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看上了主动型基金的被动化投资

今早看到有集友在讨论自建基金组合和直接选择组合型基金两者的区别,想起自己之前有发布过一篇关于基金投资的文章,现在转到论坛这里。

原文链接:为什么我看上了主动型基金的被动化投资

下面是原文:

为什么会考虑被动化投资

首先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声明:我对于基金的研究其实并不多,也没有意愿投入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基金这一件事情上。

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基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通过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可以看到,只是含权益类的基金就多达8976只。即使这当中有不少基金是存在A/C份额重复统计的,我们折半去计算,这仍旧是惊人的四千多支。

要知道A股经历了大扩容以后,现在的股票数量也才堪堪突破5000。

要知道这还没包括债券型基金,算上债券基金那是过万只公募基金,还有私募基金没有统计呢。

图片1


**而深度研究基金会比研究股票轻松简单吗?

并不见得,甚至我认为难度还要更加高。**

因为股票好歹还有定期的经营报告可以跟踪,多数的公司还会有研报跟踪,实在不行去参加股东大会也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但是基金,尤其是主动型基金,我们很难有足够多的资料去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交易习惯。除了顶流基金经理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曝光度之外,其他很多籍籍无名的基金经理,我们想要去了解他们实在是无从下手。

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够从过往的业绩、资产配置和持仓变化去反推基金的投资偏好。

但坦白说,假如一位投资者能够通过业绩、资产配置和持仓变化就能够反推基金投资偏好的,那基本上他就具备了自己做投资组合的能力。

那干嘛还要买基金,自己直接动手买个股不更好?毕竟即使看懂了基金的投资模式又如何,决策权在基金经理手上,你都不知道他未来会怎么样。

所以我个人是不喜欢花费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基金上。如果我对于投资还有兴趣,我会倾注更加多的精力在资产配置和个股研究上。

只有在什么时候我会考虑基金——当我不再准备在投资领域投入更加多精力,而是专注于生活的时候。

而在这种情况下,被动投资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它不参杂个人的主观因素,我们只需要跟踪市场的变化即可明白发生了什么,这样既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更加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跟踪研究业绩究竟是因什么原因出现变动。

拓展阅读:

又见基金经理离职!浅谈我对基金的态度以及选择基金的标准
我喜欢上了一个男人,但他却抛弃了我。从此我明白......

这就是我对于基金投资的态度。

**
为什么会考虑主动型基金而不是指数型基金**

谈到被动投资,指数基金才是最纯正的被动的投资:选股标准已经固定,基金经理需要做的只是根据选股标准做好买卖规划,使得基金的业绩表现尽可能贴近指数收益即可。

比如说沪深300ETF(510300)就是指数基金的典范,长期的业绩走势很好的贴合了沪深300指数的价格走势:

图片2


(ps:走势基本重叠,看不出差异)

但为什么被动投资不是选择指数型基金,而是主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不是主动管理的吗,怎么能够和被动投资挂钩?

在禅宗修行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是广为人知的:**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随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的确主动型基金是依靠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没有错,但是指数基金背后何尝不是一家家上市公司在主动经营创造价值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主动还是被动,不过是切入视角的差异。所以主动型基金当然也可以进行被动投资。**

比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它的成分股都是主动型基金,但同时不影响它是一个被动的指数。

而同样作为指数,偏股基金指数在历史上的表现可是比沪深300指数好太多了。

无论是从2004年开始,还是在最近一轮牛熊市中,偏股基金指数的表现都要优于沪深300指数:

图片3


2004年开始至今

图片4



2018年本轮牛市开始至今

图片5


2021年2月本轮熊市开始至今

至于有的朋友会问:巴菲特不是推荐宽基指数并且赢下了和主动基金的赌约吗?为什么在中国

为什么???

我无意去解释更加多,会很啰嗦。有兴趣的可以看我们的旧文:沪深300就是王道?小白投资者几乎必然要掉进的深坑

如果你们实在想不明白的,请相信你的眼睛的:最起码从过去到现在,偏股混合相对于指数基金存在明显的优势。

至于未来指数基金是否会逆转当前的趋势,请交给时间去证明,在当下我们只需要相信眼前的事实即可。

如何实现主动型基金的被动化投资

要实现被动化投资,最简单的无疑就是买入指数基金,但是偏股基金指数是没有指数基金跟踪的。

那稍微复杂一点,我们根据指数的编制规则,自己去搭建基金组合也可以。但这基本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编制方案决定了基本无实操的可能性——没人能够做到全部买入市场上所有的基金。

