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年收益-5%左右,总持仓165W
整个2022年,是我投资记录接受挑战的一年,整年从年初开始,收益就没有浮出过水面,最差三四月份-26%左右,之后五六月份亏损缩小到个位,后再次下滑到-20%,十一月十二月随着港股走强,收益再次回升,到年终收益在-5%左右。
经验教训:
1.自己之前对亏损的容忍度订的太高,当亏损超过-20%时,心理经受了很大的波澜,在以后应配合选股和策略的关联度,仓位控制等减小回撤亏损。
2.个股大幅坐过山车,心理滋味不好受,还是没有深刻理解所持仓的股票。东方雨虹,药明康德都是从70%大幅盈利,到-20%亏损,过程酸爽。策略,持股逻辑要能够从买卖两方面自洽,形成闭环,抄作业也应理解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变了,要果断换仓,避免无谓的坚守,亏时间还亏钱。
3.以后任何一次买卖都要记录,写好买卖的逻辑,便于以后总结,分析逻辑的出入。
4.感觉价值投资也太难,虽然都在说价值投资,但真正读懂企业太难。要抓住读懂企业和多读企业之间的平衡点,也就是广度和深度的平衡点,合理制定好策略,应对好持仓波动。
5.St大集的得失。大集持有了大半年,整体上微亏出局,参与送股时受网络影响太大,对大集预期太大,后随着大集的下跌,持股心态或者所谓的逻辑也动摇,最后微亏出局,没有等到大集的起飞。后回想就是自己一直持有大集,也不会一直拿着吃到大集的起飞,毕竟供销社的操作已不在参与的逻辑内,但完全清仓还是多少有点遗憾。
2023年策略
预想 返璞归真,股债平衡,低相关多策略大饼,稍微加杠杆?
整个2022年,是我投资记录接受挑战的一年,整年从年初开始,收益就没有浮出过水面,最差三四月份-26%左右,之后五六月份亏损缩小到个位,后再次下滑到-20%,十一月十二月随着港股走强,收益再次回升,到年终收益在-5%左右。
经验教训:
1.自己之前对亏损的容忍度订的太高,当亏损超过-20%时,心理经受了很大的波澜,在以后应配合选股和策略的关联度,仓位控制等减小回撤亏损。
2.个股大幅坐过山车,心理滋味不好受,还是没有深刻理解所持仓的股票。东方雨虹,药明康德都是从70%大幅盈利,到-20%亏损,过程酸爽。策略,持股逻辑要能够从买卖两方面自洽,形成闭环,抄作业也应理解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变了,要果断换仓,避免无谓的坚守,亏时间还亏钱。
3.以后任何一次买卖都要记录,写好买卖的逻辑,便于以后总结,分析逻辑的出入。
4.感觉价值投资也太难,虽然都在说价值投资,但真正读懂企业太难。要抓住读懂企业和多读企业之间的平衡点,也就是广度和深度的平衡点,合理制定好策略,应对好持仓波动。
5.St大集的得失。大集持有了大半年,整体上微亏出局,参与送股时受网络影响太大,对大集预期太大,后随着大集的下跌,持股心态或者所谓的逻辑也动摇,最后微亏出局,没有等到大集的起飞。后回想就是自己一直持有大集,也不会一直拿着吃到大集的起飞,毕竟供销社的操作已不在参与的逻辑内,但完全清仓还是多少有点遗憾。
2023年策略
预想 返璞归真,股债平衡,低相关多策略大饼,稍微加杠杆?

1
赞同来自: 阿浩哥哥
20230225
年度净值1.044 继续回撤
净值从过完春节后一路回撤,从1.10回撤到现在的1.04,愈发佩服回撤控制的好的投资人,一步一个台阶,踏实。
净值回撤主要是港股持续小幅回调引起的,本人在回撤中基本上没有调仓,也不知道往何处调仓,目前还是在构思持仓策略,希望能够精进。
年度净值1.044 继续回撤
净值从过完春节后一路回撤,从1.10回撤到现在的1.04,愈发佩服回撤控制的好的投资人,一步一个台阶,踏实。
净值回撤主要是港股持续小幅回调引起的,本人在回撤中基本上没有调仓,也不知道往何处调仓,目前还是在构思持仓策略,希望能够精进。

0
20230217
年度净值1.056 净值继续回撤
本周建仓北证50,原想等权买对应的股票,但怕自己无法面对个股的波动,最终建仓场外基金,虽然费用贵点好在省心。逻辑是期待流动性好转,同时估值较科创板低很多,学习关注宏观资金流动性,目标涨幅50%。
此外关注新能源,如果继续下跌,补回之前的仓位。
年度净值1.056 净值继续回撤
本周建仓北证50,原想等权买对应的股票,但怕自己无法面对个股的波动,最终建仓场外基金,虽然费用贵点好在省心。逻辑是期待流动性好转,同时估值较科创板低很多,学习关注宏观资金流动性,目标涨幅50%。
此外关注新能源,如果继续下跌,补回之前的仓位。