxgq更多 »

1

西施惠 - 比较喜欢研究周期股。

赞同来自: pppppp

赞同楼主大部分的想法,尤其是“渐进的过程”与”斯拉和Waymo两个典型模式代表的比较。
其实这两年自动驾驶行业的变迁,已经基本说明,自动驾驶有未来,但 L4 自动驾驶公司没有。
Argo 裁员;Auro 卖身;图森未来美国部分卖身;亚马逊的无人车业务关停;Nuro 裁员…………
Waymo的上千万英里已经被特斯拉的一亿英里的远远甩在了身后。
针对楼主最后一段的发散性问题,我想答案至少应该是从可以实现商业闭环的 L2 里面找,比如特斯拉喽(狗头)
2023-06-08 00:25 来自马来西亚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08-27 12:54
  • 浏览: 6599
  • 关注: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