图片6


所以我们想要实现主动型基金的被动化投资,并不简单,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市场上仍旧有适合的基金可以供我们选择。

比如说我们以前提到过的:嘉实研究阿尔法(000082)。它在过去5年的业绩表现和偏股型基金指数的对比如下图:

图片7



业绩走势有差异,但不大。

为什么嘉实研究阿尔法对于偏股基金指数跟踪能够做到这么好?我认为很大原因要归功于它的投资组合构建模式:

图片8



简单来说,这个基金的投资组合并不是由基金经理决定,而是嘉实基金公司的研究员集体的研究体现。

这其实就类似于一个根据分层抽样调查法得到的样本集。

这样的样本集虽然无法和整体数据完全一致,但是起码来说,它会具备很多和整体相似的特征。

而嘉实研究阿尔法相当于是对基金经理的分层抽样的小样本集,所以不难以解释为什么它业绩走势和偏股基金指数很相似 。

除了对基金经理分层抽样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直接去模拟偏股型基金指数的整体持仓。但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和量化分析能力了。

对于个人而言,难度会很大,但有基金现在是在这么做,比如说富国天合(100026),就是通过量化分析所有基金的重仓股,然后再进行配置:

图片9



从长期来看,跟踪偏股基金指数的效果也还不错:

图片10



这就是从模仿个股和资产配置层面出发的被动投资。

当然以上两种都是通过单个基金去实现的被动投资,其实风险还是有。毕竟山始终是山,水始终是水。

依赖于一个没有强制性约束的基金,始终不是稳妥的方法。

所以除了依靠单个基金之外,最好的方法仍旧是我们自身具备同样配置的能力。而能力从哪里来,这就是研究基金最重要的收获。

我是没兴趣研究基金的,但是我对于研究基金的投资方法很感兴趣。我从各个知名基金的运作报告中吸取了不少干货,比如说主动型基金的被动投资方式。

最简单,我直接模仿嘉实研究阿尔法的配置理念,直接买入一家公司所有的偏股基金。这个相对于买下全市场的偏股基金,要简单了很多了吧。

而最终的效果其实并不错:

图片11



(数据源自:微积分量化价投)

更加不要说,现在有些投顾组合是提供这样服务的,比如说中欧基金公司的中欧全明星组合,就是买入一揽子它自家的基金。

而从长期业绩表现来看,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也是相差不大:

图片12



又或者是嘉实基金的全明星精选投顾组合:

图片13



这都向我们证明了这样的被动投资方法是可以有效跟踪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

而最终的投资结果并不赖: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过去年化收益率是可以做到13%左右的。

叠加个人择时,其实不难以把年化收益率推到15%以上,对应的是5年翻倍。当然这个就是题外话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有效跟踪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那么其实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结语

从理论上来说,主动型基金的被动化投资模式在我看来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模式。

它既提供了不低的收益预期,同时也不需要我们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即使在未来A股定价能力增加之后,它大概率也只是比指数基金稍差,不至于翻车,能够让我们慢慢把组合从主动型基金调整至指数基金。

但从实际的投资来说,当前可选取的基金数量并不多(10个以内),这就导致了它在单一基金上暴露的风险比较高。虽然这个可以通过我们自建基金组合进行规避,但这样一来就会繁琐不少,其次是最终实现的效果其实不太能够保证。

毕竟从上面微积分量化价投统计的数据表中可以看到多数基金公司的等权基金组合的业绩表现都比基金指数要好不少。

这不是坏事。

但假如有一天,组合反过来大幅度跑输基金指数呢?其实就又回到主动型基金投资的难题上:我们很难去判断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业绩大幅度变动。

所以被动投资最核心的点在于要紧密跟踪指数,不要大幅度跑输指数,也没必要大幅度跑赢。

刚刚好就很好。

所以全文至此就结束了,感谢大家阅读观看。
1

巴兰

赞同来自: xineric

@老返
好思路,学习一下。
我就喜欢被动化投资,但选择指数基金却犯了难,到底什么指数好呢?
楼主点明了偏股型基金指数好,很可惜现在没有这样的FOF。
以后持续留意。
我对指数的要求很简单:
第一、长期存活;
第二、长期能够获得约等于资本要素回报的增长,至于能够创造更多的超额回报,不是强制性约束;
第三、指数间如果能够长期获得差不多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低相关性就最好了
2023-03-20 07:36 来自广东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12-25 13:17
  • 浏览: 10068
  • 关注: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